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75阅读
  • 2回复

莫名其妙的《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4-17
近日看了一篇莫名其妙的文章: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


文中大段大段的安定郡安定县的历史沿革介绍,直叫人莫名其妙。作者大概根本就不知道何为安定郡。我们平常所说的胡氏安定郡,是安定郡望族的简称,中心词是望族,安定郡只是望族的定语而已。在人们的认知中,只有某地以出了某位名人为荣,却鲜有某位名人以自己的出生地为荣,象这么一篇介绍家族的文章,花如此大力气去介绍某个地域,怎不叫人莫名其妙?难道这能显示自己的博学吗?现在随便一个小学生在手机上就能找到这些材料嘛。


文中整篇整篇的引用胡质等人的传记,难道就因为既不费笔墨也不费纸吗?你整篇引用下来究竟想要说明什么?真是莫名其妙。还要不厌其烦地说第几页,你这是要人去查对吗?现在有几人会翻书查对?我三十年前买的一套二十五史,是武英殿本影印的,也就当初十多年常翻翻,现在很少去动它。因为网络搜索比查书方便多了。


目前所见最早的谱是唐初的?有谁见到过?如果真有,那就不是最早的胡氏宗谱,而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谱了。
元和姓篡中的胡广是谁,还要待研究吗?是个傻子也能看得出来。
元和姓纂中胡氏安定条目下的人物,是作者当时所见的以安定为郡望的胡氏家谱中的人物,哪个说一定都是安定郡人?现在安定堂谱以安定为郡望,谱中人物包括公子丹都是安定郡的?华林谱以安定为郡望,谱中人物包括胡氏始祖与公都是安定郡人?
元和姓篡是参照当时各家谱碟写成的,这在作者序中说得明明白白,所以它的唯一价值,就是让我们现代人能够略知唐代家谱的一些情况。
居然还有人拿魏徵的序来说事。各家谱中的朱子序,虽说是伪作,但不失文彩,从文章本身看不出毛病,而魏序,真的是叫人无语,用一位朋友的话说,就是只有脑残才会相信这东西出自魏徵之手。想想也是,谁给別人写序会写成这种模样。这分明就是某位修谱人,天真地认为借魏徵的口说出的编造世系,定能让后人深信。他却没想到,元和姓篡为后人透露了唐代胡氏安定郡谱的些许内容,唐代安定郡谱中有汉相胡广,而他编的谱中没有。
魏序还被人改动了?是谁改动的?不会是华林堂吧?华林谱上可没有那货。改过的魏序出自何处?是不是安定堂谱?当然是的。连谱序都随意改动,这样的谱还有存在必要吗?还值得去提它吗?没被改动的魏序出自哪里?有谁见过?是什么内容?作者能否透露一二?
姓纂中有胡质,是因为胡质是胡城的后裔?这再次颠覆了我的认知,我还以为是因为胡质的名气。只是你这么说是穿越过去问了作者,还是有所据?你有没有问作者为什么不写胡城和儿子孙子单单要写胡质?再者说胡城是谁?!对大家都熟知的史料你拼命往外拿,对大家不知道的史料怎就那么小气呢?再再者说,姓纂说安定胡氏始于胡建,他为什么要如此看重胡城的后裔?


连2010年的世通谱都作为资料来引用,作者真的是为了自圆其说,无所不用其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4-18
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題----江苏徐州胡恒俊



读"‘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有感

拜读了胡银生同志发表在此网的胡恒俊同志“'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一文,受益匪浅,感受甚多。
      一,胡恒俊同志多年致力于胡氏文化的研究,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二,此文有理有据,既有来自于历史文献的考据,又有来自于他本人实地考察的体验和考证。具有说服力,也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
     三,胡恒俊同志曾较长时间在党政部门工作,有求实思想,有判断能力,有文字水平,有吃苦精神,有宗亲情怀。这样的同志做胡氏文化研究,是肯定能出成果的。我们传承和弘扬胡氏优秀文化,就需要更多的这样的人才。喊喊嚷嚷,吵吵闹闹,吃吃喝喝,是难以出研究成果的。
    企盼有更多的类似于胡恒俊同志这样的研究文章面世。
      
