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449阅读
  • 3回复

名人--胡安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6-07-11
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福建崇安人。十七岁入太学,私淑二程。官历湖南、湖南学政,永州知州,中书舍人兼侍讲。因其“道德博学,纯行不差”,死后溢文定。一生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胡安国长子胡寅,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是湖湘学派的巨匠,官历严州、永州、邵州知州,起居舍人,礼部侍郎等,精通诗、画;交游广泛,是南宋政治、思想、文化名人,享有盛誉。次子胡宁,字和仲,官至太常丞,因与秦桧政见不合被贬,后世称其“茆堂先生”。季子胡宏,字仁仲,因曾讲学于衡山王峰,后世尊其为“王峰先生”。胡氏父子南宋绍兴之初(1131年)来到湘潭隐山,创建碧泉书院,精研理学,讲学授徒,创立湖湘学派,造就了湖湘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突出的地位。特别是胡宏,将湖湘学派推向极政,使当时各地学子“以不得毕业湖湘为恨。”他的思想对王夫之(船山先生)影响巨大,是中国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家。胡氏父子并以大节树于南宋,学博思精,享有盛誉。胡安国从子胡宏,人称“籍溪先生,”是与孔孟齐名的理学鼻祖朱熹的受业恩师。他们的弟子张式、彪居正、胡大原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名人。例如张式,师从胡宏,人称“南轩先生”,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是当时著称于南宋的“东南三贤”。胡氏父子及门生构成了当时威震文化思想界的“湖湘学派”,是一个规模大、实力强的稳定的学术群体,当时称天下最盛。
湖湘千年盛,诸胡尊基工。王夫之,魏源,曾国藩、毛泽东这些湖湘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都是在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上涎生的。没有胡氏父子的到来,湖湘地区近世人才的产生,就会因缺乏历史根基而不可想象。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7-11
应湖南湘潭胡铁华先生托付发此帖   谢谢胡先生对论坛做的贡献



道南源委
胡先生名安国字康侯,崇安人,父渊字泽之,一字大中。有孝行。先生七岁能为小诗,
即以文章道德自任,少长入太学,昼夜刻书,同舍靳裁之得程氏学与论经史大义,自是
益进,绍圣四年登第,策问大要,欲复熙丰之政,先生推言:大学格致诚正之,道以渐
复,三代为对。辞几万言考官定为第一,宰执以策中无诋,元祜语欲降其等,哲宗命再
读,谛听逾时称善者数,亲擢第三,除荆南教授,正身律物,务明忠孝大端,除大学录
迁博士,除提举湖北路学事,言圣门设科成周,贡士皆先德行后文艺,改使湖南,所至
访求人材,询问利病刺举必由公论,奉诏举遗逸先生,以永州布衣王绘、邓璋荐时,蔡
京已恶先生不己用,属吏李良辅诉二人者范纯仁之客,而 活所请也,遂命湖南提刑司
置狱推治未成,移北路再鞫讫,不得请托之状,直除先生名,勒停先生退居荆门漳水上
