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小云南”究竟在哪里?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7-01-11 07:13:02 ]
[上一篇] [下一篇]
三问“小云南”你在哪里?
《辽沈晚报》2002年12月13日和2003年12月8日,分别刊登了《揭开“小云南”千古之谜》、《再问“小云南”你从哪里来?》两篇寻根问祖的考证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极大兴趣。
我的老家在辽阳属地千山脚下。记得小时候就听父辈经常讲:“咱们老孙家和村里其他几户大姓都是顺治八年拨民打山东‘小云南’过来的。”还说:“凡是从那边过来的人祖祖辈辈小脚趾盖都是瞎的。”几十年来,我一直留心查找“小云南”这个“根”到底在哪里,但一直未能如愿。
读了鞍山市家谱研究会副理事长、鞍山市铁西区区志办原主任胡忠奎老先生的考证材料,才知道“小云南”这么神秘,莫说山东省从来就没有“小云南”这个地名,就连当地人也传说祖先是从“小云南”过来的,使“小云南”更加扑溯迷离。从民国时期开始,在民间和社会一直有许多人契而不舍地追寻这个答案。笔者查阅了大量史籍,搜寻了不少相关资料,围绕“五省七地”各说进行论证,现将个人的一些初浅见解阐述如下,谨供广大史学爱好者参考。
关于“云贵说”:
原国民党政府最后一任蓬莱县长在台湾修编的《蓬莱县志稿》记载:“元末明初,山东为元、明争夺要地,明将常遇春血洗山东,山东半岛人口被杀戮殆尽,残存土著极微。明朝建立后,开始向半岛大批移民。当地人口多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乐二年(1404年)两次由小云南的乌撒卫迁入。”关于这段历史,在胡忠奎先生的考证材料中已有详述,即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30万大军征讨云南,尔后大批家眷随军入滇在乌撒卫等地参加军屯建卫所。云南基本平定后,时逢山东沿海一带倭寇猖獗,于是这些汉人军民又源源不断地移防山东。
对于此说的赞同点:当时向胶东半岛移民,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沿海的防卫力量,那么移民成份就很可能是从云贵卫所成建制调防过来的“军户”。如1990年牟平县志办调查,该县陈姓先祖陈升,系明永乐年间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这与“云贵说”是吻合的。疑点:其一,把乌撒卫(今云南镇雄、贵州威宁县境内)一带称为“小云南”的只见这位蓬莱县长一人之辞,那段历史距他修编县志时已近600年,他的根据从哪里来并没有交待。民国《牟平县志》和民国《莱阳县志》都曾就“小云南”移民问题提出过推论,说明当时都找不到准确依据,那么同一时期的这位蓬莱县长何以得到确证?其二,乌撒卫一带从古至今也没有“小云南”称谓的记载,从地理位置上推断,与“小云南”也贴不上边。须知,一个小村庄的名字都会世代传承下来,何况那么大的一个“小云南”,即使被历史湮灭了也会留下些许的传说。
关于云南“祥云说”:
据《云南概况》资料介绍: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今云南省祥云云南驿设云南县;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设云南行省及云南州,州属大理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降云南州为云南县,隶大理府;1914年(另有说1918年),因云南县名与省名相重,改其为祥云县。虽然云南县改称祥云县已有80年,但民间仍称祥云为“小云南”,以有别于作为云南省的“大云南”。“祥云说”的主要依据是《徐霞客游记》中曾提及“小云南驿”之名,且指的就是祥云县南的云南驿。
对此说的不同观点:其一,“小云南驿”不等于“小云南”;其二,即使有人称祥云县为“小云南”,也应是80年前原云南县改名之后;其三,经查明朝军事编制,当时并没有在云南驿大量屯兵,而在周围的州县却设有大理卫、楚雄卫、景东卫、姚安千户所、永平千户所等。另查《云南边地移民史》一书,历史上也没有从滇西南向内地大批移民的记载。期间即使有部分军民向内地移防,也不可能高度集中在古云南的一个小县城。
关于山西“云中之南”说:
民国《牟平县志》记:“《明史·本记》载:洪武四年六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西晋以来,燕曰(恒)山前,云曰(恒)山后,号称燕云十六州。”民国《莱阳县志》记:“阴山之南,恒山之北,自昔即以云称,战国时赵曰云中,秦汉时置云中郡……唐置云中郡兼置云中州,宋置云中府路,辽置云县,金元皆置云州。其地则在云中、云州之南,其土人必有以云南称者。”唐代以后的云中县、州治所即在今山西省大同市, “云中之南”,当指今山西省中南部,或延伸到河南省北部及河北省南部广大地区。
对此说的疑点:其一,移民时间不相符。《明史·本记》记载从徙山后大批移民的时间是洪武四年,而《蓬莱县志稿》记载从小云南移民的时间是洪武十五年和永乐二年。另据1990年牟平县志办调查资料记载:孙姓在该县约7000户,其中孙家埠村和小疃村孙姓均系明永乐年间由“小云南”迁来;陈姓在该县约1500户,明永乐年间陈升由“小云南”从军海阳所落籍……其二,移民目的不同。从“小云南”先后到胶东半岛的大批移民,主要目的之一应是为了加强沿海的防卫力量,而如果从“云中之南”集中迁来的移民,就只能从人口分布调整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去考虑了。