      胡建雄    2021年4月16日于北京

转自:文促会胡公满文化(微信)群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4-27
对《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疑问
胡继武



问题1:《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一文中重点介绍了魏徵的《胡氏世谱》;按照《胡氏世谱》所写,胡城在景帝时期那么有名,除了魏徵的《胡氏世谱》写到胡城外,哪些历史资料有胡城的记载?并和魏徵的《胡氏世谱》形成相互佐证?


问题2:《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一文中,对魏徵写的《胡氏世谱》胡城始迁安定之临泾进行注释(这里所说的“安定临泾”,是指安定郡的临泾县);写:汉武帝在西北边地置立“安定郡”之前,西汉所置的安定县,已经至少存在百余年。安定县是西汉置,西晋的安定县城,依然在秦、西汉时的安定县城原址(注:《汉书地理志》记载秦朝是有安定地名,属于巨(钜)鹿郡管辖)。既然胡城活着的年代有安定县,作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徵(魏徵是巨鹿郡人)写《胡氏世谱》时,为什么写胡城迁安定郡临泾县,而不直接胡城迁安定县?那这个临泾县和确定胡城是安定始祖有什么关系?胡城死后葬鹑觚(孤)县(《汉书地理志》记载北地郡,秦置有十九县,鹑觚(孤)为其管辖),胡城迁临泾县、胡城死后葬鹑觚(孤)县这些历史资料,是如何佐证和确定胡城是安定始祖的?胡建、胡安分别为河东人、临邛派代表,从胡城到胡钦(是不是安定人没有材料可以佐证)再到胡建、胡安三代人,谁是安定人?胡城安定始祖从何而来?


问题3:《汉书·胡建传》写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文中写:胡建“河东人”,与魏徵《序》言胡城“子钦为阳翟令;钦二子曰建、曰安。建移家河东,擢渭川令,治甚有声”,虽“渭城令”与“渭川令”稍异,应以史志为准,但可互为印证:胡建祖籍安定)。文中“应以史志为准,但可互为印证:胡建祖籍安定”!让人费解,以史志为准,那胡建就是河东人,但可互为印证:胡建祖籍安定,互为印证是与什么互为印证?假设胡建祖籍安定,这个安定究竟是安定县还是安定郡?如果胡建是安定县人,那魏徵写的《胡氏世谱》怎么不写他的祖父胡城是安定县、却胡城迁安定郡临泾县。如果胡城祖籍是安定郡,那《汉书·胡建传》写胡建字子孟,河东人也。为什么不写胡建是安定人?有人写胡建移居河东,是安定人,依据呢?


问题4:此篇文章里对别人提出魏徵写的《胡氏世谱》存在诸多错误进行解释,归纳为蠹蚀、霉变、破损、传抄等错误、后人添加等作为理由。这些归纳让人感觉对蠹蚀、霉变、破损后一些人是怎么传抄错误、后人是如何添加了如指掌!而在写胡藩一段文字时则定论为:篡改者,不了解胡国珍的生卒年。有人将此怪罪于胡瑗后裔。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魏徵写的《胡氏世谱》应该只有胡瑗胡安国后裔的谱序中才会出现,这个冠以胡氏最早谱序,是如何被别的支系篡改的?别人篡改过的东西是如何印在胡瑗、胡安国后裔的谱上保存并“发扬光大”的?


