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朝状元-------胡长龄轶事
来源:北国网 作者;陆君云
胡长龄(1758-1814),字西庚,号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苏省南通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卒于清嘉庆十九年,享年五十七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魁天下钦点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据说乾隆皇帝在审阅主考官呈上来的试卷时,看见有一个人叫胡长龄,不禁欣喜异常,要借这个名字图个吉祥,便封胡长龄为状元,这是因为当时乾隆皇帝已是七十九岁高龄,而乾隆皇帝又是出生于北方游牧氏族的“胡人”,而“胡长龄”这个名字的意思正合乾隆这位“胡人”乞求长命百岁的心境。乾隆五十六年大考二等,提升为侍讲学士,武会试副考官。乾隆六十年任国子监祭酒,并主试山东,后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反对趋炎附势,曾多次智斗当朝权倾一时的和珅,表现了长龄的机智与不畏权势。胡长龄一生唯嗜读书,过目成诵,住京都时,每夜燃烛数寸,用以读书,偏阅经史,工诗赋,史学造诣尤深。他才誉卓著,位“江东三俊”(马有章、李懿曾)之一,与山阳汪氏合称“汪经胡史”。由于劳累过度,不幸死于回乡途中。胡长龄共有七子,七房并五房,五房并三房,三房并一房。传到第五代孙胡金才,其子早逝,只有两女。著作有《胡三余堂存稿》等传世。
胡长龄贺赠联】
老夫贤子,大小忠臣;
乌纱盖顶,龟鹤麒麟。
——胡长龄贺题山东省某告老还乡京官
胡长龄在京城任职多年。有一年,他告假回乡探亲,身着便服路过山东一个集镇时,见集镇上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忙碌,来往如梭。他好奇地停下来问一位老者,才知道众人是为一位曾在京任职,现已告老还乡的官员七十寿辰而忙碌的。胡长龄在京任职期间也耳闻这位官员为官清廉,同僚无不称赞他为人正直,因而也兴致勃勃地踱步来到这位告老还乡官员的府第门口。只见门前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他信步跟着前往祝寿的人群进了大厅。恰巧这时正是吃饭时间,寿翁应酬不暇,来者有当地官员、富豪乡绅、秀才举人、远方亲朋,荟萃一堂。主人邀座入席,居然竟无一人敢坐道席,这可能是主人年高,德高望重的缘故。胡长龄这时肚内饥饿,便毫不犹豫地大步往首席上一坐,稳如泰山。大家感到奇怪,纷纷交头接耳,却无人认识他。有客人告诉主人,主人胸宽量大,非但不怪,反而吩咐家人:“他是为我祝寿而来,既来之则安之,不可怠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主人在旁席上起立敬酒,并邀请名流饭后书联一副,以助酒兴。家人捧上文房四宝,摊平纸张。一些学究遗老、文人名流、秀才举人,你推我让,谁也不敢第一个落笔。胡长龄见此情景,大大方方,抓起斗笔,饱蘸浓墨,在纸张上只写了四个字,字间都留空隙,上联两个字:“老×××大×××”;下联也是两个字“乌×××龟×××”。写好后便将笔往笔架一搁,然后坐在一旁品茶。众人见了无不瞪眼伸舌,惊讶不已。主人见了,知此人必有来历,忙上前一躬到地说:“不知贵人临舍,还望成全,填满此联。”胡长龄见老寿星热诚相待,也说了句客套话:“我来得鲁莽,请多包涵,圆满此联,片刻即成。寿翁不嫌草字简陋,我就现丑了。”说完,站起来挥笔而就。大家见一赞叹不已。此联虽好,不见落款,不知来人究竟是何许人也。还是主人在京任职多年,见识广,再三要求题名。胡长龄是状元,现在京担任要职。在联上题名,反受拘束,故不愿留名。后在众人一再恳求下,只好在联上题了“通州胡长龄”五个字。这一题名,非同小可!厅堂里顷刻跪下一大片。胡状元见了忙扶起寿翁及众人等,说道:“我说这落款别题了,你们却说要题。现在题了又使各位不安。”寿翁得此联,真是喜上加喜,随即又吩咐家人,重新摆席,款待胡状元。理所当然,胡状元还是照样坐在首席。
