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918阅读
  • 8回复

宋代胡瑗公、安国公是否属于“华林系”的讨论专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9-06-01
— 本帖被 南山 从 长汀朱紫胡氏 移动到本区(2021-11-12) —

宋代胡瑗公、安国公是否属于“华林系”的讨论专题
近日胡氏宗亲网群对宋代胡瑗公、安国公支系是否属于“华林系”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对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网上公开地进行讨论,这两天许多宗亲都发表了深入的有见地的文章和发言。胡氏宗亲网已将这些发言收录到“论坛精华”专题栏目,按照时间顺序陆续发布出来。
为减少对其他支系宗亲的干扰,我们建议不要在胡氏微信群里广为转发,希望把讨论引入到胡氏宗亲网的有限空间里,既可随时查阅,又可长久保存。欢迎有兴趣的宗亲收藏并前往以下网址,或直接与南山宗亲联系发布事宜:

在福建晋江“胡氏团结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胡建龙

胡建龙(左三),在晋江会议上发言

尊敬的连荣会长、尊敬的伟明主席、建雄会长、尊敬的各位胡氏宗亲:
大家晚上好!

我叫胡建龙,来自江苏,胡瑗三十一世孙。很荣幸受到连荣会长的热情邀请,代表胡瑗世系出席今天“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暨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总公司成立大会”。很高兴有幸亲历见证全国性的胡氏组织成立。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暨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总公司的成立,给全国各地的胡氏宗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活动的平台,对全国胡氏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每一位胡氏族人都必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江苏的瑗公后裔族人对此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暨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总公司,是胡氏族人自己的组织,需要全体族人共同的关心和参与,大家贡献才智,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为此,我提出三点不成熟的个人浅见,供诸位宗亲参考,算作抛砖引玉。

第一,我们应利用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这个平台,大力宣传胡氏的历史文化,宣传胡氏历代名人,增强胡氏族人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激励族人创业进取,推动社会进步。各地的胡氏家族组织可以就本地、本族发掘历史文化名人的信息知识,向族人广泛普及,也可与各地相互交流。就我们江苏来说,我知道的就有华林胡诚公支系、安定公瑗公支系、文定公安国公支系三大主要胡氏家族,这三大家族世系都有着光辉的家族历史,对历史、对社会都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如华林胡氏从一世祖城公、耿氏婆婆开始就非常注重文化传承,千百年来,家族中人才辈出。当年胡仲尧创办华林书院、倡导读书、学习、写字,由于读书人多,所用的墨水把周围的稻田都染黑了。更有宋真宗皇帝御题赞诗:“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只见胡”的奉新华林胡氏家族。还有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名臣胡铨给家族后人立下的“立身忠孝门,传家清白规”的家规,现在还被中纪委向社会推介。改革开放的缔造者党的总书记胡耀邦,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两宋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定公胡安国父子创立的湖湘文化,对宋代以来的人文教化和道德风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北宋大教育家,理学先驱安定先生文昭公胡瑗,创立的以“明体达用”为核心内容的“苏湖教法”,开现代大学教法之先河,被宋仁宗皇帝“著为太学令”向全国推广,不仅给当时社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各类栋梁人才,直至现代仍有着深远的影响。安徽绩溪的龙川胡氏,历史上就曾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才。明朝的兵部尚书、抗倭功勋统帅胡宗宪,是他最早把钓鱼岛标注在中国海防图上,给国家留下了宝贵的历史依据。现代更是出了胡 锦 涛这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明经胡氏近代则出现了胡雪岩、胡适这两位冠绝时代的商人和学者。纵观我胡氏的历史,历代名人如繁星,仅当代任副国级职务的就达十几位,其他省部级、军师级乃至开国将领不胜枚举。我们应该发掘、传承、弘扬这一胡氏家族的文化宝库,教育启迪后人。目前大家都在搜集、研究、整理这方面的资料。我们非常愿意与各地的宗亲组织交流、交换、探讨和共享祖先的历史文化,大家携手共同发展。

第二、是希望我们的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暨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公司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成立一个下设机构,组织各地胡氏家族中对家族历史有研究的人员,把满公往后的历代世系彻底理清理顺,给各地胡氏寻祖溯源一个对接世系的窗口。前不久,连荣会长到访我们泗阳胡氏宗亲时,就曾提出这样非常好的设想,我们家族人员深受鼓舞,我们为全国胡氏家族有这样一个全心全意为家族事业着想的带头人而感到欢欣。

目前,全国众多的胡氏组织都对满公以来的世系有着各种各样的考察考证,各家的考证结果互相相差悬殊很大,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让大家都认可接受的标准。我前不久在参加奉新华林一世祖城公陵园落成庆典时,在拜谒城公祠堂时就发现,在“华林胡氏重要历史名人世系表”中,把安定先生胡瑗、文定公胡安国的家族世系都接在城公的后代世系中。我当时的确感到很震惊,我把这一世系表拍照带回给我们族中人员参阅,大家一致认为拼凑乱接世系,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对祖先的亵渎和不尊敬。祠堂是胡氏拜谒的地方,也是历史见证的地方,我们胡瑗后裔百万族人绝对不能接受这种胡编乱造的所谓历史。近千年以来,我们胡瑗后裔家谱世系代代相传,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编造的(此家谱41册就存在泰州中学档案馆)。有鉴于此,所以我们建议,在成立这样的研究组织时,要从全国胡氏组织中推荐、挑选那些德高望重、品德高尚热心胡氏家族历史文化研究的宗亲参与工作,不要让那些企图利用胡氏宗亲组织的名义,从中谋取个人私利或达到某种小团体利益的人插手干扰,这样才能使得研究考证的结果客观真实,并为全体胡氏族人所接受。

我们非常希望我们的家族组织能够把这一关系到一千七百多万胡氏族人的神圣工作完成做好。为了广泛征求吸纳各方意见建议,另还可以在专门的研究组织之外开设一个网络平台,接受各地、各阶层人士的投稿,集纳最广泛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一个普遍认可的结论。

第三、胡氏文化发展委员会暨满公中国胡氏文化发展公司是胡氏族人自己的组织,也是为胡氏族人谋发展的组织,需要全体族人共同维护拥戴。我们要团结在以连荣会长为首的组织周围,在伟明主席和建雄会长的带领支持下,努力做好家族事务工作,互相交流、互相提携、促进胡氏族人共同发展,一齐开创胡氏家族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胡建龙,胡瑗公第三十一世孙,江苏胡氏宗亲会常务副会长,第二届江苏胡氏宗亲联谊会主办会长。

胡安国并非“华林系”—《华林山的胡氏渊源》析疑
原创: 胡恒俊 胡氏资讯 5月11日

将“钓鱼翁至胡安国——寅、宁、宏”挂靠华林系,目前所见,一是黄启昌先生“华林胡氏‘瑜公——胡夔——安国’世系”说;二是樊明芳先生在《华林山的胡氏渊源》中,既列“胡瑜——令仪——安国”世系,又列“胡瑜——令濬——安国”世系。三者无论哪一种,都是错误链接。

一、关于“胡瑜——胡夔——安国”说

黄启昌先生此说的原文,笔者未能见到,但据王立新教授《胡安国族系考证》所引,黄启昌在《中华姓氏通书·胡姓》中,将“崇安胡氏世系表”,列为“胡瑜——夔——□——敏——容——罕——渊——安国”。对照真实的《崇安胡氏族谱》“夔——春生——敏——容——罕——渊——安国”世系(见拙作《崇安胡氏族谱世系考辨——武夷山寻根考察报告之二》),黄启昌先生除了确切地知道“夔”与“敏”之间还有一代人,只是不知其名外,自“夔”至“安国”,共七代人,是正确的;唯独将“夔”,挂在“胡瑜”之下,不仅错误,而且大错特错。

胡瑜者,何时人?樊明芳先生《华林山的胡氏渊源》的说法是:“五代胡瑜……后唐明宗天成(926~929)年间,官陈留令,徙崇安,为陈留、崇安之共祖。”

大家都知道,陈留县,本是秦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陈留城,虽然西晋曾将其废入小黄县,但自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到1957年废入开封县,陈留县存世就长达1371年,其间的朝代、县令更迭,方志中都会记载。而胡瑜之父胡城(875~945),“唐亡后悬车不仕,归隐华林故居”,生子珰、瑜、琼、球等五人。

后唐(923~936年)被后晋(936~946年)取代。胡瑜926929年为陈留县令,之后为何“徙居崇安”?是929936年,在后唐向后晋的过渡阶段,家庭发生过重大变故吗?没有!因为,胡瑜的长兄胡珰,在“后唐同光年间(923~925年),官膳部员外郎,赠少保,卒谥‘文献’,先葬华林山冲霄凤形凤脑下……”;三弟胡琼“后唐明宗天成(926~929)年间官常州刺史,遂家于武进县安上乡”;四弟胡(王告)“后唐间官散骑常侍、江州节度使,加礼部尚书,徙九江”;五弟胡球,“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离祖居华林,闵帝应顺元年(934)迁居武宁住田,后晋开运(944~946)间,官武宁散骑常侍、节度使,加兵部尚书”,兄弟不仅没有一人遭遇厄变,而且官运亨通。在此情况下,作为次子,一无灭门之灾、二无杀身之祸,按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高堂城公尚在(卒于945年),胡瑜岂能抛下归隐于华林的花甲之父,而向东南远徙千里,居于崇安?

退一步说,兄长胡珰,“生于唐昭宗大顺二年(891),世居华林”,三弟胡琼926929年官常州刺史,作为次子,胡瑜出生年代,至少应在公元900年前后。而其长子令仪,却是“天启元年(1017年)进士”。——实际上,“天启”,是“南诏”年号(848~860年),而公元1017年,则是“北宋天禧元年”(注:《历代状元进士名录》中之“进士”,此间只有1015年的胡献卿,1019年的胡用舟,根本查不到胡令仪)。宋代参加会试者的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合格之后才被赐予等第不同的“进士”。也即是说,以此推论,胡令仪出生的年代,当在公元990年前后,显然与事实不符:长子岂会比父亲至少小九十岁?何况,胡瑜926~929年就已经是县令,作为长子的胡令仪,又怎会在90年之后的1017年,才中进士?

而《崇安胡氏族谱》中,“入闽始祖‘钓鱼翁’胡夔”,则生于南唐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卒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相较于樊明芳先生《华林山的胡氏渊源》的记述,年龄要比胡瑜小60岁左右,比胡令仪则大30岁左右。

抛开出生年代,单看世系:《华林山的胡氏渊源》中胡瑜的世系之一,是“胡瑜——令仪——绍——美弼——罕——渊——安国”,从胡瑜到“安国”,共七代人;而《崇安胡氏族谱》的世系为“胡夔——光仁、春生——敏——容——罕——渊——安国”,从胡夔到安国,也是七代人。两相比较,胡瑜与胡夔,“辈分”相同,只能是兄弟,何来“父”与“子”之说?更何况,“钓鱼翁,讳夔,字朝佐,号龟山”,而胡瑜,“字可佩,号雪宝”,二人毫无相似之处?

黄启昌先生此说,不过是抄自某个未经辨析、考证的资料罢了。然而,由于黄先生对此说的失察,导致《中华姓氏通书·胡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大大降低,不免令人遗憾。

二、关于黄启昌先生“胡瑜——令仪——安国”、“胡瑜——令濬——安国”说

樊明芳先生《华林山的胡氏渊源》“胡城次子瑜世系”中说:“五代”时,“胡瑜,字可佩,号雪宝,后唐明宗天成(926~929)年间,官陈留令,徙崇安,为陈留、崇安之共祖,卒葬华林宅后。原配吴氏,生子三:令仪、令濬、令熊;续娶刘氏,生子三:令绵、令延、令弦。令仪天启元年(1017)进士,迁淮南转运使,生绍;绍生美弼;美弼生罕;罕生渊;渊生安国;安国生宣(寅?宁?)、宏;宏生常原;常原生覃和;覃和生璨;璨生顺;顺生彦酬……令濬生羽仪,徙崇安,生休征;休征生良弼;良弼生光岳;光岳生世用;世用生建国、安国;安国生寅、宏、宪;宏迁广丰胡坊。”

上述介绍,既有“胡瑜……徙崇安”,又有次子“令濬生羽仪,徙崇安”,让人一头雾水。若是自胡瑜就开始“徙居”崇安,怎会到次子“令濬生羽仪”之后,才“徙崇安”?若是“令濬生羽仪,徙崇安”,胡瑜就不是“徙崇安”的始迁之祖。但是,同一文章之中,两种说法却赫然并存,到底那个真,哪个假?亦或无一真,全为假?

上述介绍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此文中的两个“安国”,既然都生“寅、宏”,是否是同一个人?若是同一个人,为何胡瑜长子令仪的“后裔”之“宏”,“生常原;常原生覃和;覃和生璨;璨生顺;顺生彦酬……”,与崇安胡氏族谱中的胡安国之子胡宏的世系一样;而胡瑜次子令濬,却是“生羽仪,徙崇安,生休征;休征生良弼;良弼生光岳;光岳生世用;世用生建国、安国;安国生寅、宏、宪;宏迁广丰胡坊”?

毫无疑问,此文中的“胡安国——胡寅、胡宏”,就是《崇安胡氏族谱》中的胡安国父子。因为,樊明芳先生在《附录:华林胡氏(简介)》中,已经非常明确地强调说:“瑜迁陈留后徙居福建崇安,后裔中著名人物有胡安国、胡宏。”在未读到《华林山的胡氏渊源》原文,不了解樊明芳的本意时,笔者曾在《崇安胡氏族谱世系考辩——武夷山寻根考察报告之二·“钓鱼翁”并非华林系》中,曾经质疑说:此一说法,当然也是抄来的。而不论是否别人代抄,作为樊明芳先生,难道就一遍也不看吗?倘若扫上一眼,也应感到奇怪——此文中的两个“安国”,既然都生寅、宏,当然是一个人,怎么既是令仪之后,又是令濬之后?何况,令仪与令濬,本是同胞兄弟?如此明显的错误,竟然招致众多不加分析的引用者,岂不滑稽而又滑稽?如此之渊源,哪里还有一点可信度?

更值得推敲的是,既然“胡瑜……徙崇安,为陈留、崇安之共祖”,又怎会“卒葬华林宅后”?即使胡瑜真的“徙居”过崇安,至多也是“暂居”,时间很短,就回归华林祖居之地,才能十分正常地“卒葬(请注意:是‘卒葬’,而非‘归葬’,也非‘迁葬’)华林宅后”,怎会成为“陈留、崇安之共祖”?何况,胡瑜之父城公“卒谥忠献,葬奉新赤岸南枥大安山”,母亲耿氏夫人“卒葬奉新赤岸南枥九皋山”,胡瑜自己却“卒葬华林宅后”?与父、母异地而葬,不但说明胡瑜不是为了守护父母坟茔,而从崇安回归华林,同时也说明,胡瑜在崇安,根本就没有子女留下安家。否则,若有子女在崇安,胡瑜的晚年,应由子女精心侍奉,岂能独自回归华林,却与父母异地而葬?为“徙居崇安之祖”尚且谈不上,何来“为陈留、崇安之共祖”之说?