问题5:先不谈胡藩,我们看看被认为没有错误的胡藩以上世系(为了减少篇幅,本人根据谱序整理,以胡城为一世排序)  
1胡城-2胡钦-3胡建-4胡孝先-5胡沂-6胡宽-7胡冕-8胡征-9胡昌裔-10胡勇行-11胡崇德-12胡通达-13胡质-14胡威-15来降,未详其后。
1胡城-2胡钦-3胡建-4胡孝先-5胡沂-6胡宽-7胡冕-8胡征-9胡昌胤-10胡敏行-11胡好德-12胡遵-13胡广-14胡壹-15胡忠-16胡世爵-17胡国珍-18胡麟祥、凤祥。

《与“安定胡氏”相关的历史问题》一文写:1、胡城在西北戍守边地十几年,已于汉武帝登基之年(前140年)逝世,享年六十七岁,葬鹑觚县;2、 “世爵封武始侯……世爵子国珍”,与“渊以降款之功,赐爵武始侯”,相互参照,可知“世爵”、“渊”,都是指胡国珍的父亲,只是或书名,或书字、号罢了。根据此内容,胡城为公元前173年出生;魏徵写的《胡氏世谱》中国珍和凤祥就是《魏书·胡国珍传》中的胡国珍和胡祥父子。此文中有这位一段话:篡改者,不了解胡国珍的生卒年。于是对胡国珍的历史进行详实的补充。那就以此文提供的胡国珍的生卒,算算他们各世系层的出生年龄。


胡城出生前173年到胡国珍出生439年,共17代人(均由恒俊宗亲内容提取);
439+173=612年     612÷16(17代人间隔16)=38.5岁


写到这里,我们看到从所谓安定始祖到他的17世孙胡国珍出生,用了612年,平均每代人接近38.5岁(也就是胡城后面的16代人出生平均每代人平均年龄39岁),查阅相关资料,汉代人平均奉命只有四十多岁,这一支人平均出生年龄就达到近39岁,给现在看,就是一个奇迹! 继续往下看奇迹上面还不算奇迹!


12世胡遵(206年出生),  17世国珍公(439年出生)
439-206=233年          
233÷5=46.8(每代)


从胡遵到胡国珍6代人,间隔5,却用了233年,平均每代人的出生年龄47岁!


奇迹还没有结束,我们再把魏徵写的《胡氏世谱》中关键的人物胡学颜,还有留下历史资料相对较多的胡国珍儿子胡祥请出来!


胡祥资料:
根据《魏书》及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使持节定州刺史常山文恭王(元邵)墓志铭   见《考古》一九七三年第四期《洛阳北魏元巶墓》等资料:
1.胡国珍与妻子皇甫氏只生有胡充华一个女儿,皇甫氏死后(灵太后追尊母亲“皇甫氏为秦太上君。太上君景明三年(公元502年)薨于洛阳),他又娶梁氏为妻,生下儿子胡祥。所以胡祥的出生时间应在502年或以后。


2. 《魏书》卷八十三下 列传外戚第七十一下内容 :国珍公对灵太后说:"我唯有一子,死后勿如比来威抑之。灵太后以其好戏,时加威训。国珍故以为言(此段话佐证祥公在国珍公去世时年纪小还非常贪玩)。


3.胡祥的夫人是长安公主元孟蕤,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孙女,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女,清河文宣王元亶的妹妹,常山文恭王元巶的姐姐,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姑姑。


4. 清河文献王元怿(元怿(487年—520年)、常山文恭王元巶(505-528年),常山文恭王元巶墓志铭中有写:姊 胡氏,字孟蕤,长安长公主(可查阅相关魏故侍中骠骑大将军使持节定州刺史常山文恭王(元邵)墓志铭佐证)。根据元怿和元巶父子出生时间,可以推论出长安公主元孟蕤(胡祥夫人)出生时间应该在502-504年。


5.根据上面几个方面资料论证,可以确定胡祥公的出生时间应该在不会早于502年。那么:
18世祥公(502年或以后出生)      26世学颜公(594年出生)
594-502=92年              92÷8=11.5岁(每代)


奇迹:
1、胡城到胡国珍之间17代人平均每代出生年龄是38.5岁!
2、胡遵到胡国珍之间6代人平均每代出生年龄是46.8岁!
3、胡祥到胡学颜之间9代人平均每代出生年龄11.5岁!