,定省外经籍自娱,既而良辅以他罪发觉,台臣乃辩明前事,有旨复官,政和元年除成
都路学事,以亲老乞养二年丁内,艰服除以,余洙荐召至京,得疾告归,宣和元年除提
举江东路学事,未受命而父卒,此丧终谓子弟曰:吾奋迹寒乡,为亲而仕,今虽有万种
之禄何所施,遂称疾挂冠,买田荣旁,巩室勤耕,将终身焉。宣和未,待臣合荐除尚书
屯田员外郎,先生入谢且辞,靖康元年除大常少卿,再除起居郎,三辞不充乃至京师,
方以疾告,一日午枕,钦宗急召,坐后殿以俟先生,入见奏曰:臣闻明君以务学为急,
圣学以正心为要,愿择明儒于治国平天下之本者虚怀访问以深发圣智,又云:陛下御极
越半年矣,纲纪尚紊,风俗益衰,用人失当而名器愈轻,出令数更而士民不信,若不扫
除旧迹,乘势更张,窈恐大势一倾不可复正。除中书舍人屡辞不受,时门下待郎耿南仲
,倚攀附之旧,凡与己不合者皆指为朋党,见奏怒形词色,言于钦宗曰:安国往者不事
上皇,今又不事陛下,可谓不臣矣。钦宗不答,一日问中丞许翰识,安国否?对曰:自
蔡京得政天下,士大夫无不受其笼络,超然远迹者惟安国一人。钦宗称异,勉命受职中
书舍人赐三品服,南仲知上意不可回,乃讽台谏犄角言其稽慢不恭,宜从黜削,钦宗终
不许。中书待郎何栗建议分置四道都总管,先生奏曰:内外之势适平则安,偏重则危,
今州郡太轻理宜通变,然一旦迁以数百州之地分为四道,则权柄太重,万一抗衡跋扈,
号召不至又何以待之,若但委诸路帅臣专治军旅,每岁按察其部内,或有警急,京城戒
严,则各率所属应援,如此则既有拥卫京师之势,又无尾大不掉之虑。栗方得钦宗心,
密说京师若不可守则出幸山南可以入蜀,其意欲当南道之任又于先生常有推挽之心必无
驳异,至是骇曰:康侯乃以异议为高,古人言山林之士不可用,然不得已,于总管之地
各削其远近州县,而已及后京师被围,西道王襄领所部兵飞翔汉上,不得北顾,果如先
生所言矣。李纲罢中书舍人,刘钰谓纲勇于报国,数至败 ,吏部侍郎冯懈言刘珏实为
纲游说,珏坐贬,先生封遣词头,以为侍从虽当献纳,至于弹击官,邪必归风,宪今台
谏未有缄默不吝之咎,而懈越职,此路若开臣恐立于朝者各以好恶胁持倾陷。南仲大怒
,何栗从而挤之,遂除右文殿修撰知通州,行至襄阳,而北骑已薄,京城钦宗亟召还不
及。高宗即位,召给事中,黄潜善方专政,意欲斥逐忠贤,先生言陛下将建中同而政,
事张驰人材升黩尚未合宜,臣若隐情缄默即负陛下委任之恩,潜善恶之,讽给事中康执
权弹击遂罢官,建炎二年以枢密使张公俊荐再起给事中,先生子寅时修起居注,高宗手
札曰:卿父未到,可谕朕旨催促前来,以副延伫之意,先生行至池州,闻驾幸吴越,遂
引疾提举洞霄宫,绍兴元年除中书舍人兼侍讲,再辞不允遂行献时政论二十一篇,复除
给事中,高宗曰:闻卿大名渴于相见,何为屡召不至。先生辞谢,讫以所进二十一篇见
之施行,居旬日以疾求去,高宗曰闻卿深于春秋,方欲讲论遂出左氏传,令点句正音,
先生奏:春秋乃仲尼亲笔,实经世大典,义精理奥,陛下储心是经,则南面之术尽在是
矣。除侍讲专以春秋进讲,先生以学未卒业乞在外编集未允,会故相朱胜非同都督江淮
荆浙诸军事,先生奏胜非、黄潜善、汪伯彦同在政府缄默附会,驯致渡江尊用张邦昌,
结好金国,沦灭三纲,不顾君父恐不足倚信,诏胜非改除侍读,先生羞与同列,卧家不
出,时秦桧虽奸而故相颐浩自都督江上还朝欲倾秦桧,未得其方,过姑苏,太守席益谓
曰:目为朋党可矣,介党魁在琐达,当先去。颐浩大喜,力引胜非为助,而据先生奏拟
责令曰:安国屡召屡蹇不至,今始造朝时方艰难,不肯致身尽瘁,自谋则善矣,如国计
何,遂落职提举仙都。是夕慧出东南,桧三上章乞留不报,解相印去谏官,江跻、吴表
臣亦极言安国当留,颐浩即黜跻等二十余人以应星变,先生归休于衡岳之下,作书堂数
间,颓然当世之念矣,初王安石独用己意,著三经新说,称为道德性命之学,于春秋圣
