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29阅读
  • 1回复

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胡继云(江苏泗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0-07-04
论胡姓的起源与胡人的关系
江苏泗阳 胡继云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文献记载,历史上和现存的姓氏共有5600多个,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独特的起源。许多姓氏的起源,因为涉及几千年以前的历史,所以众说纷纭。把各个姓氏的起源都弄清楚,还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苦苦追求。


中国的姓氏,最早来源于一个个母系部落,后来来源于一个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父系社会,再后来来源于一个个诸侯国,并且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变化和发展。姓氏的源流,理论上应该好寻找,但实际上,因为年代久远,国家相互吞并、民族相互屠杀、人口不断流动、氏族相互融合、姓氏相互改变和创新,再加上古代甲骨文、铭文、竹简等文字记录少之又少,导致许多姓氏都说不清一脉相承的历史。


本文把胡姓的起源与胡人联系在一起,是许多史学家都没有触及的问题,也是胡姓家谱中几乎找不到的问题。因为提起胡人,人们往往会和中国古代西域和北方游牧民族以及胡匪、胡闹、胡说、胡来、胡作非为、胡搅蛮缠混为一谈。所以,很少有人愿意认胡人为祖先。


其实,胡人和胡姓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胡人之中有胡姓,胡姓之中有胡人,胡人和姓胡的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人。下面,笔者就此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从姓氏起源上看,胡姓人起码来源于四个胡国。
二是从万里长城的位置,看胡姓与胡人有分治和融合的历史。
三是从民族构成上看,许多胡姓人来源于胡人的民族。


创作本文的目的是进行学术研究,力求正本清源,填补历史空白,即使是一家之言,也是有根有据。

一、从姓氏起源上看,胡姓人起码来源于四个胡国

据说,胡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便是胡姓的先民。胡姓的最早祖先叫胡曹,有记载说:“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胡姓的起源,有确切记载的是西周、春秋的胡子国。胡子国有两个:一为归姓,位于今天的安徽阜阳,后被楚国所灭;一为姬姓,位于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后。


现在,普遍公认的胡姓得姓始祖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在陈国的上古圣君虞舜后裔胡公满。周武王灭商后,封舜帝三十三世孙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立陈国,建筑都城,因在淮水之北,故名淮阳。妫满去世后谥曰胡公,后世称胡公满。认胡公满为胡姓的得姓始祖,能够表示胡姓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所以受到大多数胡氏家谱追捧。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周朝的疆域内,除了中原地区的两个胡姓诸侯国,北方(现在的万里长城内外)还有两个胡姓诸侯国,一个叫林胡,一个叫东胡,他们的臣民也有许多人姓胡。据此,胡姓人最早来源于四个诸侯国。


胡人,是战国以后才有的称谓,是指我国古代居住在北部和西部民族的人。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之所以把西域人、北方人叫胡人,是因为他们都有大胡子。其实不然,古代的中原人和西域、北方人都留胡子。从孔夫子、秦始皇、曹操、张飞他们的胡子与文王、武王、成吉思汗等胡人的胡须并无二样。根据史料,胡人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周朝时期有林胡和东胡两个诸侯国。


见下图,周朝时林胡国和东胡国的位置。      
                

周朝是西域人吞并中原(商朝)建立的王朝。周天子当然也属于胡人(那时候还没有胡人的概念,只有西夷人之说)。所以,清朝雍正帝在《大义觉迷录》中说:“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意思是说:周文王不也是西域人吗,人们照样信奉他为圣贤。毛泽东说:“微子最坏,是个汉奸,到周朝请兵。纣王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通外国。”鲁迅说:“周的武王,以征伐之名入中国,加以和殷似乎连民族也不同,用现代的话来说,即可是侵略。”


据史书记载,周王朝建立后,武王以小邦之君统治如此大的区域,担心诸侯叛乱。为了巩固政权,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决定按功行赏,调整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殷商时期就出现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林胡、东胡、胡、陈等71个诸侯国。这是华夏、西夷、东夷、北狄、南蛮众多部落及诸侯国的一次大统一、大融合。


由此可见,周朝是个西夷(胡人)人的天下,是西域犬戎国家吞并了中原华夏国家而建立的。那时候,国家是一些氏族部落的联合体,许多人都是以国为姓,林胡和东胡的人也不可能例外。林胡国,有姓的林,也有姓胡的,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林胡一家”之说。根据历史记载,胡子国和和陈胡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消亡,而林胡国和东胡国到秦汉时期还存在。根据历史地图可以看出,北方的林胡国和东胡国,比中原的胡子国和陈胡国产生时间早,地域范围大,存在时间长。


