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040阅读
  • 4回复

如皋胡氏与华林胡氏、西岭胡氏渊源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21-06-07
如皋胡氏与华林胡氏、西岭胡氏渊源考



作者:李学功1,王增清2(1.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族谱反映着宗族或家族的历史记忆,是族群聚落对历史的一种地方性知识诠释与建构。“安定胡氏”作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其族系根深而叶茂,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翻检各类胡氏谱牒及相关史籍文献,以如皋胡氏、华林胡氏和西岭胡氏为分析个案,查考胡氏一族变迁路线图,厘辨胡氏谱系中关涉“安定胡氏”,且谱系间互有交集的关键人物,可知胡氏三系同宗妫满,系出安定。“安定胡氏”郡望的奠定,离不开胡氏一族以“安定”为基之代际传承与奋斗。


关键词:妫满胡氏;安定胡氏;郡望;渊源
中图分类号:K82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34(2014)07-0045-06


族谱作为宗族、家族世系关系的珍贵档案,长期以来始终以其特殊的载记方式记录着大大小小一个个宗族、一个个家族的历史变迁,传承着族姓聚落不变的文化统绪。兹据上海图书馆藏有关胡氏族谱资料,参酌相关史籍文献,就江苏如皋胡氏与江西华林胡氏、湖南西岭胡氏渊源关系加以探讨。


一、考族姓之源


胡氏之源,盖有二说,一是以明经登第,改从胡姓者,世称“明经胡氏”①;一是以妫满胡公为宗,后有“安定胡氏”之谓者。“明经胡氏”因不在本文论述范围,姑略。笔者仅就如皋胡氏、华林胡氏、西岭胡氏所宗之妫满胡氏族姓之源,予以考索。


司马迁《史记·陈杞世家》载:“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又谓:“及胡公,周赐之姓,使祀虞(舜)帝。”《史记》所载,其间透露出信息有三:其一,胡公妫满为舜后;其二,胡公受封于陈,为周之诸侯国———陈国始封之主;其三,胡姓乃周之赐姓。再看胡氏族谱所载文献。唐魏征《胡氏世谱序》云:“周武王克殷,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胡公于陈,以奉帝舜祀。”[1]南宋李心传《胡氏宗谱序》:“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子孙以谥为姓。”[2]《浯塘胡氏十修族谱》之《源流说》则谓:“我胡氏系出妫汭,昔舜以大孝闻于尧,受尧禅而有天下,国号有虞,阙后寘德于遂,遂世守之。及阏殳为周陶正,有功于周,武王克商求舜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得阏殳之子满,配以元女大姬而封诸陈,谥曰胡公。”[3]清汤世晋《浯塘胡氏十修族谱序》称:“安定胡氏,胡公满之后也,源承沩汭。”②


由上,根据司马迁《史记》,再揆之于江苏如皋思贻堂《胡氏世谱》、江西乐安奉先堂与湖南西岭胡氏合修之《浯塘胡氏十修族谱》,不难看出,有关胡公满受封的原因。《史记》和如皋思贻堂《胡氏世谱》所录魏征、李心传诸家看法完全一致,如谓胡公满受封于陈,乃因舜后之故等。浯塘胡氏族谱则谓,胡公满受封,乃得益于先公阏殳有功于周之故。上述记载、说法虽略有出入,但胡公满为舜后,为陈开国之君,妫满为胡姓的记载,则是相互一致,没有疑义的。


关于胡氏之陈立国后的行迹,据《史记》载,楚灵王时曾出兵灭陈,后楚平王立,出于与中原列国改善关系的考虑,在楚灭陈五年之后,复立陈悼太子师之子吴为陈侯(是为陈惠公),惠公立后,其间吴王僚、吴王夫差亦曾伐陈,至湣公时,于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引兵伐陈,陈亡。从此,胡氏之陈作为一方诸侯封国的历史告一段落。但是,作为弥长悠远的中华大姓大族的传承史,某种意义上胡氏一脉才刚刚开篇。


二、辨谱系源流


以妫满胡公为旗号的胡氏统续既开,自此胡氏一族有如华族之花族之谓,花开华夏,繁衍生息,其中不乏代际有光彩人物出现。如如皋安定胡氏之胡瑗,为宋初三先生之一,创苏湖教法,开湖学一脉,其教育思想与实践影响东南,濡染宋学;再如华林胡氏之胡安国,为南宋著名经学家,湖湘学派创始人之一;还如西岭胡氏之胡耀邦,为中国共产党领袖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上述人物谱系同属妫满胡氏自无问题,问题在于妫满胡氏歧路分出之后,三者的谱系是否与安定胡氏存在关联?如果存在,其关联程度如何?故此,有必要就谱系源流胪列以观,试作分析。


