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方言趣话
沔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正所谓“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沔阳方言还可细分,大致为四片。
一是仙彭沙片:以三伏潭镇的夏市为界,往东囊括胡场、城区三办、彭场、沙湖、杨林尾等镇;北抵汉江;南接郭河、张沟、东荆河;东北与长埫口、西流河相交。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可以说是沔阳话的代表片。
二是陈毛郑片:三伏潭往西,北抵汉江与天门为邻;西接潜江;南依东荆河与监利相望;东至通海口、胡场。包括郑场、毛嘴、剅河以及陈场、三伏潭的部分地区。面积约690多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特点是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更切近西南官话主流。
三是沔通郭张片:东、北与仙彭沙片相邻;西接陈场;南抵东荆河与监利、洪湖对峙。面积约570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以沔城话为代表,明显有京腔的痕迹。
四是西长片:长埫口以东,南接王场一带;北抵汉江;东望汉川、汉阳的扇形地带。即西流河、长埫口的部分地区。面积约416平方公里,人口过20万。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句俗话,叫“十里不同音”,生动地描绘了中国方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出门在外的人,通过方言就能确认谁是自己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化不开的乡情是与众不同的乡音所激发的。当浓重的乡音回响在耳边时,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
方言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还体现在戏剧、曲艺等艺术领域,被记载,被流传。沔阳戏剧主要有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两种。曲艺主要有沔阳小曲、沔阳渔鼓、三棒鼓和沔阳民歌等。品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幽默风趣的地方语音给观众带来不少乐趣。因此有这样的说法:戏曲戏剧,娱乐意思,因地不同,各有差异。不管是本地原创,还是移植的文学剧本,只有用本地话来表演,才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例如,沔阳小曲《秋江赶潘》中的艄翁有这样一段韵白数板:
秋江河,一小舟,咿么子游,咿么子游,两边挂的金丝网,当中挂的钓鱼钩。钓鱼钩,钓鱼钩,钓不到虾子钓泥鳅,钓一条鳝鱼这么子粗,钓一条鲢鱼打鼓泅,打鼓泅。
韵白中的“这么子粗”,“打鼓泅”,形象生动,幽默有趣。
又如,沔阳民歌《小女婿》是一首全国著名的搞笑歌曲,有鲜明的沔阳特色。
鸦雀子戛几戛,老鸹子哇几哇,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妈妈子哟,我的女婿一嘀卡。
说起他一嘀卡,他人小鬼又大,我与那旁人说闲话,我的妈妈子哟,他鼓眼翻绿花。
隔壁的王大妈,跑过来劝奴家,一年小来两年大,我的妈妈子哟,好拐都不管他。
站在那踏板上,还冒得两尺长,我把他拖去喂豺狼,我的妈妈子哟,他吓得像鬼嚷。
睡到那鸡子叫,他扯起来一泡尿,把我的花被窝屙湿了,我的妈妈子哟,他真是个急着宝,他真是个急着宝!
还有沔阳花鼓戏《王瞎子算命》中的道白:
客们首不说话,不要打岔,今天听我说一段笑话。白天讲黑话,到了夜晚说白话。铁斧头,斗木把,句句说的是大实话。昔日有个算命王,他算八字不得比我强。他算天上有月亮,我算水里有鱼秧。他算庙里有和尚,我算绣房里有姑娘。我王先生不是此地人氏,我是沙湖沔阳州的人,自从来到这个码头上,住了好久就下了好久的连阴雨,真是吃的是冰块块,喝的西北风。今天好像没有下雨,待我掐指一算,今天逢丙,丙不藏日,今天是不会下雨的,不免将我的胡琴整顿整顿,上街去做几笔生意,赚几个钱来好吃饭啦!
王先生的一席道白,一语道破天机,算命是假的,骗钱是真的。搞笑吧?得承认,我们在品味中获得了充分的精神愉悦。这一切,都来自于沔阳方言的魅力。
沔阳建制至今,已历1500余年,而沔阳的文化史至少要推演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就是说,沔阳方言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经受了重重考验。一方面,它继承了土著原民的语言精华,淘汰了其中的糟粕;另一方面,它吸收了外来的语言因子,使之更加大众化。总之,沔阳方言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而且不排除它曾经一度消亡,然后浴火重生。通过流浪,我们输出了三棒鼓文化,也带回了五湖四海的文化;通过迁徙,江西文化大量渗透,原生态文化受到重创,我们甚至无法得知属于先辈的东西究竟还剩下多少;通过交流,回民文化、土家族文化也融入其间,我们发现,沔阳人的语言习惯和风俗习惯明显类似于邻近的土家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北呼应的襄河、东荆河,星罗棋布的湖泊,纵横交错的沟渠,滋养了沔阳人,培育了沔阳方言。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方言的追根溯源,其实是对心灵的呼唤,也是一种思想的回归。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吧。
第一辑口语篇
1、扒灰
娶了媳妇,公公就多了个光荣称号,叫“扒灰佬”。也有喊“烧火佬”的。公公迎亲,会在胸前挂一个“拖罐耙子”,以寓扒灰之意。
扒灰,偷锡也。锡是一种金属,价值不菲。以前的冥钱都是用锡箔做的,银白色,焚烧后积下金黄的灰尘。庙宇附近的人看在眼里,伺机进去,淘宝一样从香炉中扒出锡,拿到市场上卖钱,可谓无本万利。锡、媳同音,偷锡就演变成偷媳了。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英年早逝,他老婆年纪轻轻就守寡,怪可怜的。王安石给她另筑了一幢小洋楼,三不知过去问寒问暖。媳妇错会了公公的意思,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一句:“风流不落别人家。”翻译成沔阳话,叫“肥水不流外人田”。王安石乃当朝宰相,哪会做这种伤风败俗的事呢?于是用指甲扒去壁粉,把字抠掉,让媳妇绝了这个念头。这是扒灰的另一个出处。
2、吃醋
古时妻妾相妒,谓之吃醋。现代人推而广之。恋人之间互相猜忌,叫吃醋;生活中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得到好处,心存嫉妒,也叫吃醋。沔阳人爱开玩笑,迎亲的队伍中,婆婆身上总要挂两个醋瓶子。也难怪,新媳妇一进门,就把丈夫的心牵走了一半,把儿子的爱也分走了一半,能不吃醋吗?一旦打翻了醋坛子,后果还很严重呢!