所以,胡姓的主要来源,有的来源于胡子国、有的来源于陈胡国、有的来源于林胡国、有的来源于东胡国。


见下图,春秋初期时陈国、胡国的位置。



到了战国后期,胡国、陈胡国、东胡国都先后消亡,而西北方的林胡国也成了“外国”,东胡国虽然名称没了,变成了许多小国,但是,许多胡姓人还在,并且在军事上势力很大,所以就有胡服骑射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春秋以前,中国形容异族最早没有胡人这个说法,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北方来的异族被称为而不是胡,灭西周的是犬戎,春秋时期晋国向北打的也是赤狄和白狄,没有的事,等到了战国时期,就有胡服骑射的说法了,但并未解释出胡的确切由来。《汉书》里的记载能弥补这个空白,匈奴使者带给汉朝的信里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并且还特别强调了胡者,天之骄子也,由此可见胡人其实源自匈奴的自称胡者,是因为胡姓比较多。欧洲人把匈读hun的音,也与汉语里胡的读音十分接近。


战国时期,在众多的诸候国当中,林胡国和东胡国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都是穿小袖短服,善于骑马射箭,武力较强的民族。秦汉以后,中原人就普遍把长城以北的人,称作胡人。


见下图,战国后期林胡和东胡的位置。




    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33年正月,属国南匈奴首领呼(呼、胡同音,因为文字不同,翻译就避“胡”了)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王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宁胡,姓胡;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这次胡、汉和亲,使边境人民过了却60多年的安定生活。


根据以上情况,胡姓的主要来源,起码有四个诸侯国,即:胡子国、陈胡国、林胡国、东胡国。有人说胡姓基本上都是胡公满的后裔,显然是不准确的。

二、从长城的位置,看胡姓与胡人分治与融合的历史

根据万里长城的历史地图,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林胡国、东胡国都被分割了,没有被完全统一为华夏民族。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的儿子秦二世,名字叫胡亥,之所以叫胡亥,是因为胡亥的母亲叫胡姬,属于胡人。


见下图,秦朝统一中国以前的林胡国和东胡国的位置



见下图,秦朝统一中国以后的林胡国和东胡国位置。



万里长城是胡人(包括胡姓人)与中原人融合与分裂的产物。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辙等改革措施。长城以内的胡人,其姓氏、文字、语言等与中原融合。特别是不久以后,汉朝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把古代复杂的姓和氏分离的表述方式,改成简单的姓氏合一的表述方式,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号老二,后人就简称孔子或者孔丘,而不是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把姓、名、字、号都同时并列书写。而长城以北没有被秦始皇统一地区的胡人,则继续发展各自独有的语言、文字和姓名表述方式。特别是姓氏,关内胡氏都已经用单字“胡”了,而关外的胡氏继续用两个字以上的复姓,如:胡佳氏、胡尔佳氏、胡尔拉特氏、胡勒日斯氏、胡亚古沁(忽雅高沁)氏、胡勒木斯氏、呼必烈氏、呼依特氏、呼博胡德氏、忽思慧(呼色慧)氏。直到清朝的时候,满族人慈禧太后,她的姓是叶赫娜拉氏,四个字的姓。现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以上的姓146个。


由于从周朝以后,长城内外战争连绵,相互入侵时有发生,胡人不断侵扰中原,中原汉人都以胡人为敌,随之而来的胡匪、胡闹、胡说、胡来、胡作非为、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编乱造等称谓和形容词不断产生。例如:汉人和胡人语言文字都不一样,胡人说话汉人听不懂,所以就有胡搅蛮缠、胡说八道等形容词了。胡人这样声名狼藉,使许多人翻译胡人的姓名时,为了避讳令人不爽的胡字,就把胡翻译成呼、忽字了,例如把胡韩邪翻译成呼韩邪,胡延翻译成呼延等等。特别是在长城内外民族相互战争和吞并过程中,许多胡人的胡姓人为了逃避杀戮和祸端以及其它目的,就把自己甚至整个氏族都改成汉姓及其它民族的姓氏了。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鲜卑族北魏时有复姓胡骨氏(为魏献帝之兄的姓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都改为汉姓了。

现在,仍然存在的呼延姓,就是典型的胡、呼一家的例子。据《姓氏考略》所载,呼延姓,起源于匈奴。古代匈奴族呼衍部落以部落名为姓,称呼衍氏,是古匈奴四大姓之一。东晋进入中原后改为呼延氏。呼延姓后又简化为呼姓。呼延姓汉代活动于北方地区,以后逐步南迁,在山西中部地区形成望族。宋金时期,在太原及山西其它地区偶有呼延氏名门家族分布。如今陕西西安、榆林等地有少量分布。呼延姓的郡望是安定郡,汉武帝置,治高平(今宁夏固原),相当于今甘肃平凉地区及宁夏西部。呼姓的这些经历和历史上林胡人的经历以及和现在的许多胡姓人的郡望基本一致。


