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51阅读
  • 1回复

漯河胡姓故事多_漯河是姬姓胡氏的发源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9-06-20
漯河胡姓故事多_漯河是姬姓胡氏的发源地
时间:2015-02-12 21:06  来源:   作者:   点击:109次


[table=100%,transparent,,1][tr][td]  核心提示:漯河胡姓故事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访姓氏文化的过程总是会牵扯出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宗亲故事和激动人心的文化认同。在漯河寻访胡氏文化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在新版《百家姓》上排名第15位...
胡姓故事多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访姓氏文化的过程总是会牵扯出一段段精彩纷呈的宗亲故事和激动人心的文化认同。在漯河寻访胡氏文化更是如此,因为这个在新版《百家姓》上排名第15位的常见姓氏,跟漯河竟有一段割舍不断的深厚渊源。
漯河晚报 记者王璐张琼元
胡氏名片
    胡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31%,为中国人口超过1%的19个大姓之一。
    漯河作为姬姓胡氏的发源地,早有先民在此聚居,并以此为中心向四方播迁、繁衍融合,所以我市周边地区常见胡姓或者以“胡”为地名的情况。
漯河为胡姓主要发源地
    作为一个常见姓氏,胡姓遍及全国各地。而胡姓渊源有三:一是以谥号为姓,二是以封国为姓,三是由北方少数民族姓氏演变为胡姓。
    胡姓最早的一支来源于先人的谥号,即唐人林宝《元和姓纂》所云:“胡,帝舜之后,胡公封陈,子孙以谥为姓。”文中的“胡公”,姓妫名满,是帝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帝舜的后裔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奉守帝舜的宗祀。妫满所建的陈国即今河南省淮阳县一带,包括今安徽北部的阜阳、河南中部的等地,妫满去世后谥曰胡公,称胡公满。
    公元前478年,陈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妫满谥号为氏,称胡氏,此为河南胡氏。此后,胡氏以此为源地,其后世子孙逐渐向四处延伸。经过数代的繁衍,南达新蔡,北到山西,并成为当时的胡姓望族。
现在全国各地胡姓,很多是从这两个地方分支出去的。
    而以封国为姓的胡氏,其中一支姬姓胡氏恰恰发源于我市境内。
    据我市姓氏文化研究爱好者侯守功介绍,这一支胡姓的发源地其实是周初分封的姬姓小诸侯国,而这一点在《郾城县志·大事记》中得以佐证:“西周成王时,周公东伐淮夷,灭奄。周公采纳辛公甲(西周初任史官)建议,后在其(奄)境内分封<br/>同姓,建立胡国。”而文中所说得“奄”,即偃,与“郾”相通,后演变成郾城县。但由于国力弱小,公元前518年左右被楚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原妫姓胡氏融合。
    漯河作为姬姓胡氏的发源地,早有先民在此聚居,并以此为中心向四方播迁、繁衍融合,所以漯河周边地区常见胡姓或者以“胡”为地名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胡老绵”的传说广为流传
    记者这次探访的漯河胡氏,并非土生土长的漯河姬姓胡氏,而是元末明初从山西迁到漯河的胡氏一族。虽然此“胡”非彼“胡”,但有意思的是,这个胡姓村的地址恰好位于姬姓胡国的古城遗址附近,这个村庄便是源汇区阴阳赵镇胡庄村。
    1月25日,记者来到胡庄村时,村子已经拆迁,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满目断壁残垣,偶有一两位骑着摩托车的村民从拆迁的废墟旁路过。
    而另一边,轰隆隆的机器声中,一栋栋高楼正拔地而起。
    经过一番打探,记者辗转见到了正在胡庄村安置房工地上忙活的 村民胡连法。今年65岁的胡连法上中学时就对村里胡氏的来源和故事颇为留心。据他介绍,他们村胡氏先祖名胡老绵,字子继,号槐忠,据传是当时县里的一位大善人。
