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571阅读
  • 9回复

胡氏家族《富田陂下红色古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2-12
陂下古村的总祠——敦仁堂。这座祠堂面积近3000平方米,长98米,宽29米,分上中下三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这里是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也是红军学校首迁地。祠堂门楼又叫做朝天门,和村里的迎龙门、延福门、龙川阁形成了东西南北四座门楼结构布局。祠堂于明初洪武年间建造,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以木质结构为主,外观上还过得去,但风化和破损仍很严重,需要想方设法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和修复。“敦仁堂”三个字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绎的墨宝,他还为敦仁堂书写堂联一付,现保存的是下联,上联也待修复。
陂下原名潭溪,唐朝罗让最先从栗付垅迁来立基,建有“评事堂”北宋末年,胡晃才从陂头甲村迁入,因为胡姓人口发达,就建了这座“敦仁堂”。现在,胡姓人口已近两千,居富田各姓氏人口之首。胡姓人才辈出,曾任华北组织部部长、中央财政部副部长、中央人民银行行长和上海市委第二书记,现退居二线的胡立教就是这个村庄的人。
    1930年春,陂头“二·七”会议之后,邓小平就先期赶到这里传达会议精神,掀起土地革命高潮。毛泽东也于1930年3月22日至27日,在这个祠堂里主持召开了“赣西南物委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祠堂后栋开办了“红军学校”,朱德、张震都住在这里。朱德既是校长,又是教官,向红军将士讲授军事理论知识。
    富水河边的樟下,朱军长看见坐小船去割禾的群众在洪水暴涨中涉险过河,焦心如焚地向富水河发誓:“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在这里修一座石桥!”
      中西合璧的“陂下书院”始建于1926年,分为前后栋,中部廊楼相接,起初是作书院用的。1928年,毛泽覃偕夫人来到陂下后,就住在左楼。后栋是会议室,廊楼部分是办公室和印刷室。
      1932年春,公略县从吉水水南迁到陂下村,毛泽覃任县委书记,仍住左楼。当时贺怡生病,遍请名医治疗,均无效果,还是被一个叫“老闰师老”的胡姓老头开了一个八分钱的药方给治好了。据当年的童子军讲:当时任江西独立十三团团长的曾山,任团政委的陈毅同志在战斗的空隙,曾几次骑马来探视贺怡。
    “列宁台”是毛泽东从井冈山下来后,为了满足红军、赤卫队、青年团和群众开大会的需要而建的。
“列宁台”的前后左右到处写满了红军标语。红军撤到东固去了后,白军占领了陂下,又写了一些白军标语。我们从这些红白更替的标语中就可以看出,当年苏区的斗争是多么的残酷!
    1930年3月17日凌晨,国民党“五县联防”的民团趁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主力部队攻赣州城难克,苏区兵力空虚之机,大举进犯富田,企图将革命的新生力量扼杀在摇篮中。
敌人抢占了下坪这个防御制高点,红军、赤卫队、青年团几次突围都未成功,形势非常危急。
到了晚上,毛泽覃和胡发兴商量后,立即命令赤卫队带一连红军借夜幕的掩护,从富水河里隐蔽前进,迂回到敌人背后,一阵排枪打过去,敌人死伤不少。敌人见腹背受敌,吓得赶紧逃跑了。
    红军特务连驻扎在“鲁公祠”,他们负责警戒和侦察任务。平时,他则告诉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怎样站岗放哨、查路条。

陂下,顾名思义,即水陂之下。这个村庄傍富水河而建。位于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宋时富田街先民在少傅山脚下拦河筑石陂一座,因村庄建在其下游,故名陂下。其实这个地方地理环境很好,富水河流经此地转了一个大弯,汇水如潭,河面突然变得狭窄如溪,故又名为潭溪,百姓视其为风水宝地。北宋末年,胡氏先祖胡晃公从下游的新圩甲村溯水而上,在此肇基立业,已有近千年历史。胡晃是进士及第,官至宋王府参军,为狄青军事幕僚;他的公公胡盛曾任吉州刺史,所以这个家族在地方上也算是望族。从家族源渊来说,这个家族和胡铨,以及胡耀邦的先祖为同一家族,即都是南唐时期胡霸公之后。胡铨为爱国侨领、万金油大王胡文虎的先祖,是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忠义刚正之气名扬天下,为海南三亚著名“五公祠”五公之一,是文天祥景仰的庐陵先贤和立志学习的榜样

