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我编辑的几编发给你,请你斧正。
《戊午上高宗封事》(1)
胡 铨(2)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3),市井无赖,顷缘宰臣无识(4),举以使虏(5)。专务诈诞,斯罔天听(6),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虏使(7),以诏谕江南为名(8),是欲臣妾我也(9),是欲刘豫我也(10)!刘豫臣事丑虏,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豺狼改虑,捽而缚之(11),父子为虏。商鉴不远(12),而伦又欲陛下效之。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13),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异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今丑虏则犬豕也,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14)。”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15)?然而卒无一验。则虏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虏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况丑虏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16);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17),危如累卵(18),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19),伪豫入寇(20),固尝败之于襄阳(21),败之于淮上(22),败之于涡口(23),败之于淮阴(24),较之往时蹈海之危(25),固已万万(26)!倘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虏人下哉(27)?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28),下穹庐之拜(29),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30),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31),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32),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33)。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于唐虞(34),而欲导陛下如石晋(35)。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36),已自可见。而乃建白(37),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38),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39)夫管仲,霸者之佐耳(40),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41)。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孙近附会桧议(42),遂得参知政事(43)。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44),漫不敢可否事(45)。桧曰虏可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46)。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矣。”呜呼!参赞大政(47),徒取容充位如此(48),有如虏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49)?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50),义不与桧等共戴天(51)。区区之心(52),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53)。然后羁留虏使(54),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55),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岂能处小朝廷求活邪!冒死渎陈,伏维垂鉴。
宋绍兴八年戊午十月(56)
【历史背景】
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任用被金人收买的奸臣秦桧为宰相兼枢密使。从此,这一对昏君奸臣便沆瀣一气,向金人乞和。当时秦桧指派亲信王伦出使金国,表达议和之意,并请求金国派遣使者前来具体商谈议和之事。同年10月,金派人携国书与王伦同来临安。金国使臣来到临安后骄横跋扈,他们把南宋当作金国的一部分,要求宋高宗赵构脱下皇袍,改穿臣服,跪拜在金使脚下接受金人的“诏书”,而且提出非常苛刻的和谈条件,要南宋对金纳贡称臣,每年向金献上银25万两、绢25万匹。
消息传出后,时任枢密院编修官的胡铨忧心如焚,他要上书高宗,斩除奸臣,以兴国家。遂纵笔直书,写下了历史上著名的、至今读来依然感人肺腑、痛快淋漓的奏疏《戊午上高宗封事》。