人行事之实,漫不为晓诋为断烂,朝报直废弃之,崇宁间防益密,先生自少年即有服应
之志,常曰:六籍惟此书出先圣之手,乃使人主不得闻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
理殆由是乎。于是潜心刻意采拾辩正准则之,以语孟权衡之,以五经据之,以历代之史
研玩,沉酣三十年,及得程伊川所作传,其间精义十条若合符节,益以自信,探索愈勤
,至是六十一而书始就,叹曰:此传心要典也,尽于克己修德之方,尊君父,讨乱贼,
存天理,正人心之术,未常不屡书而致详焉。绍兴五年除徽犹阁待制,知永州不受,除
提举江州太平观令纂修所著春秋传,书成高宗屡对群臣称善,除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委
所在守触目惊心以礼津遣,先生以疾未行,会谏官陈公辅,乞禁程颐学,先生奏孔孟之
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乞加封爵载在祀典。仍诏馆阁衷其遗书校正颁行,奏
入,公辅与御史中丞周秘、侍御史石公揆论先生学术颇僻复,除永州提兴太平观久之,
高宗念训经纳谏之忠,特除宝文阁直学士。卒年六十有五,赠左朝议大夫谥文定,赐田
十倾血其孤,先生恬静简默寡于言动,强学力行以圣人为标的,语五经诸史周而复始,
至老未常释手,士子有自来者随其资性而接之,大抵以立志为先,以忠信为本,以致和
为穷理之,渐以居敬为持养之,要志在康济见中原沦没遗黎涂碳痛苦切身,虽数以罪去
,忧国忧君远而弥笃,见善必为,知过必去。常与同人饮酒过度自是终身饮酒不复醉,
少年好奕棋,母谓之曰:得一第业竟耶。自后不复奕,在长沙日行部过衡岳,爱其雄秀
欲一登览,已戒行矣,俄而思曰:非职事所在也。遂止。常过上饶,有从臣家居者,馔
盛饰姬妾请令奉扈酒为寿,先生蹙然曰:二帝蒙尘,岂吾徒宴乐时哉。其人赧赧而止。
平居食无兼味,而奉先之礼必极其丰,家虽至困不以告人,常戒子弟曰:对人言贫者,
其意将何求?渡江以来,儒者进退合义,以先生及伊和靖为最,侯仲良言必称二程,他
无可许,后见先生叹曰:不意复有斯人。平生所与游者惟广平谢上蔡杨龟山数人而已,
蔡常谓人曰:胡康侯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松柏挺然独秀者也!明正统间从礼孔庙,成
化三年追封建宁伯,清康熙四十五年从福建学臣沈涵之请,赐御书“霜松雪柏”四大字
匾于祠。安正、安天老父临没、命严敕之、俱以经术行义着子三人寅、宏、宁,侄宪。

  寅字明仲,本文定公弟淳之子,初生弟妇以多男不举,文定取而子之,少杰黠难治,
闭之空阁,阁上有杂木尽刻为人形,文定曰:当有以移其心,置书数千卷于其上,岁余
成诵,长从河东侯师圣游,十九入辟雍,宣和三年登进士除校书郎,从杨龟山受业迁司
门员外郎,金人陷京师议立异姓,公与张魏公赵忠简逃太学中不书议状,张邦昌僭立,
公弃官归,谏官劾其离,次降一官。建炎三年高宗幸金陵,以张魏公荐为驾部郎寻擢起
居郎,金人南侵,诏议移躅,公上书乞按行淮襄绝和议,以图中原,不宜退保吴越,又
言必务实效去虚文,任君子斥小人,反复万言,宰相恶其切直,除管江州太平观,会应
诏,上十事曰,修政事,备边陲,治军旅,用人才,除盗贼,信赏罚,理财用、核名实
,屏谄佞,去奸匿。不报命知永州,复召起居郎迁中书舍人赐三品服,绍兴五年迁给事
中,时议遣使讲和,公授春秋大义,以复仇为请,高宗嘉纳,降绍奖谕,既而张魏公自
江上遣言,遣使为兵家机权,竟反前旨,公力言无益者,十事不纳,乞便郡就养,除徽
猷阁待制改知严州,又知永州,宁德皇后服故,事以日易月,公上疏言,礼雠不复,则
服不除,愿诏服三年,衣墨戎以化天下。寻除礼部待郎兼侍讲直学士院,丁父忧免丧,
