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50阅读
  • 2回复

胡氏溯源概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0-07
— 本帖被 胡铁华 从 胡氏家乘 移动到本区(2008-02-13) —
        据传说,古代有种鸟叫鶟鹕,这种鸟形似雏,青身白头像现代白头翁鸟。何光岳先生推断:“胡即鶟鹕,是以白头翁为图腾的部落,后来用为国号,是东夷族中鸟的一支。”如果何光岳先生推断正确,就可以推想,在远古时期曾有一支鸟夷的部落,他们以鶟鹕为图腾,以胡作为部落,后来在弱肉强食的部落的战争中,便逐渐灭亡,归合其他部落。《吕氏春秋·勿穷》称:“胡曹最早被封为胡姓的人,他所处的时代是黄帝时代,是父系氏族社会,胡曹是黄帝的臣子,是发明制衣的人。”清朝陶澍撰写的益胡《吴支二修谱序》中说:“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世本》一书又说:“胡曹是黄帝的大臣,是胡部落的一员。”这里并非单指一人,而代表整个胡氏部落。在胡氏部落衰亡后,其的子孙湮没无闻,把图腾作为家族的标志,传给子孙后代永远不变,这是白头翁鸟为图腾的胡氏部落衍变成胡姓的历史过程。
        到了西周春秋时期,便出现了两个胡子国,一个为姬姓胡子国,一个为归姓胡子国。姬姓胡子国是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同姓诸侯所建立起来的子国,当时侯伯尚千余人,到了幽厉王以后,诸侯相互攻打并吞,所谓黄,江,胡,沈等。故此,在史书里称:“弗采著于传上云”。《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姬姓胡子国,在今河南郾城县一带,周围分布着许多姬姓的诸候国,这些诸侯国与姬姓胡子国是毗邻接壤的。
      《韩非子·说难篇》一书记述:郑武公称胡子国为“兄弟之国”的,公元前770年至744年,郑武化从今陕西西华县迁都今河南新郑,可见姬姓胡子国确是西周时期的封国。《左传》又记述:齐景公后来逝世,国内却发生了政变,齐侯杀掉了胡姬,而胡姬是胡之女,是姬姓,齐景之妾。楚共王亦有个叫胡姬的爱妾,也是姬姓胡子国嫁给楚共王的。从这一点证实,在西周春秋时期姬姓胡子国是存在的。
        公元前538处,胡子国参加了以楚为首的联合军队,对吴国进行了攻打,杀掉了齐国景公左相庆封,经过这场战争,楚国的灵王,在公元前531年迁至荆山地方(今河南灵宝县),姬姓胡子国亦迁到荆山。不久,楚国发生政变,楚灵王被杀,胡子国的人民转迁到今安徽阜阳立国。
        此时,吴国强盛,北上争雄。公元前519年,吴国决定向楚国附属楚、顿、胡、沈、蔡、陈、许等七国用兵,但吴国公子光则认为,应分师先进攻胡、沈、陈三国,结果三国大败。在这场混乱战争中,楚国回师时并吞了胡子国,从此胡子的领土已被楚国占领,姬姓胡子国灭亡了。
        归姓胡子国,起源于尧舜时期的,被称归夷,是东夷的一支,原居住河南商丘一带,后来到武厂的讨伐,被迫四处播迁。据《通志·氏族落》称:“归姓胡子国被楚国灭后,子孙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以姓为氏的世居吴郡。”这就是说,归姓胡子国被楚灭后,子孙分成二姓,一是以国为氏,即胡姓,一是以姓为氏,即归姓。这样,胡、归姓同出一源的两个姓族。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先生,在追溯其祖先时,便追溯到胡子国这一源头。
        胡公满是我们胡氏的始祖,他是舜商的后裔,西周武王把他封于陈国(今河南宛丘),谥号胡公,他是周文王的女婿。《通志》记述“胡是姬姓国,不详其始封之君,且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胡公满封于陈,其的庶支亦为胡为胡氏,此胡氏为妫姓,乃以谥为氏者。”为什么要满为胡公满呢?妫满是谥号的得名,是出于年高寿长,且有高雅的气节,受到了周王朝的尊宠。《左传·昭公八年》称:“胡公不淫,胡周赐之姓,使祀虞商。即周把妫满作为继承舜的正统之意。”“不淫”的含义,是不同高纣王那样奸淫邪恶,保持高度气节,亲近周围的姓氏。
        自胡公满封于陈氏,其的子孙经过历代的沧桑,繁衍,形成了胡姓大宗源头。而胡子国不管是姬姓还是归姓,他们始封之君是谁,至今一无所知,这说明胡公满是胡氏始祖了。
        黄启昌先生撰写的中华姓氏通书《胡氏》一书称:胡氏是中华民族大姓之一,在一百个汉族姓氏排列中,胡氏依次排在十三位的,名列中华十五大姓之内,现胡氏人口在全国范围内已达到一千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2-20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1-09
骄傲  我是胡氏后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