显然,错误的挂靠、链接,总会有“硬伤”,难免痕迹频现、破绽屡出。

本次有幸读到《华林山的胡氏渊源》全文,方才知道:樊明芳先生是为县志的相关内容而写,本意在于介绍华林山的山川形胜、地灵人杰,华林书院的显赫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创办者胡氏的英才辈出;而对所引用的某资料中的错误,早已洞悉,只是不便评论罢了。所以,樊明芳先生才在文末,特别慎重而又严谨地申明:“以上所述仅为华林胡氏源流及祖居的历史和现实情形之万一。鉴于华林胡氏源流及其祖居情况在学术上有些不同的说法,笔者不想下什么结论,说什么是非,还是让华林胡氏1800万贤后裔自己去选择和甄别吧!”

好一个“自己去选择和甄别吧!”多么难得!

其实,胡安国族系,在引用资料时,也应如此。

胡安国族系,始终是“安定堂”系,不仅在清朝末年的《崇安胡氏族谱》中仍然被明确记载,同时,在全国宗亲们的心中,也是公认的常识。

修谱续谱,在于通过真实的本源、宗支、世系,重现清晰的血源传承脉络,达到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继承传统、更创辉煌的目的。古旧族谱,形成于地方割据、交通闭塞的封建社会,错误链接,在所难免。不加辨析、考证,就原文引用,难免不对列祖列宗,造成亵渎!作为今人,在通讯发达、资料共享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对老旧族谱,予以仔细梳理、多方辨析、认真考证、去伪存真,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虽然很难,却不能偷懒。

胡恒俊简介

胡恒俊男,19483月生。文学士,工程师、编辑、高级政工师。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睢宁县《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曾获徐州市首届“十佳新闻工作者”提名奖。曾任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常务理事、苏北片片长、副秘书长等。名列《中国当代易学文化大辞典》(人物卷)、《中国专家人才库》、《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人物辞海》等数十部典籍。

历任铁道兵第四十八团战士、电影放映员、团新闻报道组组长,睢宁县磷矿采矿班班长、磷矿筹建领导小组文书。在徐州师范学院(徐师大,现江苏师范大学)中文系77级(2)班毕业后,任睢宁县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睢宁县政府办公室秘书、秘书科长、副主任,县户粮办主任,乡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睢宁报》复刊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睢宁报》直至《睢宁日报》总编辑等。

1970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并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杂文、文学评论等。《睢宁报》19934月复刊,1994年即获徐州市40家报纸编校质量评比第四名,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报。在《中国报纸月报》、《新闻通讯》、《中国县市报研究》等刊物发表《带出一支过硬的采编队伍》、《把握好引导艺术》等论文数十篇,多数获奖,并成为《报海求是》论文集编委。个人散文、杂文作品多次在江苏省报纸副刊好搞、华东六省一市报纸副刊好搞评比中获奖。主编出版《心声集》、《乡酿》(获徐州市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1994年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徐州市先进工作者(劳模)。

二线以后,注重历史文化研究,作品主要有《千古文明话睢宁》(2005年版),《文字起源与史籍流传》、《人类究竟发源于何地——从睢宁凤凰山发现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说起》、《睢宁史话》等。

退休后,主要从事安定胡氏文化研究,并参与《县志》、《政协志》编修。发表《胡氏族谱编修常识备忘录》、《舜帝的远祖世系考辨》,《舜帝子孙的姓氏衍变及相关悬疑问题的考证》,《舜帝至胡公妫满世系考证》,《胡公满寿考辨析》,《胡氏安定堂世系问题的探讨》,《崇安祖墓及族谱探秘——武夷山寻根考察报告》之一、之二,《胡安国并非“华林系”——<华林山的胡氏渊源>析疑》,《宋高宗敕赞胡安国像真迹与舍溪胡氏家藏方册惊世之谜》,《从胡寅<修录谱系><碑记坟墓>手迹说起——兼论胡安国世系中的若干“悬疑”问题》,《安定胡氏文化遗址保护的现状与展望》等十数篇、数十万言。

20133月被《世界胡氏通谱》编委会推举为秘书长。被聘为第三届世界胡氏恳亲大会筹委会顾问、《中华胡氏网》高级顾问。《中华胡氏》纪录片撰稿、编剧。2015年起多次赴甘肃省镇原县,参与安定胡氏文化遗址的考察、保护、复建和博览园的规划、建设工作。2016年被聘请为徐州市姓氏文化研究中心睢宁顾问委员会主任。20172月起担任(中国)安定胡氏文化研究促进会法定代表人;31824日即与各省市胡氏宗亲组织负责人一起,组成安定胡氏文化研究促进会代表团,成功访问新、马、泰三国胡氏宗亲总会,建立起密切沟通、联谊的纽带,广泛交流、互助的桥梁。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6-01
胡安国世系刍议
2019.05.31 胡宜文(江西奉新) 阅读 18




2019年5月,我有幸从若干胡氏群中特别是中华胡氏优秀文化交流群中先后读到了胡建龙先生在福建晋江“5.5”会议上的发言稿和由胡星云、胡士礼两位先生转发的胡恒俊先生的《胡安国并非华林系》、《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及胡腾飞宗亲对这两篇文章的读后感言。


胡建龙先生的发言,有一项是针对坐落在奉新的华林胡氏宗祠展示的胡瑗世系提出的强烈抗议。


胡恒俊先生的《胡安国并非华林系》主要是针对黄启昌、樊明芳两位先生在各自文章中所引述的不同版本的胡安国世系进行了析疑,并以自己所认知的谱系为准则对不同版本谱系中胡安国属华林世系的记述作了武断否定。他的《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虽气壮,口气强硬,但理并不直,主观臆断多,逻辑推理少,并妄断别人“无力反驳”。


胡腾飞宗亲的感言是针对胡恒俊先生上述两文说的。其开篇直说:“看了恒俊先生的《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标题很好,也吸引人的眼球,但仔细读来,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自己谱上的全对,别人谱上的都有问题。别人谱上的客序都是假托的,自已谱上的魏征序就不是假托的?”


胡腾飞宗亲的感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胡恒俊先生两篇文章在“析疑”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和缺陷主要是偏见及其主观臆断。


胡恒俊先生认为将胡安国归属于华林世系,目前所见是黄启昌、樊明芳先生错误链接所致。他认为黄、樊两人所列世系与他自己所认知的世系在胡安国以上5——8世祖的世次有异,未对“异同”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作具体析疑,却急于求成地直接臆断为:错误的挂靠、链接,总会有“硬伤”,难免痕迹频现、破绽屡出。与此同时,他根本就没有对其所认知的安国公世系进行过任何的质疑,这就必然会产生“只有自己谱上的全对,别人谱上的都有问题”的这种自以为是的误导,故而终将搞不清楚什么,也说不清楚什么,而只能用“错误链接”、“伪造”、“假得出奇”等生硬词语对不同谱述或名人谱序进行粗暴判决。所以,这样的文章,他自己也未便直接发在群里,而是由其他人反复转发,但注定很难得到大多数人的回应,更谈不上“引起重视”。


其实,安国公是华林系并不是黄、樊二人所致,他们只是如实列举了不同版本的谱述而已。恒俊先生举出的樊明芳先生所列安国公世系有两种:一是胡城——胡瑜(生令仪、令濬、令能、令绵、令綖、令弦)——胡令仪(曾任主簿,恒俊先生引用樊文时有所遗漏)——绍(字敏)——容(字美弼)——罕——渊——安国;二是胡城——瑜——令濬——羽仪——休征——良弼——光岳——世用——安国。对这两种记述,恒俊先生下的判决是:同一文章之中,两种说法却赫然并存,到底那个真,哪个假?亦或无一真,全为假?


胡恒俊先生认为可以作为对照的是《崇安胡氏族谱》所载安国公世系,即:胡夔——春生——敏——容——罕——渊——安国。而黄启昌先生所列安国公世系与恒俊先生认知的世系只是在胡夔、胡敏之间未能详列“春生”之名。对此恒俊先生下的判决是:黄启昌先生除了确切地知道“夔”与“敏”之间还有一代人,只是不知其名外,自“夔”至“安国”,共七代人,是正确的;唯独将“夔”,挂在“胡瑜”之下,不仅错误,而且大错特错。


那么,胡夔应该挂靠到谁之名下才是正确的呢?恒俊先生在《胡安国并非华林系》这篇文章中没有列举,但在另外的文章中有所引述。他认为应该挂靠在如皋胡恭己之下与胡瑗同祖才是大对特对。这里先不说胡瑗是不是华林系的,单就将胡夔挂靠胡恭己之下,就经不起质疑和考究。


湘潭大学王立新教授撰写《胡安国族系考证》一文时曾下个一个结论,即:胡安国之族系可考前限不超过其五世祖主簿公,即其高祖胡敏之父。他没有提及华林谱,不知华林谱载有安国公以上的完备世系。他认为:胡安国的五世祖因避五代之乱,始至福建祟安县开耀乡籍溪里定居,钓鱼于鹅子峰下以自愉。人皆不知其所从来,称之曰“钓鱼翁”。“钓鱼翁”又称“主簿公”,生子胡敏。究其先本江南人。……这里所说之“主簿公”,真名不可考。而《湘潭隐山涌田胡氏八修族谱》卷九《世系表上》以为是胡瑅,……并以为胡瑅有二子,长为敬,敏其次也。对此王立新教授感言:不敢断定其误,但也无法认定其真。姑存之于此,以备学者考定。


王立新教授的上述结论,虽然下得过于绝对,但也有其理由和根据,他的感言也还比较客观和理智。因为宋代游酢曾撰安国之父胡公渊墓志铭,开篇即云:公讳渊,字泽之,姓胡氏,其先江南人,唐末避地于福建崇安之籍溪,曾祖敏,祖容……,父罕……。另胡寅所撰先公(胡安国)行状(上)亦云:……曾祖容,故,不仕。祖罕,故,不仕。父渊,故,任宣义郎,致仕,赠朝散大夫。……公讳安国,字康侯。五世祖号主簿公,五代中至建州之鹅子峰下,钓鱼自晦,人莫知其所从来。后世相传云,本江南人也。


由此可知,在胡安国前几代的世系中,胡敏是被上述不同版本谱述所认同的一个先祖。至于他究竟应该挂靠在哪位先祖名下才是真实的呢?对这个问题,恒俊先生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考究,而是直接臆断地认可了挂靠胡恭己之下与胡瑗同祖。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钓鱼翁”这个“主簿公”,当时“人皆不知其所来”,“真名又不可考”,那么恒俊先生怎么就认可了这个“钓鱼翁”就是胡夔并将其挂靠在如皋恭己公之下呢?


恒俊先生对把胡夔挂靠在胡恭己之下这个世系的认知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是错的,最少也是牵强附会的。而对王立新教授下的“胡安国族系可考前限不超过其五世祖主簿公”这个结论,我也以为不尽对。所谓“不尽对”意即有对的一方面,也有不完全对的另一方面。说他“对”,是说如果局限于按照崇安谱或湘潭隐山涌田谱去考究安国公以上世系必将“不可考”或“可考前限不超过其五世祖主簿公”或进行其它的错误的考究,从这个角度说这个结论下的是对的。说他不完全对,是说如果按照华林世系去考究安国公世系,就不会陷入“不可考”或“可考前限不超过其五世祖主簿公”的困境,而是可上溯到华林胡氏一世祖城公及其以上。其理由主要有:一是南宋左丞相郑清之在公元1240年为浙江上虞长者山《胡氏宗谱》写过一篇序(详见《世界胡氏通谱》2017修订本第278页),序中有云:“讳安国,于宋哲宗绍圣四年登何昌年榜进士,官至宝文阁直学士致仕。晚年退居衡山不聘,谥文定。三子:长曰寅,建炎中拜起居郎。次曰宁,绍兴中为太常丞。少曰宏。讳宪者,文定之从子也,号籍溪先生”。(其裔)与予而言曰:“先世宗谱,历代著闻,五季之时散亡殆尽,世系不能备也。请为序”。从这段话来看,胡宪胡安国之族谱是在五季时就已“散亡殆尽”,故“世系不能备也”。但华林谱上的记述则可追溯到敏公以上的前几代世系。


而恒俊先生认知的世系是将敏公的祖父胡夔接在了如皋恭己之下,敏之父“春生”成为了“瑅”, 敏之祖父成了胡谔,因而出现了与崇安谱序中的记述完全不符的结果。其谱序有这样的记述:胡安国的五世祖因避五代之乱,始至福建祟安县开耀乡籍溪里定居,钓鱼于鹅子峰下以自愉。人皆不知其所从来,称之曰“钓鱼翁”。“钓鱼翁”又称“主簿公”,生子胡敏。究其先本江南人。对照这段话,恒俊先生认知的那个世系究竟有哪些不符呢?第一个不符即胡敏之父春生,无法佐证其为胡瑅;第二个不符即敏之祖父胡夔亦无法佐证其为胡谔;第三个不符即谔、瑅都不是“本江南人”;第四个不符胡夔这个人不管是确有或确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可以佐证他做过“主簿”的史谱记载,说他是“钓鱼翁”也十分勉强,因为在那个地方的溪中钓鱼的人可以肯定不只他一个,华林胡瑜、胡令仪父子都曾徙居福建崇安隐溪。


恒俊先生2012年武夷山寻根先是考证胡谔为胡安国的六世祖,生于五代末公元959年,人称“钓鱼翁”,卒于1023年,墓尚有穴无碑,有图但无具体姓名,仅有“钓鱼公墓”四个字。但崇安谱一世祖是胡夔而不是胡谔,往上没有记载。于是恒俊先生偷梁换柱地把另外一支胡姓谱上的玉公像拍摄下来放入考证文章中,将下面写有“名玉公号别钓鱼翁”等文字全部删去,又以玉公子侄名中带玉旁为由否认了这个钓鱼翁是清华系的。最终将胡夔嫁接到了如皋恭己公之下,因为这个恭己公之子胡谔有“渔翁”之号,故又将渔翁意为打鱼的老者解释为钓鱼的老者,再给他安个字号叫“夔”,以对接崇安谱上的一世祖钓鱼翁胡夔,又将如皋谱上的胡谔之子胡瑅解读为崇安谱上的胡夔之子“春生”,说“春生”是号,“瑅”是名,“起岩”是字,这样就实现了胡夔与胡谔、春生与胡瑅的完全重合的无缝对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强行嫁接。因为不这样嫁接就没法再“考下去”,更不能自圆其说。


其实,如果变换一下思路,按照有千年之久的华林谱所载“胡城——瑜——令仪——绍(字敏)——容(字美弼)——罕——渊——安国”这个世系去考究安国公的世系是完全有径可行、有的可导、有系可查的。华林谱载胡敏之父是胡令仪。当然,对这个令仪,恒俊先生是不认可的,其理由也还说得过去。因为从登第于公元1017年这个时间来看,难以断定这个胡令仪是五季时人,且他若为胡瑜之子的话,两人年龄差距之大的确难以从常理上说清楚。但令人可喜的是,胡家钢先生主编的《中华胡氏大成谱》为我们提供了华林“胡瑜(893——948年,简介中有“后徙隐溪”等)——令仪(909——947年)——绍(字敏932——955年)——容(字美弼)——罕”这样一个世系,其中瑜、令仪、绍(字敏)三人生卒时间更为可信,且令仪是五季时后晋人,又“本是江南人”,因此说他是安国公以上五世祖胡敏之父,是经得起质疑的。当然,这个不能强求任何人接受,在此特说明并申述一下,以免遭人误解和中伤。


恒俊先生的两篇文章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


1、他多次到过奉新,瞻仰过华林胡氏宗祠,参加过城公墓的揭幕仪式和华林胡氏一世祖陵园落成庆典,然而为了说明胡韫比胡城大16岁,竟然在《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一文中将城公出生时间定为公元905年而与实际出生时间晚了整整30年,这不知他是何意,也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混淆或任意改动。


2、恒俊先生在《辨析》一文中还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全国各地胡氏族谱基本都标有“安定堂”字样。只不过,改革开放后,华林胡氏族谱的封面,不知何因,有的不再醒目地印上“安定堂”。其实华林胡氏在南宋初胡直孺写《安定胡氏家乘序》时,其号仍是安定堂,只是在胡栝主持重修家谱时才正式冠名华林堂。至于谱的封面上无论印不印上“安定堂”号,华林胡氏永远是安定胡氏大家庭中的一员。华林堂是南宋初才正式冠名的,所以恒俊先生说为什么胡瑗不自称为“华林先生”,这应该算是一种解释吧!再说,华林人也从未讲过胡瑗不是“安定先生”,也从未有人要把胡瑗改称为“华林先生”。但因此我同样要问,不自称“华林先生”,难道就不能是华林后裔吗?