胡铨在奏疏中指出:王伦是一个卑鄙小人,市井无赖,全因秦桧瞎了眼,让这种人出使金国,才招来了金使到我朝骄横跋扈。金使此行,包藏祸心,是要亡我南宋,因此,不斩王伦,国家的前途将一片渺茫。文章还以大量的事实揭露了奸相秦桧卖国求荣的罪行,指责秦桧不仅不能辅助高宗成就大业,反而把高宗推向了向金国俯首称臣的境地,应该将秦桧斩首,将头颅悬挂在金使居住的地方,以平天下人之愤!然后羁留虏使,责以无礼,并以军事力量向金国问罪。他声明:自己“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如果高宗软弱,不报国仇,不恤民情,不斩秦桧,甘向金国称臣,自己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在金国奴役下的小朝廷苟且偷生。
这份被称为“斩桧书”的奏疏一经传出,立刻引起强烈反响。宜兴进士吴师古迅速将此书刻版印行,南宋上至官吏下至百姓争相传诵。金人闻讯后也急忙以千金购得此书,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南宋有人”,“中国不可轻”。此后20年,金国不敢贸然举兵进攻南宋。25年后,金国使者再次来到临安时,仍然怀着忐忑之心打听胡铨的情况。
这篇《戊午上高宗封事》义正辞严,不仅使“当日奸谀皆胆落”(王庭圭《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而且也鼓舞了广大人民抗敌的斗争力量,使“勇者服,怯者奋”(周必大《……胡忠简公神道碑》)。自学士文人“至武夫悍卒,遐方裔士,莫不传诵其书,乐道其姓氏,争愿识面,虽北庭亦因是知中国之不可轻”(同上)!它是南宋初年广大人民痛恨统治集团的屈膝投降,要求报仇雪耻、挽救民族危亡情绪的集中反映。
由于这一篇封事,昏庸的高宗赵构和奸相秦桧看到“斩桧书”后,惊恐和愤怒达到极点,他们以“狂妄上书,语言凶悖,仍多散副本,意在鼓动,劫持朝廷”的罪名,革去胡铨官职,流放到广东去了。最后到海南岛,直至绍兴二十五年冬秦桧死后,始得内移衡州。“朱崖万里海为乡,百炼不屈刚为肠”(王庭圭《胡邦衡移衡州,……》),胡铨和南宋投降派的英勇斗争是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的。孝宗即位后,他有《上孝宗论兵书》,建议统治者“坚持前日和不可成之诏,力修政事,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如越之图吴”。
【注释】
[1]本文是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岁次戊午)胡铨上高宗皇帝的奏章。当时宋金和议垂成,作者上书极力反对,并请斩主张议和的王伦、秦桧、孙近三人之头。封事:密奏的奏章。 [2]胡铨(1102-1180),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进士。力主恢复失地,始终如一,高宗时一再被贬,孝宗时官至兵部侍郎、端明殿学士。 [3]王伦:字正道,莘县(今属山东)人,秦桧心腹,极力主和,出卖民族利益。南宋高宗时屡次使金请和,促成了绍兴十一年(1141)屈辱的和议,后被金人缢杀。狭邪:邪恶。《宋史•王伦传》说他"家贫无行,为任侠,往来京洛间,数犯法。" [4]顷:不久前。缘:由于。宰相:指秦桧。 [5]诈诞:欺骗。 [6]欺罔天听:骗取皇帝的信任。天听:天子的听闻。 [7]诱致虏使:绍兴八年王伦出使金国,归朝时金主派萧哲、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与伦同行。 [8]诏谕江南:意谓把南宋政权当作附属国看待。诏谕:以诏书指示臣民。 [9]臣妾我:使我为臣妾。男称臣,女称妾,表示被统治的身份。 [10]刘豫:字彦游,阜城(今河北省交河县)人。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知济南府,叛变降金。后来金主册封为帝,僭号大齐,在位八年(1130-1137),屡次配合金兵攻宋,终为金所废黜。事见《宋史•叛臣传》。 这里意思要宋高宗也要像刘豫一样听金人之摆布。[11]捽(zuó 昨):捉住。 [12]商鉴不远:意谓应以刘豫之事为鉴戒。商鉴:《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商朝至盘庚迁都殷,故称"商鉴"。 [13] 左衽(ren刃):衣襟开在左边,是金人的服饰。这里是以左衽作为受金人统治的代名词.[14] 梓宫:是指宋徽宗的灵棺。宋徽宗于1135年死于金人区。太后:指高宗生母韦太后,当时在金人区。渊圣:是指宋钦宗,当时还囚禁在金国。[15] 啖(dan淡):利诱。[16] 凌夷:衰败,走下坡路。[17]间关海道:指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从建康(今南京)逃往杭州、明州(今宁波)并航海到温州一事。间关:谓道路崎岖难行。 [18]累卵:把鸡蛋堆叠起来,比喻很极其危险。 [19]陆梁:跳梁,引申为逞强、跋扈。 [120]伪豫:指刘豫的伪政权。 [21]固:通"故",已经。败之于襄阳:指高宗绍兴四年(1134),岳飞击溃刘豫大将李成军,收复襄阳等地。事见《宋史•岳飞传》。 [22]败之于淮上:指绍兴四年韩世忠击溃金及刘豫大军,追至淮水一事。事见《宋史•韩世忠传》。 [23]败之于涡口:指绍兴六年杨沂中(又名存中)、张宗颜大败刘豫三十万大军事。事见《宋史•杨存中传》涡口:涡水入淮水之口,在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 [24]败之于淮阴:不详,可能指绍兴六年十二月韩世忠击败刘豫淮阳军一战。事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25]校:比较。蹈海:即上文所说的"间关海道",参见注[17]。 [26]万万:谓远远胜过当初。 [27]遽:竟,就。