陂下古村名人贤士辈出,据家谱记载,从明代开始,七品以上官员多达二十余人,文武兼备,民国时期的高级知识分子十余人。在大革命时期,陂下古村又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略中心县委、公略县苏维埃政府驻扎于此一年多。中国革命的伟人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曾山及肖克、毛泽覃夫妇等革命先辈都在此战斗工作或生活过,第一所正规的红军学校诞生于这个村庄。全村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48人,建国后健在的长征老干部(4人)、苏区老干部20多人,包括胡立教、胡显筒等人,现都已去世。在48名先烈中,有中华苏维埃政府土地部长胡海,江南抗日义勇军副司令胡发坚,泰和、万安县委书记胡家驹、公略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公万兴独立团团长胡发兴等人。古村的生态环境也有其独特之处,富水河依村而流,数百株古樟环抱古村,陂下古村的先人很讲究环境风水,全村地形是个排形,面积很大,地形却非常平整。为此在排水方面采用五水朝东结构,全村的屋檐水和生活废水通过五条沟渠汇流到“星聚堂”前的一个大池塘沉淀,再向东排至富水河,故全村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卫生状态。真可谓是红古绿熠熠生辉。

陂下古村现有农户四百来户,1800多人,以胡姓为主,占全村人口90%以上,全村因拥有36座祠堂(现仍保存25座)而被称为“祠堂村”;有100多人参加了红军而称为“红军村”;因有18口古井(仍保留九口),养育了十多对双胞胎和七十岁以上老人一百多人,而被称之为“双胞胎村”和“长寿村”;因周边樟树众多,尤以古、奇樟树出众而称其为“樟树村”。总之,这是一个奇特和令人向往的古村。今天能看到的景物仅是很少的一个侧面。
[ 此贴被胡盛泷在2007-12-14 00:25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陂下总祠大方牌
  • 总祠外部
  • 古祠堂
  • 古祠堂
  • 古祠堂
  • 古祠堂
  • 小分祠
  • 小分祠
  •  〈列宁台〉
  • 《迎龙门》
  • 《祠堂大方牌》
  • 《古村的老樟树》
  • 古村历史事记
  • 胡氏总祠堂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2-12
》》》》》》》》》》》》》》望各位支持一下哦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2-12
进来不留名,,留个表情也可以哦!!!!!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2-12
吧错吧错!来顶一下!!!五百多年啦?真的是很古啦!看上去还那么气派.希望那边的族人多多保护啊!我看那墙上怎么还有中国移动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2-12
历史悠久啊。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2-13
图片很好!有代表性,如能加上一些文字说明就完美了,如族群的介绍,先祖名贤等,这样就让大家对富田陂下胡氏有更深的印象。总之能将这样好的资料提供上来,我们还是很高兴的,毕竟让我们了解到了你们老家还有这样神圣的祠堂,这是族人的功绩和精神所在。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2-13
快来支持一下哦,,,我已经把《陂下古村》的由来都写了。。

这下可以更了解陂下古村了。。

也欢迎各地的游客前去考察开发。。。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2-14
怎么样,,古村风貌不错吧!!!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2-14
盛泷宗亲的这个帖子通过充实后,就比较全面了,让我们对陂下胡村有了清晰的感性认识,陂下村不但是有着古老文化遗址的村子,而且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纪念地,是一个聚有古迹有现代纪念的好旅游景区!盛泷宗亲辛苦了!!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2-14
另问一下,这些照版是你所摄吗?
胡宏言:“行贵精进,言贵简约”
涌田博客:http://blog.sina.com.cn/jtgs305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