在《辨析》一文中,还有其它一些不合情理的言论,因为腾飞宗亲在他的感言中都曾点破,故不一一具述。


恒俊先生在《辨析》一文中说考究胡安国世系并说“胡安国并非华林系”是一种正当的诉求,对此我被他称作是老朋友的人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但我也认为,坐落在奉新九皋山的华林胡氏宗祠,依照华林谱述展示胡瑗、胡安国等诸多华林先贤事迹和世系,同样是正当之举,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有些人说这是胡乱嫁接名人之世系或者是“给别人乱安祖宗……,亵渎先祖、欺骗同宗,又紊乱昭穆”等等甚至进行抗议并要求将这些展示撤换下来,则不能算是正当的诉求,而是过分的要求,这无疑不利于宗亲的团结,更十分有害于宗亲的和气与情感,故而应当引以为戒才是。


最后,我的温馨感言仍是: 任何人的相关考究,只能作为一人之说、一支之说,或一派之说,都不能作为定论,只能作为参考或备忘录存于谱,不能也不可能单方面否定不同谱述和自古即有的认知和共识。




华林胡氏城公三十八世孙


江西奉新 胡宜文


写于公元二0一九年五月卅日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06-01
胡士礼:2019.06.01  12:08 严重抗议


@胡志用湘澧警察华林胡诚公后裔34世 !
你身为胡氏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的宣传部长,不顾后果,不顾事实,传播负能量,故意割裂尊敬的@胡连荣 会长等为之付出的努力,破坏宗亲之间的团结,连国与国之间都刻守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你不但辜负了连荣会长,你也辜负了全国1700多万胡氏宗亲,我受全国包括台湾,港澳,东南亚各地宗亲代表的委托,向你并向胡氏传统文化发展委员会宣传部表示严重的交涉并提出严重的抗议!

胡志用:2019.06.01 13:1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专家论证都可发表!胡恒俊先生的文章我大量转发了,胡宜文先生对安国公论证文我也一样转发!为何要抗议?!前日,我转发了湖北省孝感胡士奇先生的《世界向中华靠拢》,同样遭到了抗议,电话我,质疑我,批评我,还要我公开道歉,声明。哈哈,我一笑了之,难到倡导,提议,论证,讨论只是一方进行?!修三峡就有二十几位专家论证组!!!

胡方诚: 2019.06.01 12:35 胡宜文宗亲错误把胡安国,误为胡瑗支系,是没看清楚,还是故意为之?我们先祖胡安国入闽始迁祖,名谔(在崇安又名“夔”,人称“钓鱼翁”),与胡瑗之父讷,为同祖父的兄弟 。文定公胡安国与文昭公胡瑗同祖,但自胡瑗父亲开始,已经分支。胡安国不是胡瑗支系,但是同一大系——安定胡氏。

胡欢东:2019.06.01 14:02 瑗公后裔志宁分支的宗谱与志正分支的宗谱,又与如皋谱,无锡胡家渡宗谱世系吻合,无缝对接。难道在宋元明清时代先祖就已经是串通好了?难道四个地方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篡改?天下胡氏之多咱不去评说,至少在封建社会,交通不发达,讯息传递也不发达的前提下,只有瑗公后裔(以胡瑗为一世祖)的族人才能真正做到世系吻合。横跨江苏和浙江两省,是巧合?也不至于巧的如此完美,缘何如此完美?因为我们都是真正的瑗公后裔,我们的老祖宗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宗谱,容不得别人再来质疑!无论按时间跨度还是地域宽度,瑗公后裔的世系(长子:志康尚未对接,次子志宁和三子志正已然对接)各家宗谱吻合,也与网上的资料闭合,不知道,始终不肯承认错误的华林支派的宗亲有何所谓的“证据”来证明。华林派系的“专家、学者”大家不要再做困兽之斗,提议适时都带上有“年龄”的宗谱一起来探讨一下。不要再隔空喊话了,与推进核查研究工作无益。也向所谓的“胡氏”领导层发出呼吁,有些涉及到的原则问题必须正视起来,否则“后患无穷”!言不尽意,专即致此!

胡学亮: 2019.06.01   15:28   (一问)胡宜文
      拜读了由胡志用先生在多个群里转发的胡宜文(江西奉新)的“胡安国世系刍议”,文中仍坚持胡瑗为“华林后裔”。对胡宜文的这一说法,本人作为胡瑗后裔,有几点问题就教于胡宜文先生:


1.文章开头引言过后,你就指出“胡建龙先生的发言,有一项内容是针对座落在奉新九皋山的华林胡氏宗祠内展示的胡瑗世系提出的强烈抗议”。请问胡宜文先生:华林宗祠内展示的世系图,把胡瑗接在华林一世祖城(高早成  下同)公之后第六世,依据是什么?从华林宗祠内展示的世系图看,城——琼——令持——徽——瑗。而瑗公家族自古留传下来的老谱中的世系是 询——禹谟——韫——修己——讷——瑗,且每一代人身世都有清楚的交待,怎么胡瑗就成了华林城公系的后代了?胡建龙在会上提出抗议错在哪里?你出于什么动机致信胡氏宗亲网胡南山总版主要求删除胡建龙发言的核心内容部分?


2.文中提及:“华林人也从未否定胡瑗是‘安定先生’的自称……但因此我同样要问,不自称‘华林先生’,难道就不是华林后裔吗?”提醒胡宜文先生,“安定先生”的称呼並非胡瑗“自称”,而是因胡瑗先祖源自安定、胡瑗自办的学校都以“安定书院”命名,时人对他的尊重而称他为“安定先生”,甚至干脆就叫“胡安定先生”。现在如皋胡瑗故里的胡瑗纪念馆就叫“胡安定纪念馆”,胡瑗墓上的题名是“宋大儒胡安定先生之墓”。故此我同样告诉你的“同样要问”,无论胡瑗是否“自称华林先生”,都不是也绝不可能是华林后裔。


3.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文中引述了《世界胡氏通谱》、《中华胡氏大成谱》和专家的结论。但我想请问一下胡宜文先生,是现代的这些编谱者和专家考证的瑗公家族世系可信还是我瑗公家族自古留下来的家谱可信,哪一个更真实?


       恭候回答。
          胡瑗三十二世孙
        江苏 泗阳 胡学亮
    公元二0一九年六月一日

胡可鉴:2019.06.01 16:22 坚决支持胡学亮的论点,任何人都必须尊重历史,任何人都必须认祖敬亲。奉请一些宗亲,对于是自己的先祖一定要敬重,不是自己的先祖系统的,绝不能去乱攀。胡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代文圣,是全体胡氏宗亲的自豪,崇拜的圣人,他是不愿意看到,为他而争的后人们。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在岁月的隧道里,隋唐之前就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门楣高贵,就会趋附高门,以彰显自己的门阀。但是,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就如历朝历代有的人专门模仿名人的书法绘画作品,有的还模仿的维妙维肖,但毕竟还是赝品,但是随着历史的流逝,有些赝品也成了文物,就是说有时候谎言重说千遍也成真理一样。我们瑗公后裔一定要正本清源,守住纯正,对于他们敬重瑗公,我们表示欢迎。但对于他们乱攀乱拉,我们坚决反对。在重大问题上,要坚持原则性,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要认错与改错。但对于宗亲,大家也要互相尊重。毕竟我们都是胡公满的后裔,血浓于水。天下胡氏宗亲一家亲!〈江苏省连云港市,敦素堂东海胡氏宗亲联谊会胡可鉴)

胡为楼:@峥嵘岁月   胡学亮 我胡为楼个人名义支持建龙会长和你,搞好胡瑗支系和安国公支系。其他想和我们对接的宗亲,请你们
亮剑,拿谱系说话,不要让我瞧不起你。安定公和文定公已成体系,已是不争的史实。

胡国辉:坚决支持胡学亮的论点,任何人都必须尊重历史,任何人都必须认祖敬亲。奉请一些宗亲,对于是自己的先祖一定要敬重,不是自己的先祖系统的,绝不能去乱攀。胡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代文圣,是全体胡氏宗亲的自豪,崇拜的圣人,他是不愿意看到,为他而争的后人们。

胡学亮:2019.06.01 19:17 再问胡宜文  
1.你以“一篇文章三个作者”这个所谓的问题来否认我们家谱的可信度,我们的家传老谱至今二百六十年历史,刚才欢东宗亲的文章是现代人写的,请问现代人写的文章也不在古谱里,怎么就拿这个否定我们家谱的可信度呢?
2.你以这个为借口,对我“你提的那些问题我根本就没必要回应”,你以为你很高明吧,这只是说明你没有勇气或者说没有底气面对现实的提问。
3.你的“……只能以华林谱为依据、为主导、为定论,至于他们的后裔世系,华林谱上没有记述的,可认同你们的谱述”。这段表述,是不是有点过分自负了点?我们无意对他族的谱说三道四,但是也决不容忍他人站在自己认为的制高点上对我们家族家谱妄加贬义。我们的谱也无需你什么认可。你还真拿自己当成什么砖家权威了。
4.你用第一个问题否认我们的谱的可信度。请问你们华林系前不久有人在公开场合说“1800万华林人”这样的话根据在哪?天下姓胡的总共才1700万人,都是你华林系的?就算都是吧,那还少100万人怎么解释?是把若干年后出生的胡氏后人都提前计入华林系?如果不是,依你的观点,那是不是你们的谱的可信度也该质疑一下呢?
        恳请赐教
         胡瑗三十二世孙
        江苏泗阳 胡学亮
    公元二0一九年六月一日


胡学亮:2019.06.01 19:17 答胡宜文
        刚才问一问二里对你说的已有所说明。胡建龙的抗议是抗议你们把我们的老祖宗接到你们的后代里面。请问如果我们把你们的祖宗接入我们的谱系后代里面,你们会怎么做?恐怕不仅仅止于抗议吧?打个不洽当的比方,如果有人说你的祖宗是他家某代人的后代,你难道会容忍一言不发?
       刚才说过,再说就啰嗦重复了。我们无意也没有“强烈要求华林人相信”我们的谱。
       既然你提出“要么相互尊重要么各自尊重”,我们无意和任何人打口水战,我们仅仅是为了捍卫家族和祖宗的尊严。那就以后互相好自为之吧。我们瑗公后裔不会接受任何强加给我族的“先祖”。

胡晓波:2019.06.01 20:43 各位宗贤:晚上好!
琼公支毗陵胡氏世系中有部分瑗公世系、安国公世系插入,但我个人认为不相符。无锡思贻堂瑗公支世系中将琼公支宿公、宗愈公等插入,我认为不可能。但各谱其谱,先以各宗支后裔公认的先祖为准,续好新谱。至于上传世系,可讨论、可辨析、可考证,但不带声讨、谴责哦!相信真实的世系只会在辨析、考证中越来越明晰。 一族之内,能积极参与研究、考证谱系的也就那么几位宗贤,但闻道有先后,悟道有高低,时史有局限。因此,最好说是个人见解,不能就此说我代表华林胡氏后裔、瑗公后裔、安国公后裔,毕竟我们这一代表,可能带上全族走上正确轨道,也极有可能带领全族跑偏。然后,我们讨论、辨析、考证,也仅是与某位提出观点的宗贤交流(私聊最好),不把矛盾扩大化,引起在群各宗支的宗亲不安、不适、无所适从。


胡目前,至少各位宗贤都承认是满公后裔,更近一点的共祖,大多谱的上传是三国时期遵公后裔。因此,各位宗亲理应和和气气,胡氏一家亲。各宗支先贤在胡氏发展史上创造了传诸于世,史书可载的辉煌。因此,可以有理有据交流世系,但不必争论谁的先祖更辉煌,因为他们都是胡氏大家族、胡氏各宗支的骄傲!令尊、吾父虽不显达,岂容蔑乎?
其实各分迁宗支已立宗续谱建祠的,说明分迁、分宗支以来本族已取得足以饮誉乡里,引以为豪的声望,我们不仅要念念于大儒先贤众人皆知、史书皆载的日月般光辉,更要敝帚自珍,亲承族训,搜集分迁、分宗支以来历代先祖、族尊的星光德范,这才有胡氏日月争辉、星光璀璨的天空。以期启迪家族后昆,再次光茫四射,誉满天下。

胡良忠:2019.06.01 21:17 尊敬的各位宗贤才俊你们好!
本人胡良忠武夷山市人,属《崇安胡氏》钓鱼翁公后裔也是“武夷山市胡安国文化研究会”法人。关于安国公并非华林系之争,在5月5号晋江会议由胡士礼会长代表安国公后裔严正交涉提出抗议之后,近期在微信群激烈争议和理论,大家的热情之高,本人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个別宗亲认为安国公属华林派之说,深表不满和无奈。现就此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也是我研究会的工作思路)。


1,号召全国各地安国公后裔子孙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各自人脉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收集有价值有说服力的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和老谱,待时机成熟招集全国各地安国公后裔中的当代宗贤共同商议组建专业研究团队。


2,把;安国公、宪公、寅公、宁公、宏公,(五贤)等先祖的文化思想以及从政经历译释为现代文本,(注:以有很多胡氏之外高校专家学者们在研究或以出成果)供后人学习、研究。


3,系统的把安国公、宪公、寅公、宁公、宏公五位先祖年谱整理出来。


4,理清世系源流,这是重点也是难题,以崇安始迁祖钓鱼翁公为基点追溯上至远祖,下至后世子孙的世系图。附:《崇安胡氏》族谱总传

良忠才粗学浅能力有限,以上建议仅供参考;若能达成心愿,最终通过正规出版,给社会留下一笔文化遗产,给后世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先祖美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19,6,1,于武夷山




胡腾飞:2019.06.01 22:22 看了恒俊先生的《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标题很好,也吸引人的眼球,但仔细读来,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自己谱上的全对,别人谱上的都有问题”。别人谱上的客序都是假托的,自已谱上的魏征序就不是假托的?恒俊先生的大作中有段话:“实际上,不少华林胡氏《族谱》中,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比较普遍。”,我看过无数华林胡氏族谱,从没看到有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如有,请举例。倒是“安定胡氏”(部分国安公支系谱)造了一个华林开基祖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恒俊先生这次倒是说了一句真话:“胡国珍比胡藩晚出生67年,怎么可能是胡藩的曾祖?”


