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16阅读
  • 3回复

胡YAO邦与一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5-21
胡耀邦与一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文/于津涛
  
    从江西省省会南昌沿昌九高速公路北行约110公里,就是共青城。南浔铁路穿城而过,水路经鄱阳湖入长江。1955年10月,上海第一支青年志愿者垦荒队的98名年轻人开进鄱阳湖畔米粮铺拖沟岭下,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开出了今日共青城的第一块水田。
    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初创、70年代起步、80年代发展,从共青社到后来的共青垦殖场,再到今天的共青城;50年风雨历程,50年岁月如歌。以艰苦奋斗、锐意改革闻名的共青人,在昔日荆棘丛生、荒无人烟的滩涂野岭上,已经建起了一座新型的山水园林城。鲜为人知的是,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先锋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更和这座城市的命运有着难解之缘。
    11月5日,记者探访共青城——这个胡耀邦倾注了心血并最终于长眠于此的城市。
   
              伟人长眠共青城 
   
    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党政办科长肖德法告诉记者,胡耀邦就安息于共青城南四公里的富华山上。到达共青的次日清晨,记者在其陪同下前往富华山。
    胡耀邦总书记的墓坐落在富华山顶,陵园介绍记载,墓地海拔42.7米,坐西朝东,墓区占地二平方公里。
    由山下停车场沿环抱墓区两翼的曲径拾级而上,旁边是一座仿古憩亭,中央是顺山势倾斜的大片草坪,草坪中间建有一个喷水景坪。
    从墓前由下向上看,是三层围栏回护的花岗石坪,下层为休息坪,中层为活动坪,上层为瞻仰坪。墓碑是用厚0.8米的三块白花岗石拼成,呈直角三角形,直角向上,顶端高4.5米,底边长10米,形似红旗的一角。
    在碑面的右上方是胡耀邦的侧面浮雕头像,左边由左下向右上,依次刻有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喻示着墓的主人与三个政治团体的特殊关系以及他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胡耀邦少年时投身中国革命,成为“少共”的领导人;青年时献身共青团,成为一代杰出青年领袖;晚年致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死而后已。
    主碑前是用六块墨晶玉花石拼成的铭文碑,高1.25米,长6.95米。上面用金色的字体镌刻着由中共中央撰写的《胡耀邦生平》。
    墓碑后方,一块褐色的巨大石块上,则镌刻着胡耀邦夫人李昭在1999年4月15日耀邦逝世十周年时的题辞:光明磊落,无私无愧。       
   “墓地两侧山坡是98棵龙柏,代表着当年九十八名垦荒志愿者。他们永远陪伴在耀邦同志身边。”肖德法说。
    站在瞻仰坪上向东远眺,青松翠柏,鄱阳浩渺,鹭影排空,共青城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
    据《共青垦殖场志》记载,“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治丧期间,中共中央批准胡耀邦夫人李昭的请求,将胡的骨灰深葬在江西共青城富华山的青山绿林之中。1989年5月2日,胡耀邦长子胡德平、女儿李恒、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杨德中、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康海群及中共江西省委领导人来到共青,选定富华山为胡耀邦墓墓址。1990年11月5日,墓区主体工程完成并通过验收。”(《共青垦殖场志》第349页)
    “1990年12月5日,胡耀邦骨灰由专机送抵江西。护送胡耀邦骨灰的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第一副主任杨德中、老干部局局长解方武、警卫局副局长康海群、秘书局副局长师金城、胡耀邦夫人李昭及全家、胡耀邦生前身边工作人员等61人。前往机场迎接骨灰的有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副书记吴官正、省委副秘书长袁鹏雁、九江市委书记钟起煌、德安县县长史之汉、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于维忠、场长戚善宏等。胡耀邦的兄长胡耀福及其子女也专程从湖南前来迎接。”(《共青垦殖场志》第350页)
    “当时灵车通过共青城时,万余自发的送葬群众佩代白花、肃立在十里长街两旁。共青垦殖场党委成员和200名工人代表、干部代表、老垦荒队员代表和40名少先队员在墓前迎候。11时40分,安葬仪式在墓区举行。”曾亲历了这一场景的共青城退休老干部、七十岁的王非凡老人对此仍记忆犹新。
     记者从陵园展示供观众观看的当时的安葬录相中看到,安葬仪式开始后,胡耀邦夫人李昭代表全家讲话:“耀邦,你这个农民的儿子,为了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人民不会忘记你。经过我的请求,经过党中央的批准,把你送回了革命的发源地江西。这里也是你走向革命生涯的第一站。你在这里和勇敢拼搏的共青人在一起了。安息吧!”               安葬仪式结束之后,李昭将胡耀邦的遗像交给共青垦殖场党委书记于维忠:“现在耀邦就是共青城的一名成员了,你们怀念他,他也会记住你们,我们也会永远记住你们。”
   
