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的船夫
(文/凌寒)
作为新兴的城市,仙桃活跃着一批让城市品质上档次的文化人,胡铁树便是其中之一。
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胡铁树,是一位宽厚诙谐快乐的长者,他一辈子都在与“文”打交道。退休前一直干文化工作,是国家级先进人物,退休后又一头扎进文学的圈子里,一干就是十年光阴。这十年间,他给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是:摆渡者,文学义工。就是说,他不求名利,不计得失,甘为仙桃市文学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甘当文学爱好者的船夫,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渡到理想的彼岸。他胸怀大度,吃苦耐劳,足智多谋,他干得很扎实,很开心,很有成效。
胡铁树的网名叫“老糊涂仙”。武汉作家何正早给这个网名撰书了一副嵌名联:快活松不老;嘹亮糊涂仙。大概是说,此网名所传递的是通达圆融欢快的信息,是一种嘹亮的人生态度。网友尘尘埃埃作了更加明确的解释:“精明过度的人是办不了公益事业的,办好一件公益事业要靠一些‘糊涂’人士的无私奉献。仙桃市作协的‘老糊涂仙’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叫胡铁树。他兢兢业业操持着‘无财政拨款、无事业编制、无办公场所’的仙桃市作协,将作协当公益事业来办,硬是把一个被人淡忘了的基层作协组织办得生龙活虎。”
2006年,湖北省作协笔会在仙桃召开,当时仙桃市仅仅有一个文学研究会。与会者认为:仙桃这个城市有多么好的资源优势,既有诸多知名作家,又有大批业余作者,发展仙桃的文学事业,条件得天独厚。成立作家协会迫在眉睫,并且,还应该办一个像样的文学期刊。
仙桃市作家协会在各方的关怀和支持下,挂牌成立了,胡铁树当选为副主席。可是办会刊,缺钱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摆在作协面前的最大困难。
“绝不能打着作协的旗号去化缘,不能丢了文化人的品格。”胡铁树有自己明确的准则。他先后在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局工作过,退休后,市档案局请他出山编辑《今日仙桃》。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跟社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而他的人格魅力又使他拥有了良好的人缘,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对新的工作目标充满了激情,于是主动承担了筹集办刊经费的重任,“争取社会支持,我来想办法。”
胡铁树的决心和奔走赢得了不少热爱文学的成功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争相慷慨解囊,办刊经费很快筹齐了。会刊要办成纯文学杂志,刊名拟定为《汉水文苑》。时任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的高晓晖主任,称赞这个刊名很宽泛,面向汉水,不错!
《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先生欣然写来卷首语。白手起家,一个由新生的市作协主办的文学期刊,于2006年诞生了。从首发式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出版了五十多期,每年,还出版合订本,《汉水文苑》已经成长为湖北省优秀文学期刊。
十载坎坷路,甘苦两人知。胡铁树当外勤,跑经费,猫郎内当家,组稿主编,一个拉的好,一个唱的好,精诚合作,黄金搭档。省作协一位领导大会表扬道:“仙桃的《汉水文苑》办得好!我看这个胡铁树哇,要嘉奖,要载入史册!”2010年春节,省作协主席方方给胡铁树打来拜年电话,说:“你们仙桃作协的会刊《汉水文苑》,我每期都看,你们不仅刊登仙桃籍的名家池莉、楚良、鄢烈山、阿毛等人的作品,还推出本土新人新作,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感谢你的辛勤工作啊!”
开办“桃苑文坛”、“仙桃作家网”、“读书频道”这三件事,使胡铁树获得了“文学义工”的美名。
2008年,胡铁树发现仙桃有了网站,就和主编猫郎商量,在中国仙桃网开辟一个文学版块——桃苑文坛。为的是让文学爱好者有个交流阵地,《汉水文苑》有个选稿基地。说干就干,心想事成。桃苑文坛历时8年,主题帖5000多个,跟帖数万,选稿300余篇。为了展示“桃苑文坛”八年战果,中国仙桃网联手仙桃作协编辑出版了《仙桃网络文学》2014年卷,读者好评如潮,《仙桃日报》、《湖北作家》、湖北作家网分别作了报道。
开通仙桃作家网,胡铁树可是耍了一点“伎俩”的。他想把事情办成,又囊中羞涩,只好在中国仙桃网领导面前叫难:“建立仙桃作家网,是要银子的,少则3000元,多则5000元。我的天啦,我们穷得很,到哪里去弄这么多钱呢?”中国仙桃网的领导知道仙桃作协的难处,也为胡铁树强烈的事业心所感动,就满口答应免费把作家网做成开通。