恒俊先生在文中说到:“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团结奋进’研讨会”上,几位华林胡氏代表,对目前不同的华林世系,竟然悬殊二十多代的问题,提出质疑,呼吁尽快研究解决,否则修谱活动无法继续。我想问一下,历代华林胡氏权威族谱(华林胡氏大成谱)城公以上世系都在86代至88代之间,华林胡氏祖居奉新及周边高安、新建、进贤、安义、永修、湾里、修水、铜鼓、靖安、丰城新修的《通谱》都是采乾隆年间《华林胡氏大成宗谱》上86代世系,何来相差二十多代之说?如发现了,请举例说明(请不要把胡晏平胡编乱造的新编66代来说事)。


今天就说到这里。
如有言语不当,还望先生谅解,我们只是观点不同,别无其它目的。
华林胡第三十四世胡腾飞

胡东明:2019.06.01 22:53


观点决定行动的方向,最终影响结论正确的与否
-----评胡恒俊宗亲《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一文


胡恒俊宗亲在《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一文中提到自已“毕业于中文系的,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古典文学、文字学、训诂学、逻辑学等等,都是必修课。”其目的就想说明自己是正宗的科班出身,文字功底厚、历史知识渊博等。我也拜读了恒俊宗亲几篇文章,确实文字功底深厚,语气惊人。


但他在对本人“新安定胡氏”与华林胡氏世系上的纠缠,就没有了平时的淡定,更没有直面历史,正视现实,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对待这一世系上的纠缠问题,而是预设自已“新安定胡氏”的世系与自己谱上魏征序完全正确的基础来上搜集、挖掘、考证、辨析、整理胡氏历史资料。其它支系的世系就要与恒俊宗亲“新安定胡氏”世系对标入座了。


恒俊宗亲为了论证自已的观点,先把华林胡氏城公以上世系说成乱得一塌糊涂,竞编造出“华林胡氏城公以上世系竟然悬殊二十多代的问题”来的故事,不知恒俊宗亲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世系竟然悬殊二十多代”的记载?还是在信口开河?华林胡氏自北宋徽宗政和年壬辰(公元1112年)勤修公编修大宗图,宋徽宗政和六年(公1116年)扬州胡寿臣的《华林胡氏历代世系序》满公至华林一世祖城公世系是八十七代,后经多次重修《华林胡氏大成宗谱》满公至华林一世祖城公世系都稳定在八十七代,康煕庚申辛酉壬戌三载(公元1680-1682年)同郡各邑合修华林胡氏大成族谱(这套谱现在保存南昌市新建区厚屋村)满公至华林一世祖城公世系还是八十七代,清乾隆六年辛酉西江宗祠重修大成谱(很多地方都保有这套谱)满公至华林一世祖城公世系是八十六代,清光緒丁亥年義甯州雍睦祠重修大成谱(很多地方都保有这套谱)满公至华林一世祖城公世系是八十六代,本世纪华林胡氏祖籍地奉新与周边地区高安、新建、丰城、安义、进贤、永修、铜鼓、修水、靖安、湾里等地修的《通谱》满公至华林一世祖城公世系都是采用乾隆年间版《华林胡氏大成宗谱》八十六代。可从没看到有“世系竟然悬殊二十多代”的记载。


恒俊宗亲在文中说到:“实际上,不少华林胡氏《族谱》中,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比较普遍。”我翻看过华林胡氏族谱无数,不知哪里有过“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华林胡氏族谱根本就没提过国珍公这个人,何来“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而且“比较普遍”,我真纳闷,回到家里翻箱倒柜几天,没有翻到谱上记载国珍公这个人,是我见过的谱少?还是恒俊宗亲为了论证自已的观点,又在编造一个华林胡氏谱上根本不存的故事?


为了证明魏征的序是真托,在文中说:“但是,有人为了给“胡藩就是胡国珍曾孙”制造证据,竟然对唐代初年魏徵的《胡氏世谱序》,动起手脚,在胡灵太后之父、安定郡公胡国珍的曾孙里,加进了“履素子藩,迁豫章”!”,但他没想到胡藩也是中国历史上胡氏大名人,任何胡氏支系都想攀附一下,结果魏征的序出了纰漏,不能自圆其说,被恒俊先生捧为《圣经》的魏征序会出差错?弄得先生不知如何圆说?于是又编造了一个《魏征序被人动了手脚》的故事来。


恒俊先生担心此文一发出会引起华林胡氏宗亲的大面积不满,特意卖了一个关子:“胡国珍比胡藩晚出生67年,怎么可能是胡藩的曾祖?”好像在帮华林胡氏打抱不平,实为想博得一部分华林胡氏人士的赞同,以此尽量减少此文被冲击的可能。

胡东明:2019.06.01 22:53  胡恒俊先生为了证明“新安定胡氏”世系的正确,在文中提到“目前,胡氏的《族谱》,安定主干世系、胡瑗支系、胡安国支系、绩溪龙川支系、明经支系等,从得姓始祖胡公满算起,一般都在百代上下。与最负盛名、世系传承脉络清晰的孔、孟、颜氏等相比,繁衍进程,基本相当。孔子(前551—前479)比胡公满(前1075—前875)晚出生524年,传至现在,不过八十代上下,比我们胡氏少二十代左右。”,可他就是不提满公至允安(城)公近一千年只繁衍了十八代,平均五十几年一代,合常理吗?严重漏代,还要拿它来说事,拿一错误的世系作标准能说明什么?又能证明什么?


恒俊先生还在文中提到“而我们胡氏的个别《家谱》,从胡公满至今,世系竟然排到一百三四十代!”,个别《家谱》是什么《家谱》?恒俊先生没明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在特指华林胡。不知恒俊先生在农村老家呆过没有?一个村庄发衍三十代,辈份都会相差十代左右,人类繁衍代数岂按平均年数来算?我个人认为经过三千多年的繁衍 ,算去漏代现象,相差十代,二十几代都属正常范围。


恒俊先生反反复复提到胡安国并非“华林系“,我想问一下恒俊先生:”你知同一时期有几个胡安国?“,据我了解,与文定公胡安国同一时期叫胡安国的先人在《华林胡氏族谱》中就有好位,我敢肯定地说,在其它支系叫胡安国名字的也有很多,但文定公字康候的胡安国只有一个位,同一时期N个胡安国事迹相同,一切修正成唯一一个文定公字康候的胡安国,这个麻烦就来了,谱上胡安国的老子不同,儿子N多,你能断定胡安国并非“华林系“,说明您真有”水平“。


据我了解,正宗的文定公字康候的胡安国上面世系是不全的,只有几代,后人只知祖上从江南而来,胡宏次子常原公修谱时都没搞清楚,可恒俊先生这支安国的世系从满公至安国公世系完整,说明了什么?只能用此安国公非彼安国(文定公)来解释。


恒俊先生写这篇文件之前就抱着自已谱上的序与世系都是对的观点,虽然您的历史知识非常渊博、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并且能言善辩,正宗科班出身,但观点上的偏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事,决定了您的行动方向偏了,所以说您的结论也是荒谬。



胡欢东:2019.06.01 23:21          我的几点意见


今天,在《中华胡氏优秀传统文化交流群》内与宜文宗贤讨论交流有关瑗公非华林支系的问题,虽彼此都是各自坚持己见,然而细思之下仍有几个问题讨教,请华林系特别是华林系瑗公后裔的宗贤。


1,你们华林宗祠内的瑗公简介与我们谱述的瑗公是同一人,不知你们认可否?


2,不知自认华林系瑗公后裔的宗贤和华林系的宗贤是否知道全国有几处是瑗公墓地所在?可否告知我们,好让我们这些瑗公后裔前去祭拜自己的祖先?


3,根据华林宗祠里竖碑立传的瑗公简介,与浙江湖州乌程瑗公墓和江苏如皋瑗公衣冠冢瑗公一致,能否请他们前来祭拜祖宗?难道挂入华林宗祠后,瑗公所葬的坟茔受不起自认瑗公后裔子孙前去祭奠吗?还是认为连浙江的瑗公墓和如皋的瑗公衣冠冢也是经不起考验的?请全国瑗公后裔考虑我提出的几点意见,真切的希望值世祖瑗公逝世960周年之际,能有全国各地的瑗公后裔来给他祭奠一下!


瑗公32世孙~胡欢东
于浙江慈溪
二零一九年六月一日


本帖提到的人: @峥嵘岁月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06-02
2019年06.02



湖南怀化胡新彬: 看了江西奉新胡宜文宗亲关于《胡安国世系刍议》一文,无非是想否定胡恒俊宗亲关于胡安国并非华林系一—《华林山的胡氏渊源》析疑一文,来证明胡瑗,胡安国世系与华林胡氏的渊源而以,所牵扯的世系,毕竟年代久远,断章取义,合谱挂靠所造成的族谱资料混淆而争论不休,说实在的傍支争有什么用?向胡瑗,胡安国后裔提供参考资料还是可以的,毕竟这些世系之争,应该由胡瑗,胡安国后裔通过多方考证,结合文选史料,许多族谱,碑文来共同确定,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貌,正本清源!


        说实在的傍支去争,去改写别支的先祖世系,放在谁的头上都要反对,都要恼火,人心比自己,而自己同支内族谱世系有差异,分歧,也不能就依某支族谱世系而定,只有通过更多的宗支谱及方志史料,碑文等资料来考证,也要做到寻根认祖,世系可靠,证据链确切,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推敲,修改世系才心服口服,毕竟都是发了族的人多。要不然只会加剧争吵,留下骂名!


        看了胡宜文宗亲关于《胡安国世系刍议》一文,(任何人的相关考究,只能作为一人之说,一支之说,或一派之说,都不能作为定论。只能作为参考或备忘录存于谱,不能也不可能否定不同谱述和自古即有的认识和共识)。这段话还有些道理,把原始依据留于后代来鉴别,参考。首先依据这段话,胡宜文宗亲的文章观点也不能够作定论!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不能也不可能否定不同谱述和自古即有的认识和共识)如果用这一句来下定论的话,那就不存在正本清源了?通过本支后裔共同探讨,考证所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能够拔乱反正的,前提是证据要确切,经得起历史检验推敲。


      看到两文的争论,探讨,恰好给我也提供了一个平台,因为我有宪公后裔谱,与你们所争世系息息相关,有区分于华林谱,但也与胡瑗,胡安国世系谱有所不同,我也希望不要把自己的世系强加于人,但往往有许多宗亲,自认为只有自己的才是真理,由不得不同族谱资料提出异议!所以要想统一世系就有争议,争吵,唯独只有有相同世系的后裔和后裔谱,静下心来共同探讨,查证,排除一些不靠谱的世系,再结合方志等文选史料来论证世系,确立世系的完整性。比喻说毛主席说过,往往真理在少数人手里,寻根问祖,查找族谱,何尝不是如此?


       比方说一部谱发行几十套谱下去,通过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如今只剩下一两部谱了,而另外失去原有族谱资料依据的宗支,有的就另寻宗支谱,照抄前面世系,往往有些宗支谱也是失去原有资料后,整理出来的族谱,导至一错再错,象传谣一样,一人添一句就脱枝了,毕竟世间现存老谱数少之又少,有的一个版本的谱,至今只有一两部,只占当时发行量的几十分之一,导至没有原始老谱依据的宗支占大多数。少数人去跟多数宗亲辩世系,好象有点理弱了,寻根认祖,正本清源值得深思!


        各位宗亲,根据以上文章所争论的世系,我看了有关族谱资料,各持己见,有些片面性,资料不够全,说服力并不大,包括我谱在内,毕竟年代久远,都值得大家静下心来共同探讨,首先谁也保证不了自己的族谱,在有争议的世系当中没有一点差错?有了一个谦虚的心态,看谱才能够看到真理,才算是高人。


        在此首先请各位帮我鉴定参考一下,胡宪字原仲(秘书正字)籍溪先生所作的源流序的真假,因为我谱区分于华林谱,也区分于胡瑗,胡安国世系谱,我谱早期序言是唐朝子明公序,记载了家藏老谱,紧带随身,同缘杨氏迁黄墩高坪乡居,所以老世系也有区分于世胡谱满公以来的世系,其次就是宋朝胡宪所作源流序,又记载了又幸前有子明公世传源流,後有士渊克成弗家藏遗録历代可考,再其次是元朝永平令胡有谋作宗谱序,把我支所遗留族谱带进了比较封闭偏远的大湘西,才得以保留至今,毕竟年代久远,世系有遗漏错乱,也在所难免,但也不妄自削减或添加(在没有确切证据时,这是.告峻序中所载),但我们谱历代以来还是以安定堂自居,我拿我谱作比方,并不是说我谱就没问题,只是多一个参考借鉴的资料依据罢了。如果通过鉴定参考这个序言,没有什么异议?那我劝大家先不要急于在世系上表态下结论,还是先把全国有相同世系的谱,找出来学习学习,研究研究才免得别人说长说短,以上个人观点,我毕竟是一乡村农民,井底之蛙,如有不敬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探讨指正。


湖南怀化胡新彬
2019.6.2





2019.06.02 收到。



胡宜文:2019.06.02 17:39    温馨感言和建议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日,湖南怀化胡新彬宗亲在群中发了一篇短文。读后,我觉得他讲的比较实在、中肯和在理,这反映出他良好的学识和修养。他还出于好心提出旁系者不要参与胡安国世系问题的争议,并“希望不要把自己(谱上)的世系强加于人”,对此我是完全赞同的。


        在此,我再次温馨建议:关于胡瑗胡安国世系问题从现在起,即可由其支系去辨析和考证!同时也建议大家信守:在辨析和考证尚未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前,任何人不得拿各有关方宗谱来胡乱说事,更不得泼脏水、扣帽子、打棍子、动刀子。各有关方(含谱载胡瑗胡安国为华林世系的宗支)在没有达成共同认可结论的协议前都有同等维护本方谱牒等尊严的权利。2019.06.02


        鉴于昨日已郑重承诺,所以作为旁支宗裔,我不再介入有关胡瑗胡安国是否为华林世系的争论,但保留共同维护华林谱尊严的权利。安定胡氏后裔   华林城公38世孙  胡宜文   2019年6月3日




胡腾飞:2019.05.??看了恒俊先生的《辨析名人谱序内容的真伪亟待引起重视》,标题很好,也吸引人的眼球,但仔细读来,给人的感觉是:“只有自己谱上的全对,别人谱上的都有问题”。别人谱上的客序都是假托的,自已谱上的魏征序就不是假托的?恒俊先生的大作中有段话:“实际上,不少华林胡氏《族谱》中,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比较普遍。”,我看过无数华林胡氏族谱,从没看到有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如有,请举例。倒是“安定胡氏”(部分国安公支系谱)造了一个华林开基祖胡藩是胡国珍曾孙之说。恒俊先生这次倒是说了一句真话:“胡国珍比胡藩晚出生67年,怎么可能是胡藩的曾祖?”