吃醋的来历很有趣。唐太宗想赐两位美女给房玄龄,以奖励他辅佐有功,但家有妒妻,房玄龄不敢答应。唐太宗叫人打来一壶醋,假称毒酒,把房夫人召到殿前说:“你要是抗旨不遵,就喝了它!”房夫人二话没说,一饮而尽。从此,吃醋就成了嫉妒的代名词。
清代另有一种“坏醋说”。有人认为,一个家庭中不宜共存两缸醋,否则必有一缸会坏掉。这种说法虽然牵强,却反映了民间对一夫一妻制的希冀。
3、参商
沔阳人扯皮吵架,做长辈的通常说:“你们怎么又在参商啊!”这里的“参”念“申”,“参商”八处士》中有“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句,意思是相见的机会跟参星和商星一样多,而这两颗星一东一西,此出彼没,是永远见不了面的。陈子昂也在《为义兴公求拜扫表》中说:“兄弟无故,并为参商。”
在二十八星宿中,参宿其实就是猎户座,而心宿又称为商宿,是天蝎座。天蝎与猎户不会同时在天空出现,因此,参商比喻亲友分隔两地不得相见,也比喻人与人彼此对立,感情不和睦。
4、有偏
正吃饭的时候,有人从门前过,沔阳人会用筷子敲敲碗,打招呼说:“有偏,有偏!”假使是外人,就会产生歧义:莫非叫我站到一边去,让他好吃饭?从事民俗研究的肖作玉先生就碰到过这样的尴尬事,一句“有偏”差点得罪人。他跟人说:“有偏是我们沔阳的一个方言,是吃饭的人见着客人说的一句客套话,意思是我们吃饭,怠慢您了,请原谅。”这样一解释,客人才恍然大悟。
事后,肖老在工作笔记上写了一首顺口溜,总结这次的教训:
方言有它特殊性,必须请教当地人。
如果仅凭想当然,那就一定会有偏。
5、挖窖
从前有两个穷孩子,别人家到了腊月三十都在忙过年,他们家没有一颗米饭。两人商量去挖一个大树蔸子,卖了换点米过年。他们挖呀挖,挖呀挖,挖出了一块青石板,石板上刻着两个字:“金窖!”哎呀!原来挖到宝贝啦!两人喜得一蹦三尺高。眼看天色已晚,别人吃完团年饭睡觉了,他们还在那里挖金窖。窖挖开了,里面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们自己过了一个好年,还偷偷送钱给其他的穷人。
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是穷人在绝望中生出的幻想。这种聊以自慰的东西,沔阳人偏偏信了。人们根据这个传说,把过年时睡觉称为“挖窖”,理由是图个吉利,也希望像传说中那样,挖出一个大金窖来。
6、弹花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这是弹花匠对自己手艺的精彩诠释。一把可长可短的弓,一个木榔头,就是弹棉花最基本的工具。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沾取棉花,拼成方形,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压成了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这过程,仿佛就是一种魔术。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如今城里乡里都不多见,但40岁以上的人应该会有清晰的记忆,尤其是那张力十足的标志性声响“弓弓弓”,让人终生难忘。
不过,这里要说的弹花,并不是弹棉花。所谓弹花,是隐瞒、克扣、贪占的意思,比如营业员把营业款偷偷往荷包里塞。不过,这种小弹花跟诸如层层私分救灾款、大肆侵吞公积金的大弹花比起来,自然是小巫见大巫。
7、东西
上街叫“买东西”,坏人叫“坏东西”,打情骂俏叫“死东西”。东属木、西属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而南属火、北属水,皆是无情之物,把握不住,所以把家什器皿叫做“东西”自然靠谱得多。只是把人也叫“东西”,就有轻慢之意了,“不叫东西”则更甚。子曰“君子不器”,并非说“君子不是东西”,而是说有能力的人不要被琐屑的事耽误了,要勇于承担历史重任。
传说孔子在我们这一带借过东西。那天车轱辘断了,他叫子路借把斧子来修修。子路来到村庄,见一位女子正在屋里织布。子路恭敬地说:“大姐,向你借一样东西。”那女子不等他说完,转身拿出一把锃亮的斧子来:“给你!”子路惊讶不已:“你怎么知道俺要斧子呢?”女子笑道:“你不是要借一样东西吗?东是东方甲乙木,西是西方庚辛金,斧把是木做的,斧头是铁做的,说的不正是斧子吗?”
8、阳阴
指桑骂槐叫“骂阳阴”,年纪小不懂事叫“不晓得阳阴”,人失去知觉也叫“不晓得阳阴”。世人皆谓阴阳,如“阴不阴阳不阳”、“阴阳先生”等,乾上坤下,从《易经》之“泰”象,而沔阳独谓阳阴,坤上乾下,从《易经》之“否”象。沔阳人对“阳”偏爱有加,可能因为地名里面有个“阳”字吧。
“沔阳”二字的来历,至今都是一笔糊涂账。沔水即汉水,汉水入长江处称为汉口,以前叫沔口。阳者,山南水北之谓也,既然无山,那就是说在水之北了。可是沔阳却在水之南(水之北是天门),显然名不副实,就算用汉水曾经改道来解释也说不通。那就只有一个解释,在水系还不明朗的南北朝,沔水实际上是穿沔境而过的夏水,也就是古沧浪河。
阴差阳错的事,姑且不去管它。阳大阴小、阳男阴女、阳君子阴小人,都是阳在前阴在后,合情合理,看来只有沔阳人的说法才是正确的。
9、喝酒
提到喝酒,就想起李逵的豪情。李逵用肢体语言对“喝酒”二字进行了生动的表述,那就是抱着酒坛子敞开肚皮灌。可在我们沔阳,喝酒不过是赴宴的代名词,光吃菜不喝酒也算喝酒。两人在路上打招呼,一个问:“上哪儿去呀您?”一个自豪地答:“喝酒去。”问小孩,小孩也这么回答。
沔阳人喝酒,规矩多还在其次,名目多才是最恼人的。以前油榨湾有个姓李的大户,仗王劲哉的势在仙桃镇上王五王六,经常借故请客。什么做寿啊收徒啊哄堂啊等等的就不说了,他家的牡丹花开了,也请客。当然这盆花也不容易,因为水土的原因就是不开,后来无意中把死猫埋进花盆,那花居然开了。于是大宴宾客,名为赏花,实为敛财,白花花的礼钱都滚进了李家。头一回开花还有个说头,以后再开就不足为奇了,但他还是请客,每年这个时候,就请个三五十桌。听说如今乡镇请客的名目更多,老母猪下一窝猪娃,也有请客的。
10、捏皮
捏皮跟松骨一样,都是保健。捏皮,是用双手同时把背脊两边的皮肉沿一个方向捏起来。每捏三下,便使劲往上一提,这叫“三捏一提”。如果手法到位,向上提的时候,皮肉下面往往会发出“啪”的一声响。
这样的捏皮无疑是一种享受,但沔阳人的捏皮却很难受。皮影戏是沔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什么《三请樊梨花》呀,《薛仁贵征东》呀,《狄青平南》呀等等,非常好看,喜欢的人也多。一般都是连台戏,一看就是几夜,老婆能高兴吗?少不了骂一顿,或者揪耳朵,甚至不给饭吃。所有这些惩罚,都叫捏皮。可戏瘾难熬,捏皮也得看,快活人就互相打趣:“看的是牛皮,熬的是眼皮,敲的是鼓皮,进门就捏皮。”此外,捏皮也有忍的意思。比如请客,主家一般要自谦几句:“酒菜不好,您郎捏点皮!”