建立了作家网,仙桃作协就芳名远播了。2010年的一天,胡铁树接到了来自武汉一家大公司的电话,对方说:“我在你们仙桃作家网看到,仙桃作家段奇清的散文写得不错,哲理性非常强,能不能把他的联系方式告诉我啊,我们要找他写文章。”胡铁树一听,好事!马上把段奇清的电话号码发给了对方。后来,段奇清告诉胡铁树:“我为这家公司写文章,一个字一块钱,我给他们写了两万多字,赚了两万多块。我要感谢你,感谢你为我牵线搭桥!”胡铁树说:“呵呵,要感谢,就感谢仙桃作家网,感谢中国仙桃网吧。”
2012年4月13日,仙桃作协推出的读书频道正式上线了。梁和平、陈雄、猫郎等近20位本土作家入驻,不定期发布仙桃作家的文学作品。不到一年,就大见成效,2013年湖北省全民阅读创先争优表彰会上,胡铁树被评为全省“全民阅读创先争优先进个人”。表彰词写道:“仙桃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胡铁树,六十有余,自退休以来,主动参加公益性活动,作为一名文学义工,发挥自己的余热,用无声的行动,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翻出1994年5月11日的《中国文化报》,上面刊登了胡铁树写的一首诗:
我在文化战线工作了二十多年,
先后调动了好几个单位。
有人说,
调动工作频繁,
既不利于事业发展,
又不利于个人进步。
而实际上恰恰相反,
知识面增大,
接触面拓宽,
事业有成,
个人有荣。
我干工作有个自我约束标准:
干一行,
爱一行,
精一行。
二十多年过去了,胡铁树依然不改初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总在想心思,尽力把作协的工作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2012年5月,他创意和李红兵编著了《风景》一书,辑录了仙桃10位女作家的35篇作品,涵盖小说、散文、诗歌等。一家品牌服饰店的女老板,也许是用这部书提高店面的品位招徕顾客,也许老板曾经是文艺青年,一直把《风景》摆在显眼的柜台上,阅览过的顾客口口相传,竟有人专门冲《风景》而去。
胡铁树为培养文学新人,甘当人梯。李池珍是个勤奋的女青年,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小说,苦于无人认可,一直没地方发表。老胡得知她的苦衷后,主动向《长江文艺》推荐,她的《花开的声音》刊登后,作品陆续发表在《芳草潮》、《长江丛刊》等刊物。老胡又介绍她参加省工人作家培训班,2015年,李池珍如愿加入了省作家协会。胡铁树认为,“编辑与作者是鱼水关系,不是猫鼠关系。不要伤害了文学爱好者的心,否则,会影响别人的一生。”一个叫王昌炽的老人,托人向老胡表达夙愿,《汉水文苑》能刊登他的一篇文字,死也闭眼睛了。老胡听说后,深为老人对文学的痴迷所感动,经编辑与王昌炽老人共同修改打磨,文字终于变成了铅字。文学给老人的生命增添了希望,慰藉了一颗饱经沧桑的心。
胡铁树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壮大文学创作队伍。仙桃市从建国初期到2006年的五十多年间,加入省作协的会员仅十几人,而在近十年里,仙桃市省作协会员已经发展到八十多人了。有一次,省作协原党组副书记程远斌在大会上笑着说道:“仙桃的胡铁树啊,巴不得他全市一百五十万人,个个都成为省作协会员。我这是表扬他,不是批评,不是批评!”
仙桃市委宣传部每年年度总结,都给予作协高度评价。是的,没有经费,没有稿酬,《汉水文苑》照旧如期出版,作家协会的牌子照旧不倒,全省和兄弟县市在仙桃的活动照旧开展不误,作者们深入生活,交流写作经验,访问红色老区,远足华东华南,鄂东交友,武当问道,三峡揽胜,五湖采风,照旧按计划实施。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为有了胡铁树这一介船夫啊!
胡铁树身材不高,却很敦实,很精扎,机敏灵动,全无龙钟之象。他谦和善良,幽默风趣,偌大年纪,从不倚老卖老,有时还显出一团稚气来。他既德高望重,又蔼然可亲,无论少长,一般都不太称他“主席”,而是将他的网名加以简化,呼其“老仙”。有什么困难要他解决,他乐呵呵地去“跑腿”。闲言碎语,他当耳旁风。感恩他,他总是说:“功劳是大家的,都是会员们的努力。我不过起了个组织作用。我是文学义工,一个摆渡的。”所以,在作协这个大家庭里,他拥有最高的人气指数。他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形成了愉悦的凝聚力。他的提议总是一呼百应,作协开展的许多活动,都是会员“AA制”,大家心甘情愿,乐而不疲。他还是技艺高超的摄影爱好者,给多姿多彩的生活,留下了无数美好的瞬间。仙桃作协有个读书会,有活动时,大家喜欢喊上他,这个叫:老仙,给我拍张照!那个唤:老仙快来,替我们留个影。老仙呢,总是热心热肠,笑吟吟地跑来跑去,随和随意没有架子,新来的小辈们弄清楚了“老仙”何许人也,直吐舌头,很为自己的冒失惭愧,老仙总是爽朗地一笑,于是,网友们文友们便在老仙明朗和善的笑容里释怀,依然开口闭口“老仙,老仙”。
多么可敬可爱的船夫啊!你怎么会老呢?
(2016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