出敌人下:比敌人弱。 [28]万乘(shèng 盛)之尊:皇帝的尊严。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辆),后世以"万乘"指皇帝。[29]下穹庐之拜:向金国低首下拜。穹庐: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圆顶氈帐,这里借指金国。 [30]索:尽,完结。 [31]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高士。据《战国策•赵策三》,秦围困赵之邯郸,魏国使臣辛垣衍劝赵王尊秦为帝,鲁仲连则力陈以秦为帝之害,说服了辛垣衍。 [32]汹汹:通"匈匈",喧哗、争吵。 [33]腹心大臣:皇帝亲信的大臣。 [34]唐、虞:尧、舜的朝代名。[35]石晋:指五代石敬瑭的后晋政权。石晋勾引契丹兵灭后唐,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受其册封,国号晋,称契丹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 [36]遂非愎谏:坚持错误,拒绝接受意见。 [37]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 [38]台谏:指御史台和谏议官。佥:众,皆。 [39]"孔子曰"三句:语出《论语•宪问》,意在肯定管仲的历史功绩,意谓: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可能还受外族的统治。微:非,无。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主张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被(pī 批)发:散发。左衽(rèn 认):指受外族的统治。衽:衣襟,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衣服前襟向左,不同于中原一带的右衽。 [40]霸者:指齐桓公。佐:辅助。儒家主张以仁政治理天下,崇尚"王道",反对以富国强兵为本实现"霸业",故云。 [41]衣裳:与下文的"衣冠"都是指崇尚斯文、讲究礼教。会:与下文的"乡"都是指宋朝统治下的广大地区。 [42]孙近,字叔诸,无锡人,进士出身,累官翰林院学士承旨。秦桧的另一爪牙。傅会:同"附会"。附和,迎合 [43]参知政事:副宰相。 [44]伴食中书:唐宋时期,宰相在中书省办公、会食,这里以"伴"字讥刺孙近尸位素餐,不负责任。后引申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 [45]谩:通"漫",枉自,徒然。[46] 当拜:指宋天子向金人跪拜。 [47]参赞大政:参与决定国家大事。 [48]取容充位:献媚于上司,占据官位而不负责任。原本无"容"字,据《挥麈后录》卷十补。 [49]有如:如果。折冲:击退敌军。折:挫败。冲:战车的一种。御侮:抵御侵侮,与"折冲"意同。 [50]备员枢属:当时胡铨任枢密院编修,故云。备员:相当于上文的"充位",这里是谦称。 [51]不与桧等共戴天:意谓与秦桧等人仇恨极深,不愿共生于天下。《礼记•曲礼》:"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52]区区:谦词,用于自称。指小的意思,含有愚拙 的意思。 [53] 竿:用作动词,犹言"悬"。把头挂在竹竿上。藁(gǎo 稿)街:藁街:汉朝的街名,在长安城南内,为汉代长安城中少数民族及外国使者居住之所。 [54]羁留:扣押。 [55]兴问罪之师:出兵讨伐敌人。[56]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
【译文】
我恭谨地考察过:王伦本来是一个行为轻薄奸邪的小人,街市上的狡诈之徒,前不久因宰相秦桧没有眼力,竟推举他出使金国。他专事奸诈虚妄,欺骗皇上,突然得居高官,天下人无不痛恨唾骂他?现在他无缘无故地引来金国使臣,以“江南诏谕使”的名义同我朝谈判,这是想把我大宋当作臣妾,想把我大宋看作刘豫啊!刘豫象臣妾一样侍奉金人,面朝南做上了儿皇帝,他自认为这是子孙称帝而万代不会改变的事业,金人一旦改变主意,就把他揪住捆绑起来,父子都做了俘虏。先例可鉴,记忆犹新,而王伦又想要皇上效法刘豫。天下是祖宗创立的天下,皇上所居的帝位是祖宗传下的帝位。怎么能把祖宗的天下变为金人的天下,把祖宗的帝位变成金人附属国儿皇帝的地位呢!皇上一投降,那末宗庙社稷的神灵都将被金人所玷污,祖宗养育了几百年的人民都要衣襟向左改变风俗了!朝廷执政大臣都将降为陪臣,全国的士大夫都要废弃汉族的礼服,换上金人的服装。到时金人的贪欲无法满足,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象对待刘豫那样用无礼的态度强加到我们头上呢!三尺儿童是最不懂事的,如果指着狗猪要他跪拜,那他也会怫然大怒;现在金人就是狗猪,堂堂宋国,一个接一个地拜倒在狗猪脚下,就是小孩于都感到羞耻,难道皇上忍心这样做吗?
王伦的意见竟说:“宋朝只要向金人投降,那末徽宗的灵柩便可归还,太后便可回国,钦宗便可归返,中原便可收复。”唉!自从汴京沦陷以来,主张议和的人,谁不是拿这种话来引诱皇上呢?但是终究没有一桩应验的,金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就已经非常清楚了。而皇上还不醒悟过来,耗尽百姓的膏血却不知顾惜,忘了国家大仇却不思报复,含垢忍辱,拿天下来臣事金人却心甘情愿。即使金人一定可以讲和,完全象王伦所说的那样,那天下的后人又将会把皇上说成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何况金人狡诈多端,而且王伦又用奸诈的手段帮助他们,那么徽宗的灵柩决不可能归还,太后决不可能回国,钦宗决不可能归返,中原决不可能收复。然而膝盖一弯曲便不能再伸直了,国势一衰微便不能再振作了,真叫人为此痛哭流涕长叹不已啊!