            拜丰碑,远客频来
   
    陵园南侧,是五月份竣工的胡耀邦陵园陈列馆和共青城党员教育基地。
    在陈列馆正中的大厅里,一块白色的大理石石墙上镌刻着胡耀邦的革命生平。大厅正中央是胡耀邦的站立铜像。下面是胡耀邦夫人李昭率全家敬献的花篮;再下一级是曾经前来祭奠的五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民主党派负责人敬送的花篮。
      在陈列馆的三间展厅里,则是胡耀邦总书记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正厅主要是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的一些活动照片;右厅里的相片则记录着共青城和胡耀邦的渊源。胡耀邦给共青城题写的:共青社、共青垦殖场、共青城条幅格外醒目。
    共青城富华山陵园管理处主任付义文于2003年9月从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工会调到陵园管理处工作,“在我调到陵园工作的这二年,每年都有20多万人次来到胡耀邦总书记的墓前悼念,其中包括一些中央、省、市的领导和社会知名人士;还有一些是平反冤假错案时的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老红军。他们有些人是悄悄来的,并不会和陵园管理处打招呼,因此,具体有哪些名流曾经来祭奠过胡耀邦总书记名单并不十分完善。当然来的最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每年清明节,都有人在墓前跪下痛哭,我们怎么也拉不起来。去年4月15日,一位老人,看样子是从湖南来的。带了好多家乡特产,摆在墓前,一直到太阳下山了才走。”在陵园工作了十年的保安潘平锋向记者讲述了这个小插曲,他说,“人们非常尊敬怀念胡耀邦总书记,特别是老百姓,对他有很深的感情。”
    陵园管理处主任付义文告诉记者,从1990年到现在,每年都有近二三十万人从全国各地来到共青城纪念胡耀邦。2004年5月20日,付义文和共青城领导来到北京会计司胡同的胡耀邦家中,向胡耀邦夫人李昭汇报了陵园陈列馆建设情况,并征求老人的意见。
    目前,胡耀邦陵园建设管理及修缮、人员开支等一年需要五六十万元,全部由共青城开发区管委会支付。
    “1995年到2000年这五年,是共青城经济最困难的时候。这五年,有时候工作人员开支都有困难,最长的一次有八个月没有发工资,但工作人员无一要求退出。”
   