(一)浯塘胡氏
据上海图书馆所藏,江西乐安奉先堂与湖南西岭胡氏合修之《浯塘胡氏十修族谱·源流说》记载,胡氏自闵公(湣公)失国,闵公子衍自陈州迁阳武户牗,子璉以国为氏,曰陈;子璵则以谥为姓,曰胡。其谱系整理如下:胡璵—澄—贵—麟②—宏③(秦秘书少监)—武(陈胜司马)—怀④—安(临邛讲学)—鉴(汉主爵都尉)—源(密州令⑤)—景(河南尹)—昭(嵩山讲学)—建(渭城令)—涵(右补阙拾遗)—文—敏—崇—惠—元成⑥(扶风尹)—聪(都尉)—崇禧(武城侯)—贤(孝廉)—煇(交趾都尉)—广(太傅。胡广号伯始⑦,博通今古,练达政事,时有“天下中庸有胡公,万事不理问伯始”之誉)—平(沛邑令⑧)—班(金吾大将军)—辛—真(魏永宁侯⑨)—质(荆州刺史、关内侯,生子甚多,有“安定胡氏”之谓)—威(安定刺史)—宪—彪—奋(镇国将军)—华(胡侯)—哲(骠骑将军)—明之(左仆射)—德基(江州刺史)—怀宁(骠骑都尉)—隋(散骑常侍)—仲任(侍御史)—藩(壮侯、刘宋太子左卫将军,封土豫章,爱华林山水之胜,爰居爰处)—镇(长子,字伯定,西阳太守)—谐之(都官尚书)—时显—贞(梁容州刺史)—顺(怀州判官)—颖(临淮太守)—湛(永陵主簿)—兴(端居尚书)—宣—秉(隋宏文馆讲书,唐贞观时与高士廉、李孝恭纂修天下氏族,胡氏位列第108姓)—机(永徽进士)—晟—元(东郡男)—曦(鸿胪寺正卿)—杰(秘书郎)—珣(少府监)—钲儒(振武节度使)—钊(道州刺史)—克礼(吏部尚书)—明德—应民(广陵尉)—舜臣(奉政大夫)—清献(饶州判官,膝下七子:魁、、魋、、魓、、魒)—(城公,守华林故居,进士、侍御史,创华林书院①,广庇四方学者,一时文士大夫多出其门。宋真宗赵恒曾撰《赞胡家》,题赠华林书院:“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止见胡。”②膝下五子:珰、瑜、琼、告、球,五子俱登高第,胡珰为膳部员外郎,赠少保;胡瑜,官陈留;胡琼,官常州;胡告,官九江;胡球,官武陵)—珰(居华林,奉先祀,子二:令严、令斌)—令严(子二:元凤、元麟)—元凤(膝下有子:仲尧、仲宣、仲华、仲容、仲雅、仲甫、仲光、仲顺,兄弟五世同居,聚族八百余口。③)—仲雅(官吉水令,徙居燕山)—用简(长子,官巴陵令,升同知衔,卒于任)—汪(扶父灵柩归葬华林,路遇大雪,阻于浯塘,“遂家焉”,开浯塘胡氏一派)—公和(进士,大理寺评事,有子重常、重统)—重统(举茂才不第)—浩然(生子四:照、曜、旦、辿,除长子胡照“出外未归”,“自此支派繁衍,难以悉述”)。