过去皇上辗转避难在海道上,危险得象垒起来的蛋一样,那个时候尚且不愿面向北方对敌称臣,何况现在国家形势逐渐好转,将领们竭尽锐气杀敌,士兵们渴望奋起抗战。就比如前不久金人势力到处侵扰,刘豫配合金人入侵,我军就在襄阳、淮水、涡口、淮阴等地击败过他们。现在比起当时流离在海上那样的危险境遇,当然已经好了万倍。假使不得已而非用兵不可,我们难道就一定会败在金人之下吗?观在无缘无故地反而臣服于金人,要委屈皇帝的尊严,向金人俯首跪拜,三军将士不等作战士气就已经衰竭了。这就是鲁仲连仗义不尊秦为帝的原因,不是舍不得那尊秦为帝的虚名,而是顾惜那天下大势不容许这样做。现在朝廷内大小官员,朝廷外军队和百姓,异口同声,都想吃王伦的肉。内外议论纷纷,皇上却不闻不问,我真担心一旦事变发生,祸害将不可预料。我私下认为不杀掉王伦,国家的存亡就不可想象。
纵然如此,王伦不值一说,而秦桧凭着朝廷心腹大臣的身份也做出这样的事。皇上有唐尧、虞舜的才资,秦桧不能使皇上成为唐尧、虞舜一样的国君,却想诱导皇上做石敬塘那样的儿皇帝。近来礼部侍郎曾开等人引用古人所说的道理来驳斥他,秦桧竟大声责备他们说:“你知道古人的事,我难道不知道吗!”秦桧坚持错误、不听别人的劝告,从这件事上就自然可以看清楚。至于他提出建议,让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共同讨论可否议和,这大概是害怕天下人议论自己,而让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共同来分担舆论的指责。有见识的人士,都以为朝廷没有人才。唉!真痛惜啊!孔子说:“倘若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要披着头发,衣衽向左了。”管仲不过是霸主齐桓公的助手罢了,还能改变衣衽向左的地区,协助主持会盟各国诸侯。秦桧是大国的宰相,反而驱使百姓放弃文明风俗,成为衣衽向左的地区。那末秦桧不仅是皇上的罪人,实在也是管仲的罪人了。孙近附和秦桧的意见,于是做到参知政事。天下人盼望太平如饥似渴,孙近却在中书省吃白饭,议事时完全不表示赞成或反对。秦桧说对敌国可以讲和,孙近也说可以讲和;秦桧说天子应当向金人下拜,孙近也说应当下拜。我曾经到过政事堂,多次提出质问而孙近却不回答,只是说:“已经命令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讨论了。”唉!参预决定国家大事却只求讨人喜欢,空占官位到了这种地步,如果敌骑长驱直入,还能抗拒敌人抵御外侮吗?我私下认为秦桧、孙近也应该斩首。
我充当枢密院一名属员,誓不与秦桧等同活在一个天底下。我的小小心愿,就是希望将秦桧、王伦、孙近三人斩首,把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竹竿上到藁街上去示众。然后拘留金国使者,责备他们违背礼义,再从容地派出讨伐金国的军队,那末三军将土不待作战就已勇气倍增。不这样的话,我只有跳入东海一死罢了,岂能留在小朝廷苟且偷生吗?
