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090阅读
  • 6回复

《大通考》之汉谱实录华容谱的几个错误,何以为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4-09-19
— 本帖被 南山 从 华容胡氏 移动到本区(2014-09-20) —


1.    五世  黄氏(75---93)【卒于和帝永元5年】   生子二 广、康
六世 又书康生于公元94年【和帝永元6年】,母亲去世1年才出生??


2.    六世 章氏 卒于建宁三年己酉(?)(96--170)?寿77?
后面又书六世康公卒于建宁二年己酉
经查  169 建宁二年是己酉,170年是庚戌




3.    十一世  赵氏(270-292)【卒于晋惠帝(259-307)元康二年壬子】 生子一名斌
   十二世斌公(324-369)【生子晋明帝太宁二年】  母亲去世33年后出生???
  
看来后面所载 玺---斌(324-369)---履(?)---夑(怀宁)---藩(字道彦累官太子左卫,卒谥壮侯因非脉亲不遑备载。)--世系也有待考证


4. 十一世  玺公 生于 269年
   324年才有长子斌  (父  玺公已经56岁)
  326年才有次子渊   (父  玺公已经58岁 )
可能性也有,但不是太高,况且所载 玺公 为司马、后又任刺史、建武将军。
并不是寻常百姓。居然到56岁  58岁才生儿子???



5. 十四世烈公生于宋恭帝时,汉代就知道后来有宋朝?
还有宋恭帝?? 汉代就知道1274以后的宋恭帝???汉代墨迹还是宋以后的值得研究


6.  6世广公四子硕公生卒 和岁数同样有问题

详见《大通考》P36
《大通考 增补》P81
[ 此贴被yicimingzhi在2014-09-20 19:1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9-20
欢迎宗亲对《大通考》实录华容谱中的错误之处进行订正。

有的宗亲发帖对此表示异议。我的看法是,应该把胡海的《大通考》和《实录华容谱》区别看待。《大通考》是胡海老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收集来的各地胡氏资料的汇总,其中以原始资料(而且很多是手抄件)为主,考证内容只占到全书的很少部分,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大通考增订本》。有些宗亲不了解情况,误以为既然是胡海署名的《大通考》,书中的内容如果有硬伤,责任应该由胡海老先生来负。当然可以这样来看待,因为胡海先生本人也没有向读者解释清楚,哪些内容是抄来的原始资料,哪些是经过了自己考证的,当然要“文责自负”了。

但我们还是要客观看待这种现象,胡海先生编著大通考和增订本时,已是人生之暮年,况且他是完全独立进行,谢绝一切外来的帮助,所以无论从精力还是资料收集面来说,都不可能做到精湛完美。即使是对中华胡氏重要支系的源流世系,也无法一一作详细考证。大通考里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从各地宗亲那里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包括上面的实录汉代华容谱。还有其他支系的世系,其明显错误之处几乎比比皆是,只要细心去查,问题多得很。在我们宗亲网上,已经有很多宗亲发帖指出过《大通考》所载资料的错误(硬伤),但很多人都没有了解错误的源头在哪里,就简单归结到作者胡海先生那里去了。

本帖标题是正确无误的:《大通考》之汉谱实录华容谱的几个错误。既指出了华容谱资料载于胡海先生的《大通考》,也没有一句指责(诽谤)胡海先生的言辞。帖子紧扣他所发现的几个世系疑点,尤其对“汉代墨迹”提出质疑。如果读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在此跟帖,参与讨论。胡氏宗亲网对会员注册只是建议使用中文会员名,以便交流,并没有一定要求使用真实姓名来注册。

南山 2014.09.20
[ 此贴被南山在2014-09-20 22:2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9-20
访《大通考》主人胡海先生----胡光宇
转帖:访《大通考》主人胡海先生----胡光宇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711

我是一个白丁,已感受名人胡海先生的受访。大年初二下午傍晚,我在广州应胡氏宗亲网总版主南山先生邀请,与我女儿和南山先生一同前往先烈中路黄花岗胡海先生的家里探望,并与之探讨了《大通考》里面的各支世系及看法。

