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60阅读
  • 0回复

先祖文斌闯关东的猜想以及吉林家族人简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7-10-20

先祖文斌闯关东的猜想以及吉林家族人简史
                                                               胡忠义
我胡氏家族,源远流长,最远可追溯到距今大约450年前,先祖胡楹落户于今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北坦村,现在胡氏族人达数千人,遍布全国各地。
据山东胡氏家族族谱记载,标明“在外”人员多达数人,除先祖文斌外,其他人失联,至今不知他们的后人身居何处,只有文斌后人与山东族人取得了联系。

根据推算,先祖文斌带子闯关东的时间可能发生在1865年—1875年之间,据吉林胡氏家族族人胡振福,胡生全,胡景先,胡景芳等在世时讲述,文斌先祖家居山东省莱州府子密县胡家庄,先祖文斌个子高大,身强力壮,山东口音,睿智多谋,闯关东时大约在40岁左右,携二子胡尧祖,胡会祖(山东谱书为“祚”),胡尧祖时年18岁,胡会祖时年3岁,先祖文斌挑着担子,一头装着行李和日用品,另一头装着胡会祖,徒步几年经河北辽宁最后到达吉林,最先落户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秦家屯镇穷棒沟屯(今天的秦家屯镇北平村一带),据山东胡氏家族谱书记载,随同先祖文斌闯关东还有一个人叫胡兴祚,而吉林胡氏家谱并无此人,但是胡氏族人胡振福,胡景先在世时讲过,先祖文斌闯关东过程中失散一人,至于丢失这个人是否就是胡兴祚已无从查起。

明末清初的长期战乱,关内地区的生产力已经遭受严重破坏,同时由于地少人稠的黄河中下游灾害频发,特别是受灾严重的山东,大量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生活得不到保障。而东北地区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又盛产人参、鹿茸、貂皮、黄金、珍珠等贵重物品,则对关内的农民产生极大吸引力。因此清初,关内人口向关外迁移的现象已出现。乾隆时期,关内人口不断膨胀,耕地与人口的矛盾不断尖锐,促使山东等地的汉族饥民成为闯关东的主流人群。闯关东实质上是贫苦农民在死亡线上自发的不可遏止的悲壮的谋求生存的运动。18611911年,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解除东北禁封令,掀起山东贫民闯关东的高潮。 从时间上估算,先祖文斌闯关东很可能就发生在这期间。

一百几十年来,由于交通的不便,生活条件的不许和通讯的限制,山东胡氏家族和吉林胡氏家族族人不曾联系,山东家族成员不知道吉林还有血亲,吉林家族也不知道山东家族人员居住何地,只知道老家是子密县胡家庄,至于子密县在山东什么地方,胡家庄是否还有家族人还有多少家族人就一无所知了。

网络的出现为寻找家族发源地提供了良机,族人胡忠义和胡忠武查找得知山东省并无子密县,经反复琢磨,山东口音“子密”可能就是“即墨”,最后断定应该是即墨县,胡忠义于2010年在《胡氏宗亲网》《中华胡姓网》以及百度贴吧《即墨吧》发帖,寻找山东省即墨市胡家庄,并将家谱部分人员名字传至网上。

即墨市有两个胡家庄,一个是在店集镇,一个是在营上镇,营上镇胡家庄一位宗亲和族人胡忠义随即取得联系,经过两地谱书对照,我族和营上镇胡家庄胡氏宗亲并非一支,只是个别人员名字重复而已,这位宗亲随即到即墨市史志办查找,得到的答复是:“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胡姓来此立村,大约在此生活200余年后,在1875-1908年胡姓迁往关东。”寻亲从此中断。

在此期间,大连,河北,黑龙江,以及吉林梨树几位宗亲分别与我电话联系,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而无法认定他们和本族人就是一支,

2015年,山东家族人员胡德锡在宗亲网看到了在网上发的寻亲信息,并和在网上交换了谱书,吉林家族“祖”字辈(山东口音“祚”字辈)以上辈分人名全部在山东谱书中,但是吉林胡氏家族先人传下来是来自于“胡家庄”,经山东族人德锡询问本村家族的老人,过去北坦村叫“胡家盖儿”,因此可以认定,山东即墨胡氏家族和吉林胡氏家族是一支,吉林胡氏家族是山东即墨胡氏家族一分支,山东即墨胡氏家族谱书中的文斌在十九世纪中下叶闯关东时到了吉林定居,从此中断150余年山东吉林家族人重新联系起来。