             一座城市的命运
  
    共青人和胡耀邦有着特殊的感情。  
    胡耀邦对共青人和共青的事业,曾给予极大的关怀,寄予殷切的期望;而这座城市的发展兴旺也和胡耀邦的关怀密不可分。
    1955年11月29日,来江西视察工作的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乘坐一辆铁路压道车来到九仙岭下,专程看望了开进驻地刚刚40天的98名上海垦荒队员。
    胡耀邦观看了垦荒队的茅舍、图书室、食堂、猪圈、牛棚、队员们新开垦的梯田、刚种下的小麦和油菜,详细地询问队员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情况。他鼓励队员们:”茅棚究竟是临时的,我们只能让它3岁,不能万岁,你们将来要建设得像上海一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才行!”
    胡耀邦又和队员们一起研究来年的生产计划。听汇报说明年度划收入每人200元,胡耀邦说:”我听了有点替你们担心,收入太少了。你们不怕苦的精神好得很,开荒就是搞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要大家生活一天好一天,你们明年生活一定要比今年好才行。你们不仅要勇敢,要不怕困难,而且要动脑筋,想办法,多积肥,多搞一些副业,增加收入。”应垦荒队员要求,胡耀邦用小山竹夹着药棉,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
    他还在垦荒队员于维忠的日记本上题下了:“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努力做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做祖国的好儿女”。晚饭时,胡耀邦和队员们一起吃了一顿盐豆稀饭。临行时,他还勉励队员们:“你们要战胜困难,多想办法,一定要把共青社办好。”
    回到北京后,胡耀邦收到了垦荒队员的生产计划修改报告。他立即写了回信,并寄去了书籍、二胡、锁呐、三弦、篮球和一台闹钟。胡耀邦在信中说:“用稿费为你们买了几件乐器,供你们文娱活活动使用;买了书,供你们学习;送一只闹钟,愿你们和时间赛跑。”
    从这以后的30多年当中,胡耀邦一直关心着共青的发展,这座城市的人民也和胡耀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8年9月26日,当共青派人向胡耀邦汇报共青建场以来的发展情况之后,他欣然为共青题写场名——共青垦殖场。
    1984年12月12日,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再次来到共青。这时的共青,年产值已达6000多万元,拥有全国最大的羽绒厂和江南最大的低度饮料酒厂,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场区人口8000多人,有繁华的商业区和完整配套的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筑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规划2000年产值翻四番,总收入达6亿元。
    场领导向胡耀邦详细汇报了共青艰苦创业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胡耀邦高兴地对陪同视察的省委领导说:“这叫星星之火。如果江西有这么100个点,就是600亿呀,那就不是翻一番了!”当场领导面邀总书记明年再来共青参加垦荒三十周年庆祝会时,胡耀邦说:“啊,你们30岁就做寿啊!我这不是提前一年来了吗!”接着,他建议将庆祝会改名为回忆联欢会,并要求与会代表要“以青年为主,不要请好多领导人来,不是向我们表功,而是向青年人进行教育,这是很有意义的事。 这些青年是下一个世纪我们国家的栋梁、骨干。这是真正的智力投资。”
    在谈到场里准备和江西大学合办个共青学院时,胡耀邦说:“不要图虚名,要办实事。”午餐时,餐桌上丰盛的酒菜,都是共青自己生产的,胡感概不已地说:“记得1955年我来这里,当时你们生活很苦,我也无力提高你们的工资,只好陪着你们吃顿稀饭。还是吃你们的饭,现在你们生产上去了,收入这样多,要注意改善职工的生活,工资要年年有所增长。”午餐后,胡耀邦与17名老垦荒队员合影留念说:“17个加我1个,共18个,18棵老松!我们是“垦友”,是“棚友”。”。
    然后,又欣然题写了“共青城”三个大字,还在当年为老垦荒队员于维忠题写的“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日记本上写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题词。
    1985年8月22日,胡耀邦在北京又为江西大学共青职业学院亲笔提写院名。
    当年10月15日,正值垦荒三十周年联欢会召开之际,胡耀邦又给共青新老建设者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亲笔贺信,肯定共青人在改造农村、建设农村中发扬了“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此后,每当胡耀邦听到共青人取得新的成绩时,总是非常高兴,并鼓励共青人再接再历,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据《共青垦殖场场志记》记载,“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22日,场党委书记于维忠、副书记刘德夫一行四人参加在北京举行的胡耀邦追悼大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当天,全场停产半天,收看中央电视台关于胡追悼大会实况转播。28日,在南湖影剧院举行悼念胡耀邦大会。”(《共青垦殖场志》第39页)      
   