【写作特色】
胡铨这篇奏章的写作意图,是希望皇帝放弃屈尊和戎的打算,并斩首王伦、秦桧、孙近等投降派,所以一面痛斥投降者的罪责,一面力争取消和议。就前一方面说,先指出王伦的无赖行经,后说明朝野皆欲杀之,进而斥责秦桧的遂非愎谏、孙近的尸位素餐。就后一方面说,先举出刘豫受降为虏的前车之鉴,后通过今昔对比说明不可妄自菲薄,进而告以衣冠之邦不可为夷狄所屈的大义。两条线索交织并行,不仅论述有力,而且义愤填膺、感情充沛,最后表明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宁赴东海而死的决心,忧愤之情臻于顶点,文章也在此顿然止住。文章义正辞严,充分表现了作者坚强的民族气节与战斗精神。
江西遂龙律师事务所 胡琼芬 编辑
2007-08-18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1]
张元幹[2]
梦绕神州路[3]。怅秋风、连营画角[4],故宫离黍[5]。底事昆仑倾砥柱[6],九地黄流乱注[7],聚万落、千村狐兔[8]?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9]。更南浦[10],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11]、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12]?回首对床夜语[13]。雁不到[13]、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14]!举大白[15],听《金缕》[16]。
【注释】
[1]这是一首慢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胡铨上书反对宋金议和,并请斩王伦、秦桧,被贬新州(今广东省新兴县),张元幹为他送行,作了这首词。[2]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官至将作少监(掌管营建的副职)。词风悲壮,是苏轼之后、辛弃疾之前豪放词风的代表人物,有《芦川词》、《芦川归来集》。 [3]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4]画角:涂有彩色的号角。此句意谓:各个营垒里接连响起了号角声。 [5]故宫离黍:指北宋山河已沦陷金人之手。《诗经•王风》有《黍离》篇,写一位大夫在东周初年来到西周故都镐京,看到那里长满禾黍,徘徊不去,引发了对周室衰微的哀思与感叹。 [6]底事:为什么。昆仑倾砥柱:据《神异经•中荒经》记载,昆仑山中有铜柱,其高入天,名曰天柱。《列子•汤问》云:"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在昆仑西北),折天柱,绝地维。" [7]九地:九州之地,即遍地。黄流乱注:由上句"倾砥柱"而来。《淮南子•本经训》云:"共工氏振滔洪水。"据《水经注•河水》载,黄河发源于昆仑,砥柱在黄河中。 [8]以上三句意谓:为什么会天地崩塌,洪水泛滥,遍地狐兔成群呢?狐兔:喻指金兵。北宋王朝无法抵挡金兵南下,致使敌人在中原到处横行。 [9]此二句化用杜甫诗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天意:上苍之意。古代称帝王为"天子",所以又指朝廷之意。难诉:难以诉说。 [10]南浦,江淹《别赋》云:"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人用以泛指送别之处。 [11]耿斜河:明朗的天河。 [12]万里江山:指胡铨贬谪将去的新州。 [13]回首:此为不堪回首之意。对床夜雨:指昔日与胡铨相聚对谈时的欢娱情景。语出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泥泞非游日,阴沉好睡天。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14]雁不到:谓书信难通。相传大雁至湖南衡阳即不再南飞,衡阳旧城有回雁峰。新州在广东,是雁飞不到的地方。 [15]此二句意谓:我所关怀的是天下古今的大事,怎能像儿女之辈,只谈些恩怨私情呢!这里化用韩愈诗《听颖师弹琴》中句:"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儿曹:儿女之辈。 [16]大白:酒杯的名称。 [17]《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词调的别名。
【提示】 作为一首送别词,落笔却不言送别,而是从怀恋神州故土写起,这是因为中原沦陷最令作者及胡铨等正直文人感到痛心疾首,是他们心头最大的忧患。"底事"以下用三个带极强感情色彩的比喻形容国家破碎、生民涂炭及战乱之后沦陷区的荒凉,设问的语气,更引发人们进一步的思索。接下来化用杜甫的诗句,"天意高难问"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皇帝,为前文作结;"人情老易悲"则转言送别,向下文过度。换头四句写景,悲慨不平的感情稍作停顿。之后很快又迸发出来,"万里"以下四句,既为双方的别离而感伤,又为对方的远谪而不平。最后几句表现出作者慷慨激烈的怀抱,相互勉励的意思已在不言之中了。
词中既寄寓着国土沦丧的悲愤,又包含着对投降派的痛恨,同时更表达了对胡铨的慰勉,感情悲壮,音节洪畅,在当时即广为传诵,不少人步韵追和,可见其巨大影响。