恒俊先生在文中说到:“中华胡氏宗亲联谊会‘团结奋进’研讨会”上,几位华林胡氏代表,对目前不同的华林世系,竟然悬殊二十多代的问题,提出质疑,呼吁尽快研究解决,否则修谱活动无法继续。我想问一下,历代华林胡氏权威族谱(华林胡氏大成谱)城公以上世系都在86代至88代之间,华林胡氏祖居奉新及周边高安、新建、安义、永修、湾里、修水、铜鼓、靖安、丰城新修的《通谱》都是采乾隆年间《华林胡氏大成宗谱》上86代世系,何来相差二十多代之说?如发现了,请举例说明(请不要把胡晏平胡编乱造的新编66代来说事)。


今天就说到这里。如有言语不当,还望先生谅解,我们只是观点不同,别无其它目的。


胡万明:2019.06.02  21:12  @胡天寿 别说是家谱,就是司马迁写的史记,都有与历史事实不符的东西,这与编写者的个人思想与对事物的认知甚至人格都有关系。我家的谱上记载的始迁祖迁来的原因就有两种说法,虽无太大差异,但两个作者思想跃然纸上,虚实对照历史一看就明白。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06-02

胡宜文:2019.06.03 19:40 鉴于昨日已郑重承诺,所以作为旁支宗裔,我不再介入有关胡瑗胡安国是否为华林世系的争论,但保留共同维护华林谱尊严的权利。安定胡氏后裔   华林城公38世孙  胡宜文   2019年6月3日



胡建龙:2019.06.03 20:50 我现在公布胡瑗公世系,供各地宗亲寻根溯源查询依据。1:胡瑗向上五代,詢、禹謨、韫、修已、(恭已、克已、恭已后裔为安国公先祖)訥。訥公生子胡瑗,瑗公生三子,志康、志宁、志正。目前已考证完毕,志宁后裔居浙江慈溪,瑞安等地区。三子志正后裔居住分布在如皋市,无锡胡家渡,常州,连云港市区,泗阳,高邮,盐城市等地区。我属志正后裔,志正、守经、瀛、汉卿、雁、厚德、纮、应昴、逸、绍义、峻、溢、霆、仲文、聪。以上从瑗公到聪公共十六世。志康、志宁后裔由他们自己公布。谢谢江苏泗阳、瑗公31世孙建龙。



胡方诚:2019.06.04 08:26    重读2012年胡恒俊先生的《崇安祖墓及族谱探秘——武夷山寻根考察报告》和《崇安胡氏族谱世系考辨——武夷山寻根考察报告之二》,发现胡宜文先生在《胡安国世系刍议》中,不但把古代“名人谱序内容真伪辨析”的讨论,引入歧途,变成个人攻击,还先把胡安国入闽始祖钓鱼翁,与其子“瑅”,颠倒父子关系,再诬称是恒俊先生将钓鱼翁“挂靠”在胡瑅之下,然后予以指责、抨击。给人的印象是:恒俊先生视为“老朋友”的胡宜文,太不地道。如果不是孤陋寡闻,而是故意为之,就更不顾脸面了!


胡恒俊先生的上述两篇《考察报告》,发表在《胡安国并非华林系——〈华林山的胡氏渊源〉析疑》之前。《考察报告》说得很清楚:《崇安胡氏族谱》中,“入闽始祖”钓鱼翁,讳夔,生子二:光仁、春生。古人既有名,还有字、号。春生,是“号”;名瑅,字岩起。


1271年,远在今江苏的胡瑗所在的《如皋谱》,胡瑗与胡安国以上的世系为:询—禹谟—韫—修己、恭己—讷、谔—瑗、瑅。显然,胡谔与胡瑗之父胡讷,是同祖父的叔伯兄弟。胡谔之子瑅,与胡讷之子瑗,为同堂兄弟。《如皋谱》明确记载:“恭己生集贤院学士、永嘉主簿谔”;“谔次子瑅,字岩起,生子敬、敏”。


《如皋谱》又载:“谔,字正言,号渔翁,行仪十,雍熙丙戌为永嘉主簿。历官集贤院学士……卒葬崇安县籍溪山。徙崇安。”湖南《闽楚中湘涌田胡氏世系》所述,与《如皋谱》基本相同。


胡宜文把“钓鱼翁胡夔”,“挂靠”在胡瑅之下,是骂人的;将胡瑅列为胡瑗支系,也是骂人的。


6月2日,胡宜文不知为何突然“开恩”发布“特赦令”:“关于胡瑗胡安国世系问题从现在起即可由其支系去辨析和考证!”


自己支系的世系,还要别人允许,才能去考证辨析吗?是不是胡瑗、胡安国支系的宗亲们“从现在起”,都要“谢主隆恩”呢?胡瑗、胡安国支系的宗亲,只是反对别人把胡瑗、胡安国嫁接进无关人的世系中去。


为正视听,现将胡恒俊先生2012年写的两篇崇安胡氏祖墓及族谱的考察报告,发布于后,供全国胡氏宗亲明辨、评判。


安徽灵璧  胡方诚
2019年6月4日

胡安国.doc 胡安国.doc (25 K) 下载次数:4

胡宜文:2019:06.05 16:49    @胡方成_安徽宿州 ,前几天你与浙江胡欢东在群中的弄巧成拙之举还不够出丑丢人吗!同一篇文章两个人争做作者以求邀功,转发群中后不是自纠自正,而是以为别人不知道,我指出后你们还进行狡辩。你们说你们谱上的世系是如何如何“无缝对接”,是如何如何“没有串通”的,是如何如何“不至于巧的如此完美的”,殊不知你俩的串通、对接、巧合、完美才是真正的“无缝对接”,连文中的错别字都无缝对接得精准无误。本来你知趣的话,应该有自知之明,没有资格在群中再妄说争议。念你是姓胡,暂不计较,再回应你这一次。我不怀疑你们的族谱,但我怀疑你们的考证和对族史的改写。你们先是考证钓鱼翁是胡谔,但崇安谱上的一世祖是胡夔,且往上没有记载。你们为了追溯上面的记载,把另外一支胡姓的谱上的玉公像拍摄下来放入考证文章中,并把下面写有“名玉公号别钓鱼翁”等文字全部删去,并以玉公子侄名中带玉旁否认这个钓鱼翁是清华系的。同时在“溺水”似的考证中狠狠抓住一根稻草作救命的嫁接,将胡谔嫁接到如皋谱恭己公之下,因为这个恭己公之子胡谔有“渔翁”之号,你们就将渔翁意为打鱼的老者解释为钓鱼的老者,再给他安个字叫“夔”,从而使之与崇安谱上的钓鱼翁对接得完全无缝可寻了。对此,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些话,本想不再说,但又不能不说。我还是这样的观点,任何考证都不能单方面改变不同人对不同谱述的认知。    胡宜文 2019.6.4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06-02
回 南山 的帖子
湖南怀化胡新彬:
        看了江西奉新胡宜文宗亲关于《胡安国世系刍议》一文,无非是想否定胡恒俊宗亲关于胡安国并非华林系一—《华林山的胡氏渊源》析疑一文,来证明胡瑗,胡安国世系与华林胡氏的渊源而以,所牵扯的世系,毕竟年 .. (2019-06-02 11:05)

    胡安国不属于华林系本来不是问题,在某些人的推波助澜之下,反而变成 了问题,我们安国公与华林胡直孺1097年同年中进士,我查遍了《宋史》两人无任何交集,在理学当道的宋代,这几乎 不可能。并且胡直孺也修了华林谱,并未把我们安国公放进华林系,安国公孙常原(大壮)公主修安国公系谱,也并未纳进华林系 。
    现我把华林胡直孺修谱时序言附后,方便各位宗亲查阅。
   安定胡氏家乘序----胡直孺

        胡氏之先,系出不一。一则世本有胡曹者,黄帝时人,黄帝治天下衣裳之制,曹始为之。一则《左氏》载虞胡公者,为周陶正,武王以元女大姬配之,而封之陈,以备三恪。又《史记》载,虞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商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其后以谥为姓。《唐书》则曰: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三说虽小异,要之,胡公舜后也。一则胡以国氏。成周时为子爵,其地在颖州汝阴西二里,胡城是也。鲁定公十五年,楚昭王灭之,其后子孙分散,有望安定者,即汝阴之支别也。或者又谓周时胡国参胡之后,其先出颛帝高阳氏,曰重黎,为帝喾火正,死后弟吴回嗣,吴回生陆终,陆终之次子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楚灭之。嗟夫!古者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氏,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而胡氏乃有以姓者、以谥者、以国者、以赐而改者,其原既各有所出,后世子孙蔓延于天下,分散扶苏,欲合而一之,可乎?

        直孺之族,由刘宋元嘉中仕为太子左卫、谥壮侯、讳藩者,世居豫章之新吴华林,由是子孙世居之,云仍日蕃,衣冠日盛,宏谟骏烈,国史纪焉。孺惧族人散处,欣戚庆慰之礼,或不相及,恐久而至于途人,乃重修胡氏谱图,将以统其疏而合其离也。是故巨细毕录,偏全互见,要以摹写形容,备章风格,令观者仰止高山之意焉。

                            宋绍兴元年(1131)秋九月 龙图阁学士、通议大夫、吏部尚书 直孺谨序
这里胡直孺也说了他们华林系是安定胡氏。
      以下这是我们安国系一修谱序,
初修族谱序
      吾族世家闽之崇安,而今占籍楚南,则自吾祖文定公始先是。公以绍圣丁丑登进士,廷试擢探花第,就禄养亲于兴田村,宣和六年以地当兵冲遂由崇安徙荆门,绍兴二年复徙湘潭筑室碧泉。与张南轩讲学往来隐山珂里桥,父子师友游咏不辍,若将终身焉。七年慕衡霍之胜,憩息紫云峰下,八年捐馆舍,窀穸隐山。吾先子五峰公暨伯致堂,茆堂二公皆恬退著书,优游林壑,及吾身三世于兹矣。叨承祖泽,子孙渐至繁衍,倘无以联,属之恐失敦睦之道,而贻前人憾,乃率和,贞两儿而谋曰:人本乎祖,谱明其系,自吾祖卜宅,斯至尔历四世矣,回首崇安渊源可溯,先人矩荞佩服难忘,窃虑世变无常,生聚不一,荡析离居,保无鸿雁之于郊于泽乎,升沉存没之无可稽考乎。连其支派,序其昭穆,俾知水源木本,不至于如路人也。生没坟墓必详,恐传久而祭扫失也。渊连必纪知生育之所出也,奏疏史论讲学笺言诗文传记必录,关朝廷之政事得失,圣学之是非异同存,祖父之手泽不敢遗也。捐金任事阅数月,而谱始竣,非曰扬先人以夸后裔,正欲励后裔以念先人,令千百载下得知。吾族散布于衡湘永宁间虽支分派别,溯其源自昆仑也。嗟呼,人既蕃庶讵无贤愚,愚者称先人以勉之,贤则推先泽以进之。况世不能有乱而无治,人不能有衰而无兴,谱牒无失,续修有人,一展牒而镜也。昔韩魏公位高族,繁感念先德,遍访茔域而封之,搜先人之文章言行而梓之,此仁人孝子之用心也。吾愿吾之子若孙,尚其师魏公之仁孝也可。
宋嘉定十三年庚辰季秋月
乡进士三世孙常原守志氏敬撰
     安国公系二修谱序
  从来族姓繁衍非谱不可考,谱所以信今而传后也。吾家有谱始于三世祖守志公,公盖二世祖五峰公之子也,其作谱也略纪武夷源流,以文定公由闽来楚取别子为祖之义。当奉之为楚始祖也,于是奉致堂公为大宗,茆堂公为小宗,五峰公为弥宗,宗派既明,然后列其行派,录其名号,志其里居,纪其生没,庐墓考其出处,之大致文章经济之昭垂,无不一一笔而谱之,既明且备,可谓极仁孝之用心矣。越宋至今二百余载,迭历劫波,旧谱虽存,读之未免有磨朦落壳之叹,阴陶帝虎之疑,且支派愈分,生聚日众,长幼尊卑多不可辩,甚或有遭逢道途漠然过之者。呜呼,前人作事谋取始,心苦力殚以贻来叶,而后之子孙坐视残缺紊乱,竞不肯费寸枣尺梨片纸只字,为前者大其事,后者续其传是谁之责哉?余少时才力有限,未敢轻率举事,中年弛驱王事劳劳弗遑,有志未逮,会因假归乘需次之暇,集族人而谋曰:吾今可以报守志公矣。族人无不起舞称善,各抱其宗系授予,予受而珍之,燃膏继晷,竭数月之力总其成,而付之梓用成谱,以上告先人,且俾后之子孙。持是谱者,志吾之志,亲吾之亲,庶可以知宗之有自,亦可以为千百世之稽省。
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岁季春月
礼部主事九世孙志华一岳氏敬撰
予见人谱诸书始成作序于首,先朽其序甚多其根源迄无从考,予行与俗异,嘱梓重刊于齿录之中,庶免早古书朽之叹,蒙朱世兄,为兄心颜寿序及老谱各序概录首卷之首,表扬于世。其时每因福州诸祠墓族宦常追轮祭修葺,予与心颜兄往闽数次祭修祠墓,宴饮醉后间,出辞语,族听不咸,随翻谱阅曰:同宗一派何辞祭修。予等欲言而忍,不思跋涉捐金数万,甲戍年与兄私作辞文同诣建宁府老祠前,百拜苦辞:承列老祖派我文定祖开裔于楚,经十余世,子孙年常往祭,奈路迢遥,楚已建祠,接妥先灵当祀之,辰乞祖歆鉴。如后裔再修家乘俱遵至阏父老祖六十四世,又上到元公老祖十二世止,纪其原,勿详齿录,若思前源者,隐山所藏石刊谱板百年一刷,无忘根源,免得闽族时来追费祀修。
明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季春
志仁 志华 叙
我们安国 系在一修时常原公应该通过老谱或考证,已与江苏如皋谱对接,留传下来的老谱中的世系是 询——禹谟——韫——恭已——谔——瑅——敏——容——罕——渊——安国公。谔公是钓鱼翁,这与全宋文    卷四一八六  胡    寅(三四)
先公行狀﹝上﹞
寶文閣直學士、左朝請郎致仕、南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贈左太中大夫、謐文定、胡公行狀:本貫建州崇安縣開耀鄉籍溪里。曾祖容,故,不仕。祖罕,故,不仕。父淵,故,任宣義郎,致仕,贈中大夫。母吳氏,故,永壽縣君,贈令人。