11、欢喜
欢喜其实是竹签,计数用的。当年,严义泰是仙桃镇上最大的钱庄,弟兄三个都靠高利贷起家,银子多得吓人,用船装,到了码头,请箩行的人挑上河坡,挑一担发一根竹签。竹签本来叫“筹”,听起来像“愁”,多不好听啊!他们就取反义,叫“欢喜”。搬运工人一跑就是好几个来回,完了凭“欢喜”到柜上算力资,足见严家银子多得无法。
可是后来三兄弟都抽鸦片,三家六杆烟枪,不到五年,成担挑来的银子,全部倒进烟斗里了。估计过瘾的时候还是欢喜的,家当败光了,就不欢喜了。当时流行过两首三句半,就是说他们严家的:
上了鸦片瘾,六亲都淡冷,没钱去吸烟,受挺。
大瘾把家败,小瘾一身债,房屋和家具,绝卖。
12、湖面
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是面上的,沔阳人通通称之为“湖面”。晒谷,晒垫上有泥巴坨,就说湖面有泥巴坨;吃饭,饭碗里有谷壳,就说湖面有谷壳;挑水,水缸里漂着树叶,就说湖面漂着树叶。依此类推。外人不明白,这都哪跟哪呀?晒垫是晒垫,饭碗是饭碗,水缸是水缸,跟湖有何关系呢?
大有关系。沔阳是古洞庭湖的边缘,是古云梦泽的中心,在长江和汉水的夹击下,形成天然的“水窝子”。每逢淹水,整个沔阳就是一个大湖。不淹水也差不多,除了数十条河流交织成网外,还有洪湖、排湖、五湖、沙湖、越舟湖、芦林湖、鲫鱼湖等上百个湖泊星罗棋布,号称百湖之县。所以贝壳叫“湖块”,渔叉叫“湖叉”,随意下田叫“放湖”,管水员叫“管湖佬”。提到方位,一般不说南方北方、南边北边、南面北面,都说成是南岸北岸。在沔阳人的心目中,水就是全世界,而“湖”早就是一个概念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13、面糊
面糊是麦米做的,也叫“麦米浆糊”。“麦米浆糊”还有一层意思,是说人脑子进水了,糊涂了。面糊可以吃,但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配”的。“配”这个字用得很广泛。小时候不讲卫生,鼻涕流下来了不用手绢揩,而用袖子“配”,以致袖口油光水滑,看着恶心。
以前的鞋都不是买的,也买不起,靠自己做。一针一线,做得很辛苦。鞋做得好不好,往往是评判一个女人优不优秀的重要标准。鞋底是“配”出来,面糊的功劳最大。工序大抵如此:先下一扇门,最好是擀面用的那扇。把门搁在马架上或者斜靠在墙上,刷上面糊,然后贴上破破烂烂的布巾子,密密地贴。等阴干了,再刷上一层面糊,再贴一层布巾子。“配”上个三五层,晒干后揭下来,照鞋样剪。那个年头,几乎每个女人的床头都放着一个木盒,里面有本破书,书页里夹着鞋样。把剪下来的半成品叠个三四层,修理修理,包上白布,就可以纳鞋底了。湾子里的女人围在一处纳鞋底,也算是农村的一道风景。
14、见鬼
见鬼也称活见鬼、见活鬼,不高兴了,才来这么一句。人道夜路走多了,总有一天要碰到鬼,我常走夜路,就是没碰到过。听人说,鬼是没下颌子的。因为这句话,我见到一个没下颌子的人,曾大哭起来,把大伙儿逗笑了。还听人说,如果你的火焰低,鬼就不怕你,你也就可以看见鬼。还听人说,下罩子的时候,也就是雾很大的时候,见鬼的几率最高。
我们郑场离江汉油田近,没柴烧,很多人都去偷沥青,不偷反而让人觉得傻。有一天,我一位本家叔叔趁夜偷了一担沥青,吱吱嘎嘎往回挑。路上辛苦,就把桶放下地,坐在扁担上休息。他随身带了烟叶的,想抽烟,但是没带火。叔叔抽烟用的是自制的烟斗,把烟叶装在烟斗里点燃就可以吸的。这时候,旁边有个小亮点一闪一闪的,叔叔心想:好啊,火来了!赶紧凑过去说:老哥,借个火。烟斗伸过去,可怎么也点不着。借着火光,他发现,这人怎么没有下颌子啊?再一想,哎哟,我碰见鬼了!一声吼,什么都没有了。
15、娇客
沔阳把新女婿叫“娇客”。娇客的待遇很高,好吃的要留到娇客来,上席只能由娇客坐,生怕得罪了娇客,女儿受欺负。每到坐席,总是你一杯我一杯,灌你没商量,搞得不好就下猪娃。不过娇客也要对得起良心,进门第一件事就是看水缸,要是水不满,赶快找扁担到塘里挑去。
都喜欢讲苕女婿的故事,我也讲一个吧。苕女婿也好,精溜女婿也好,都是娇客。有个苕女婿走丈母,陪客都来盘陀,说:“娇客来了,坐上席!”苕女婿谦虚地说:“一是娇客都是娇客,一坐上席都坐上席。”旁人都笑,还以为他是幽默。原以为“进门一碗荷包蛋”的,可丈人家实在太穷,只焖了一锅菜饭。丈母娘指着一桌盐菜豆豉酱瓜胡萝卜说:“没得菜,随便拈。”苕女婿盯着一碗菜饭,心里说:“嘎菜占了一多半,白米没得几颗,还说没得菜?”丈母娘看女婿住了筷子,又劝他:“没得菜,随便拈。”说第一遍,苕女婿还忍得住,多说几遍,脾气就上来了,碗一推说:“再说,我把米饭择出来的。”
16、姊妹
按照惯例,死了人都要哭丧,为了闹气氛,有时还得请人帮着哭,咿咿呀呀的,都是高八度的悲腔,听者无不动容。沔阳人也是这样。但有个细节,不知大家注没注意,男人死了,儿女们口口声声哭的是“我的苦老子”,倒也恰如其分,但妻子哭的却不是“我的夫君”,而是“我的姊妹我的人”,这就很难理解了。