【评析】 “梦绕神州路 ”,是说我辈灵魂都离不开未复的中原 。“怅秋风”三句,写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似乎武备军容,十分雄武,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此句将南宋局势,缩摄于尺幅之中。以下便由此发出强烈的质问之声,绝似屈原《天问》之风格。
首问 :“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 ?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须知狐兔者,既实指人民流离失所,村落空墟,只剥野兽乱窜,又虚指每当国家不幸陷于敌手之时,必然“狐兔”横行,古今无异。
郑所南所谓“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让国破家亡之人而视之,此情此景便会产生共鸣,笔者亲历抗战时期华北沦陷的情景,故而被这情景深深感动。
下用杜少陵句“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 ”,言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只得胡公者一人,同在福州,而今胡公又离然分别,悲可知矣!——上片一气写成,全为逼出“更南浦,送君去”两句,其苍劲有力,字字沉实,作掷地金石之响。
过片便预想别后情景,饯别是在水畔,征帆既去,但不忍离去,伫立到江边以致柳枝随风吹飘起,产生一丝凉气 。天上的星儿一眨一眨地出现。“耿斜河”三句,亦如孟襄阳、苏东坡,写“微云渡河汉 ”,写“疏星渡河汉 ”、“金波淡,玉绳低转”,为什么情调如此相似?而对于芦川,悲愤激昂之余,忽得此一二句,更显示出了深挚的感情。如以“闲笔”视之,即如知大嚼,而不晓细品,浅人难得深味矣。
下言写此别之后,不知胡公流落之地 ,在何所,想像也感到困难,相距万里 ,想在一块儿共吐心事,如朋友、兄弟之故事,已经是不可能的!语云雁之南飞,不逾衡阳,而今新州距离衡阳几许 ?宾鸿不至,书信将凭谁寄付?不但问天之意直连上片,而且痛别之情古今所罕。用此方法关心国家、社会,纵怀今古,沉思宇宙人生;所关切者绝非个人命运得失穷达,又岂肯谈个人琐事。韩愈《听颖师弹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是此句的依据。
情怀既然这样,何以作词?所谓辞意俱尽,遂尔引杯长吸,且听笙歌。——以此豪迈之言借以打发心头之痛,作者用笔如夭矫之龙,不以陈言落套为比。
江西遂龙律师事务所 胡琼芬 编辑
2007-06-16
胡铨诗词
逸贤(1)峝(2)
胡铨【《全宋诗》卷1934】
好竹平生志颇坚,谁知岛上有淇园(3)。溪边六逸(4)李太白,林下七贤(5)杨巨源(6)。空翠(7)有时穿荦确(8),圆机(9)终日转潺湲(10)。从来到处安心地,肯认家山(11)作本源。
题解:首联写诗人岛上意外地遇到竹林,以“淇园”借指竹林,暗示竹林之美和诗人对竹林的酷爱,“谁知”又透出诗人的惊喜。颔联以文学界名人作比,点出在竹林中游赏者(当然也包括作者)的自由随意,悠然自得。颈联首先直写竹子苍翠,并以石头对比反衬,其次写到竹下流水的幽静,使水竹相互映照,同时增辉。尾联以自己要把此岛当作家乡的心愿,极写自己对此岛的热爱。
全诗以喜爱之情为中心,从各个方面铺排渲染,有景,有物,亦有情,既直抒胸臆,又侧面烘托,中心鲜明,引人入胜。
注释:1、逸贤:隐遁不仕的贤人。 2、峝(dòng):即山洞。3、淇园:周朝卫国的园林,以产竹闻名。这里借指竹林。4、六逸:李白四十岁前后,曾隐居徂徕山(今山东省境内)一段时间,和他一同隐居的还有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五人,当时人称他们为“竹溪(在徂徕山下)六逸”。李太白,李白,字太白。5、林下七贤:三国时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常宴于竹林之下,时号“竹林七贤”。6、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有《池上竹》诗“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 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7、空翠:指竹子。 8、荦确:嶙峋,坚硬。这里指岩石。9、圆机:犹环中(圆环的中心。庄子用以比喻无是非之境地,借喻灵空超脱的境界),比喻超脱是非,不为外物所拘牵。《庄子•盗跖》: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而成意,与道徘徊。10、潺湲:水流不绝的样子。11、家山:谓故乡。
好事近(1)
胡 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2)。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3)。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4)