跨度几百年上千年,一些造假的人只看到整体,可能忽略了部分,从12世到17世连续5代人超过47岁才生儿子,你可能认为不是奇迹!当从18世到26到连续8代人不到12岁就生儿子,这还不认为是奇迹吗?魏徵如果看到这篇《胡氏世谱》,他会被自己的数学水平活活郁闷而死!


问题6:此文引用了胡威的历史并确定胡威最后的“位”是“安定郡守”。文中“位”和“ 安定郡守”均加了引号,为什么要用引号?我想这样写既达到宣传自己想宣传的效果(胡威、胡质属于安定系),又给自己留下伏笔(有人提出质疑时可以用引号来作解释)。此文作者在另外一篇文章中也写胡威“卒于安定”,本来很清楚,无可置疑。带着疑问,结合自己掌握资料,表达如下观点:


1、胡质从任职徐州刺史,直至在青州刺史职位上病逝(胡威任职经历:拜侍御史—历南乡侯—安丰太守—徐州刺史-入朝(官职不详)-豫州诸军事、右将军、豫州刺史-尚书,加奉车都尉-拜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以功封平春侯。太康元年,卒于位,追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何来安定任职?


2、当时安定郡是五品级,相当于现在的带区的市(正厅级);胡威从任职徐州刺史开始(四品、三品;相当于现在省部级),他是如何被贬职到五品(厅级)的安定郡任职的?


3、《胡质传》最后一句“威……历三郡守,所在有名。卒于安定”是一些人定论胡威是安定系的依据,不讲胡威本人传里没有任何与安定关联描述,我们分析《胡质传》里写胡威 “历三郡守”,这“历三郡守”是写胡威的吗?胡威任职过徐州、荆州、青州三州刺史,胡质传里写的历三郡守,请问他任职过哪三个郡守?)


注:胡威传和历史资料显示胡威是死于任期,是青州刺史,他封授的那些官职也与青州与关,写胡威最后任职安定郡守、安定刺史的没有依据,(任职安定郡守是被贬职,况且哪个历史资料上能查到胡质在安定任职过?任职安定刺史更是无稽之谈,安定最高级别是郡,刺史是州才有的职务)。如果胡威风死于安定,最适合的解释是胡威在任职青州刺史期间,可能死于一个安定的地方(未必就是当时的安定郡),或者由于工作的原因(比如现在赴京开会、赴外地考察等)而意外死于安定郡。


问题7:此文中写:广子壹的“壹”就是“喜”; 喜子忠的“忠”就是“略”;“世爵”就是“渊”。


世上有如此巧合的事吗?其实文中还没有继续写,按此这个逻辑,胡国珍名字没错,但是他的儿子胡凤祥也是错的;从胡广开始,到胡凤祥6代人,4代人名字错了,其他都能抄错,唯独胡国珍没有抄错。


究竟是不是名字错了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文中写胡壹就是胡喜,他的父亲就是胡广,他的祖父是胡遵(胡遵出生于206年);胡世爵就是胡渊,并肯定是胡国珍的父亲(胡国珍出生时间为439年) 。


按照此文中提供的世系:胡遵-胡广-胡喜-胡略-胡渊-胡国珍
胡遵(206年出生),      胡国珍(439年出生)
439-206=233年      
233÷5=46.6岁(每代)


此文中胡遵到胡国珍,是经过作者论证的,从胡遵到胡国珍六代人,跨度是233年,平均每代人的出生时间接近47年。47岁生儿子不稀奇,但是连续五代人以上都超过47岁,这就稀奇了,何况有历史还可以佐证,胡遵生胡广应该不超过25岁。如果从胡广推算,后面4代人出生时间绝对大于52岁,连续四代人超过52岁才生儿子,你信吗?

作者:胡继武
收稿:2021.04.26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