关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说:
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近五十年间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将山西两府51县的百姓分别遣送到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又据民间传说,当时官府命移民全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登记造册,为防止逃跑,又在每人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号,从此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小脚趾盖都是复形(两辨、瞎的)。关于这段移民史,民间广泛流传两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对于此说,笔者产生两点思考:其一,作为我国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洪洞县大槐树”是最明显的特征,如果“小云南”的移民来自于那里,从祖先流传下来的记忆决不会丢掉“大槐树”而只记住“小云南”。其二,在小脚趾上砍记号虽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传说,但小脚趾盖是复形的却表明了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的共同特征,这一“防伪标志”与我们的“小云南”祖先不正是吻合的吗?
关于安徽“凤阳”说,虽然未见详论,但据《乳山市志》资料介绍,经民间调查考证,境内居民凡称先祖于明代从“小云南”迁来的,详查具体地址,多系安徽、江苏两省北部地区迁来,其中多数是跟随朱元璋起兵,后戍边胶东落籍。看来,这一说法也是比较可信的。
综合上述考证,笔者认为有两点应予以肯定:第一,“小云南”不是一个具体的县、州地名,而是民间对一个较广泛地区的俚称。第二,由“小云南”向山东半岛移民,在明代早期较集中,后来又陆续迁入,从笔者查到的资料所见,一直延续到明正德年间(1506—1521),时间跨越140年!
(作者孙延维,沈阳某部退休军人)
--------------------------------------------------------------------------------
作者:dihua
发表时间:2006-4-12 10:50:20
小云南在四川南宜宾地区,云南交界处。
--------------------------------------------------------------------------------
作者:居庸关
发表时间:2006-5-4 20:30:55
孙延维的分析很全面。
我比较倾向于“小云南”在安徽、江苏北部的说法。
其实考察“小云南”到底在哪里并不困难,只要考证一下自称“小云南”的姓氏的家谱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考证“小云南”名称的出处到是比较困难,因为无论谁的家谱估计都不会记载这一地名因何而来。
据我所知,现在的云南省明初以前不叫云南应叫大理,没有大云南相对照何来“小云南”之称呼?如果在祥云之南就叫“小云南”的话,还不如直接就叫云南算了。那么这个“小”是和哪个“大”相对照的呢?我想是同“云中”之南,古代的云南就是指号称“云中”之南的山西与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那么紧挨着这个地方的安徽、江苏北部号称“小云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上是个人看法,可以与诸位高人商榷。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5-28 10:50:06
我也觉得安徽江苏北部的说法比较可信。但是我又有个疑问,孙先生说的是“安徽凤阳说”,据乳山县志记载,我们老祖宗于明万历年间自安徽凤阳迁入,为何没有提及“小云南”之说。
--------------------------------------------------------------------------------
作者:居庸关
发表时间:2006-6-3 8:00:26
本人认为“小云南”只是一种民间称谓。就象东北的居民往往称山东半岛迁去的居民为“海南来的”,这种民俗叫法不上正史,当然也就不上家谱了。由此可知“小云南”的说法只是一种口头流传,比如老乡相见都要问上一句“哪儿过来的”?回答“小云南”,于是对方便心领神会,“啊,是凤阳的”。
“小云南”的说法只在山东一带流传,我想此地应距山东不远,乳山志说在江苏、安徽北部是可信的。洪武和永乐年间来自“小云南”的大部分都是军户,为防倭寇侵扰,明初曾派大批军人到山东的几个卫所戍边屯田。这些人大多都允许带家属同往,于是就形成了军户移民的特殊现象。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6-18 21:53:06
剛剛跟到跟見村的本家通了個電話,他說我們這一支是從安徽鳳陽小雲南村遷過來的。好奇怪啊!!!!!!