【写作背景】 这是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胡铨被贬居广东新州时写的一首词。此词关系到南渡后一场斗争,因而闻名。绍兴八年秦桧再次入相主和,派主伦往多议和。这事激起了朝野广泛抗议,当时身为枢密院编官的胡铨尤为愤慨,上书高宗说:“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斩三人头(指秦桧、王伦、孙近),竿之藁街。……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戊午上高宗封事》)此书一上,秦桧等人由恐惧而变恼怒,以狂妄凶悖,鼓众劫持“的罪名,将胡铨”除名,编管照州(今广西平)“,四年后又解配新州(今广东新兴)。胡铨逆境中坚守忠节,十年后在新州赋本词,”这首词流传出去,朝廷中的抗金派和广大群众十分赞赏;投降派对他却切齿痛恨,必欲置于死地而后快。这时,秦桧的私党张棣迎合投降派的心理,便向朝廷诬告,说胡铨在词中所写的 " 豺狼当辙 " 是对皇上及有功重臣的 “ 谤讪 ” 、 “ 怨望 ” 。高宗又一次听信谗言,把胡铨从新兴发落到更远更荒辟的海南岛充军。直到秦桧死后,胡铨才重回内地。十年间,秦桧对胡铨的迫害愈演愈烈,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同时,对反对和议的朝野名士也进行残酷的迫害,著名的诗人、词人王庭珪、张元幹就被流放、削籍,”一时士大夫畏罪箝口“,”忠义之士多避山林间“。(参见《宋史。胡铨传》、《挥尘后录》卷十等)这首词就是在这样气氛下写作的。南宋王明清《挥尘录•后录》卷十记载:“邦衡在新兴尝赋词,郡守张棣缴上之,以谓讪谤。秦(桧)愈怒,移送吉阳军编管。”这里说的,就是《好事近》这首词产生的影响,以及因此给作者带来的不幸。这首词的调子明朗,叙事直率,感情炽热,绝无矫揉造作的痕迹。词中虽然流露了“归隐”的思想,但这不过是作者因为自己无法“脱颖而出”,报国无门的愤慨,他满腔的爱国热情以及对投降派卑劣行径的愠怒,在本词中还是十分明显的。
【题解】 上片是说自己无意富贵,却在走上政途,深感懊悔。“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轻”,轻率,鬼使神差似的,这是深深的自责,由现在想到当初的轻率尤为懊悔。“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猿惊鹤怨”用《北山移文》文意。南齐周本隐北山(即钟山),却应诏出仕,也孔稚珪绿山灵草木禽兽的口吻对他进行责备,中有这样的句子:“惠帐空兮兮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薜萝”,幽隐之处,“薜萝秋月”借指隐者徜徉自适的生活,唐张乔《宿齐山僧舍》“晓山月出烟萝”类此。这里是借猿鹤以自责其弃隐而仕,放弃了山中的美景。“空”、“识”两字道出做官却未能遂愿,把自己的悔恨展现得更为强烈。
作者缘何对当官如此懊悔?从上片看,可见他对“薜萝秋月”生活的怀念,对故乡的感怀。身窜南荒,自会产生离乡愁绪。同时他另作了一首《如梦令》,云:“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前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荔枝能好。”正是这种情绪的写照及其自我解脱。但是,这首词超越了这首情绪,他写悔恨写得那么痛切,另有所指。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囊锥出头”即“脱颖而出”,索用毛遂自荐典故。要理清两句的意思,弄得清“刚”、“不道”这两个语辞。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刚”即“硬”,“不道”有“不想”之意。这两句是说:你硬是要头,逞能你也得弄清时节和世道很明显,“出头”是指十年前反对和议、抨击秦桧。这用的是理怨、自责的口吻,还是“悔”。既然悔恨了,“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便学陶渊明“或命巾车,或掉孤舟”,归隐田里了:“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可是,路上有豺狼挡道。想回也难!词就是这样一气呵成当官的悔恨,想归却不能苦闷,这对处于特定境遇中的作者来说,是道出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是若只是如此理解,又未免只在皮毛了。只要联系一下写作背景,这首词强烈的讽刺意义就不难看出。
“豺狼当辙”即“豺狼当道”相对,语出《东观汉纪•张纲传》:“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豺狼”与“狐狸”相对,是指权奸、首恶,张纲所谓豺狼,是指独擅朝政的梁冀及其党羽,这里用以指把持朝政的秦桧。张棣说是“讥讪”,秦桧那样恼怒,看出“豺狼当辙”用语的含义。其实所谓“讥讪”,不独这一句,全词无不暗含着对秦桧等人的抨击。“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自责、悔恨是表面的,实际上是在骂那些主和误国、陷害忠良的家秋,朝廷里尽是奸臣,忠正之士想出头也出不了头。上片悔恨“故乡轻别”,“富贵本无心”是暗用了孔子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他无意于谋求富贵也不愿担任奸臣。他那般痛心地忏悔,与十年前上书所说:“臣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其志向恒一的。上面这些意思都是借用去国怀乡的形式表现了出来的,并不直遂,叫人咀含而不语,其讽刺意味更为犀利。