相传朱元璋夺了天下后,大杀沔阳人,斩草除根。有一对青年男女侥幸逃脱,躲在一棵老槐树的树洞里,免了杀身之祸。等敌人走了,互道来历,才知道两人是同姓,于是以姊妹相称。当时沔阳人几乎被杀光了,方圆百里荒无人烟,两人举目无亲,便相依为命,在排湖边扎下根来。本来同姓是不能结亲的,但为了繁衍后代,他们在槐树面前拜了天地,结为夫妻。关系变了,但两人的称呼却没变,还是以姊妹相称,沿袭下来,就成了“我的姊妹我的人”。不过除了哭丧,平时好像没听见谁这么叫过。
17、解手
秦观有诗云:“不堪春解手,更为客停舟。”是说朋友们在春天相逢,使劲握手,不忍分离,竟至停舟不归。解手实为分手,可是到了明代,却是上厕所的意思,挺严肃的词儿,整庸俗了。
沔阳至今还流传着“洪武开坎”的传说。朱元璋统一长江流域之后,于洪武年间组织人多地少的江西人迁往湖南、湖北,两湖的家族中有一半就是洪武年间迁来的。移民政策是具有强迫性的。官兵为防止移民逃亡,就把他们反绑起来,再用绳子连成一串,要动都动,要停都停,谁也逃不脱。对押解的官兵来说,自然省事,却苦了捆绑的移民。最麻烦的是大小便。途中谁内急了,就让押送的官兵解开他手上的绳索。为了把意思表达清楚,得说很长的话。比如有人要大便或小便,首先得提出申请:“报告大人,请让大家停住,把我的手解开,我要小便。”后来说的人嫌麻烦,听的人也嫌麻烦,就简化成几个字了:“我要解手!”定居下来以后,这个说法演变成了习惯用语,替代了大小便。
18、挑土
沔阳人喜欢说怪话、编鬼话,但都说在点子上。比如挑土,就是这样编的:“二十亩的一把伞,十亩田的一把锹,三五亩的死挑。”意思是说田多的有钱有势,负担轻;少地的无钱无势,负担重;种田的命苦,甩不脱扁担钩子,肩头的担子和心头的担子一样重。
西流河范家湾有个“范督办”,一上任就晓谕乡民,不论田多田少,都按田亩负担土方,不肯挑堤就出钱,不出钱就箍人,王爷侯爷都不例外。大堤修成后,摆酒庆功。打硪喊号子的、满箢大担的安在第一席;大耳朵百姓,平时出憨力出憨钱的安在第二席;乡长、保长和士绅安在第三席。有个士绅坐惯了上席,觉得不合理,要退席,范督办说:“那不勉强,请便!你我这些人根本没有出力,当然只能陪末座了。”
不过现在的挑土变了,帮人做事比如帮“的士”司机开车,都叫挑土。打麻将的中途想上厕所或者想换手气,请看牌的人上来顶一顶,也叫“挑土”。这种时候,挑土的大多出工不出力,故意不胡牌,也有死脑筋的,上来就自摸,立马被人轰了下去。
19、桔梗
桔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是紫色的,根可以入药。“桔”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不念菊,念结。沔阳话里的“桔梗”跟植物丁点关系都没有,指做人原则性强,甚至强得有点出格,芝麻大的事都要过斤过两,半点不肯通融。
不知沔阳有没有桔梗,但桔梗人却不少。张难先无疑要算一个,另一个桔梗人,就是卢慎之。卢先生从官场退下来后,潜心研究学问,热心收藏。他特爱国,平素最喜欢的侄女婿傅惕生和侄儿卢南生先后堕落为汉奸,把他气得不轻,日夜痛骂,并与之断绝来往。住他隔壁的人叫陆宗舆,是五四时期著名的“曹陆章”三大卖国贼之一,后来又成为汪伪政权的行政院顾问。有一天,卢先生要出门,恰好陆宗舆也要出门,见了卢先生便点头致意。换一个人,顶多不理睬就可以了,但卢先生觉得受到极大的侮辱,以至于浑身发抖,急忙退回去,一连好几个月目不窥窗,足不出户。他给朋友写了封信,信中有这么两句:“避地实无谋,择邻深失机。
20、受宠
沙湖人李绂藻能说会道,当了三十几年“六部官”,代驾朝五岳,见官大三级,在朝廷很受宠,不过,他在沔阳老家也有“受宠”的时候。沔阳的“受宠”是土话,跟本意刚好相反,指伤了面皮,或者说碰了一鼻子灰。沙湖是沔阳的重灾区,每逢淹水,最先淹的就是沙湖,那儿的农民并不因此偷懒,无论有灾无灾,照样耕种。有一年通顺河涨水,眼看要漫堤,一时间男的上堤防汛,女的下湖排渍,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吃的是螺蛳蚌蛤,咽的是泥蒿芹菜,但干劲十足。李绂藻回乡探亲,看到这种情形,半是夸奖半是讥笑地说:“沙湖人真胆大,敞开口种庄稼,不是螺蛳蚌蛤救驾,肚子饿得像苦哇!”这“苦哇”是一种鸟,在田里“苦哇苦哇”地叫唤,沔阳人就随口称它为“苦哇”了。
祖师沟有个叫甘守良的种田人,没怎么读书,却很机智,看这人站着说话不腰疼,就回击了四句:“狗子会吃糍粑,忘了主人自家,任它江河涨水,我种我的庄稼。”把李绂藻闹了个大红脸。
21、马桶
小时候剃头,不像现在讲求花样,多半是平头。剃头师傅是按人头记工分的,所以图聊撇,耳朵以上的头发嚓嚓嚓几剪子剪短就行了,往下再用推子四周一推,仅剩头顶上一圈毛,谓之“马桶盖子”。脑袋是马桶盖子,人岂不是马桶了?的确如此。高中时,有个同学不是蛮听话,老师就送了个“马桶”的诨名给他,动不动就罚站,还号召同学们批他,扬言要“批倒,批臭,批得臭不可闻也”。
马桶是用来方便的。旧时沔阳姑娘出嫁,嫁妆里总有大大小小的马桶一套,称为“子孙桶”。红漆的马桶里放着五只红鸡蛋,象征五子登科。现在没这种风俗了,但人们仍将坐便器称为“抽水马桶”,以示纪念。
马桶给人方便,也给野人方便。传说野人把门哄开,骗小孩子说长了坐板疮,不能坐板凳,只能坐马桶。其实是为了藏住尾巴。可尾巴不老实,在马桶里一搅,呼呼响,还是暴露了。
22、玩水
