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19阅读
  • 1回复

解读胡三省的籍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7-12-13
解读胡三省的籍贯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1-09 17:25:48 ]
[上一篇] [下一篇]
解读胡三省的籍贯

本文引自:
http://www.nhnews.com.cn/gb/nhnews/weihua/node1563/userobject1ai63689.html
    宁海新闻网  2004年11月2日 9:14

  胡克均

  胡三省是我国宋末元初宁海籍的爱国历史学家,《资治通鉴音注》(以下简称《音注》或“胡注”)的作者,浙东史学的鼻祖。其至今仍留世的294卷《音注》和12卷《释文辨误》,与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水乳交融,密切而不可分;他的姓名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并列,名垂青史。胡注的《资治通鉴》,自宋元以来是历代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必读的教科书。据当代学者舒谭披露:毛泽东晚年曾对人说,这部长达600余万字的胡注《资治通鉴》,他先后陆续读过17遍。并在该书的字旁行间,画满圆圈,在天头地脚写了许多批注,墨迹至今尚存,广为人知,传为佳话。据说,1956年由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胡注《资治通鉴》点校本,就是毛泽东提议,指明由顾颉刚领导,21位专家合作点校而成的。

  胡三省在《音注》中三书“天台胡三省”,为此长期为国人所误解,其籍贯一直纠缠不清。对此最早提出析疑的是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前北师大校长陈垣。1941年他在研读胡注《资治通鉴》时,为胡三省博大精深的知识、强烈的爱国思想所感动,又在清光绪《宁海县志》中发现了胡幼文撰的《三省公墓碑》,于是作《通鉴表微》一书,首次指明胡三省是浙江宁海人。然而其事未为世人普遍认可和赞同。别且不说,中国最权威的工具书、1979年版《辞海》仍言“胡三省浙江天台人”。基于此,鄙人在1981年《杭州大学学报》上发表了《关于胡三省的籍贯问题》一文,以翔实的史实证明胡三省在《音注》一书所言的“天台”,不是如今的浙江省天台县,而是古代的台州府;接着又在浙江社科所主编的《浙江学刊》上发表了《爱国历史学家胡三省》一文,在再次论证胡三省真实籍贯之余,引用了大量地方史资料,长篇大论把胡三省的生平事迹公诸于世。

  面对史学界对胡三省籍贯的辨正,1989年版和1999年版的《辞海》,在“胡三省”的词条中,对其籍贯作了修正,言其“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详见1999年版《辞海》缩印本P1823)。鄙人浅见,终为世人公认,澄清了误解,还历史以真实,深为欣慰。然而仔细阅读,发现该词条括号内的表述不当,“今属浙江”四个字是多余的累赘。再仔细琢磨,始知遗漏了“宁波市”三个字。该括号内释文正确完整的表述应是“今属浙江宁波市”。宁海自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县始,一直隶属台州府管辖,直到解放之后,在1956年划归宁波市。据此而知:胡三省原籍台州宁海,现属宁波宁海。

  解读胡三省的籍贯,并非是单纯为了纠正《辞海》的误读、误解和误导,实是落实“三个代表”思想,弘扬人文文化的需要。胡三省不是一位可有可无的等闲之辈,他与方孝孺、柔石、潘天寿是入编《辞海》的四位宁海籍的历史文化名人,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古人曰:生当封侯死庙食,男儿至此是豪雄。胡三省能享此殊荣,实乃难能可贵。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反映,又对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数量,反映了该地区文化底蕴的深浅;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质量,折射出该地区文化品位的高低。胡三省生于宁海,长于宁海,自幼聪明,自学成才,与宋末名臣文天祥、陆秀夫等同年登进士第,宋亡后,隐居不仕,呕心沥血注释《资治通鉴》,是宁海历史上一位才华横溢、“旷百年而一见”的文化名人,今天的宁海人为有胡三省而感到骄傲。宁波是胡三省的第二故乡,是他成就业绩的发祥地。他至今仍留世的294卷《音注》和12卷《释文辨误》是在宁波撰写完毕,借助鄞县南湖(今宁波市海曙区大沙泥街)袁洪、袁桷父子的藏书校正而定稿。由于家业凋零,书稿难以付梓,靠袁桷资助,得以传世。今天的宁波人为此而感到自豪。

转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2-13
胡三省籍贯小议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2-26 06:39:40 ]
[上一篇] [下一篇]
胡三省籍贯小议

胡正武

    胡克均先生考证胡三省籍贯为宋台州宁海(今属宁波)确不可移。此事之误读误解,实因“天台”一名本指山名,然后作为台州之通称长期使用,而作为县名(即今天台县)是五代时节开始,宋初始确定迄今者也。因古代文人喜欢以别名雅称,到现代此种风气日益式微,即使文人也多未知其意,遂以“天台”县来解读古籍中之天台使然。实际上台州府志多有提及“天台,台州之通称”,台州文人在交际中亦多喜欢自称“天台某某”,一如胡三省之自称为“天台胡三省身之父”(胡氏字身之,父者男性之标志也。其名字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数学大师陈省身之名亦然),宋朝以前固如此,宋代著《全芳备祖》一书的陈景沂(陈名咏,字景沂),系台州黄岩人,其书署名作“天台陈景沂编辑”,其友人韩境作序称之为“天台陈君”,《四库提要》称之为“天台人”;即使宋以后台州文人犹且如此,元末陶宗仪作《南村辍耕录》,亦自署“天台陶宗仪九成”;明朝方孝孺系台州宁海人,其自号“天台生”,亦自称乡里为天台,如方氏《默山精舍记》云:“余年十七八,侍先君守济宁。寿昌胡君朝翰,自太学来分教鲁诸生。余时与之往来甚熟,朝翰能为诗,执笔作行草书,蜿蜒满纸,余私敬爱之。后余先君捐馆,执丧归天台,闻朝翰亦丁内艰去,不获见。”别人称之为“天台方生”,如其师宋濂作有《送方生还天台诗》,其例不胜枚举。此在坟籍皆记载分明,班班可考,而读史者每未注意及此。我在拙文《文史读物浙东史地错误举隅》(载《训诂阐微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详列“天台”一名有三层含义,并指出学界有些误读误解之缘由,似可与胡先生此文相应。在此谨向前辈宗长致以崇高敬意!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