【胡长龄合撰、应对联】
将父作马,岂能应考?(考 官)
望子成龙,有何不可?(胡长龄)
——胡长龄应对考官
胡处龄自小念书用功,九岁的时候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背得滚瓜烂熟。这年正逢乡试,胡长龄也要去应考。父亲说:“你年纪还小,过几年再说吧。”胡长龄说:“考的是文章是年纪?”父亲没话说了,只好答应。考试那天,他跨在父亲的肩膀上来到考场。考官见这么个小娃娃也来赶考,有意试试他,就说了上联。胡长龄随口应答下联。考官见他对答如流,感到惊异,随即发下一张一寸见方的纸,要他写篇三千字的文章。胡长龄拿出笔墨,写了“化三千”三个端端正正的字。考官问他:“我叫你写三千字,你怎么只写三个字?”“学生遵从师训,学而要化,所以写上‘化三千’三字。”考官听了心中十分赞赏,但还要再难他一难,就问:“如果我叫你写一万字,你怎么写呢?”胡长龄应声回答:“我写‘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这不就是万字吗?”考官见他聪明过人,就准他参加考试。胡长龄考试完毕,果然中了解元。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乾隆帝)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胡长龄)
——胡长龄应对乾隆(1)
传说胡长龄的状元不是考中的,而是被皇帝点中的。胡长龄出身贫穷,上京赴考的盘缠还是借的,结果半路用光,只好沿路乞讨。赶到京城,考期已过三日。胡长龄一气成病,住在城隍庙里又被当作强人捉去。京城主考大人听说抓到强人赶来看看,到了那里才知道搞错了,原来是赴考的。主考大人对胡长龄进行了一翻口头考试,发现胡长龄文才出众,很是高兴,并十分同情胡长龄的遭遇,当问明胡长龄的住宿地点后便放他走了。第二天早朝,主考官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力荐胡长龄。乾隆皇帝听了,倒也来了兴趣,决定与主考官一同面试胡长龄。君臣二人,一番改扮,摇摇摆摆来到城隆庙。皇上将胡长龄一打量,只见胡长龄眉清目秀,相貌堂堂,心中倒也欢喜几分。主考官邀请胡长龄上街吃早饭,胡长龄也不推辞,便跟着君臣出了庙门。一路上,三人谈谈说说,胡长龄是有问必答,乾隆皇帝很高兴,感到胡长龄确实有学问,便对胡长龄说:“你家住通州,就以通州为题对副对联吧,于是就出了上联。胡长龄听完指了指大街上的典当铺对答下联。主考官一听,说声好,接口说:“你说典当当东西,不知南北可好当?”胡长龄说:“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水火不好当。”乾隆皇帝听了连连点头。此联另一说为纪昀所对,见《纪昀》:
七鸭下水,三双一只;(乾隆帝)
尺蛇出洞,九寸十分。(胡长龄)
——胡长龄应对乾隆(2)
乾隆皇帝、主考官和胡长龄三人又往前行,正好看见鸭子下河。乾隆皇帝又说了这比上联。胡长龄接口对以下联。皇上一听,心中大喜。又继续朝前走,看见有人在钓鱼。皇上又说(紧接下联)。
夹河两岸,两渔翁双钩对钓;(乾隆帝)
孤山狐庙,一老将匹马单枪。(胡长龄)
——胡长龄应对乾隆(3)
这副对联一双一单,十分工整,主考官听了,连声夸好。又往前走,皇上看见一条水牛下水,就说:“我这里还有副对联,请相公续来(紧接下联)。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背,哞!(乾隆帝)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胡长龄)
——胡长龄应对乾隆(4)
乾隆皇帝一听,龙心大悦,当即钦点胡长龄为状元。胡长龄至此,方知皇上驾到,慌忙跪倒,连连磕头谢恩。胡长龄被钦点为状元,另一说法见题头《胡长龄》生平简介。
眉先生,胡后生,先生不及后后长。(朱人谋)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当比孔子高。(胡长龄)
——胡长龄属对塾师朱人谋