    “听老一辈的人讲,胡老绵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民间居士,特别有才。据说,明朝万历年间,县里遭了水灾,胡老绵疏财行善,赈济灾民。到了崇祯年间,胡老绵又献计河道改流,之后的300多年间,沙河两岸的百姓都没有再受洪灾的侵扰。
    据说原来沙河边上还立着一块石碑,说是乡亲们为了感谢胡老绵的恩德,只要是姓胡的人渡河,船家一律都不准收钱。”说起村里的胡氏先宗,胡连法的仰慕之情溢于言表。
    论辈分,村里年近八旬的胡兆印老人还要管胡连法喊上一声“叔”。在胡兆印听到的那些故事里,村里的先宗胡老绵除了“有才”外,也非常有“经济头脑”。胡兆印告诉记者:“胡老绵有两个儿子,刚在这里安家时,为了生计,他让一个儿子种栗子树,另一个儿子种梨树,果子成熟后就拿出去卖,日子越过越好。后来,梨园和栗子园渐渐成了我们村的特色,尤其是我们村的梨,远近闻名。直到1980年左右,村上还有很多人家在种梨树呢。”村里仅有两户外姓人与别的村里多个姓氏杂居的情况不一样,在阴阳赵镇胡庄村,1000多口人,绝大部分都姓胡,外姓人只有刘、王两户。而这两户外姓人也有很多故事在村里流传。
    据曾经多次参与村里族谱续修的村民胡法展介绍,两户外姓人皆是因为与胡庄村有一段美好姻缘而在胡庄村扎了根。其中刘姓人的故事就很有趣。胡法展告诉记者,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党的一位刘姓高官在漯河参加抗战,认识并爱上了胡庄村的一位女孩,两人后来 结为秦晋之好,之后刘姓人便在胡庄村安家落户。
    如今,村子里虽已拆迁,村民们也都住到了不同的地方,但他们之间的联系却未断过,村里的通讯录上留有各家各户的联络方式,村民们都有一张,平常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谁家有点事大家也都会伸手帮一把。“一笔写不出来两个‘胡’字,虽然现在大家不住在一起了,但我们的血脉联系却是断不了的。”胡法展告诉记者。虽然拆迁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不久后村民们就可以住进宽敞明亮的小高层,但村民们并没有止步不前,仍旧勤勤恳恳地劳动赚钱。记者了解到,因为紧邻市区,村子里不少人如今都在漯河周边打工。
    “以前村里人都去广东那边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赚不完的钱,所以就不跑那么远了。”胡法展告诉记者,“现在钱好赚了,不像我年轻时候,经常挑着两大筐梨出去卖,三分钱一斤,一天下来,脚都磨破了,也赚不了几个钱。”

续修家谱教化子孙
    “村上原来还有胡氏祠堂呢,1975年发大水给冲垮了。”说起村里的胡氏文化,胡连法多少有点遗憾,“因为我们跟周口西华的胡氏是一支,所以每隔一两年都会有人来我们村里续家谱,有时候我们村里还去外地参加一些胡姓人的活动。”“家谱是家族历史的一种记录,续家谱很有必要。”胡法展告诉记者,1998年,他和村里的几个老人一起又续了十个字辈。而在胡连法看来,家谱不但记载着家族的历史,家谱中包含的许多祖训家规,也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胡连法告诉记者,以后他也想加入到为胡庄村续修家谱的活动中去,从而将胡姓人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让更多的胡姓后代不忘根本。“我了解到的胡姓人的故事是通过老一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如今在村里我的辈分已经是‘太爷’了,我有义务使子孙们能看到这些姓氏故事。续修家谱,就是为了将来后代问起关于胡姓人故事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无话可说。”胡连法说。

(责任编辑:admin)[/td][/tr][/table]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06-20
好资料,很有读头,看了两遍。河南也应是胡氏大省,但在网上,河南胡氏资料发的却较少。请河南宗亲多发些资料上来,以供宗亲寻根所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