(二)如皋安定胡氏
江苏如皋思贻堂1916年续修《胡氏世谱》(8卷),载有唐魏征(时任秘书监检校侍中、太子太师、巨鹿郡公)应时任御史中丞胡学颜之请,撰《胡氏世谱序》,序文历数胡氏一族谱系甚详,兹撮要引录如下:  胡公满……失国亡于楚……(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有功,拜大中大夫,迁安定之临泾,为胡氏之始迁祖)—钦(阳翟令,子二:建、安。胡建,官渭川令;胡安,官临邛令,居临邛,开临邛一派)—建—孝先(举茂才,深阳邑长,子二:沂、浩。胡浩官彭城令,遂家四川,开内江派)—沂(举明经,官邑都令)—宽(渔阳太守,子二:冕、。胡,好古博雅,三转六安丞,迁衡阳,为衡阳派)—冕(大司徒)—征(谏议大夫,子三:昌宗、昌裔、昌胤。昌宗拜谏议郎,无嗣;昌裔,汉献帝时任都水教谕,子勇行仕上蔡长,迁寿春,为寿春派)—昌胤(以孝廉拜谏议郎)—敏行(举茂才,拜黄门郎)—好德(车驾尚书,子二:遵叟、遵征。叟无详)—遵〔征〕(武始侯,子三:广、奋、烈。胡广,为散骑常侍;胡奋,从司马懿伐辽东以功封,其后未详;胡烈,与钟会伐蜀,钟会反,胡烈与子世元率部攻杀钟会,其后未详)—胡广—壹(凉州刺史)—忠(车驾侍郎、大司马,子三:世贵、世爵、世荣。世贵、世荣失传)—世爵(武始侯)—国珍(安定郡公,子二:麟祥、凤祥。凤祥,迁桂林,为桂林派)—麟祥(殿中尚书,子三:履素、履约、履坦。履素子藩,迁豫章,为豫章派;履约,以父荫衡阳邑男;履坦,迁福清,为福清派)—履约—鼎(封苞信伯,子二:承仁、安仁。承仁,迁阳曲,为阳曲派;安仁,为都官尚书)—安仁—韶(子二:戬、谐。谐,未详)—戬(历任青徐冀三州刺史)—觊—绩(胡学颜之父)。


另,据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撰《安定胡氏世原》谓:  按《氏族志》及《封建考》所载,周武王封舜后胡公满于陈。胡,姬姓紫子爵国,在汝阴县西北胡城,今颍川是也。鲁昭公三十三年,吴伐州莱,分师犯胡,获胡子髡以归。其后国灭,子孙以国为氏。秦置郡县,徙家长安,至汉文帝时,有讳城者,仕为大中大夫,始迁安定之临泾,是为胡氏之始祖。兹据文天祥《安定胡氏世原》,董理胡氏谱系如下:  胡—钦(举孝廉,阳翟令,生二子:建、安。胡建,为守军正丞,终渭川令;胡安,官临邛守)—建—孝先(深阳邑长,子二:沂、浩。胡浩官庆源尉,家四川内江)—沂(举明经,官邑都令)—宽(渔阳太守,子二:冕、(上且下水)。胡(上且下水),六安丞,迁衡阳)—冕(司徒)—征(谏议大夫,子三:昌宗、昌裔、昌胤。昌宗失传;昌裔,官都水教谕,其子勇行为上蔡长,居寿春,为寿春派。勇行一脉:勇行生崇德〔冠军将军〕—逵〔丹阳太守〕—质〔征东将军、阳陵侯〕—威〔徐州太守〕—来降〔?〕,其后未详)—昌胤(仕为议郎)—敏行(黄门郎)—好德(散骑常侍、车驾将军,子二:遵、叟。)—遵(子:广〔邓州刺史〕、奋〔散骑常侍〕、烈〔济阳太守〕,胡奋、胡烈其后未详)—广—壹(凉州刺史)—忠(车驾侍郎,子三:世贵、世爵、世荣。世贵、世荣失传)—世爵(信阳伯、武始侯)—国珍(袭父荫,进安定郡公,子二:麟祥、凤祥。凤祥,不仕徙桂林,为桂林派)—麟祥(散骑常侍、殿中尚书,子三:履素、履约、履坦。履素,安帝隆安中出知豫章,子藩〔鄱阳太守〕,其后未详;履约,以父荫衡阳邑男;履坦,迁福清,为福清派)—履约—鼎(苞信伯,子二:承仁、安仁。承仁,迁阳曲,未详其后;安仁,仕至都官尚书)—安仁—韶(济阴太守,子二:戬、谐。谐,官给事中)—戬(历任青徐冀三州刺史)—觊—绩(散骑常侍)—学颜(御史中丞,子二:卿、相。相,官刑部尚书,子锦,不仕)—卿(益州刺史,子二:钰、鑛。胡钰,官曲阿令,润州别驾,生子衡〔起居舍人〕、权;胡鑛,有子二:黼、黻)—钰—衡—绅—九皋(太子宾客)—都典(右庶子)—静(宣和令)—本端(吏部右侍郎,生子:幽贞、元统。元统迁太原)—幽贞(河南招讨使,归隐四明山)—询(兵部尚书)—禹谟(起居舍人、四门博士、太子中允,以兵乱入蜀)—韫(生三子:修己、克己、恭己。修己,子讷,为宁海节度;克己,子谦,为凤阳节度;恭己,子谔,移居浙东)—修己—讷(生子三:瑗、珣、璠)—瑗(初为苏湖教授,迁国子直讲,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称为安定先生,是为胡氏名世之宗)。


