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祖胡昭公介绍 (江西上饶)胡魁提供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 胡昭,名徵,字孔明,号伏龙,其祖父胡爽曾授南郡主薄,父名腾,护驾从事,官至尚书。河南颖州名士,养志不仕,为避当时群雄争聘,携眷南渡长江,隐于灵山百谷峰养真岩修炼。 三国吴·太元元年(公元251年 )胡昭卒于望月岩(养真岩)中,附近乡民以石垒祠并塑像祀之。 吴·五凤二年(公元255年) 东阳侯镇东将军胡文义(胡昭之三子)建“望亲台”(后改望仙台)于石人峰下,并与兄长胡文普、胡文绪同居凤凰墩。卒后,乡民立望仙庙祀之。 吴·太平元年(公元256年) 吴主孙亮诏谥南峰塘百谷峰胡昭为“信安侯”、“高节公”。 晋 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晋武帝敕封胡超(胡昭之侄)为“胡公真人”。武帝下诏,在吕家墩(今石人殿)建胡徵君祠,又称石人峰祠,并加封胡昭为灵惠信安侯。 《灵山志》,据记载:”公元265年晋武帝太子患奇疾,召天下良医,惠涟往治,太子病愈,这个惠涟是谁?就是胡超,字拔俗(胡超唐有史料记载),于灵山拥笔峰修道成仙。超炼就灭祟之法,有回生丹药,是灵山北的神医。超肉身成仙,不知其踪。晋武帝感其救太子之功,遂敇封胡超为“胡公真人”。宋宣和二年(公元1112年),太子疾,召良医。忽一道士赴金阙中,圣上问其事由,道士曰:“贫道居江南信州灵山大济之西五羊山前拥笔山。”奏讫,留下一丹,腾空而去。太子服用,豁然病愈。帝甚兴曰:“果真仙医也!”圣上遣使谥诏赐封胡超为“玄坛紫垣洞真天师胡真人”,封拥笔山为“道士仙峰”。上饶学者黄上祈通过考证,1982年5月21日,河南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农民屈西怀在中岳嵩山峻极峰采集草药时,在祭坛中岳的“登峰坛”边的石缝中,发现了大周皇帝武则天的除罪金简。金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和武则天直接有关的历史文物,堪称稀世珍宝,价值连城,现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经文物专家鉴定,金属片是黄金材质,纯度达到96%,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最重要的是金属片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音照),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 “圀”通“国”字,“曌”字取日月当空之意,是武则天自造的名字。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武则天为了掌握权力,连自己子女也牺牲。她晚年感到罪孽深重,怕自己不能升天,要下地狱,她听说,做一块金简,把自己的罪过刻在金简上,埋在嵩山,就可以除去罪孽。公元700年4月即武则天77岁时,她到登封告城县三阳宫游幸得了重病,胡超进药,服后病好,于是派胡超带上表达自己意思的三道金简到嵩山峻极峰绝顶投递。金简上“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即为灵山著名道士胡超。 当时灵山道教有正一、全真两大派。全真派又分胡昭和灵葆两个支派。灵葆这2字,皆为灵宝。估计“葆”是个通假字吧。 胡昭派崇奉胡昭为祖师。胡昭是三国名士(161-250),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国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关于胡昭的生平简介:初避乱于冀州,袁绍征之,辞而不就,隐还乡里。曹操为司空丞相,多次请之,胡昭无奈,只好应命见曹操,但到了之后,自陈一介野生,无军国之用,仍恳求归去。曹操不得不无遗憾地说:“人各有志,出处异趣,勉卒雅尚,义不相屈。”胡昭便居于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颇有德行于世。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胡昭和葛玄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 胡昭从师刘德升学习书法,与钟瑶是同一时代书法家,他与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是师兄妹。卫夫人和胡昭都非常喜欢《黄庭经》,胡昭在反复书写该经后,决定入山实修《黄庭经》,卫夫人毕竟是女儿身,只在家中偶习,后把此经传给了王羲之。王羲之酷爱书法不舍得花时间习练《黄庭经》,所以只活了五十多岁。而胡昭则用毕生的精力在灵山研习《黄庭经》,最后得道成仙,白日飞升。 据(《三国志·魏书·管宁传》、《书断》等史料记载,昭善史书,与钟繇、邯郸淳、卫觊、韦诞并有名。尺牍之迹,动见模楷。卫恒云:“昭与钟繇并师于刘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钟瘦,故有成语“胡肥钟瘦”来形容各有书法特色,后”张华云:“胡昭善隶书。公自幼有操行,博学能文,言行谦和,秉心纯洁,虽仆隶必加礼焉。心非所好王公不能屈。时有林虑长钟皓知其贤,以女妻之。与钟繇同学草书于刘得升馆,尺牍之迹,动见楷模。后面又和葛元(玄)拜胡安研究周易道学。这位胡安的史料几乎没有,就是称呼胡安先生。从年龄上来看,胡昭为兄长,比葛元(玄)大3岁。两人都同师宗,又各有所长,又都淡泊名利,喜欢做名隐士。从才学上来说,都精通周易。葛玄为刘权所器重,而胡昭则为袁绍、曹操所青睐。胡昭避袁绍。特别是这个胡昭,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之称的袁绍,闻知胡昭乃颍川名流,才华盖世,韬略过人,不惜降尊纡贵,多次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但由于他厌恶仕途险恶,因而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通过与袁绍的几次接触,胡昭看出袁绍嫉贤妒能。他为防不测,就悄悄地逃离冀州。果不其然,未过几日,袁绍命人缉拿胡昭为避难携家小来到了上饶县灵山北大济村,将一家老少安顿好以后,即于百谷峰养真岩结庐隐居。昭自号"松谷老人",钻研道学,静心炼丹,并建炉炼丹,以济乡人沉苛,孜孜不倦,日日唯步灵山险岫,采药行歌,复得南峰塘崆峒--即养真岩,煮茗以娱天真,享年八十九岁而飞升矣。幼子文义初为孙吴所得,封东阳侯,既闻父飞升,即弃官觅父之迹,建望亲台于南麓之下。村人谓公登仙矣。其台匾额曰望仙台。盖望仙之名,良由此耳。长子文辅、次子文绪,已久相失,靡知下落,倏尔一自东来,一自西至,兄弟重会,岂非天佑乎?!时人咸称孝子之感所致也。乡士民立祠祀之。吴太平丙子年间,东阳侯奏谓吴主亮,诏赠信侯谥曰高节公。晋泰始初,其孙左卫将军上表乞恩封赠,太康元年诏下,重建徵君祠,春秋配享祭祀。加赠灵惠信安侯,仍以东阳侯崇祀。 赞曰:胡昭高尚不事袁曹,陆浑山下耕读逍遥,采药修练得免奔骚,群贤递荐已入云霄。 三国吴太元元年(251),胡昭于养真岩无疾而终。卒后胡昭仙踪出现各地,显灵佑民,乡人于养真岩建祠,子侄于桥头村外筑望仙台祀之。自吴主孙亮至南宋,历代皇帝先后封昭为信安侯、灵惠信安侯、灵助侯、灵助威济侯、灵助威济显惠正佑王。死后这么多褒奖,也算位列仙班了。
胡魁提供(2023.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