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864阅读
  • 1回复

玉山居士胡公墓碣铭 (胡释之) ——元代柳贯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09-27
玉山居士何以名 不矫善 不诬实 隐于其乡 即以其乡之名自谥焉 象其德 故称其名也 居士生宋寳庆丁亥(1227) 得寿八十有九 以延佑乙卯(1315)六月二十九日终于家 阅七年而塟 葬之域曰乐邱 其地坫塘 迩于其家 居士所自卜而自名之也 居士学积于躬而行仪于家 中遭易代 安隐无竞 既老而传益 夷犹林壑间潜幽伏 寤啸寐歌 或悄悄以悲 亦欣欣以乐也 笃于义 故宗婣里党无违言 周于礼 故祀飨昏冠无愆 节俭不至陋用 不过奢其所履 如此而其可以寿 后训嗣者不止是也 方年八袠 子孙将洗腆致庆 忽命肩舆 径寻天台桐栢之胜 登台俯石梁经月乃归 霜髯朱颊 望之如古仙羽人 游戏人间而偶见之也 居士姓胡氏 讳释之开甫 其先自永康徙来东阳之玉山 曾祖讳 祖讳元俊 父讳景南 受业于国子司业陈公大猷之门者 居士之世也 居士娶石潭俞氏 柔俭慈顺 为令妇 为贤母 诸行卓然 二子有光召虎 召虎为叔氏后 孙男五 曾孙男八 居士之流庆有衍者 尚未艾也 俞夫人生淳佑乙亥 (淳佑年号有12个,均无乙亥年;按年龄推算应为嘉熙己亥1239年.咕咚冰鱼注) 卒延佑庚申(1320)之二月三日 寿八十二也 明年十一月庚寅合塟之日也 居士之同祖 女弟适余舅 宋太学进士俞公内弟仁杰 实以有光状来请铭 余不得而辞也 余观自古史记所载 隐德之君子 岂必竒迹显行 越众骇俗为足传哉 亦曰 反诸其行而信 质诸其后而无疑焉耳 则夫居士之葆素守冲 终于耋世 虽一纪而其善行不亡 固凛然大雅之遗风也 序而系之铭 维以志夫实也
铭曰
不懈于修 不踬于行 既寿而康 以享其生 亡鉴之嗟 惜不百龄 归于乐邱 体安魂宁 尚利尔后 迄观厥成

来源:待制集卷十   元代柳贯撰
[ 此贴被咕咚冰鱼在2007-09-27 12:27重新编辑 ]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9-27
附录:
柳贯(1270~1342) 元代文学家。字道传。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曾任江山教谕。至正二年(1342)起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贯跟方风、吴恩齐、谢翱等学作古文、诗歌与方回、仇远、戴表元、龚开交游。著有《柳待制文集》20卷。

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80622.htm

柳贯,字道传,兰溪梅江镇柳村(时称通化乡乌蜀山,浦江县属)人。自幼品行端庄,好学不倦。一日随父游高邮神庙,拾得价值万贯的珠宝,静候失主,原物归还。曾从师金履祥学习理学,又与来自本地及广东、温州、淮阴,南阳等地的著名师友学习文学,历史、杂家之学,因而凡六经、兵刑、律历、数术、方技诸书无所不通,文学尤著。一时“名闻四海矣”。
    元初废科举,以“察举”代之。故柳贯无科举功名。大德四年(1300),柳贯31岁,以察举任江山县教谕,8年后升昌国州(即今浙江舟山市)学正。考满到京,名声大噪,名公巨卿,争相延誉。延佑四年(1317),吏部因众论所归,特升柳贯为湖广等省儒学副提举(相当于教育厅副职)。6年后任国子助教,2年后升国子博士,3年后再升太常博士征仕郎。当时天下逐步安定,稽古礼文之事,一以柳贯所论为准。时有关勋戚大臣请谥的奏章,廷议,文移山积,柳贯奉命阅裁,三日而毕。临江太守受诬遭劾,柳贯力辨其诬,卒明非罪。一柄国大臣要求把其祖列享孔庙,礼部官员不敢说话,独柳贯把他顶了回去。一次,中书省已下令“洛阳神降,应赐封爵”,柳贯却认为,“神奸能鼓民,不治将乱。请檄所部禁戢之”。泰定三年(1326),56岁的柳贯以文林郎出任江西等处儒学提举。龙兴郡学久废,他请求当地长官造新校舍,聘名师讲学,学风大振。其他书院凡不领官饷的教师数十名,其工资、经费全部到提举署领取,确保教师薪金,并且不加重学生负担。提举署有一员司利用职权炮制文件做买卖,从中贪污,柳贯将其开除公职,遣送回家。他属下的学官、提举以伙食费名义,每年从各府州县学的官费助学金中支领米80石,柳贯带头拒领,从此革除弊端,确保办学经费。一道士建三灵庙和塔,侵占东湖书院学地220多亩,柳贯多方奔走,拆庙搬塔,所侵学地全部归还。南康一仓官因“飞粮”罪,株连百余人,省宪二府行文请柳贯“谳其狱”(审判定案)。柳贯明查暗访,以充分证据为其中大多数人平了反。
    元至顺二年(1331),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柳贯任期届满,回归故里,在乌蜀山下盖了几间仅能遮风蔽雨的小屋,过着“饘粥或不继”的贫困生活。但他“处之裕如”。朝廷常派人“过门承问”。至正元年(1341),朝延更化,征用老成,因台阁近臣推荐,皇帝亲布诏书,以“翰林待制承务郎兼国史院编修官”(正五品)起用于家。时年72岁。柳贯欣然赴阙,他说:“以陈尧舜之道,以赞太平之治,死不恨矣。”至官仅7个月,至正二年(1342)卒于任。
    柳贯一生,文才出众,品行端庄。著有《柳待制文集》、《近思录广辑》、《字系》、《乌蜀山房类稿》行世。他学问渊博,诗文尤长,与黄溍、虞集、揭徯斯齐名,元史称为“儒林四杰”。他为官廉正清明。作地方官治狱明察公平,作京官正直敢言。平生以奖进人才为己任,谆谆劝诱,至老不倦。人有一善,播之唯恐不及,学子都很亲近他。门生宋濂称他“负瑰雄绝特之才,蓄峻大刚方之德,发而为文则沉雄而雅劲,见于行则端重而遂直”。品行文章,皆为世所推崇。《元史》为他列传。

来源 : http://post.baidu.com/f?kz=178152416
QQ:190596259    E-mail: hl_1226@126.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