综上,胡氏谱系中关涉“安定胡氏”,且谱系间互有交集的关键人物概有如下几位。


其一,胡城。胡城事迹较为特别,或许在胡氏族姓聚落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两个“城”名的胡姓人物。唐魏征《胡氏世谱序》谓,汉景帝时,胡城因平定七国之乱有功,拜大中大夫,迁安定之临泾,为胡氏之始迁祖。而在浯塘胡氏谱、华林堂胡氏族谱中,胡为唐末五代时人,其可称道者,如膝下五子俱登第,创华林书院,称誉江南,宋代名家学者徐铉、王钦若、王禹偁、李昉、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苏轼、黄庭坚、杨亿等赋诗以赞。徐铉曾撰《华林胡氏书院记》,称道华林书院“岂直豫章之间气概,以占皇宋之文运矣。”[4](P3)


其二,胡建。浯塘胡氏谱谓,胡建为汉渭城令;华林堂胡氏族谱亦谓,胡建为汉渭城令;唐魏征《胡氏世谱序》谓,胡建官渭川令;文天祥《安定胡氏世原》亦谓,胡建终渭川令。明金蟠《盐铁论考》则谓:“(胡)建为渭城令,治甚有声。”[5]


其三,胡广。浯塘胡氏谱谓,胡广为汉太傅。胡广号伯始①,博通今古,练达政事,时有“天下中庸有胡公,万事不理问伯始”之誉;华林堂胡氏族谱谓,胡广为汉太尉;唐魏征《胡氏世谱序》则谓,胡广为散骑常侍;文天祥《安定胡氏世原》则称,胡广为邓州刺史。据唐《元和姓纂》所录,乃为“后汉有太尉胡广”[6]。《元和姓纂》与浯塘胡氏谱记载较为一致,尤与华林堂胡氏族谱相契合。考之《后汉书·胡广传》,胡广先后履任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司空、太尉、太傅等职[7]。


其四,胡安。浯塘胡氏谱谓,胡安为临邛讲学;华林堂胡氏族谱谓,胡安为临邛讲学,司马相如闻其贤,从受经业[8];唐魏征《胡氏世谱序》谓,胡安官临邛令,居临邛,开临邛一派;文天祥《安定胡氏世原》亦谓,胡安官临邛守。


其五,胡质。浯塘胡氏谱谓,胡质一族有“安定胡氏”之谓;华林堂胡氏族谱谓,胡质历仕四朝[8]。其子胡威为安定刺史,华林堂胡氏族谱则谓,威为徐州刺史[9]。胡质为国镇守边关,卒于安定[10](今甘肃省泾川),子孙多留居安定,胡氏堂名安定堂即源此,并在繁衍发展的过程中,安定胡氏成为著名大族郡望。


其六,胡奋。浯塘胡氏谱、华林堂胡氏族谱谓,镇国将军;唐魏征《胡氏世谱序》谓,胡奋为散骑常侍,其后未详;文天祥《安定胡氏世原》与魏序同。《晋书·胡奋传》著录较详,胡奋“安定临泾人也”,“以功累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家世将门,晩乃好学。”[11]《万姓统谱》亦谓:“奋晚节好学,居边有威”。[12]史籍并载,胡奋孙胡国珍为北魏中书监、封安定郡公,逝后归葬安定,胡国珍女为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之母,孝明帝即位初,以太后身份临朝秉政。[13]


其七,胡藩。浯塘胡氏谱谓,胡藩封土豫章,定居华林;唐魏征《胡氏世谱序》亦谓,胡藩迁豫章,为豫章派;文天祥《安定胡氏世原》则谓,胡藩父出知豫章。《宋书·胡藩传》谓,藩“豫章南昌人也”[14]。