在沔阳,玩水不是玩水。这话很绕口不是?应该这样说,其他地方的玩水,要么是指游泳,要么是指小孩捞水玩,而沔阳的玩水不是一句好话,指的是作风不正派。
记得一个夏夜,我们群艺馆的几个迂腐先生在院子里一边扇凉,一边日白,说着说着就说到女人身上了。一个说张三喜欢玩水,一个说李四喜欢玩水,争得眼翻白。恰好一个刚从武汉分来的女大学生听到了,不服气地说:“还有我一个,我最喜欢玩水!”大家一听,眼泪都笑出来了。我故意问她:“你晓得么家叫玩水呀?”女大学生说:“我喜欢喝凉水,一天几杯。洗衣服,一天几遍。在襄河游泳,一口气游几十米,是个玩水的高手呢!”大家肚子都笑疼了。女大学生搞黄昏了,问我们笑么事,我们都不说。
第二天我们再问她:“今天玩了水没有啊?”她红着脸骂我们:“你才玩水呢!”肯定有嘴长的告诉她了。
23、脉气
沔阳人喜欢说:“消开些,挡住我的脉气了!”脉气是个什么东西呢?是风水先生的荒诞之说。话说有一天,当过都察院左御史的沈正隆正在画一幅花鸟画,新任沔阳知州前来请安,他爱理不理,等画完了,才侧过脸来叫人家点评。这位知州站了半天,一肚子气没处发,就挖苦道:“画是画得好,只是雀仔的眼孔画大了点。”
沈正隆也不苕,听出来了,嘿嘿一笑,反唇相讥:“依我看,眼孔倒不大,只是腿子画细了点,怕是站不稳哪!”知州连告辞的话都没说,反身就走,回衙门打了个包裹,印信也不要,回老家跟人学阴阳去了。三年后,此人又拱路子到沔阳当知州,查看风水,破了龙脉,致使沔城一天天衰败。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挖断但堤口,钉死八卦剅,铜钉烂,铁钉锈,五百年再转旧。”这事发生在1627年左右,算起来,也该转旧了。
24、蛮好
很久以前,中原人看不起边境民族,称他们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沔阳隶属“荆蛮之地”,应归于南蛮。“蛮”的主要意思是粗野、凶恶,但沔阳人说“很好”时,却喜欢说成“蛮好”。这就奇怪了,“蛮”还好?
其实,“蛮”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图腾,其形似蛇似蜥,昂首翘尾,很多地方至今还有“年末祭蛮”的习俗。沔阳人用“蛮”来修饰“好”,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南郡(即荆州)屠山土著人雷迁发动起义,声势浩大,汉光武帝派一个叫刘尚的率兵镇压,将七千多名土著人迁徙于江夏边(即沔阳境内),时号“沔中蛮”。随着古云梦泽的消失,这里逐渐形成陆地,“沔中蛮”在江汉三角洲定居下来,开荒种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因为“蛮”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遂有口语中的“蛮好”一词。不过,沔阳人在说“蛮好”的同时,心里肯定还是认为“蛮”不好:见人衣着不整,便说“山蛮”;见到语言生硬的北方人,便暗地里说声“蛮子”。这是何苦呢?“蛮”本来是我们的“老祖宗”,它就是龙啊!
25、哨子
哨子也叫须子,就是说话的时候不干净,拖一些骂人的尾巴。小时候大人总是嘱咐我们,说话不要带哨子,但满世界都是哨子,想独善其身,太难。于是大人不厌其烦地讲同一个故事,说有个人问路:“喂!入你姆妈岳口往哪方走啊?”被问的车身就是一嘴巴。问路的晕了:“入你姆妈为么事打我?”结果又吃了一嘴巴。问路的摸着肿脸,弱弱地问:“您郎为么事打我啊?”那人说:“早像这方问,还不屁事都没得哒。”
就我所知,郑场人的哨子一般都是“炮打娘入的”,但靠近襄河的徐冤口却另有一句“入血女的”,相当难听;剅河是“卖逼的”;毛嘴是“格野鸡日的”;黄荆是“逼入的”;沔城是“捣你姆妈”……很多地方引进了汉骂,言必称“婊子养的”。
哨子频率最高的应该是长埫口人。长埫口有歌曰:“长埫口的人礼性大,不入姐的不说话。”
26、师长
李文珍是仙桃镇上有点名气的邑爷,现在的复读中心就是他的府邸。李文珍的长子跟荆州专员金巨堂是同学。1938年秋天,金巨堂给一二八师送军饷,想会会老同学,便带着四人四枪来到油榨湾。同学不在家,大专员就坐下来跟老爷子品茶论道。没多会儿,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赶来会面了,八人八枪,比金巨堂更牛皮。
王劲哉不认识老爷子啊,金巨堂就介绍起来:“老先生是我的师长……”啰里啰嗦说了很多,王劲哉只记住了“师长”两个字。其实金巨堂说的“师长”是老师、长辈的意思,王劲哉却以为是带枪的师长,肃然起敬,啪地敬了一个军礼,以后常来看望,躬身请教。王劲哉在沔阳,那就是一只老虎,动辄吃人,突然这么老实,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李文珍从此身价百倍,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县长、商会会长都跟他称兄道弟。后来当上了商务委员,门庭若市,俨然仙桃工商界的教父,有什么经济纠纷都找他仲裁,只言片语即可平息事端。这都是“师长”二字带来的好处啊!