时秦桧当国,除徵猷阁直学士,奉祠俄许致仕,桧感不已坐,与李光书讥讪朝政,右正
言章厦,劾公不持生母服,不孝,谏通邻好,不忠,遂落职颖州安置,桧死,诏自便服
其官。卒年五十九,谥文忠公。志节毫迈初擢第,张邦昌欲妻以女不许,文定颇重秦桧
靖康之节及桧擅国,公遂与绝,颖州之谪,即日就道,在谪所著《读史管见》数十万言
及《论语详说》,《崇正辩》皆行于世,又有《斐然集》三十卷。学者称为致堂先生。
子大原。
  宁字和仲,文定仲子也,用荫补官,秦桧当国,留意名家子弟,贻书明仲,问公何不
通问,公勉陈数事及奏,乞二程邵张从祀,既召试馆职除敕令,刚定官会秦,熹拜元枢
,桧问:熹近除,外议何如?答曰:外议以相公必不为蔡京之所为也。迁太常寺丞祠部
郎,初公父兄故召用,及兄与桧忤,言者希意论公兄弟阿附赵忠简出为 州路安抚司参
议官除知澧州,不赴,奉祠归,文定之传《春秋》也,修篡检计多出公手。又著《春秋
通旨》以羽翼之。学者称为茆堂先生。子大正、大本。
  宏字仁仲,文定季子也,幼颖敏甫就,外傅锐然,以求道为心,年十遂自为论语说,
编程氏雅言,旦夕玩诵,文定惧其果于自用乃授以所修通鉴举要,于是肆力研究,弱冠
游大学,初事杨龟山、侯仲良,而卒传其父文定之学,优游衡山下二十余年,玩心神明
,不舍昼夜。张敬夫师事之。绍兴间,上书论复仇大义,累数千言。有曰:二帝远适穷
荒,幸苦垫隘其愿,望陛下加兵敌国,心目睽睽,犹饥渴之于饮食。庶几父子兄弟生得
相见,引领东望九年于此,在廷之人,不能对扬天心充陛下仁孝之心,反以天子这尊北
面仇敌,陛下自念以此事亲何如也,陛下御位以来,中正邪佞更进更退无坚定不易之诚
柬以直谏死于前,马伸以正论死于后,而未闻除一奸邪,黜一谀佞,虽当时辅相之罪,
然中正之士陛下心腹耳目也奈何,以天子之威,握亿兆之命,乃不能保全,以自辅助顾
令奸邪得而杀之,窃伤陛下威权,之不在己也。司业高闳请幸大学,公见其表,作书责
其欺天罔人,言当此忘仇灭理,北面敌国之时,既不能建大论,明天人之理以正君心,
乃阿谀柄臣希合风旨求举缛节,粉饰太平,闻者叹服。初以荫补官不调,秦桧当国,意
欲用之,贻书其兄明言二弟何不通问,公作书词气甚厉,示以不可召之意。时四方从学
者众一随其高下,诱进之而汲汲于理,欲之辩仁敬之说。桧死,使臣交荐,朝命沓下,
而病不可为矣,所著书曰《知言》,张敬夫称其言约义精,道学之枢要,制治之蓍龟。
有《诗文》五卷,《皇天大纪》八十卷。学者称为五峰先生。子大履学者称为西园先生
,大时学者称为盘谷先生。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0-12-13
胡宏因曾讲学于衡山王峰,后世尊其为“王峰先生”。尊其为五峰,非王峰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8-25
        此文断句、标点错误太多,易致歧义,如:“于春秋圣人行事之实,漫不为晓诋为断烂,朝报直废弃之,崇宁间防益密,先生自少年即有服应之志,常曰:六籍惟此书出先圣之手,乃使人主不得闻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理殆由是乎。于是潜心刻意采拾辩正准则之,以语孟权衡之,以五经据之,以历代之史研玩,沉酣三十年”,似应为:
    于春秋圣人行事之实,漫不为晓,诋为断烂朝报,直废弃之。崇宁间,防益密。先生自少年,即有服应之志,常曰:“六籍,惟此书出先圣之手,乃使人主不得闻讲说,学士不得相传习,乱伦灭理,殆由是乎?”于是,潜心刻意,采拾辩正,准则之以《语》、《孟》,权衡之以五经,据之以历代之史,研玩沉酣三十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