现在辽宁凤城()蒙古族的胡姓,先祖是东胡人胡尔佳氏,后来改忽氏,再后来改胡氏。


因为长城内外的融合与分治,导致胡氏有姬姓胡、妫姓胡、少数民族翻译胡、少数民族改胡、外姓改胡。由此可见,胡姓的来源是多元化的。

三、从民族构成看,许多胡姓人属于胡人的民族

民族和姓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民族的产生,一般具有地域性,而姓氏的产生具有血统性;姓氏形成的目的是为了“保种”,姓氏的产生要比民族产生早;民族既能“保种”,也能“保地域”,进而形成国家。现在的中国,其疆域、民族、姓氏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断变化的,是由最早的华夏族发展成今天由56个民族、5600多个姓氏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据有关史料记载,新中国建立初期,各民族的名称相当多而复杂,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汇总登记上报的民族有400多个,其中有的是自称,有的是他称;有的为一个族体不同的汉语音译;有的以居住区的地理名称而得名;有的则以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命名等等。


古代的林胡国和东胡国,在于中原地区的融合——分离——融合——分离——融合的历史变迁中,先后演变成匈奴、突厥、鲜卑、蒙古、满等众多民族。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域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四个部分:以匈奴、突厥为代表的林胡部分;以鲜卑、契丹、蒙古为代表的东胡部分;以满洲为代表的通古斯部分;以羌、吐蕃为代表的羌藏部分。我国的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是由这四部分演化而来的。而林胡、东胡、羌胡(三国、两晋时)都是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诸侯国,现在胡姓中的少数民族,许多与这些诸侯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见下图:三国时期羌胡国的位置。





对于胡姓来说,鲜卑人和羌胡国值得一提。羌胡国,就是西汉时的胡氏郡望——安定郡的所在地区,这里是周朝时的林胡国地区,也是汉朝及以后几百年胡氏名人辈出的地区。所以,许多胡姓人的家谱堂号都叫安定堂。东汉时安定地区被鲜卑胡人占领,并在此建立了羌胡国。鲜卑人,是由周朝东胡人演变而来的。北朝时期,鲜卑人建立了北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胡、汉民族融合的改革,羌胡国至此消失。北魏政权中不乏胡氏名人,其中的胡灵太后是胡姓名人中的显赫人物。同时,鲜卑作为民族也至此消失。


见下图:西晋胡人内迁分布图。



从春秋战国到现在,长城内外的民族名称不断发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民族的起源是具有地域性。从胡姓少数民族分布的地理位置看,大部分位于西部和北方。有关资料表明,目前的胡姓人,除了汉族以外,还有满、蒙古、回、羌、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俄罗斯、柯尔克孜、塔塔尔、塔吉克、布朗、乌孜别克、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三十八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胡姓人,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和北方,他们的民族身份大多数都是几千年世世代代传承和演变而来的。胡姓的这种少数民族分布现象可以说明,历史上林胡国、东胡国的后裔至今还大有人在。



见下图:少数民族分布图。




从胡姓的民族构成上看,胡氏不只来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族,也来源于西域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综上所述,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消亡过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上的胡人,从周朝时就已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无论是蒙古人进中原,还是满族人建立清朝,都是中华民族分裂——融合——分裂——融合的过程。胡姓与胡人,一笔写不出两个胡字,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


诗曰:
舜帝先祖天下供
周王统一立伟功
长城内外骨肉情
民族离合九州同
东胡林胡今犹在
陈胡安定都英雄
天下胡姓一家人
是非成败笑谈中
本文使用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20207月完成初稿
​作者:胡继云(江苏泗阳)
收稿日期(2020.07.04)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7-05
读了继云宗亲的大作,对于其中之观点不敢苟同。一、胡姓中参杂少数民族的成份这点不假,但是是极少数,胡姓是华夏族,现在大数都认可自已为胡公满的后裔,从史料、族谱、陈、袁、田等同源姓的族谱得到了证实。什么东胡、林胡既是有人姓胡,也是极少数,什么呼、呼延等姓都是音译,跟胡姓的胡字没有必然联系。二夏、商、周时都是分封制,商朝时周国只是诸侯国之一,是正宗华夏之族,与胡人扯不上任何血缘关系,更不是胡人。三汉族胡姓既是有兄弟民族的血缘,只是母系的血缘,父系还是一脉相承,从中国三千年大统一,到现在还存在五十六个民族来看,民族同化是非常之难的,大江南北原先的异族,要么被赶跑,要么就被消灭,既是保留下了,也都是女人。没被消灭与赶跑的都逃进了深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