其八,胡用简。居浯塘,开华林浯塘胡氏,亦为西岭胡氏之源。


上列诸多胡氏辈出人物,许多人的史迹在历史上斑斑可考。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宗族和家族流徙变迁的过程中,不排除其间因社会巨变而带来的宗族、家族变故,导致家族、宗族记忆谱系的缺环,进而造成经历相同的同名人物却在不同谱牒中世代、时代有差。上举胡氏人物在浯塘、如皋胡氏谱系中出场时序的间或不同,即其证。


尽管存在着些许的不同,但只要悉心梳理家传谱牒的关键词、关键人物,不难发现,胡氏谱牒之间所反映和折射出的相互关联度,也是十分清楚而明晰的。即华林胡氏与今之如皋安定胡氏,系出同源一脉。即同宗妫满胡氏,同系安定胡氏;胡建、胡广、胡安、胡质、胡奋等,皆为安定胡氏由郡望而姓望的奠基性人物;胡藩开胡氏族系之华林一派;胡用简系华林胡氏一脉,开浯塘胡氏,成为浯塘、西岭胡氏之宗。如此,从华林析出之西岭胡氏①,自与上述胡氏同宗同源。如是之故,也就不难理解,《浯塘胡氏十修族谱》之《胡氏族便录》专设“真先生”一目,以表彰胡氏一族著名教育家胡瑗事迹②。


三、天下胡氏出安定:宗族凝聚力的文化宣示
说到胡氏一族的流徙变迁,总会听到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天下胡氏出安定”。安定即汉代安定郡,西汉初郡治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郡治初在临泾,再徙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泾河北岸)。“安定胡氏”作为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著姓郡望和文化望族,其族系根深而叶茂,遍布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翻检各类胡氏族谱及相关史籍文献,查考胡氏一族变迁路线图,可知胡氏之源,其族出之地最早并不在安定。之所以会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说法,从前述胡氏谱系亦不难看出,“安定胡氏”郡望的奠定,离不开以安定之地为基,胡氏一族如胡建、胡广、胡安、胡质、胡奋等的代际传承与奋斗。亦因如此,胡氏后人以系出“安定”为荣,北宋著名学者———如皋胡氏之胡瑗即以“安定先生”而名播天下,影响历史。《元和姓纂》、《姓解》等皆以“安定胡氏”为郡望,并著录下胡氏一族代际辈出的光彩人物。如唐《元和姓纂》载:“安定(胡氏),汉有胡建始居焉,后汉有太尉胡广,魏胡质荆州刺史,生威清州刺史、平春侯,又居淮南。文[按,文疑晋字之误](晋)胡奋,安定临泾人,官至左仆射。左仆射胡奋、石季龙入关,与梁皇甫、韦、杜、牛、辛,皆以华胄不在戍役之限。奋裔孙国珍,后魏司空女为宣武帝皇后,生孝文帝。珍兄真曾孙延北齐太宰,安平王女为武成帝皇后,生后主纬。长安,陇东王,长怀、长穆、长洪、长咸、长兴并封王。洪子文同武帝皇后生孝文帝。”[15]宋《姓解》谓:“胡,安定胡氏。解:在陈姓下,陈胡公之后也。东汉胡广为三公,魏胡质,质子威,晋胡奋。”[16]清茅星来《近思录集注》也载:“安定,胡氏郡望。”[17]


如所周知,郡望观念的产生,乃基于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聚族而居的同姓之宗,由于祖辈、父辈及至子侄孙辈累世在朝为官,在当地长期经营,成为他姓难以匹敌之名门大族,其姓氏遂成为当地之“大姓”,而此地亦因着该大姓、著姓,自然成为当地地标性之“望”,故“郡姓”、“郡望”、“姓望”由此形成。需要说明的是,起初的“郡望”之意,亦即同姓家族、宗族的聚落地。随着宗族、家族繁衍流转散播各地,于是发生了族姓郡望与籍贯地相疏离的文化现象。一如著名史家岑仲勉先生所析:“故就最初言之,郡望、籍贯,是一非二。历世稍远,支胤衍繁,土地之限制,饥馑之驱迫,疾疫之蔓延,乱离之迁徙,游宦之侨寄,基于种种情状,遂不能各随其便,散之四方,而望与贯渐分,然人仍多自称其望者,亦以明厥氏所从出也。”[18](P229)依岑先生之论,“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观念叙事,亦当作如是观。


