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大海的生平与世系 作者:胡国用(字信之) 胡大海,字通甫,号百川,汉族,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至正十四年(即公元1354年),朱元璋屯兵安徽滁县时,四十九岁的胡大海前来拜会、参与、结盟,并带着自己二十岁的长子胡德济。朱元璋一见胡大海身材魁梧,相貌威严、憨厚,说话十分和谐投缘,非常爱慕,于是留在军中,命为前锋。渡江后攻取皖南、浙江等地,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胡大海在担任江南行省参知政事,镇守浙江金华时,不料被降将蒋英等人暗害,时年五十七岁。膝下留有七子,胡德济生于1335年,时年28岁。胡德源生于1339年,时年24岁。胡德清生于1342年,时年21岁。胡德淮生于1348年,时年15岁。胡德山生于1353年,时年十岁。胡德水生于1355年,时年八岁。胡德林生于1358年,时年五岁。(兄弟七人出生的年份及时龄,是我胡国用经过多方面的分析、研究、推算之概况,有待完善、仅供参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南京)正式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胡大海为朱元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堪称朱元璋手下五虎勇将之一。胡大海虽然文墨浅微,但是他心胸豁达、气度过人,手下将士无不尊崇、佩服他者。胡大海历来治军严明,大军所经之处不妄杀人、不掠妇女、不焚屋舍。因此,深得民心、皆拥敬之。胡大海曾时常说:“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德。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另外,胡大海还很有识才之能、积极荐贤,刘基、宋濂、叶琛、章溢等谋士众贤,都是他向朱元璋举荐的。特别是神话色彩极浓、号称“天下三分诸葛亮,江山一统刘伯温”的刘基,更是由胡大海举荐给朱元璋的。因此,对于胡大海的功绩,我们不能仅局限在他的军功战绩上,还要想想他所举荐的文人谋士,给朱元璋和大明带来的诸多收益!胡大海遇害后,朱元璋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洪武二年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位列明代战死功臣第一,宋濂为其题写墓碑碑文。 《明史》只知道越国公胡大海的从戎经历及终结经过,而对胡大海的生辰、父母、籍贯、寿龄竟一无所知,只有盲目编撰演义,甚至近似瞎说笑谈,使后人对胡大海产生了许多的误解、疑问、错判。胡大海父子属于保皇派,这个皇就是朱元璋,效忠朱元璋的意旨。胡大海的第一代后人(胡大海的儿子辈)第五子胡德山在靖难兵起(公元1402年)挟族谱远逃山东省黄邑,这一行动就是为了逃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保全子孙免遭劫难,以健康地生存、延绵、光大。我胡国用是越国公胡大海的第二十一代后人。我们手中传承的《胡氏族谱》填补回答了《明史》的残缺与疑问。据我《胡氏族谱》载:胡大海(公元1306年———1362年) 字通甫,号百川,长子。铁面身长、智勇过人,佐明太祖取天下,急於荐贤,而刘基、宋濂等人皆公所荐也。封越国武庄公,年五十七岁阵亡。配享太庙;妻徐氏、朱氏、朱氏、郭氏。 胡大海生有七子,按族谱记, 胡德山:行五,字世重,号海滨,原籍凤阳府虹县,以靖难兵起,不乐屈服、挟谱册迁于黄邑(今龙口市),锦衣卫千户,以子贵赠户部员外郎,有传入邑乘寓县志,年80岁;妻刘氏、包氏。 胡德济:行一,字世美,都督指挥使,袭封越国公,年36岁,失序;妻陈氏。胡德源:行二,字世杰,都督指挥使,年34岁,阵亡;妻周氏。 胡德清:行三,字世俸,参知政事,年24岁,阵亡;妻刘氏。胡德淮:行四,字世真,都督佥事;妻定汪氏未娶,16岁,阵亡。胡德水:行六,字世弱,羽林千户,迁文登(今乳山市);妻王氏。胡德林:行七,字世茂,迁潍县(今潍坊市寒亭区);妻周氏。 《胡氏族谱》记胡大海及其儿子之详,可见历史之实。再论 明虹县令张凤翼之文语“··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徙居山东获存。”显而易见:德山,德水,德林都有子孙传世。襁褓不仕,说明因年纪幼小就不用参加打仗了,这样就不会未结婚而阵亡去世了。 试想 胡大海五十七岁阵亡,生前他迎娶的四房妻太能空房无后吗?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做为先锋元帅、行省知政事的胡大海会把自己成年与未成年的全部子孙投军沙场吗?朱元璋登基后,胡大海的子孙享其战功、效忠朱元璋也是情理必然。靖难兵起,胡大海健在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必然密议:“朱棣进京对我等保皇派很不利,或灭九族,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很不太平。我等既不能回归虹县故里,也不能投亲投友,只有不留任何踪迹地远逃隐居他乡,保全性命、保全子孙。这才是上上策,日后再静观世态的变化吧···”这是正常人的正常思维与正确行动。所以就有了我《胡氏族谱》开篇的历史序言:“吾祖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携手同行兄弟三,中有贾奴共步武。