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650阅读
  • 14回复

重庆合川区双凤镇车山村胡氏寻亲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08-13
从学平宗亲提供的资料查证,江北区五宝镇的瓮洞胡氏应该是与合川区龙市镇的瓮洞胡氏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这也间接证明我们合川区双凤镇车山村本支的谱记是准确的,我们的谱记上也有清朝乾隆后迁往巴县的分支记载。

巴县在清朝时管辖范围是现在的巴南区、南岸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江北区的全部,渝北区、北碚区、璧山区、江津区、綦江区、南川区的一部分也是当时巴县的管辖范围。

江北区五宝镇瓮洞胡氏的字派,前10字可能是误传误记了,正确的应该为:景世文志光   定俊秀永昌,后10字应该是他们到五宝镇后自己议定的。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08-19
2015年8月18日,瓮洞胡氏现任族长胡朝凯一行10多人分乘坐三辆小车,从贵州省天柱县出发,行驶730公里来到重庆市大足区,当晚23点后抵达。

8月19日早上7点多,在大足区当地族亲的引导下,来到兴邦公的墓地,兴邦公的后裔要把兴邦公接回瓮洞重新安葬。

清理好兴邦公的遗骸后,大足区族亲在大足城区设宴款待瓮洞来的族亲,大家亲切交流,讨论族史。

下午14点,瓮洞族亲带着兴邦公遗骸离开大足区,返程天柱县。

兴邦公生于清朝乾隆年间,乾隆45年庚子科举第九名,曾经任山东临邑知县,道光22年瓮洞胡氏在兴邦公等族亲先贤的倡议下重新修谱,并议定字派50字,由于明末清初瓮洞胡氏外迁四川较多,外迁的各支在此时不知道瓮洞本宗的情况,兴邦公不顾年事已高、山高水远,亲自送字派谱书来到大足区龙岗街道胡家沟,后殁于胡家沟,没有返回到瓮洞,胡家沟族亲安葬兴邦公于胡家沟,墓地就在胡家沟族亲宅旁。

兴邦公是瓮洞胡氏的杰出代表,为修撰瓮洞谱,修建瓮洞胡氏祠堂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晚年不顾年事已高,经过艰辛万苦,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独自一人从遥远的贵州天柱来到四川大足送谱传字派,为瓮洞胡氏外迁的各支带来瓮洞本宗的情况,在哪个年代是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决心!

无论是瓮洞的本宗和外迁大足的分支以及其他外迁的各支,瓮洞胡氏都没有忘记兴邦公!

大足区族亲决定在兴邦公墓的原址恢复原貌,并立碑纪念兴邦公!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4-12
2017年4月10日,瓮洞胡氏家族群由族长朝凯大哥提议建立,群主为贵州凯里的廷乐。

家族群的建立为瓮洞胡氏外迁各支及瓮洞本宗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为复建祖祠提供了宣传平台,建

群2天,成员超过200人,贵州各地、重庆大足、合川,上海、宁波、杭州及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等地的

瓮洞胡氏宗亲纷纷加入。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8-10-13
今天,在湖南明德公微信群中讨论,无意间发现,明德公排行十三,查阅无锡胡家渡谱,找到瑗公第四代孙武卿的记载,排行也是十三,明德公系新田分支旧谱记载,明德公为瑗公第四代孙。无锡谱记载,武卿为吉水派,以下未记载。吉水就是现在的江西吉安市,与明德公系的谱记记载也吻合,明德公来至豫章,后迁徙定居在嘉禾。明清时期多支明德公后裔从江西吉安太和迁徙云、贵、川,也间接说明明德公系一直有后裔居住在吉安,古代,吉安的府治所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太和。
新田谱的记载,一直不为嘉禾石燕认可,其中原因不得而知,从我们瓮洞胡氏的传承看,属于瑗公系,明德公的十一世景春公,与瓮洞胡氏始祖景春公,出生时间、生子情况一致,明德公后裔景春公也是外迁后无考,这也吻合了瓮洞胡氏始祖景春公外迁后 的情况。如果明德公真是瑗公第四世孙武卿,瓮洞胡氏始祖景春公是明德公的十一世孙,正好也解释了瓮洞胡氏一直沿用 的称号--苏湖世家。也可以解释嘉禾石燕谱记对明德公前几代生育时间都是50岁左右的情况的原因,那就是把明德公出生时间提前了100多年左右,嘉禾石燕一直认为,明德公是瑗公的叔叔,其实应该是第四世孙。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8-12-12
                                      湖南新田县三井镇砠湾村明德公系谱序:

续修宗谱序

余户名以尊继,未尝即始于尊继,溯而上之有尊继者在也,苐上下千百年间,迁徙不知其几,木本水源,往往昧之矣。安能一一而覆其巅末耶。幸而始祖八代孙昶公,永乐间南京冠带,遇选荣授广东昌化县令,丁艰家闲,加意咸谱,谓汉唐以前,远祖不可复考,且即传闻有征者记之。吾家本金陵苏州安定瑗公之裔,公曾孙宦于洪都吉州,已而卜泰和藤胫下南境胡家坊宅焉。四世孙和伯公由进士授知湖广陞任广西,兼祭九嶷,道经桂阳石燕,睹山川佳丽,乃命季子与弟和仁俟其解组,旋家焉。伯祖三子十孙,仁祖五子九孙,延及吾尊继五世祖,念字行者三十八人。宋末元初,时值兵戈,岁遭饥馑,离乱居散,或蓝或桂,或宁邑,星分二十四户,如上宅、白马、平世、大坊冲、驓峰,梅村、唐家坊,类者不可悉记。惟吾开户鼻祖继公,字仲志,立户名胡尊继,与弟思盛,字仲德,立户名胡文盛,皆石燕分派来乡北唐家坊,今名富伯居焉。至元十年与弟思盛同议,分地居处,卜云:其吉廼迁于此。正统五年,昶祖谱之。至天顺中,庠生伯祖胡甫偕曾祖亮、昌恕公等,复修新之。正德甲戌,囘禄煅烬,幸祖仪伯昶得煨烬余言,口传笔记。余髻角时,志切于谱,屡清明会众,咸拾修复,余不敢专,且力量未逮。嘉靖甲子,余倖釆芹后,固身患以修谱盟愿,即蒙庇愈,命工轴成,即录前言以谱,夫谱之修,非可□事也,余尝闻继传至追远祟祀一节,每不禁掩卷而叹,古仁人孝子,敦本源,重追崇,必先谱志,俾宗祧引之勿替焉,盖家而无谱,世系以湮,亲疏以混耳,世而下饮泉畴不昧源乎。惟谱一立家之本,宗著支庶明,亲疏辨,尊卑昭穆井然,即历代后生齿繁庶,星处裂居,源渊之斤之亦了然,在目先儒,日远者人所易忘脱,今不谱,愈久愈湮,后之忘今,亦犹今之忘昔,谱之所系,讵不重哉。因是綦要扩实,釆父老宿传,编叙同宗来历,务求详石燕之巅末,答祖先之眷佑,后之人有志宗源者,据是而实,惟焉则幸甚。


(摘自砠湾胡氏宗谱)

胡志盛电子文本化

2018年11月22日


依据砠湾谱,查阅无锡谱,瑗公长曾孙涤先后在朝廷(开封)、婺源、吉州为官,涤生三子:尧卿、文卿、武卿,婺源留下了文卿称婺源派,吉州留下武卿称吉水派。尧卿、文卿、武卿他们在瑗公系同辈中的排名为:第十、十一、十三,无锡谱没有记载他们三人的出生日期,但记载了同辈中排名第二的汉卿出生时间是1103年,据此判断武卿出生日期大约在1110年左右。砠湾谱记载,明德公同辈中排名第十三,出生于1110年,结合砠湾谱和无锡谱,武卿与明德在两本谱中的记载相同点为:
1      都是瑗公后裔,并且都是瑗公第五世
2      父亲都是在吉州为官
3      都生活在吉州附近
4      在瑗公系第五世同辈的排名中都是第十三
5      无锡谱只记载了武卿上半生的简约情况,砠湾谱只记载了明德下半生的情况,两本谱合在一起就是武卿(明德)整个的情况。

如果两本谱的记载都属实,明德就是武卿无疑,因为瑗公系谱在记载同辈排名上是唯一性的。至于武卿为什么改名明德,我的看法是,无锡谱上的武卿只是谱名,由于武卿后来与瑗公系失去联系(这个可以从无锡谱称武卿为吉水派而又不再记载武卿后裔看出),所以瑗公系并不知道武卿以后使用的实际名字,同理,明德系后裔由于已经与瑗公系失去联系,撰谱的时间离明德迁徙到石燕的时间较远,只记得明德的父亲事迹和在瑗公系中的辈分,所以就只记载了明德系后来的传承情况,明德字和伯,明德只是和伯的大号名。无锡谱没有记载武卿的字号,有点遗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