公諱安國,字康侯。五世祖號主簿公,五代中至建州之鹅子峰下,釣魚自晦,人莫知其所從來。後世相傳雲,本江南人也。我们谱与寅公这篇《先公行状》相符,从安国公往上祖父罕,二世祖容,三世祖敏,四世祖瑅,五世祖谔號主簿公,因釣魚自晦人称釣魚翁。
    以下是我们安国公世系五十五世
禹谟——字君信,行敬一。唐昭宗景福为起居舍人,累官四门大士,太子右正言,乾宁转太子中允,以兵乱入蜀,后迁杭州。生于懿宗咸通九年(868年)岁次戊子,殁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岁次癸己,寿六十六,葬川重庆府衙后,后汉隐帝乾佑元年改入祖茔右。
妣段——生二子,韫,温(出嗣族)。
五十六世
韫——字封代,行慎九。官至西蜀陵州刺史,后梁太祖乾化中转术慰卿。生于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岁次己酉,殁于后汉隐帝乾佑二年(949年)岁次己酉,寿六十一,葬安定空峒山午向。
妣包——刑部侍郎包佶女,生三子:修己,克己,恭己。女从钱。

五十七世
修己——字元德,行威六,后汉高祖乾佑元年(948年)岁次戊申为阳羡主簿,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岁次壬子升海宁司寇,参军,因年事已高不胜政务,奏准解绶。归隐如皋马塘河南守土,稳厚遂卜居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岁次甲申,殁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2年)岁次辛丑,寿七十八,葬如皋县南十里宫路东。
妣霍——赠县君,生五子:讷,
克己——字??。行威七。
配?——子一:谦
恭己——“脉祖”字拱成,行威八。累官到礼部侍郎。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己丑生,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己亥卒,寿七十一,葬附父茔右。
配? —— 宋磁州剌史令询女。子一:谔。
五十八世
修已长子
讷——字存仁(存志?),号野溪,行仪十。举进士北宋大宗雍熙二年乙酉为工部员外郎,后谪宁海节度使,推官遂不仕,吕文静荐修国史,与堂弟谦、谔同仕同归,好学不倦,为文汪洋宏肆,诗尤精妙,所著有〈鹤溪集〉十卷,〈孝行录〉三卷行于世。僻居县治西南十里许,置田亩环绕庐舍,安定胡氏庄名始此。子孙世居之,后子贵赠太子中允。生于显德四年(957年)岁次丁己,殁于大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丁卯,寿七十一,葬附考原。
妣隋——封京兆县君。
续陈——封海宁县君。生三子:瑗,璠,珣。女从王。

恭已之子
谔——“脉祖”字正言,号鱼翁,行仪十三。宋太宗雍熙三年丙戌为永嘉主簿官,集贤院学士,栖崇安。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己未生,宋仁宗天圣元年癸亥卒,寿六十五,葬崇安县籍溪山。
妣赵——封夫人。子三:玙;瑅;? 。
五十九世
瑗——字翼之,行礼八,门人号安定先生。少有气节,以圣贤自期,家贫力学,往泰山与孙明复、石守彳同学十年不回,攻苦食淡,终夜不寝,湖守滕宗谅礼聘至湖学教授子弟,宋仁宗更定雅乐,范仲淹荐对。崇正殿称,旨示校书郎,辟丹州推官,改密州察推,丁父忧服除,栖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湖学校授立经义治吏,教人有法,科条纤悉备具,宋学之盛始此。诏取科条颁行天下学宫,为诸生著令,召为诸王宫教授,为太子中舍,以殿中丞致仕。驿召帝秘阁议乐,除大理寺评事兼太常主簿,授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
妣王——封长安君。子三:志康;志宁;志正。三子俱详见江苏如皋谱谱。
玙——字顺之,行礼九。任休宁令,终尚书屯田员外郎。
妣毛——封太君。子二:价;份。女从包。
瑅——“脉祖”字岩起,号春生,行礼十。宋真宗天禧五年辛酉进士,知闽县事。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生,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庚辰卒,寿六十四,葬父山。
妣易——封太元。子二:敬;敏。女从孔。
六十世
敬——字君志,行义十七。台州知府,宋太宗至道二年丙申生,仁宗嘉佑七年壬寅卒,寿六十七,葬祖垅。
配巴——封元君。子二:长;儒。
敏——“脉祖”字必先,行义十八。累官银青光大夫。宋太宗至道三年丁酉生,仁宗嘉佑八年癸卯卒,寿六十七,葬祖茔下。
配颜 ——封夫人。子一:容。女从孟。
六十一世
容——字来宾,行昌十六。宋真宗祥符九年丙辰生,哲宗元佑无年丙寅卒,寿七十一,葬祖茔下。
配崔——赠夫人。子一:罕。
六十二世
罕——字升汉,行十四。进士,崇庆知州奉直大夫。兴学校,清徭役,简讼簿。敛州民,德之部,使上其贳。赐诏旌,异栖池州,惠政尤著,居官二十六载,家乏遗资,后人科目,相继以乃惠廉之报。宋仁宗佑三年丙子生,哲宗绍圣二年乙亥卒,寿六十,葬父左坡丁向。
配赵——封州君。
续?——赠州君;子三:耸;渊;从。女适左。
六十三世
耸——字名高,行让四十二。入进士知武昌府。宋仁宗至和二年乙未生,徽宗政和五年乙未卒,寿六十一。
配李——封昌德君。子三:沅;淳;浩。(迁河南又迁外国万州)。  另谱。
渊——“脉祖”字大中(一字泽之)行让四十三。有孝行(见道南源委)。官宣义郎进封左朝议大夫。宋仁宗嘉佑元年丙申生,僖宗政各二年壬辰卒,后五十七,葬武彝山老祠堂后甲向。
配吴——封夫人。与夫同生,癸巳没,葬夫左卯向。子三:安国;安止;安老。安国迁楚;安止、安老俱迁万州,另谱。
从——字盈海,行让四十八。以勇智封镇京国侯。宋仁宗嘉佑六年辛丑生,徽宗政和元年辛卯痤2,年五十一,葬老祠后。
配卢——镇关将军之女,封夫人。子二:安心;安顺(顺迁外国万州)。
六十四世
沅——迁河南
淳——
配——子:宪。
浩——迁外国万州
安国——为我闽楚胡湘胡氏开辈祖
安止——字??,行三十二。官通判。迁外国万州另谱。
配?——子:实(叔出嗣叔安老)。
安老——字??,行三十三。
配?——抚子:实。
安心——迁外国万州。
安顺——迁外国万州。
请各位宗亲仔细阅读我整理的以上资料,我们安国系从宋代修谱始,我们一直是安定堂 系。并非华林系,希望不要帮我们乱找祖宗。谢谢,文定(胡安国)29代胡星云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06-15
胡位柏发帖:


以胡安国为代表的崇安胡氏(摘自《胡姓史话》)
崇安,地处武夷山区,宋代隶属建州,即今天的福建崇安县。五代南唐时,这里是一个商品交易十分繁盛的集镇,称为崇安场。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到宋初便由场升格为县。
南宋大儒胡安国的祖居地和出生地,就是在崇安县的籍溪里。在崇安胡氏这个大家族中,除胡安国外,胡寅、胡宏、胡宁、胡宪都是享誉南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著名学者,在宋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据有关文献记载,崇安胡氏源于江西奉新华林胡氏,与宋代著族晋陵胡氏同出一源,其祖先都可追究溯到西周时的胡公满,南北朝时的胡藩,唐末的胡鬼勺。明代杨士奇《东里续集华林胡氏族谱序》称:胡鬼勺次子胡瑜之后徙居陈留(今河南开封一带),为宝文阁学士谥文定安国所出也。也就是说,胡瑜为崇安胡氏的宗祖。
至于胡氏如何迁来崇安,我们不妨先看看《江西通志稿》的说法:五代时,胡瑜的后商振转迁徙以避祸乱。当时,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潮、王知审兄弟在福建建立了闽政权,致力于发展农桑,保境息民,使福建在战乱中成为一块相对稳定、安静“乐土”,吸引了许多饱受战乱之苦的人,形成了一次移民潮,胡瑜的后商有位叫胡䕫的,也就是在这一移民潮中携家眷来到了崇安溪里,安居落户,是为崇安胡氏的始迁祖。胡安国时已是第7代。
胡䕫来到崇安后,像其他客民一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开始三四代中,胡氏无什么大的起色,只是过着一般百姓的生活。但到玄孙胡罕时,以负气节、重信诺而名于乡里,家境有了很大的改观,迈入了当地乡绅的行列。胡家资产富裕有不少余财,常常借贷给急需钱用的人家;社会地位也大有提高,乡邻间有什么纠葛,总是找胡罕出面调解,而胡罕也乐于此事,久而久之,胡罕在乡民中威望颇高,“听其一言,环左右数百家,终岁讼”。胡罕便是胡安国的祖父。
胡安国的父亲胡渊,字泽之,因生长于较优裕的家境中,故从小读书识文,拜本县吴仙洲老先生为师,学习六经。吴老先生很看重胡渊,把女儿嫁给他为妻,是为胡安国的母亲。胡渊20岁时,曾参加过乡试,但屡试不中,名落孙山。于是,他更加发奋学习,博闻强记,凡经史百家,至阴阳ト筮之书,无不精究。但到后来,由于父亲胡罕慷慨贷人以钱财,而贷出去的钱大都收不回,结果使家境衰落,乃至空匮贫困。
为维持家庭生计,赡养父母,胡渊被迫放弃了学业和科举,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往来于江准之间,以授徒为生。他是个孝子,每年过年过节,只要父母需要的东西,他都会尽其所能、倾其所有,想方设法去买来,以尽孝心。胡罕去世后,因母亲有病,胡渊便不再外出远游,安心在乡里教授生徒,以便早晚好照顾母亲。每有学生送来鲜美的时令食物,他总是拿回去让母亲先尝。晚年寓居江准间(今江西、湖北一带)。胡渊与吴氏生有5个儿子,其中2人早夭,其余3子为胡安国、胡安老、胡安止。另有2个女儿,长女嫁给宿州教授范舜举。
胡安国,字康侯,在兄弟3人中数他最有出息,而崇安胡氏也是从他开始光大起来的。安国自幼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母亲吴氏是位知书达礼的贤淑女性,她从安国能说话开始就教他识字,读(童蒙的语)故胡安国7岁就能作诗,作出“自任以文章道德”之句。稍大后,吴氏又把儿子送到娘家,眼外祖父吴仙洲老先生学习经书,每年仅回家一次。早期的智力教育和开发,为胡安国日后的成才奠定了基础。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胡安国考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中书舍人兼待讲、给事中等职。晚年寓居湖南衡山脚下,潜心治学,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写下了30卷的著作《春秋传》。此书为宋人研治《春秋》的经典之作,明朝时被定为士子必读的教科书。
胡安老,字康年,以兄恩荫补官,曾任宜春、罗江二县知县,官至袁州知州;胡安止,也以恩荫补官,累迁至朝奉郎、岳州通判,为政以安抚为先,百姓赖以安居乐业。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胡安国在此前后携家眷来到了荆、湘之间。先是寓居在江西丰城,约半年时间,随后避乱荆门。此时程门高弟侯师圣自三山也来到荆门避乱,胡安国次子胡宏拜之为师,议论儒学,以《中庸》为至道。后来,长沙人黎明仰慕胡氏之学,专门在风景优美的衡山脚下买地结庐,前往荆门迎接心仪已久的胡安国到衡山寓居。这样,胡安国一家便在衡山之下安居下来,潜心问学,开堂讲学,开创湖湘学派。后来,胡宏在《文定书堂上梁文》中勾勒出胡氏自武夷山来到荆、湘的过程。他说,胡氏“武夷山传世,漳水成家”,因为金兵南侵东犯,宋室南渡,为避乱胡氏一家经历了10年奔波迁移,最后才定居在有荆、湘之胜,连汉、沔之雄的祝融峰下,即今湖南衡山。胡宏在文中也流露了胡氏一家强烈的怀乡之情,“回首十年之奔走,空怀千里之乡邦",就是真实的写照。
崇安胡氏一门多治儒业,胡安国为二程的私淑弟子,一本《春秋传)奠定了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他的儿子胡寅、胡宏、胡宁,侄儿胡宪、胡实,都是南宋有名的学者。号称“东南三贤“的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吕祖謙、张栻都曾师从胡氏兄弟、朱、吕为胡宪的学生,张栻出于胡宏门下。清代黄宗羲在其学术史巨著著《宋(元学案)中,专门列出武夷学案》、《衡岳学案》、《五峰学案》、《刘胡诸儒学案》等四大学案,论述胡氏之学。由此可见胡氏在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故谢山《书宋史胡文定传后》称:胡寅、胡宪、胡宏、胡宁四先生均以大儒树节南宋之初,盖当时伊、洛世适,莫有过于文定一门者。
胡寅为胡安国长子,字明仲。本为安国弟之子,其生父母“以多男欲不举",将胡寅置水盆中,溺将死。胡安国母吴氏可怜孩子,把他救起,抱回去令胡安国夫妇抚养。胡寅登宣和三年及进士第,靖康初召为校书郎,从国子祭酒、理学名家杨时受学。绍兴中官至礼部待郎、直学士院。因力主抗金,反对和议,遭到奸臣秦桧的迫害,以讥讪朝政的罪名罢职,安置在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居住。有《论语详说》、《传史管见)、《斐然集》等著作传世,学者称他为致堂先生。胡寅固守伊川之学,其传不广,在其门生中,以刘荀最为有名。刘荀,字子卿,清江(今江西清江县)人。曾师从胡寅于新州,又从学张横浦于南安。孝宗淳熙年间,曾任余干知县、盱胎军知军等。
胡宏,字仁仲,安国次子。曾师从杨时、侯师圣,传承父学学者称五峰先生。他治学不囿守旧说,而有所发明,《宋元学案》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绍兴年间的儒士中,学术成就无人超出五峰先生之上他”卒开湖湘之学统”,成为湘学的创始人。所著《知言》《皇天大纪》等,言约义精,对后世尤其是湖湘学者的影响极其深远。
胡宁,字和仲,安国季子。以荫补官,历任馆职、敕令所删定官、祠部郎官、䕫州路安抚司参议官。学者称茅堂先生。他协助父亲撰写《春秋传),负责修纂检讨,出力甚多。又著《春秋通旨),总贯条例,辅传而行,起到了与《传》相互参考、互证的作第用。元初赵仁甫把胡氏《春秋》颁行学宫,至明初成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
在胡安国的侄子中,以胡宪、胡实最为有名。胡宪,字原仲祖父胡耸,与胡渊为兄弟。父亲胡淳。祖父、父亲都没当过什么官,他全靠堂叔胡安国扶持。先是跟从安国学习,绍兴中以乡贡入太学,师从谯元授、折彦质等。后返归故里崇安籍溪里,一心一意治学,教授生徒,从学者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南宋大儒朱熹、吕祖谦都曾在其门下学习。世称籍溪先生。
胡实,字广仲,以门荫补将土郎,因不喜仕途,便专门以讲明道学作为事业来追求。曾与朱熹、张栻等辩论学问,有自己的见解,从不荷言,为学人所称道。惜英年早逝,年仅38岁。
胡安国的孙子大原、大经、大常、大本、大北、大时等,虽然他们所处正值南宋末期,元兵南下,政局混乱,但他们仍能继承家学,称名于时。(宋元学案》称:胡寅、胡宪、胡宏、胡宁四先生去世后,“广仲(胡实)尚能禅其家学,而伯逢(大原)、季随(大时)兄弟游于朱、张之门,称高弟,可谓盛矣"。
胡大原,字伯逢,胡寅之子。受业于胡宏,因守师说,与朱熹、张栻皆有辩论,不以朱子《知言疑义》为然,对性说的辨析甚为详明,为湖湘学派主将之一。
胡大正,字伯诚,胡宁之子。以任子入官,累迁泉州签判。巡卒曾把四五十个荷斧的打柴人作为盗窃抓了起来,一些官员主张予以斩杀,但胡大正认为不可以,亲自对他们进行审讯,很快查明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使无辜的打柴人得免一死,
时人称之。
胡大壮,字季履;胡大本,字季立;胡大时,字季随,皆为胡宏之子。大壮潜心经术,不事科举,躬耕自给,学者称西园先生。当时帅臣交荐于朝,潭州(今湖南长沙市)延聘他为岳麓书院山长,皆力辞不就。大本曾与张栻共学于岳麓书院大时,号盘谷,受业于张栻,湖湘学者称他为第一。张栻去世后、大时师从永康事功学者陈傅良,学习事功之学。
崇安胡氏,自避地湖湘,三代奋起,人才辈出,成为南宋时期著名的学术世家。其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一是上承伊洛之学,下启南宋理学;二是开创湖湘学派,主敬求实、主张抗金,反对妥协求和,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励和影响了后世学子尤其是湖湘学者。“唯楚有材,于斯为盛”,也正是发端此。
在胡氏的门生弟子中,除朱熹、张栻、吕祖谦“东南三贤”外,还有一大批可圈可点的有志之士。胡安国的门人中,有江琦、曾几、范如圭、薛徽言、胡铨、胡襄、谭知礼、韩璜、李樁、方畴、刘芮、向沈、向浯、汪应辰、彪虎臣等著名人物。如胡铨,为南宋初年的著名政论家,力主抗金复仇,怒斥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官至资政殿学士,为一代名臣。他还是南宋大学者杨万里、周必大的老师。
胡宪的门人中,最杰出的要数朱熹,他是中国古代影响力最大的思想家之一。胡宏的门生弟子,著名的有张栻、彪居正、吴翌、赵棠等,他们是湖湘学派的中坚力量。张栻字敬夫,号南轩,四川广汉人。南宋宰相张浚之子。少时随父亲来到湖南,往来于永州、潭州之间。历任吏部侍郎兼侍讲、靖江知府、秘阁修撰、湖北路转运使、江陵知府等。传承胡宏之学,主敬立诚,是当时颇具影响的理学大家之一。在他的努力下,胡氏开创的湖湘学派得以发扬光大。彪居正,字德美,湘潭人。其父彪虎臣为胡安国的门人。他师从胡宏,成为仅位居张栻之下的岳麓巨子,有“彪夫子”之称。
宋代以后,崇安胡氏的后裔除了仍居住在祖居地籍溪里外,还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地。胡安国有曾孙叫胡黼,宋末徙居水州,遂为零陵人。胡黼字贵良,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历任崇庆州、池州知州,兴学简讼,以惠政著称,曾受到朝廷的旌表。
胡宏的后裔有居住在江西泰和蟠龙山的。据明人胡直《衡庐精含藏稿》记载,蟠龙山胡氏始迁祖叫胡成,因在江西做官,而把家安居在此,传几代至胡国宝,又徙居一个叫言溪的地方。胡国宝传13世至胡清,在当时很有影响。胡清传元讠衰,再胡尧。胡尧在明朝官至州按察使,人称仰斋先生。胡尧子胡舜举,字汝贤,号螺溪,晚年号东皋居士。他5岁时随父离开家乡到任所,直到20岁以后才返回家乡,补为邑庠生,因屡度科挙不第,于是弃而归家隐居。娶庐陵刘氏女,生5子:则禹、景禹、承禹、命禹、缵禹,孙子有于汤、有汤、翊汤等。
胡寅的后裔有居于今湖南湘潭县的。据《拗柴胡氏七修族谱》称,拗柴胡氏为胡安国长子胡寅的后裔,其居地在今湘潭县中路铺拗柴岭,始迁祖是明代的胡道权、胡道衡兄弟。该谱说,胡寅死后,其家仍在衡山,但有后代返回崇安居住。明初有胡寅的五世孙胡德祥,担任万户长,调守茶陵延和寨,于是全家又从崇安来到湖南茶陵。永乐年间,胡德祥的两个儿子胡道权、胡道衡又从茶陵迁居湘潭拗柴,以耕读传家。
此外,与崇安胡氏同出一源的胡瑜的后裔,自宋代至明代嘉靖中,一直居住在江西吉州(今江西吉水县)。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因遭灾歉收,有叫胡安宁的,携家眷来常德武陵(今常德县)花莲冲定居落业。胡安宁生有2子:长子胡廷禄,迁居汉寿;次子胡廷初仍居武陵。至今子孙繁衍,成为当地大族。据《创修族谱序》称,早在五代时,胡瑜就居住在湖广武陵,而后胡珰之孙胡仲淇也分居武陵,故楚地华林胡氏分布,星罗棋布,而详其本源,总属胡鬼勺及耿氏夫人。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06-15
胡金星发帖:


各位海内外的家人大家好!
        就关于胡宜文先生发岀内容
胡家钢主编的《中华胡氏大成谱》总卷首第341——375页所列崇安始祖胡夔世系为:
胡藩(壮侯,华林始祖)——镇——明之——须——颖——湛——兴——宣——秉——机——晟——曦——杰——珣——征儒——玄端——克瑶——兴江——崇——竦——审——豪——夔(生子敏)——(春生?)——敏——容——罕——渊——安国。

                江西奉新  胡宜文  谨识
                              供大家参阅
                            2019年6月9日
     对此我们作为胡竦公的后裔在此声讨:胡家钢先生把我们唐朝祖公纳入胡藩公第十九代孙的依据何在?在我们本支系的子孙后代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都找不到安徽寿春胡竦带长子胡博公那支,就在《大成谱》里给接上了?是乱接吗?岀发点是什么?天下胡氏岀于胡某人?我胡竦公后裔没有能人了吗?我们没有本事弄清楚本支系啊?要这样来误我子孙后代?
       我支系在寻根问祖时问你胡家钢为什么不能给我们说?是心怀不轨吗?为什么在你谱上又有这样的记法?…
       在此我们胡竦公后代严重声明:我们本支系完全有能力,也有这方面的人才,去理清本支系的来龙去脉,不需要你们多加于干涉,把我们祖公乱七八糟接到任何一支的错误做法马上纠正过来。否则我们族委会联合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加拿大、荷兰等国和地区的本支系兄弟一起去声讨。同时通知国外的兄弟回国召开族委会,研究决定,对此作岀严明的处理。希望有错接的,或者是硬接的,请马上纠正,否则我胡竦公后裔坚决不放弃追究。
        最后是希望安徽本支系的能联系上胡竦号芝山字子文公,长子胡博(学之)公后裔。这样一来真相大白天下了。谢谢大家,如有打扰了请谅解
       胡竦号芝山字子文族委会
        2019年6月10日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3-08-14
安定郡苏湖堂胡氏明德公以上世系图
《胡氏始祖源流世系表》

(远祖)       阏父公
(一世)       妫满公(二子:丹、懿子)
(二世)       丹公字申号犀(一子:孟阳)   懿子字相号皋
(三世)       孟阳公(二子:洽、涛)
(四世)       洽公(一子:思)   涛公未录
(五世)       思公(二子:道、克虞)  
(六世)       道公未录   克虞公(一子:高昌)
(七世)       高昌公(一子:季符)
(八世)       季符公(一子:昭)
(九世)       昭公(一子:隼)
(十世)       隼公(三子:孟戊、仲丙、季壬)
(十一世)    孟戊公未录   仲丙公(一子:?)   季壬公未录
(十二世)    尊公(一子 :君已)
(十三世)    君已公(一子:变)
(十四世)    变公(一子:孟龙)
(十五世)    孟龙公(三子:应星、灵溯、太武)
(十六世)    应星公未录   灵溯公(一子:羲)   太武公未录
(十七世)    羲公(二子:琇、珹)
(十八世)    琇公   珹公(安定临泾始祖)(四子:铉、钦、[金字旁+圭]、鈜)
(十九世)    铉公未录   钦公(二子:安 、建)
                    [金字旁+圭]公未录   鈜公未录
(二十世)    安公:徙蜀犍, 任临邛守,遂居蜀,讲学白鹤山下,相从之授经者众
                    建公:( 徙河东今山西夏县)(一子: 孝先)    

(二十一世) 孝先公(住大兴北京)(二子:.沂 、浩)    
(二十二世) 沂公(住北京昌平)(五子:宽、俭、朴、实、勤 )
                    浩公(迁河南宛平)(详另谱)    
(二十三世) 宽公(徙云南安宁州)(二子:冕、昶)
                    俭公
                    朴公
                    实公
                    勤公
(二十四世) 冕公(一子:徵)
                    昶公(迁衡阳)  
(二十五世) 徵公(三子:昌宗、昌裔、昌允)
(二十六世) 昌宗(失传) 昌裔公(一子:勇行)
                    昌允(一子:敏行)    
(二十七世) 勇行公(徙寿春)(一子:崇德)
                    敏行公(徙寿春)(一子:好德)
(二十八世) 好德公(二子:遵、叟阏)
                    崇德公(一子:逵)
(二十九世) 逵公(迁湖南长沙)(一子:质)
                    遵公(四子:广 、奋、烈、歧 )
                    叟阏公(未录)
(三十世)      质公(一子:威)
                    广公(一子:壹(喜))
                    奋公(一子早夭)
                    烈公(一子战死)
                    歧公(详另谱)
(三十一世) 威公(徙寿春)(一子:耒降)
                    壹(喜)公( 一子:忠)
(三十二世) 耒降( 不详)
                    忠公(三子:世贵、世荣   世爵)
(三十三世) 世贵公(未录)
                    世荣公(未录)
                    世爵公(一子:国珍)
(三十四世) 国珍公(二子:凤祥、麟祥) 注:国珍公女儿是太后,此是一修家谱之人
(三十五世) 凤祥公未录   麟祥公(三子:履素   履约   履坦)
(三十六世)   履素公(履素子藩后裔未详,迁江苏曹河)
                     (这是安定谱记载的华林派始祖胡藩先是迁江苏。大家可去查证是否先迁江苏再迁江西。)
                    履约公(二子:鼎、襄)
                    履坦公(迁福州)
(三十七世) 鼎公(二子:承仁、安仁)
                    襄公殇
(三十八世) 承仁公 (迁山西阳曲)
                    安仁公(迁江苏江宁)(一子:韶)
(三十九世) 韶公(迁江苏句荣)(二子:戬、谐)
(四十世)    戬公(一子:觐)
                    谐公未录
(四十一世) 觐公(一子:绩)
(四十二世) 绩公(一子:学颜)
(四十三世) 学颜公(二子:相、卿) 注:此公是唐朝初年修胡氏谱安定谱第一修谱人)唐朝宰相魏征之外孙。
(四十四世) 相公(迁湖北黄冈)
                    卿公(二子:钰、[金字旁+广]
(四十五世) 钰公(迁徽州休宁)(三子:叔、衡、蔽)
                    (金字旁   + 广)公三子,后裔未详。
(四十六世) 叔公(迁新建)
                    衡公(迁江西南昌新建县)(一子:绅)
                    蔽公(迁江西赣江)
(四十七世) 绅公  (二子:九[日旁+皐]) 、九如)
(四十八世) 九[日旁+皐] 公(迁钱塘)(一子:都典)
                    九如
(四十九世) 都典公(迁杭州临安县)(一子:静)
(五十世)    静公(迁福建闽县)(一子:本瑞)
(五十一世) 本瑞公 (迁安徽歙县)(一子:幽贞)
(五十二世) 幽贞公(迁统徙太原口)(一子:询)
(五十三世) 询公(一子:禹谟)
(五十四世) 禹谟公(一子:韫)
(五十五世) 韫公(三子:克已、修已、恭已)
(五十六世) 克已公(一子:谦公繁衍于江南)
                    修已公  五子(讷、明道、明德、明达、明远)
                    恭已公(一子:谔)
(五十七世) 谦公      
(五十七世) 讷公:(三子:瑗、璠、珣)
                    明道公(迁芹溪)
                    明德公(石燕派-胡氏嘉禾始祖 )
                    明达公(迁桑林)
                    明远公(迁龙泉)
                    谔公(二子:玙、瑅)  
(五十八世) 瑗公(三子:志康、志宁、志正)
                    璠公:
                    珣公:
                     (我们谱上记到这里。此谱很有可能是胡瑗公年代修的 , 瑗公事迹谱之有详载..人名地域都全一致 )
                    玙公  
                    瑅公(二子:敬、敏)
(五十九世) 志康
                    志宁
                    志正
                    敬公
                    敏公 (一子:客)      
(六十世)    客公 (一子:罕)
(六十一世) 罕公(三子:长耸,次从,三渊)
(六十二世) 耸公
                    从公
                    渊公(三子:安国、安老、安止)
              谱上说是与湖南衡山谱合谱的。安国公年代我谱上有详载 ,人名事迹生殁都有详载与安国公季子胡宏这支宗亲全一致。




琇公至明德公详录:


十八世 祖     羲公长子琇公,生殁葬及妣氏失考,字安国,从汉高组入关,拜中郎,后裔徙迁失考。羲公次子 成 公 生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岁次甲午,字允安,行雍三,为安定临泾人 ,秉性慷概有节气。正直敢言,孝文初拜中大夫,吴王濞反,统兵拒之、克敌,累官至太中大夫。殁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39年)岁次辛丑,卜葬灵台县岩宝山之原,寿六旬有八。妣东方氏,生子三、长钦、次铉、三娃(去女字加金字)后二公徒居清泉,有派谱载其详。