胡海先生今年85岁高龄,听力视力都有所不便,要借用放大镜或我用笔与之交流。我想这是年老人的通病,当南山先生开头建议〈〈大通考〉〉增订本不要急于发行时,提及网上最近有关对世胡谱及世系的讨论问题和胡铨公在全国各地还有后裔时,他精神有力地回答南山先生说:“那都是冒名的”。当我拿着他的增订本翻阅给他看了后,他却目瞪口呆.过了半响望着我慢吞吞地说:“那我就没有仔细看, 马虎了”。

我先是指与他如皋世系中从谔公到安国公一段世系,连续六代人都是十五岁生人,后渊公也二十多岁生安国公。谔公从安定北方迁福建崇安,而崇安夔公却是由江西崇仁迁福建,有崇安县志记载为证。谔公不等于夔公。

再有指与他西汉中大夫城公,因吴王濞反,城公由甘肃安定出发去云南南方征讨,兵马千万.难道后来史学家司马迁不知道?城公妣封安定夫人一说,是真是假?他们都先与置安定郡时而去,却哪来的安定夫人之封?安定郡是西汉元鼎三年初置,当时是建公时代,却皇上不封建公妣为安定郡夫人,为什么去封已故的城公妣为安定郡夫人?这有可能吗?为何史籍上都载建公为安定始居者呢?胡海先生听了看了之后有些不知茫然,

我又谈到泄传世系,胡志刚上辈怎么会全是三十二岁生人,怎个世系又怎么会是统一生子一呢?他再用放大镜看了后慢慢对我说:“我以前没有注意到”。

当我再提到华林支系时说:华林支系是各人链接.你现在为什么又都把这名人连接增入进去呢?他对我笑了笑说:“ 大家都说有八十多世嘛”。我又说:我提供给你的三篇名人自序你考证没有 ? 胡海先生却所问非所答说:“我放上去了”我又说:你怎么不考究一下就放上去了呢? 又不问来历和出处,又不加说明。

我提供给他三篇序文是宋朝历史名人瑗公胡安定,武平宿公和忠简胡铨公的胡氏自序,是他们各人对自己的家族来源的认证,我取自湖北孝感市环东老谱,我认为他们对自己的血源的认定都有讹误,让他老先生考究一下,可胡海先生不加思索地放入了大通考的增订本。既不考证又不加说明,我想不知后人看了会怎样感想。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711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9-20
楼上仁兄,一本书有误实属正常情况,且一般书籍有专业校对审核,胡海先生以一人之力收集编辑,起因几个错误就“何以信之”?如果有错误欢迎指出,更正,这样才能让本书更加完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9-20
引用第3楼胡乾庚于2014-09-20 18:35发表的  :
楼上仁兄,一本书有误实属正常情况,且一般书籍有专业校对审核,胡海先生以一人之力收集编辑,起因几个错误就“何以信之”?如果有错误欢迎指出,更正,这样才能让本书更加完善。


上面的错误大多不是抄错或者写错的问题

相信胡海先生这点

因为 不仅有皇帝年号,后面还有干支年号。这两者大多是对的上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9-20
司马迁之史记尚有不明之处,我等就“何以为信”?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9-20
胡海先生花了几十年收集资料,并以一个人之力把它整理出来,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也是吾辈学习的榜样.但先生好于乱下结论,特别是对华林胡氏伤害最大.细仔研读先生的十大成果,没几条能站得住的.不管是从历史角度,还是日常生活常识中十大成果都可一一被驳倒.但先生总的成绩应加肯定,他为全国胡氏提供了一个可研讨的资料,<<大通考>>应该注明这些资料是实抄某某谱,并没加考证.以供后人研究为妥,更不能乱下结论.乱下结论结论将来争论较大,批驳的文章也将会陆继出台.由于资料没加考证,<<大通考>>应改成<<大通谱>>较好.
[ 此贴被胡位柏在2014-09-21 15:11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