鉴此,或可说,历史上所谓郡望、姓望,不必一定与一个家族抑或宗族当下之居地、籍贯相关联。人们高张“郡望”或“姓望”的旗幡,一方面缘于“郡望”观念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附加值所释放的能量和影响;一方面基于慎终追远的价值伦理诉求。是故家族、宗族虽转徙无常,但“郡望”、“姓望”却有如人的政治、文化身份一般,须臾不可弃离。置身当下的历史文化场域,窃以为,郡望、姓望的观念叙事,不仅仅是一个个家族抑或宗族的地方性知识记忆建构,实际上它还涵括了一个个族群聚落的历史文化传承,标张着一个个家族、宗族凝聚力的文化精神,某种意义上更是认识中华民族伦理价值观念生成演化的钥匙。此正是:妫满记忆,彰显同宗意识;安定胡氏,揭橥文化心史。


参考文献:
[1][唐]魏征.胡氏世谱序[C]//胡氏世谱(思贻堂),上海图书馆藏.
[2][宋]李心传.胡氏宗谱序[C]//胡氏世谱(思贻堂),上海图书馆藏.
[3]浯塘胡氏十修族谱(奉先堂)[Z].上海图书馆藏.
[4]《奉新县教育志》编纂小组.奉新县教育志[Z].内部资料,1984.
[5][明]金蟠.盐铁论考(卷七)[C]//盐铁针石(第三十一).
[6][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三)[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胡广传[C]//后汉书(卷四十四).
[8]安定胡氏历代源流世次[C]//胡氏族谱(华林堂)(卷一),上海图书馆藏.
[9]胡威[C]//晋书(卷九十).
[10]胡质传[C]//三国志(卷二十七).
[11]胡奋传[C]//晋书(卷五十七).
[12][明]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十一)[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外戚列传·胡国珍(第七十一)[C]//魏书(卷八十三).外戚列传·胡国珍(第六十八)[C]//北史(卷八十).
[14]胡藩传[C]//宋书(卷五十).
[15][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三)[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宋]邵思.姓解(卷一)[C]//古逸叢書(景北宋本).
[17][清]茅星来.近思录集注(卷十)[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唐史余瀋(卷四)[C]//岑仲勉.杂述·唐史中的望与贯.北京:中华书局,1960.


本文根据网络同名PDF文件转化文本,如有误错,请对照阅读以下网址原文:
如皋胡氏与华林胡氏、西岭胡氏渊源考 - 豆丁网 (docin.com)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6-07
以下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5%AD%A6%E5%8A%9F/13881352?fr=aladdin


李学功,男,天津市人,历史学教授,现任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系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辽宁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高校哲学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湖州中心主任,浙商研究院湖商研究所所长,湖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湖剧)负责人,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负责人,湖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从事先秦史、思想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9项,所撰论著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术观点被《新华文摘》、《先秦史研究动态》、《中国史研究动态》、《民国档案》暨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经济史》等刊物摘登、转载。

所获荣誉:
获选参加第二、三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和中国史学界第六、七次代表大会。获选湖州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并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浙江省“151”人才,湖州市“1112”人才、“五个一批”优秀理论工作者。

代表作品:
出版《三代社会形态》、《孙中山思想研究》(合著)、《南浔现象—晚清民国江南市镇变迁研究》、《辛亥风云 民国岁月—湖州与近代中国》(主编)、《湖州藏书文化研究》(合著)等著作。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6-08
李学功先生在《如皋胡氏与华林胡氏、西岭胡氏渊源考》一文 中并没有很好论述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结论缺乏论据的有力支持。《渊源考》交集的关键人物的存在都是自说自话,在事迹、时间、上下几代相差甚多,甚至自相矛盾。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1-06-09
有什么奇怪的,学术界的状况恶化,所谓的部分学者,只有名头,没有实际研究效果,一些学术论文可以获得业内一直好评,可业外人都能看出问题。见怪不怪,国内学术未能获得世界共同认可,不就是这些人祸害的吗?两院院士都可以在烟酒方面出人才,所以真正的研究人才只能隐了!毕竟古人说过:“小人,敬而远之”,当代学术界,君子不想入,所出的部分成果自然也就这货色了!11:48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1-06-15
完全不知所云
不知他的结论是什么,不知他考证的依据是什么,不知他是如何论证的。
这是一篇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论文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