十九世         钦公、生于西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岁次甲子,字克恭、行容九,为人文静端谨,买性笃孝、学而不由师、弱冠举贤良,诏为阳崔县令。殁于西汉武帝元狞二年(公元前121年)岁次庚申、五十有七、葬附考垅。妣龙氏、生二子、长建、次安详另谱。


二十世         建公,生于西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岁次甲辰,字子孟,行揖八,从父徒家河东,孝武天汗中,守军正亟尉,荐走卒,甚得其心。时监军御使为奸,穿北军磊垣以要贾区,建率走卒取斩之。奏闻,由是显名,后为渭城令,治甚有声,至互其祠。殁于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7年);岁次甲寅。寿七十一,卜葬密云县龙山。姚卫氏,封谓城县君,生一子.考先。
钦公次子安公,任临邛守,遂居蜀,讲学白鹤山下,相为从之授经者众。经三国,其后不详。


二十一世      孝先公.生于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岁次壬申.字士常,行逊五,生性勇敢有为,涉猎书记,武帝时举茂才,尝上书论文武之道,帝奇之。使掌簿书兼治深阳邑长。殁于西汉成帝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岁次庚寅,寿七十九,葬附考垅 。妣殷氏,生子二,长沂.次浩后裔迁宛平。


二十二世       沂彳.生于西汉宣帝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岁次壬申,字希会,行进四,举明经,为邑都令,政绩著闻。殁干东汉光武帝建五年(公元29年)岁次己丑,寿八旬有六,葬济源县三矶山。河南太守寇恂铭其窒。妣张氏.生五子,宽.俭.朴.实.勤.后四子均散居各地失考,


二十三世       宽公.生于东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岁次甲戍年,字民怀,行逞十,为人耿介刚毅,尤精法典,拜议郎,南阳太守,建武中(约公元30-40年之间)转任鱼阳太守。殁干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5年)岁次甲子,寿九十一,葬咐考垅 。妣韦氏,生二子,冕.昶.迁衡阳。


二十四世       冕公,生于东汉光武三年(公元37年),岁次丁亥,字服周,行周九,温清有礼,议论不苟,淡于势利,建武中元。殁于汉和帝肇永元八年(96年)岁次丙壬,寿七十,葬附考垅。妣卫氏,生一子,征。


二十五世       征公,生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岁次癸丑,字应期,行旋六,少隐君山,性介寡合,为文章有思致,拜谏议大夫。殁于顺帝建康元年(144年)岁次甲申,寿七十一,卜葬京州天凤山。妣赫氏,生三子,昌宗失考,次昌裔迁寿春,生子勇行,勇生子崇德,德生子逵,逵生子质,质生子威,威生子耒降。三,昌允。


二十六世       昌允.生于汉安帝元初年(115年)岁次乙卯,字大后,行上九,号安,健伟容淑,博通经吏,隐天目山设教,从者数百人,以孝廉应试获优等,拜为议郎。
殁于汉灵帝中平二牛(185年)岁次乙丑,寿七十一,葬附祖原。妣戴氏,生一子,敏行。


二十七世       敏行公,生于汉桓帝元嘉二年(152年)岁次壬寅,字元敏,行下工,历阅子吏,妙于阴阴历算天文卜巫之术,拜黄门郎,献建安四年(2oo年)岁次己丑,年四十八葬附祖原 。妣封氏,生一子好德。


二十八世       好德公,生于灵汉帝光和四年(181年)岁次辛酉,字孔信,行方六,殁于魏延熙二年(239年)岁次己未,年五十九,卜葬庄浪县盘龙山,儒生王愚铭其墓。妣柱氏,生二子,长遵,次叟阙详另谱。


二十九世       遵公,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7年)岁次丙戍,字以遵,行整七,秉赋聪慧,膂为超人,自幼攻经习武,弱冠崭露头角,深门魏文帝赏识,黄初二年(221年)为车骑郎,太合元年(227年)转常山太守,太和五年(231)任征需,青龙元年(233年)封武始侯。殁于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258年),岁次戊申,年三十五。妣封氏,生四子,广公,奋公,烈公,歧公。后三公详另谱。,


三十世          广公 ,生于魏黄初七年(223年)岁次癸卯,字承业,行左五咸熙中由门下赞佐郎迁邓州刺史,寻进散骑常侍。殁于晋太康二年(281年)岁次辛丑年五十九,卜葬亭县飞凤山,安定太守张既撰墓碑。妣齐氏,生子一,壹(喜)。


三十一世       壹公,生于魏咸熙元年(264年)岁次甲申,字一之,行右五,拜凉州刺史。殁于晋惠帝永嘉六年(321年),岁次辛丑,年四十九,葬附祖原,金汝志其墓。妣窦氏,生一子忠。


三十二世       忠公,生于晋元康三年(293年)岁次癸丑,字子襄,行后八,晋成帝咸和中,拜荆州刺史,咸康中车驾仕郎大司马。殁于东晋穆帝升平二红(358年),岁次戊午,寿六十六岁,卜葬附祖原。妣唐氏,生三子,世爵.世贵.世荣后二公裔孙详另谱。


三十三世       世爵公,生于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岁次丙子,字绍芳,行前九,东晋穆帝按侈,拜大中大夫,厉两都东雍州节度,信阳伯,封五始候。殁于简文帝咸安二年(372年),岁次壬申,寿六十二,卜葬井城县六盘山。妣王氏,封渭城郡夫人,生一子,国珍。


三十四世       国珍公 生于东晋康帝建元二年(公元344年),岁次甲辰,字世重,行魁三,晋海西公太和间袭武始候爵,上表陈 刑 政 之宜,皆行之,晋孝武帝太元初,进封安定郡公。殁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四二一年)岁次壬戍,亨寿79,卜葬雨当县狱族山,谥号文宣公。妣澹氏 赐封新郑夫人,生殁葬失考,生二子长麟详、次凤详,徙桂林,子系详桂林谱。


三十五世       国珍之子麟详公 生于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公元三七三年),岁次癸酉,字文郊,行梧一,晋太元十九年,官车韭驾郎申,晋安帝隆安元年迁散骑常待,义熙二年拜殿中书尚。殁于南朝宋元嘉二十四年(公元四四八年),岁次丁亥.寿七十五。葬附考陇。妣洪氏 赐风封洪氏夫人,生三子长履素、次履约、三履坦,履素子藩后裔未详。履坦迁福清详另谱。


三十六世       履约公,生于东晋安孝帝义熙四年(408年),岁次戊申,字守之,行奇五,承父荫为荣阳邑令。殁于南朝宋武帝大明五年(462年),岁次辛丑,寿五十四,葬附祖原,江总铭其墓。妣苏氏。生二子。长鼎。次襄幼亡。


三十七世       鼎公,生于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一年,(434年),岁次甲戌,字用和,行达四,宋建孝三年,为豫章守,泰始元年封苞信伯。殁于南朝齐武永明十一年(494年)岁次癸酉,寿六十,葬附祖原。妣朱氏,生二子,长承仁,迁阳曲,次安仁。


三十八世       安仁公,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孝建二年(455年),岁次乙末,字理全,行俊五,南朝齐建元二年为衮州刺史,永明四年,转迁都尚书 。殁于齐建武二年(496年),岁次乙亥,年四十一,葬武功县大白山,后迁江宁。妣房氏,生一子,韶。


三十九世       韶公,生于南朝宋顺帝升平元年(477年),字善呜,行卫八,齐永元年间为济阳太守,封大行基郎。殁于南朝粱武帝大通四年(531年)岁次壬子,年五十四。葬附祖垅徒勾容。妣叶氏,继妣唐氏,生二子,长戬,次谐,后嗣未详。


四十世          戬公,生于南朝粱武天鉴四年(505年)岁次乙酉,字世武,行聪六,字历徐,青,冀三州刺史。殁于南朝陈宣帝太建十二年(581年)岁次庚子,寿七十六,葬附太白祖莹之次。妣孟氏,生一子觐。


四十一世       觐公,生于南朝粱武帝大同五年(539年)岁次己未,字慎夫,行明三,袭父职,封侍郎。殁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9年),岁次戍辰,寿七十,卜葬附祖原。妣施氏,生一子绩。


四十二世       绩公生于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岁次壬午,字正卿,行江四,陈后主至德间仕为车驾将军,祯明初进散骑常侍,隋开皇中诏拜侍郎不起。殁于唐贞观二年(629年),岁次戊子,寿六十七,葬临璋县东峒山,魏征铭其墓。妣宋氏,继妣魏氏,唐宰相魏征之妹,生一子,学颜。


四十三世       学颜公,生于隋文帝开皇十四年(594年),岁次甲寅,字有为,行河十,唐贞观甲午举进士,累官殿中丞。殁于唐高宋显庆元年(656年),岁次丙辰,寿六十三,葬附考垅。妣郁氏,生二子。长卿,次相迁湖北黄冈其后失详。


四十四世       卿公,生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年),岁次丁丑,字辅之,行准六,唐高宗麟德甲子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吏。殁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岁次丙子,年五十八,葬于上谷郡唐县葛洪山。妣赵氏,生二子,长钰,次(金广)两字合一.其后不详。


四十五世       钰公,生于唐贞观十六年(643年)岁次壬寅,字国重,行济八,唐高宗龙翔二年壬戊为曲阿令,乾封元年丙寅迁通判润州.。殁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岁次丙午,寿六十四,葬附考原。妣东方氏,生三子,长衡.住南昌新建县.次叔.迁新建县,三敝迁江西赣江,后二公未录。


四十六世       衡公,生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8 0年),岁次己卯,字子平,行泾五。殁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岁次己亥,寿八十一,葬附祖垅。妣颜氏.生一子.绅。


四十七世       绅公,生于唐王李旦太极元年(712年),岁次壬子,字佩之,行湘十。殁于唐德宗祯元二年(785年),岁次丙寅,寿七十五,葬附祖原。妣岑氏.御史岑参之女,生二子,九如,生八子后裔不详,九皋.迁钱塘。


四十八世       九皋公,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34年),岁次甲寅,字闻逢,行汉九,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为通事舍人,寻迁太子宾客,。殁于唐德兴元年(784年)岁次甲子,年五十一,葬附考垅。妣长孙氏,生几子不详,子一.都典公迁杭州临安县。


四十九世        都典公,生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岁次丙申,字礼相,行海七,唐建中初应举,博学进士。殁于唐顺宋永贞元年(805年),岁次乙酉,年五十,葬附祖原。妣杨氏,生几子不详.一子,静公迁福建闽县。


五十世            静公,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岁次庚申,字向化,行汝六,唐元和中为宣和令。殁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34年),岁次甲辰,年五十五,葬宣城双龙山。妣安氏,生一子本端迁安徽钦县。歙县.


五十一世        本端公,生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岁次丙戊,字居敬,唐文宗太和五年举进士,唐武宗会昌二年升翰林学士,太和戊辰年擢吏部右侍郎。殁于唐僖宗长符四年(877年),岁次丁丑,卜葬长安县大一山。妣自氏,恩封京兆夫人,生子二,长幽贞,次元统,后裔徙居太原。


五十二世        幽贞公,生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岁次己,字守贞,行澧四,拜河南招讨使,唐武宗会昌六年(856年)归隐四明山。殁于光启元年(885年)乙己寿六十一。妣于氏,生一子,询。


五十三世        询公,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岁次戊辰,学名好问,行洛山,唐憨宗咸通十四年举进士,为中书耙居舍人,累官四门博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吏部左侍郎,转兵部尚书。殁于启梁太祖乾化二年(912年),岁次壬申,寿七十五,卜葬陵州汉川县龙泉山,成都辛铭其墓。妣江氏,江南节度使江路严之女,生一子,禹谟。


五十四世       禹谟公,生于咸通九年,岁次戊子;字君信,行敬一,为起居舍人。殁于长兴四年,岁次癸己,寿六十六,葬附考原。妣段氏,生一子:韫公。


五十五世       韫公,生于唐龙纪元年,岁次己酉,字时代,行慎九,官至西蜀陵州刺史。殁于启汉乾右二年;岁次己酉,寿六十一,葬安定空峒山。妣刑氏,其父为刑部侍郎,生三子,克己公一子谦公繁衍于江南,修己公,恭己公,生子谔,谔生子二,长(王与)两字合一,次(王是),(王是0生子二,长敬,次敏,敏生子一,客,客生子名罕,罕生子三,耸,从,渊,渊生子三,安国,安老,安国生子三,宁,寅,宏,从子宪号藉溪先生。


五十六世       修己公,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年)岁次甲石,字原德,行咸六,后汉高祖乾右元年(948年)岁次戊甲,为阳羡主簿,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岁次壬子,升海宁司寇.参军,因年事已高不胜政务,奏淮解绶,归隐于皋马塘,后遂卜居焉。殁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2年)岁次辛丑,寿七十八,葬如皋县南十里宫路东。妣霍氏,生五子,讷公,明道公迁芹溪,,明德公(又名诚公)嘉禾胡氏始祖其后裔大约有30万-40万人口,嘉禾县有其后裔约3万人己传三十七代,明达迁桑林(桑植),明远迁龙泉,。


五十七世       修巳之子讷公,生于显德四年(957年)岁次了己,字存仁,号野溪,行仪十,举进士,朵雍熙乙西为工部员外郎,后谪宁海节度使,推官,遂不仕,吕文静尝荐修国史,与堂弟谦.谔同仕同归,好学不倦,为文汪洋宏肆,诗尤精妙,所著有<鹤敌集>十卷,<孝行录>三卷行于世。僻居县治西南十里许,所置田亩环绕庐舍,安定胡氏庄名始此,。子孙世居之。殁于大宋天圣五年了卯,寿七旬有一,葬附考原。妣贿氏,续妣陈氏,封海宁县君,生三子,长瑗.,次(王番)两字合一,三,(王旬)
五十七世       修己公之子诚公(明德公)生于大宋开宝七年(974年)岁次甲戍,正月十五日辰时,行盛十三翁,淳化年间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尚书,封为大宗伯,诏出祭九嶷,(舜帝陵)香进重华,东临桂郡,路径燕溪,见这地方,风景秀丽,峰峦叠翠,地脉幽灵,(乃嘉禾八景之一)于是解官后金朋玉友共一十三人迁来此处,下开祁子云孙,现在湖南嘉禾,临武,蓝山,新田,宁远,桂阳,道县,宜章,郴州,永兴,资兴,宜章,永州市菱角塘,耒阳严冲村,常德,益阳,广东连州,阳山韶关,广西梧州,富川县,恭城县,四川,。
      胡瑗又号安定先生
      明德公诏祭九嶷舜帝陵
      由此看出我们这支应是正宗安定郡胡氏
                        (摘自湖南嘉禾胡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