胡长龄中了状元,授修撰之职,衣锦荣归时,家里自然是张灯结彩,大大地热闹一番。所有亲朋故友都来祝贺。他的几位塾师,理当时必请的上宾。胡长龄有三位塾师教过他,一位叫朱人谋,另一位叫颜子卿,第三位叫高志远。启蒙塾师是朱人谋。朱人谋虽是个秀才,其实他是满腹经纶,很有学问。可惜的是“考运”不佳,三十多岁才中了秀才,之后再也攀不上去了。因此,他看破红尘,当起了教书先生。后来又因生了一场重病,连书也不能教了,胡长龄先后换聘了颜子卿和高志远两位塾师。学言道“先生无二席”。朝南的房子,作为先生的一定是坐在朝西的首席。三位先生中又以启蒙老师为最尊。因此三位先生各坐一桌成品字形,而胡长龄必陪朱老先生坐在品字上面那个在口字的一桌上,方为正理。酒过三巡,菜上四道,朱老夫子忽然对胡长龄笑笑说:“老朽想到一上联,有烦状元公一对。”胡长龄忙说:“请先生不要这样称呼,你这样称呼实不敢当。我是你教出来的学生,在你面前我始终是个学生。”邻桌上宾客听见朱老夫子要出对联,大家都想听听他出个什么对。朱老夫子七十有二了,须眉俱白。眉是寿星眉,根梢头最长的有寸把长。下巴的胡须就更长,足足有四五寸,活像张果老。他见大家赞同,就呷了口酒,清清噪子,用手一指自己的眉毛,又用手抚摸一下胡须说了这比上联。这比下联含有深意:“眉先生”是借用眉毛的“眉”与计谋的“谋”谐音而暗指朱人谋自己;“胡后生”是借用胡须的“胡”和姓胡的“胡”同音而暗指胡长龄。“后生”是南通方言,指年轻人。胡长龄中状元才三十出头,比起朱老夫子的年纪,一半还不到,自然是“后生”仔了。“先生不及后生长”意思是说:“我没有你长进啊!”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把眉毛的眉与倒霉的“霉”字谐意,暗自哀叹:倒霉的先生不走运噢。朱老夫子这副上联一出口,所有宾客大吃一惊!因为这副上联着实不好对!今朝状元出于尊师,让三位塾师聚集一堂,是为了庆贺胡长龄赴考夺魁。这个老夫子怎么出了这么副怪联来呢?万一状元公对不出,岂不大煞风景!所在大家都停杯搁箸,为胡长龄捏了一把汗。胡长龄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心里在说:“此联不妥,此联不妥!”朱老夫子看到眼前的情景也大出意料之外,口中腾起一股对学生的怜爱之情,有几分责怪自己出言不慎!但懊悔已来不及了,心里十分为胡长龄着急。这一急不要紧,把眼泪也急出来了,两行泪珠从眼角顺着鼻梁流到嘴边,被长胡子挡住后,一齐聚到鼻孔下面。朱老夫子使劲一“搐”,就把泪水吸进鼻孔里去了。胡长龄听到“嗤”的响声,朝朱老夫子脸上一看,马上触动了灵机,他把头摇晃了几下,眼睛里立即射出喜悦的光芒,回头对一个听差吩咐道:“快取文房四宝和朱墨来。”胡长龄满斟一杯酒,双手捧到朱老夫子面前,献上去,深深一揖,语带谦恭地说:“学生能有今天,全凭我师教诲。先生的学问是无与伦比的,岂能以功名利禄衡量高低。学生现已偶得下联,不知当否?故写在纸上向先生交课业,呈请先生批阅。”此时文房四宝已准备好,胡长龄铺开行笺,“嗖嗖嗖”写出十三字字,又双手递交给朱老夫子,朱老夫子一看,连声喊:“妙!妙!”然后笑着说:“既然状元——”一个“公”字还没出口,又连忙改口说:“既然我家长龄要我批阅,老朽也就斗胆批上几个字吧!”回头听差的要了朱笔,在那张八仙桌的边上写了几个字,这才站起来向大家拱一拱手,又亮一亮噪门儿,说道:“诸位,我的上联是‘眉先生,胡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长。’我家长龄对出的下联是——”一面说一面伸出指头在脸上比画了起来:“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当比孔子高。”念到第二个“珠”字时朱老夫子指着众宾客划了一个大圈。胡长龄的这个下联,也是利用同音谐声双关的手法来对的。眼珠子在脸上比鼻孔生得高,要不,眼泪怎会向鼻子流去呢?眼珠的“珠”与朱老夫子的朱是同音。孔丘叫孔子,是个有学问的人。胡长龄把他的老师说成比孔子还高,以表示对自己老师的一种尊敬。朱老夫子又说:“至于老朽批阅了几个什么字,就请诸公过目吧!”说完就把那张八行笺递给众宾客。从宾客一看,批语写得更妙:他用诸位的“诸”替换珠子的珠,意思是说,在座诸位都是高明之士而非指我朱某一人啊!众宾客听了齐声喝彩,又都开怀畅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