27、狗钻洞
狗钻洞是一种陀螺形毡帽,就是扑克牌里小丑戴的那种,一直往上尖,顶子是一颗绒球。中国老农特别喜欢。一般天气就把下半截卷起来,盘在头上活像一堆牛屎。冷得扛不住了就往下拉,连下巴都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对眼珠子,像抢银行的蒙面大盗。
狗钻洞这个叫法明显不尊重人,但大伙儿都这么叫,也就没什么忌讳了,权当娱乐吧。其真意当从叶挺的《囚歌》中求解。歌曰:“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的人狗论被上个世纪的革命者奉为圭臬。
沔阳人卢木斋也有自己的人狗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实业家,也是废除科举的首倡者之一。1906年,卢木斋出任直隶提学使,积极普及教育、推广科学,政绩卓著,本应提拔重用,可朝廷里的人要他买官:捐银十万两可任小省巡抚,捐银二十万两可任大省巡抚,他愤然拒绝:“我不钻这个狗洞!”
28、驴打滚
驴有打滚的习性。有时是为了化解疲劳,让尘土吸干汗水;有时是为了驱赶蚊蝇,解除瘙痒;有时仅仅是玩耍和游戏。据说,驴打滚还是一种北京小吃,不过最常见的解释是高利贷。放码时有预约,到期不还,利息加倍,利上加利,越滚越多,如驴之打滚,故名。
有甲乙两人对话如下。甲说:“某某好有钱哟!”乙问:“他斗地主吗?”甲说:“不斗。”乙问:“他打麻将吗?”甲说:“不打。”乙又问:“他揭单双吗?”甲说:“不揭。”乙叹了口气说:“那就没办法了,该他有钱。”可见赌博乃是人之破绽,有破绽则极易攻克,不良之辈就会动你的脑筋。乡人有言:“十赌九骗。”一旦涉足赌场,那就不是地球进去乒乓球出来、姚明进去潘长江出来那么简单了,倾家荡产不说,还惹一身债。可惜人天性好赌,总喜欢照顾放码者的生意,别说驴打滚,就是再苛刻的条件,也有人接受。多半是输红了眼的赌徒,丧失了理智,只想翻本,心里头哪还有妻儿老小?慎之,慎之。
29、欢喜坨
1930年代,汉阳棉花街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店子,专做“欢喜坨”。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温油下锅慢慢炸黄,起锅后倒入另一口有饴糖的锅中翻炒,再起锅,转入铺满芝麻的箩筐内簸几簸,欢喜坨就做成了。它形如核桃、外酥内软、甜而不腻,是当时流行的早点,沿街叫卖的小贩称它为“白糖欢喜坨”。
这段文字来源于武汉一本饮食杂志,它真实地记载了沔阳欢喜坨打进省城大市场的过程,可以证明欢喜坨的发源地就是沔阳。沔阳人一般把逗人喜爱的小孩称为欢喜坨,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才把食物喊成欢喜坨吧。如今武汉有个叫欢喜坨的笑星,红得很,一夜赶好几个场子,赚了个饱。此人长得圆圆滚滚、憨憨实实,着实令人欢喜。
30、酒坛子
某家生了小孩,外人不必打听是男孩还是女孩,听他说话就明白了。如果说“明日接您郎吃蛋”,那就是生了男孩;如果说“明日接您郎喝酒”,那就是生了女孩。因为沔阳人喜欢把女孩称为“酒坛子”,有的还简单些,直接称为“坛子”。
老百姓免不了重男轻女,但女儿就是比儿子孝顺。每次回娘家,她们都要提一坛子酒回来,乡亲们总是对她们的父母说“您的酒坛子回来了”,而不是说“您的女儿回来了”。久而久之,“酒坛子”就成了女儿的代名词。而且“酒”跟“九”和“久”同音,“九”为数之极也,“久”有长久之意,吉利!
31、麻老虎
麻叔谋,隋朝人,奉命挖河,因病吃药,以羊羔为引。陶某买不到羊羔,偷个小孩蒸熟了送去,味道异常鲜美,麻叔谋下令河流改道,绕过了陶家。此后吃小孩上瘾,不良之辈争相邀宠,小孩失盗者数百。想来麻叔谋应不知内情,否则不会如此残忍,身首异处不说,还背上了千古骂名,谁都知道他是吃小孩的恶魔。以后但凡小孩啼哭,大人总是这么一句:“麻老虎来了!”说也怪,啼声立止。
沔阳的“麻老虎”有多种喊法,“麻虎子”、“麻捞虎”、“麻猫胡子”等,千奇百怪。传说中偷小孩的“摸伙子”,也应该是“麻老虎”变声而来的。
32、送祝弥
小孩出生,男人要带红鸡蛋到岳父家报喜。做满月时,娘家人要送“祝弥”。弥者,满也,更有久远之意,字面上就寄托了良好的祝愿。乡人说顺嘴了,也叫送“竹米”。要说也对,以前还真用竹篮装一篮白米,显得名副其实。后来不了,送摇窝、鸡蛋、火腿、红糖、白面,外加小孩的狗耳朵帽、虎头鞋、披衫、红兜肚之类。若生的是男孩,那“祝弥”就得增加一倍不止。往往一担挑了,一头是摇窝,一头是箩筐,都贴着大红喜字。沿途经过的村庄路口,都有人围观。而看得最多最为仔细的,自然要数小儿穿戴和饰品。人们看图案,看花色,看针线熟练程度。有心人还央求送“祝弥”的慢走,趁便拿了纸和笔勾草图。
现在也送祝弥,但简单多了,送钱,送家用电器。
33、门板聋
因为计划生育,小孩变金贵了,会游泳的不多。尤其是乡下,沟渠污染严重,恶臭熏天,看一眼都作呕,哪里跳得下去?还是当年好啊,短裤一甩就“打鼓泅”。“渡水”、“比气”、“拱迷泅”,不亦乐乎。只是一样不好,容易“贯廷耳”,即耳道长疖子流脓,处理不好,会让耳朵落下毛病。一般性的叫“不听进”,严重的叫“有点闭”,喊上脸都没知觉的、“杵”到耳门子都喊不应的叫“门板聋”。其实,游泳没有我说的这么可怕,门板聋多半起于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听说链霉素是祸首。
美洲人说:“真正的聋子是那些不听劝告的人。”有些门板聋跟生理疾病毫无关联。大人常这样骂小孩:“你耳朵打蚊子去了?”“你没长耳朵?”没长耳朵,自然是货真价实的门板聋。国家的反腐力度越来越大了,但肉食者都像耳朵眼塞了棉花,照贪不误。某些机关聋得十分厉害,建议听不进去,呼声充耳不闻,置百姓于何地呀!长此以往,恐无药可救。
34、睁眼瞎
明明睁着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人称“睁眼瞎”。这是白内障,即晶状体混浊。白内障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但没什么区别,总之有眼等于没眼。人皆以不识字为睁眼瞎,实乃肤浅之见。旧时文盲多,还说得过去,现在扫盲了,睁眼瞎却有增无减,何也?吃猪油糊了心。多体面的小伙子,人牵着不跑,鬼牵着飞跑,在邪门歪道上瞎“掺”;多灵醒的姑娘伢,却误托不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这才叫睁眼瞎呀!