这首词是作为“罪人”在那险恶的政治气氛下写作的,表现了作者无畏的抗争精神和对国事的深切关注,它与《戊午上高宗封事》同为反和议斗争的名篇,表现了作者忠贞的气节。朱熹赞扬胡铨是“好人才”时说:“如胡邦衡(邦衡,胡铨字)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朱子语类》卷一百○九),胡铨属于鲁迅所说的中国历史上“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
【注释】 (1)、这是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胡铨被贬居广东新州时写的一首词。(2)、猿惊鹤怨:山中的猿鹤都怪怨主人离开它们出仕。薜萝:是指薜荔和女萝俩种野生藤状植物。后借指隐者。薜萝秋月:指隐居生活。(3)、囊锥句:借《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自荐使楚脱颖而出的典故。不道句:意思是指没看清这是什么世道。(4)、巾车:有帷幕的车子,这里指驾车归隐。豺狼:指秦桧等人当权误国,迫害爱国人士。
醉落魄
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
胡 铨
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
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
【注释】 辛未,指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庆符,指当时的爱国志士张伯麟,庆符为其字。时秦桧等投降派把持朝政,向金国屈膝称臣,签订“和议”,排挤、陷害爱国志士,在临安过起了“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苟安生活。庆符愤而在斋壁上题云:“夫差,而志勾践之杀而父乎?”元夕,庆符过中贵人白谔门,见张灯盛况,取笔题字,如斋壁所云。秦桧闻之,下庆符于狱,捶楚无全肤,后流放吉阳军(今广东崖县)。胡铨为“中兴名臣”,曾不惜冒生命危险与秦桧作过拚死斗争。早在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即将签订之前,胡铨就曾冒死上奏,极言向金人称臣之不可行,并请斩王伦、秦桧、孙近三个奸臣之头以谢天下,“不然,臣宁有赴东海而死,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辞意激切,声振中外,连金人都“募其书千金,三日得之,君臣夺气”(杨万里《胡忠简公文集序》)。他立即遭到投降派的陷害、打击,绍兴十二年(1142)除名新州编管;十八年(1148)移吉阳军。该词即写于吉阳。
词作开首二句:“百年强半,高秋犹在天南畔。”词人这一年四十九岁,故曰“百年强半”,被排挤出朝廷,羁留南方达十三年之久,故曰“犹在天南畔。”秋高气爽,临轩赏月,把酒观菊,本当是很惬意、快活时节,但却被抛置在天之涯海之角。更何况,奸贼当道,金瓯残缺,匹夫之责,时常萦绕心怀。一个“犹”字,凝聚了词人多少的感慨与忧愤。“高秋”,谓秋高气爽之时,谢眺《奉和随王殿下》诗有:“高秋夜方静,神居肃且深”句。“幽怀已被黄花乱。更恨银蟾,故向愁人满。“幽怀”,指郁结于心中的愁闷情怀。毫无疑问,这是指自己无法锄奸复国的激愤烦乱心情。这句本意是因“幽怀”而无心赏观菊花,但字面上却说是因观花而致幽怀乱,似句意不顺,这实是一种婉转曲达的表现手法,后二句亦是如此写法。词人愁绪满怀,偏又逢皓月圆满,便把一腔的怨情向“银蟾”倾泻而去。这与上句的“无理”,更深一个层次地表现了词人的愁绪。如“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辛弃疾的“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祝英台近》)等。这都是一种看似无理,实则含有更深的理在的埋怨。
下片词人转而抒写自己借酒茶解愁的情形。“招呼诗酒颠狂伴,羽觞到手判 无算。浩歌箕踞巾聊岸。”这里的“伴”,当指那些不畏权奸,主张抗金,遭到迫害,有志而不得伸的志同道和之友,当然也包括词题中的张伯麟。这几句词人用白描手法极写饮酒之狂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他仍只好借酒来忘却心中的忧愤与不平。“羽觞”,指酒器,其状如雀鸟,左右形如两翼。他们喝了无数杯的酒,不仅放声高歌,还一扫文雅之态,箕踞而坐,并把头巾推向后脑露出前额。这是他们“颠狂”的具体写照。“箕踞”,形容两足前伸,以手据膝,如箕状,古时为傲慢不敬之容。这种放浪形骸的颠狂之态,实是内心忧愁极深的外在表现。末二句“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盌。”酒醒思茶,亦如饮酒一般,以浇胸中之块垒。“卢仝盌”,“盌”,同碗、椀,典出唐代诗人卢仝,卢仝号玉川子,善诗,亦喜饮茶。曾赋诗盛赞茶之妙用:“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走笔谢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