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师的前世今生。
民办教师,这个特定时代的特殊群体,承载着无数的故事与回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办教师是备受尊敬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农村,大队掌管着学校,文化知识的多寡并非关键,关键在于大队书记的决定。若能成为民办教师,那必定是有着一定的关系和机缘。
那时,农村孩子众多,每个大队都设有小学,几个自然屯就会有耕读班,两三个大队就有规模较大的五七学校。比如我们大队的五七学校,位于两个屯之间,学生多达数百人。在我的记忆中,学校里鲜见公办教师,基本上都是民办教师。民办教师分为两类,一类能挣工资,每月约三十元,这在当时是相当不错的收入;另一类挣工分,虽说比不上前者,但相较于辛苦劳作且收入微薄的农民,也轻松许多。毕竟,当时的农民,每日辛勤劳作挣十个工分,可能也就值两毛钱左右,甚至可能毫无收益,还得等到年终统一结算,也就是所谓的“分红”。辛苦一年,农民的收入往往不足百元。而民办教师每月能有稳定的三十元左右的收入,且无需承受种地的艰辛。所以,民办教师在农村有着较高的地位,仅次于拥有城镇户口、吃供应粮的工人或干部。
1977 年,我高中毕业,以我的文化知识,当个民办教师本是不在话下的,然而,由于一些难以言说的原因,我的愿望最终落空。
八十年代,迎来了转机。所有的民办教师可以参加当地教育部门组织的考试,单独出题、单独录取。被录取的民办教师到师范学校学习两年后转为正式教师,还有一部分通过函授取得文凭进而转正。那些工龄长、年岁大的民办教师,只要坚守在学校,最终也都转为了正式教师。民办教师转正后,连续计算工龄。如今,这些曾经的民办教师们享受着优厚的退休工资,甚至比通过高考考上大学的人还要高。
如今,民办教师已成为历史,那个时代成就了一批人,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岁月长河中独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