隔壁湾子某兄,眼力超人,言必有中,忽一日重重地跌了一跤,爬起来后眼神依旧炯炯,却学问尽失,扁担倒下来不知道是个一字了。这事十分蹊跷,我原是不信的,后来信了。比如我辈,常以为“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每出骇人之语,企图拯救地球,渐为世所不容,直碰得头破血流,方才清醒。于是夹起尾巴做人,凡事视而不见。这样活着,比死了还痛苦啊!
35、不服周
乡人斗狠,胜者常用此语:“你服不服周?”败者或者说“服周”,或者说“不服周”。不服周是什么意思,可能说者皆莫名其妙。其实这里的周,乃是周朝的意思。“不服周”是楚王熊渠发明的一个词。面对周王朝的威胁,熊渠公然分庭抗礼,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宣言:“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熊渠的祖先熊绎被周成王封为子爵,立楚国于丹阳,经过子孙的努力,成就了八百年历史。君王之中,熊渠是最为强悍的一位。据汉代韩婴所著《韩诗外传》记载:“熊渠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殷羽,下视,知其为石。”就是说,熊渠他老人家夜晚查哨,见月光下半卧着一只猛虎,大有扑来之势,忙挽弓搭箭,使劲射之。虎却不啸不扑,依然卧伏不动。熊渠大感怪异,走近一看,却是一块虎形巨石,伸手拔箭,箭入石内,怎么也拽不出。其神勇使族人崇拜,外族恐惧,楚人载歌载舞,口口相传。史官因他老人家臂力过人,视如后羿,喻为神射手,便结绳记事,传颂至今。这个故事后来移植到了飞将军李广身上。其实,熊渠与李广相差了七百多年。
36、老油条
油条也叫油果子,大伙儿都吃过的,刚炸出来的油条松脆可口,但是存放一定时间,就会发软,有韧性,不易咬断,成了“老油条”。
沔阳人习惯以“老油条”比喻做事拖拉、行为油滑的人,也用来骂那些脸皮厚,不怕别人说的人。比如机关里的上班族天天迟到,领导反复警告也不见效,十足的“老油条”。也难怪,大锅饭吃惯了,就算不迟到又能干什么呢?一杯茶,一支烟,一份报纸看半天。现在条件更好了,有电脑,上去聊聊天、偷偷菜、勾勾女孩,不亦乐乎?
不过,老油条的韧性倒值得借鉴。那些风光无限的明星,一旦缠上绯闻,就会紧张,甚至消沉、堕落,老油条则不会这样,比如周星驰,从来不辟谣,牵着“星女郎”大大方方出风头,让大家猜去。
37、掺黑路
办一件事,却不知其中的诀窍,到处碰壁,叫掺黑路。沔城有个姓丁的老人家,在十字街开了个小卖部,经常有人问路。遇到讲礼性的,他不厌其烦地给人指路,从来不怕麻烦;遇到不讲礼性的,就让他掺黑路。
某天,有个年轻人要找十字街,明明到了地儿,还大口大气地对丁老头喊:“喂,老头!十字街往哪走啊?”丁老头笑嘻嘻地说:“哎呀,这城里城外方圆一二十里,东弯西拐,岔路不少,小哥哥,你听好了:一走头天门,二走二老坡,三走三之堤,四走四垸湖,五走五行宫,六走陆家台,七走七里城,八走八卦剅,九走九贺门,十走十字街。这些地方,走一不能丢二,走三不能丢四,你照这个走法,走一段问一段,包你半天工夫就到了十字街。”
年轻人也不谢一声,车身就走,走一程问一程,走得肚子打鼓、喉咙冒烟,总算到了十字街。仔细一看,又回到老地方了。他很冒火,问丁老头的理性。丁老头说:“你自己不讲礼性,凭么事问别个的理性呢?回去问问你家大人,看是我不讲理性,还是你不讲礼性。”
38、哈直耙
耙是犁田的工具,长方形,宽的一边叫“耙厅”,窄的一边叫“耙档”。哈直耙的意思是不动脑筋,不讲规矩,事事横倒来,结果是吃憨亏,上枯当。
某家大人自己要出灰粪,安排儿子整田。儿子从没整过田,但看别个整过,以为没得么了不起,就背着耙牵着牛走了。等下了田才晓得厉害,这耙还真不好哈,黄牛拉得要屙血,就是拉不动,气得他又是打又是骂,忙得黑汗水流。没得法,就把大人喊来。大人一看,肚子气得像牯牛。难怪拉不动,缆子系在耙档上了!大人就开骂了:“蠢死一条牛,只晓得哈直耙!石磙都还有两个海窝,你么时候才开窍啊?这耙直倒拉怎么拉得动呢?”说完把缆子解下来系在耙厅上,再把耙掉成横形,牛轻轻一拉就动了。
在日常生活中,哈直耙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对此,沔阳话还有“咬倒鸡巴横笨”之说。
39、吃鸡蛋
除了端午,鸡蛋一般不是用来吃的。比如我小时候,每隔几天,祖母就从鸡屁股里抠出一个蛋来,叫我到大队部的商店卖。卖蛋“得钱何所营”?当然不是“身上衣裳口中食”,而是小字本、铅笔或者橡皮。
鸡蛋的形象颇似阿拉伯数字“O”,因此遇到有人考试或比赛得零分,马上就会联想到鸡蛋,借用过来,戏称“吃鸡蛋”,或者叫“吃零鸡蛋”、“吃零蛋”、“吃鸭蛋”。也有说“吃红蛋”的,因为那个红圈圈酷似红蛋。对于满分100,我们也戏说“两个汤圆一只筷”。这是一种表扬,考好了,就有汤圆吃。
“吃零鸡蛋”是指个别情况,如果范围大一点呢?例如某一地区或某一学校考生全部落榜,该怎么说?别急!沔阳方言中早已准备了一个词:剃光头!