            共青人心中的耀邦总书记
   
    今年七十岁的王非凡1983年调到共青垦殖场工作,1996年从场城建局局长任上退休。
    “八十年代中期,正在共青经济腾飞的时候,江西是革命老区,改革发展的步子慢了一点。但共青不一样,许多方面还走在了全国前面。共青经济搞得很活,小企业、出口加工业都在江西省内领先。”王非凡回忆道。
    刚调到共青垦殖场时,王非凡在总场工业科工作,管着场办的十几个企业。
    “当时的共青,职工人数不多,企业效益特别好,奖金也高,吸引了一大批外地职工到共青来工作。在制度上也比较灵活一些;领导改革意识也非常强,尽管当时还是计划经济,还没有搞市场经济,但共青已经像滚雪球一样快速发展。
    1984年12月12日,王非凡和往常一样在工业科忙碌。忽然领导招呼他们都下楼,和中央首长合影。
    “当时我们已经知道耀邦总书记要来,心里都盼着能有机会和他合个影,照张相,没想到真的要和总书记合影了。我们急急忙忙下楼,远远就看到耀邦总书记,他和场领导、普通干部们打着招呼,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很平和,笑声爽朗。”合影之后,胡耀邦总书记和大家一一握手,并参观了车间。
    至今,王非凡老人仍然珍藏着这张相片。
    “共青人和耀邦是有着深厚感情的,在五十年代,耀邦对老垦荒队员的鼓励和支持,就是共青人战天斗地的精神动力。共青发展了,也离不开耀邦总书记的支持和关心。特别是1984年,胡耀邦来到共青视察之后,对共青的鼓励更大。干部们那时候几乎都没有休息日,一年三百六十天都在工作,心里想着就是把共青建得更好一些,等着总书记再来共青时又变了一个样。”王非凡动情地说。
    闻之胡耀邦胞兄的孙子胡厚义就在共青城交警队做一名普通的临时工,王非凡说,“这一家人都很正气,这样的干部是老百姓当然佩服。耀邦总书记严格要求家人和亲属,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们深思和学习。”
    54岁的赵梅英退休前在共青城妇联任职。
    1967年参加工作的赵梅英给共青的发展总结为八个字:板鸭起家,羽绒发家。
    “我在板鸭车间工作时,蒋仲平是车间主任。那正是创业的时候,非常艰苦,车间周围就是一片荒山,也没有房子。做饭就在路边搭一个锅,没烧柴女孩子们就自己去砍。车间主任蒋仲平也和工人一样干,加班加点。1970年时,做羽绒服买布,厂里没有布票,职工就把自己的布票拿出来。领导开会鼓励我们,“好好干,胡书记和我们说过,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样的好日子会来的。”
        赵梅英对二十年前的一幕仍不能忘怀。
        “1984年12月的一天吧,当时我是羽绒厂女工部的主任,场里也没有打招呼,就说有中央首长要来参观。见面的时候,才知道是胡耀邦总书记。没想到胡总书记好平易近人啊,下车之后,大家就把他围满。他和大家一一招手。参观羽绒车间,观看了全部生产流程,问得非常仔细。看完之后,有五个女工说,总书记和我们合个影吧!他就说,来吧,来吧,大家都来!”
    直言快语的赵梅英在胡耀邦安葬那天落泪了,“安葬那天,共青的好多群众自发地等在路边,房上都站满了人。老百姓的感情很简单,共青有今天,与改革开放分不开,与胡耀邦的关心分不开。他三次给共青题词,共青取得的每一步成绩,都与他相联。”
    五十年风雨共青路。今天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刻地改变着共青人的生活。而在共青人的心中,一代伟人与这座城市的命运也在常讲常新。正如一首词所言:英魂不向京华驻,向天涯、领略风光。伴年年,湖雨湖烟,无限苍茫。
                  
                      (本文部分史实引自《共青垦殖场志》,特此说明并致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21
请问上面的这位朋友:此文是否为您的原创。如果是,您是否同意我们发表在胡氏宗亲网首页“名人名录”栏目;如果不是,请您注明文章来源出处。谢谢。南山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22
这个文章不是原创的是一个老记者写的,我等下给你原创地址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27
胡耀邦说:“不要图虚名,要办实事。”希望这句话能让我们胡氏宗亲永记。
安徽省金寨法院13966276234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