以一迁潍一迁文,言就尔居乐田圃。惟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初娶刘氏继聘包,子孙磊落能绳武,辨讼诬、识民苦,称德洋、颂恩普,种种善政难尽数。嘉言懿行载邑乘,略举一二明肺腑。及今每到古冢前,心痛鼻酸不忍睹。” 《明史》是清朝人张廷玉等在乾隆年间修成,错误的东西很多,有的已被修正了,有的尚未修正,或还未被发现。正读《明史》,所以没有详记甚至误记胡大海的家世情况,考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胡大海去世早,在明朝建立前六年就已去世,只参加打江山,没有坐江山,其家世资料在宫中留存较少;二是靖难兵起,有关胡大海的资料有所散失,而家族谱册又被不屈于靖难的三个儿子胡德山、胡德水、胡德林带到了胶东,不被人所知。综上原因,致使300余年后,清人(张廷玉等)修明史时,对胡大海的资料采集不全,只能从零碎的或口口相传的宫记资料中记取。由于《明史》的局限性,多以宫廷资料为依据,宫廷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场所,多为见风使舵、为当权者歌功颂德者盛居。再加上迁都变京、皇帝屡换、年号屡更,正史遗失、偏史演义者其充。自越国公胡大海阵亡的1362年至明朝1644年的灭亡,就历时283年(明朝1368--1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 南京,成祖移至 北京),只明朝就历经了十六代皇帝,再到清朝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明史》定稿,历时374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二月,由大学士张廷玉进呈,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刊行,《明史》终于完成了。如果从顺治二年(1645年)始修算起,直至乾隆四年正式刊行,《明史》的纂修至刊行经历了近一个世纪。悠悠岁月,我们可以想象自胡大海阵亡至乾隆四年《明史》刊行(1362—1739),时隔了378年,而《明史》侧重的是朱氏父子、大众黎民,对开国大臣能知晓全面吗?岂能无误?试问胡大海若为波斯人(伊朗人)岂能与种族观念讲究的汉人朱元璋结拜且被朱氏重用?胡大海若痴傻智残岂能带兵挂帅、担当右翼统军元帅、枢密院判官、江南行省参知政事?胡大海又何以服众且一呼百应?黎民百姓崇拜拥戴之,及死,闻者无不泪泣······ 我胡氏自靖难兵起,先祖 德山公(胡大海的第五子)负老谱册,逃于山东省黄邑,生五子:长琛、次璜、三琮、四珦、五璟。嗣后 琛祖生三子:长钧、次钊、三镛。皆居黄县。璜祖殇。琮祖生二子:长铨、次锺,亦居黄县。珦祖生一子镇,迁居莱邑。璟祖其后失叙。······ 嗣后以齐鲁大地为乡土,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综合《世界胡氏通谱》(中华胡姓通谱)、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宗谱》、龙口市《胡氏族谱》(我)、可得如下世序:··· 胡瑗(胡满公世系第69世)—— 胡志康—— 胡守约—— 胡涤—— 胡尧卿—— 胡龙—— 胡羽—— 胡楠—— 胡沐(满公世系第77世)—— 胡大海—— 胡德山—— 胡琛—— 胡镛—— 胡灏—— 胡植—— 胡熙正—— 胡以堪—— 胡士俶—— 胡怡(满公世系第87世)—— 胡屿生—— 胡自省—— 胡盛—— 胡其温—— 胡洵—— 胡连贵—— 胡毓九—— 胡志善—— 胡维蘋—— 胡本道(满公世系第97世)—— 胡立校 ······ 据我《胡氏族谱》载,二十一世胡沐(字子熏)生有两子,依次取名胡大海、胡大渊为二十二世。越国公胡大海的第五个儿子(二十三世)胡德山(字世重、号海滨),因靖难迁于山东省黄邑(县)……对此身世我深信不疑,到我胡国用这辈已是胡氏四十三世了。愿我族人慎终追远、勿忘祖先! 中华胡姓 胡满公世系第九十九世胡国用(字 信之)谨上. 山东省龙口市屺㟂岛村·古月定远(HGY) 公元2013年12月20日 QQ1424977836. 附《越国胡公世系考》(明)国朝虹令张凤翼 撰文: 越国公胡大海,虹之五都人,从明太祖廓清华夏,屡建奇功。父子兄弟一十三人,佐命开基,拔城三十七座,血战三百余阵,勋业昭著。都督胡大渊、胡泉、胡美、胡涧、胡通皆大海伯仲也。子七人,长德济。大海既下信州,上以德济为行枢密院同佥守之。破陈友谅将李明,遂又破张士诚、吕珍,擢浙江行省右丞,克杭州迁浙江行省左丞,移镇于杭。次德源、德清、德淮,俱与都督没于阵。又次德山、德水、德林。德济子继成,上念其为功臣裔,亲赐名甫,三岁召至南京护养,授东川侯。德济以征庄浪重伤、卒,一门皆死王事。独德山、德水、以襁褓不仕德林,徙居山东获存。门第衰落,屡遭荼蓼。永乐后,歧阳东瓯,暨停不袭,至嘉靖间,始有继绝推封之命。大海孙汝钟告袭,距继成五世,德济六世,在大海则七世矣。府县俱经核实、申详,特以家业凉薄,卒不果袭。嗟乎!以英武如越国公,固明之飞将军也!虽其马革疆场,勋业未半,而考之功臣庙祀,已位次西平之下,使不与金华之难、则其所建竦,有不凌六王而上者哉!乃不数传而辄然不祀,文诰荡为乌有,本支沦为齐庶,又何以劝壮士于生前,慰忠魂于死后?即明太祖在天之灵,其愀然而弗宁矣!带砺之盟何在?吊古者痛之。因叙集其世系若此,以为观风举废者采焉! ——— 明万历四十五年岁次丁巳文林郎知虹县事张凤翼拜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