吉林胡氏家族自先祖文斌闯关东定居东北吉林,其后几代人艰苦卓绝,在苦难中抗争,到了“振”字辈,生活仍旧没有改善,当然这也和国家落难有很大关系,会祖成年以后,继续向北迁移,落脚于今长岭县四方坨子一带,并在那里成家,尧祖和其父亲文斌继续生活在公主岭秦家屯一带,到了“景”字辈,随着国家统一,大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准比上代人有所改善,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在公检法工作有两人,胡景合曾任吉林省公主岭市公安局领导干部,胡永宽曾任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法庭领导,还有两人担任村级领导,胡景堂曾任公主岭市八屋乡五家子村支部书记,胡景先曾任公主岭市杨大城子镇平安村支部书记,胡景芳精通于说书,胡景文精通于二胡,。。。。胡氏家族人员历年来本着“耕读传家,义方教子,”“百善孝为先”,求学者发奋学习,为官者公正廉洁,务农者勤劳致富,经营者诚信待人,他们在当地都有良好的口碑,为家族后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到了“忠”字辈,不仅仅生活翻天覆地,工作也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关于先祖文斌闯关东的几点疑问和猜测:
先祖文斌闯关东所走路线,已去世的人他们在世时也没有给出确切的说法,他们也是猜测先祖文斌经河北辽宁,最后到了吉林,但是根据现有的网上资料和即墨的地理位置,我认为乘船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网上说,当时的山东人闯关东主要通过水路。
先祖会祖到东北吉林时,年仅3岁(这是从前几代人传下来,可以肯定),所以可以肯定地猜测,随同先祖文斌闯关东不仅仅有尧祖和会祖,还有文斌妻子,否则在那个年代一个年仅3岁的婴儿,没有母亲喂乳很难生存。

山东家族谱书没有胡会祖,可能是由于胡会祖年幼没有入谱,因为过去都有年龄不超过5岁不入谱规矩,至于胡会祖和胡兴祚是不是一个人,这个很难说,无法考证,大胆地猜测,如果是一个人,很可能是后人由于文化水平低,把繁体字“興”和繁体字“會”弄混所致。
山东家族谱书先祖文斌妻子和吉林家谱先祖文斌妻子姓氏不一致,已去世的先人们他们在世时也没说过先祖文斌在吉林续亲娶妻这件事,在那个年代,先祖文斌到吉林时,贫困潦倒,不大可能续亲娶妻,即使有女人送上门来,也养不起,所以我认为,山东家族谱书和吉林家谱先祖文斌妻子是一个人,两地谱书存在差异是由于文化水平和语言所致。

以上是通过去世的人他们在世时亲口所述和我在网上查找所形成的材料文字,如有不适,请族人加以改正,我是怀着对祖宗和家族的刻骨忠诚,撰写这篇文字。希望它能为家族人研究、续修家族谱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我呼唤胡家的有志后人,能够深入细致地研究、整理、充实胡氏家族家谱家史如有需要,我会竭力相助。




诗二首

(一)
七律.先祖文斌闯关东
兵荒马乱多险凶,携妻带子闯关东,
长途跋涉无所惧,过海翻江避苦穷,
关山万里无人迹,荒原极目求存生,
勤劳勇敢齐鲁汉,不屈不挠留芳名。

(二)
水调歌头.先祖文斌闯关东
文斌凌云志,
无畏闯关东。
山高路远何惧,
绝处求逢生。
携妻带子远涉,
流离颠沛不悔,
尽显智与勇。
英雄齐鲁汉,
史册留功名。
跨浩海,
登高峰,
越峻岭。
路途慢慢,
千难万险脚下行。
白山路远雪茫,
荒原无际风猎,
辛苦自吞声。
先祖楷模立,
后辈家业兴。
天下姓胡的都是一家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