暑假回家需要實地調查一下。
--------------------------------------------------------------------------------
作者:沈阳八一小区
发表时间:2006-7-15 18:27:05
我因事到外地,结果一下网就半年多没上来。今日入网急切查询,忽见庸关先生的2幅贴,如饥似渴地读来,大有觅到知音之感。其实,在若干的可能中,我最倾向于“小云南”的安徽凤阳说。望多交流。
--------------------------------------------------------------------------------
作者:沈阳八一小区
发表时间:2006-7-15 18:49:40
太公子牙说的也有道理,一并感谢!另一位老弟说在四川南宜宾地区——云南交界处,不知什么根据?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7-18 16:40:02
八一先生和居庸关先生有没有QQ哦 希望可以交流一下, QQ 345929588
就现在来看,我觉得提到“小云南”三个字最多的是在东北,而东北人对这三个字的认识源于山东而且主要是在半岛一带,现在的人可能对于这些不太在意,所以我在乳山生活了十几年也没听说过“小云南”的说法。
居庸关先生的意见里面好像反复提到了一个“对照” 其实我觉得不要抓着这两个字不放,有时候不需要对照也有这种称呼的,就像八一先生说的“小山东”“小四川” 事实上并没有“大山东”“大四川”的称呼,而这两个也是存在的。
参看我们乳山县志的介绍,我们乳山当地有很多都是当年随同朱元璋来戍边的人,尤其在海阳所等南部沿海地区,并且据县志上记载很多都是来自安徽的,所以根据这个说明“小云南”在皖北及苏北的说法可能是成立的。但是也不排除县志里面有错误记载。 据乳山县志记载乳山寨到根见高氏,是明万历年间自安徽凤阳来到了乳山,但是据到根见对高氏来源有了解的长者介绍,到根见高氏却是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来的乳山,这就有所出入。并且到根见的长者告诉我,到根见高氏是自安徽凤阳小云南村迁来的,这就又令人怀疑了,“小云南”应该是指一个地区,而不是一个村子才对。
后来我想到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汉族人有很多有“脚趾复形”的遗传现象,据传脚趾复形是因为当年洪洞迁出时那些人被官兵用刀砍的标志而留下的,于是有很多人就说只要是有这个遗传现象的就都是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我想胶东半岛的人都自称是小云南来的会不会是一种讹传现象,有的人不是从小云南来的,但是他们跟小云南的人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有的人把自己的祖籍地忘记了,也记成了小云南,而有的人对自己的祖籍地又有所印象,这样的话两方面一混合就造成了现在小云南解释的复杂性,而且如果有这种现象存在的话,那么在东北应该是最突出的。
--------------------------------------------------------------------------------
作者:聊斋故事
发表时间:2006-10-22 16:57:22
还说:“凡是从那边过来的人祖祖辈辈小脚趾盖都是瞎的。”
又据民间传说,当时官府命移民全到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登记造册,为防止逃跑,又在每人小脚趾上砍了一刀作为记号,从此这些人及他们的后代小脚趾盖都是复形(两辨、瞎的)。关于这段移民史,民间广泛流传两句民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真的是这样,我的老辈也是这样说,而且也是事实,我们家族的小脚趾和传说的一样!
--------------------------------------------------------------------------------
作者:太公子牙
发表时间:2006-10-22 18:09:22
我就说这话不能随便乱说的,脚趾复形本来就是汉族人的一个遗传特点,并非是大槐树来的人都是这样的。不是大槐树的人他们也有同样的特征阿。我觉得大家还是不应该盲目的听信传言。有脚趾复形并不能说明是大槐树来的。
--------------------------------------------------------------------------------
作者:丹凤山人
发表时间:2006-11-5 21:07:47
小趾验甲是正宗炎黄子孙的特征之一,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但支持传说中的“小云南”应属安徽及江苏北部的说法。
转载:胡氏宗亲网(
http://www.hszqw.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