40、喝墨水
读书叫“喝墨水”,留学叫“喝洋墨水”。这是一种戏称,因为学文化离不开墨水。练书法的偶尔会把毛笔尖放在嘴里吮,真喝墨水的,没见过。曾有个纨绔子弟,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箩筐。某日,有客人恭维道:“令郎喝的墨水想必不少哦!”其父照实回话:“读书十载,胸无点墨。”儿子不服气,到书房喝了一大碗墨汁,出来说:“以后别再说我胸无点墨了!”当然,这是一则笑话。
动真格“喝墨水”的事还真有。梁武帝萧衍曾经制定过一项荒谬绝伦的法规,士人应试,凡“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后来北齐皇帝也沿袭此例,凡“成绩滥劣者”须罚“喝墨水”以为戒,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隋书》上也有记载:凡“文理孟浪,书写滥劣”者都要端一碗墨水,到专设的房间去喝。如今,“喝墨水”的陋规早成历史,但这条常用语却保留了下来,口口相传。
41、吃了冇
现在时兴在网上偷菜,上班族见了面,第一句话总是:“今天你偷了吗?”以前不是这样,首先得问:“吃了冇?”厕所里也这么问。
曾经有个叫花子摔碗发誓:“将来要是当了皇帝,我要把饭碗打成白玉的,把打狗棍做成黄金的。”旁的叫花子就笑话他胸无大志:“你当了皇帝,还用亲自去要饭?别人要来你吃现成的就行了。”别以为这是笑话,当饥饿严重威胁人类的时候,远大的理想和博大的胸怀很难有,吃饱才是第一位的。我老家有个叫灶狗子的,碰上队里杀猪会餐,连扳三碗,正万分满意地摸着肚皮,准备打道回府,旁人踢了他一脚,小声道:“苕逼!明儿就没有啦!”灶狗子一想也是,揉揉肚子,重上战场,结果撑死了。
即使到现在,中国人的问候多半也是“吃了冇”,其中大概有食物崇拜的因素。西方人的问候则是“好肚油肚”,是不是说好肚子就是油水大的肚子呢?如果是的,那也是食物崇拜。
42、屋里的
古时候,排湖里面有只蚌壳精,能幻化成人,经常变成个红衣姑娘,在排湖岸边散心。火龙觊觎她的美貌,想娶她为妻,蚌壳精不愿意,逃出水府到处躲。火龙日夜找她,所到之处,荷叶枯了,芦苇倒了,鱼肚泛白,客蚂伸腿,排湖人民深受其害。
后来沔阳人把这个情节改编成了娱乐节目,从年初一玩到十五,名曰“蚌壳精”。一个姑娘夹在蚌壳里,又唱又跳,蚌壳随着两手扇动,非常精彩。还有个渔人,老在蚌壳精身边转来转去。不用说,他就是火龙。
43、凳鸡子
毛嘴有个张老头,喜欢做梦。其实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谁不做梦?但是这位跟人不同,每做一个梦都要在心里圆一次,然后按梦里的意思行事。
有一年开春,他梦见两只凳鸡子蹲在台阶上“凳凳凳”地叫唤,醒来就想:今年种田只怕是枉费工夫啊!所以旁人耕田他不耕,旁人播种他不播,若无其事,袖手旁观。儿子搞不清白了,问他:“为何我们春不落籽啊?”他就把做梦的事讲了,儿子听得道头不道尾,他耐心地解释:“凳鸡子是水鸟,水鸟水鸟,水中之鸟,有水的地方才有鸟,连台阶上都有水,那田里肯定是一片汪洋了,哪有粮食可收?”说完还出口成章:“凳鸡子蹲在台阶上叫,勤人做了懒人笑!”既然老头子这么说,儿子也就乐得偷懒,不再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到了秋天,旁人都高高兴兴地收禾打场,父子俩只能蹲在台阶上揩眼壳子屎。儿子说:“您郎看,我们这个样子,像不像两只凳鸡子呢?”
44、苦鸹子
胡场一带的陈苦鸹(土话念哇)子因为抗粮,跟曹六伢、薛八儿几个种田佬一起关在沔城监狱。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事,他们成功越狱,投奔太平军,后受天王派遣,回乡造反。咸丰四年八月,陈苦鸹子接应西征太平军入沔,经脉旺攻仙桃,在镇南岸锦瑞河的太平桥上伏击团练。他手舞双刀杀入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活捉了团练头子范锦章、曾斗南,枭首示众,然后直捣沔城。十月,东乡团练和四川水勇陈庆有夹击仙桃镇,陈苦鸹子在官码头与之激战,寡不敌众,败走鄢家湾,被追兵拿住。清军恨之入骨,将他大卸八块,扔到河里。陈苦鸹子死后,老百姓仿照他的身世,编了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江汉平原有一只苦鸹子,找不到食物,就在脉旺上空盘旋,看到麦田里麦浪翻滚,就歇下来,哪知人们举起竹篙子就赶,它“苦哇苦哇”地叫起来,沿着襄河往上飞,结果闯进一个坛子里,被恶人捉住,剁成八块抛到河里去了。陈苦鸹子的血肉随波逐流,在不远处合拢,化成一只巨鸟飞上天际,引颈悲呼:“苦哇!苦哇……”
45、一二八
沔阳人骂人该死,喜欢说“一二八,嘎刀杀”,这也是以讹传讹造成的。
1938年,国军一二八师在武汉会战中被打散,一头闯进沔阳,抗战四年。一二八师的主体是陕西人,但江汉平原的人更多,都是想抗日的。师长王劲哉是个怪人,喜怒无常,滥杀了一些人,打更的打迟了要杀,口令背错了也要杀,是过分了点,但总体上是好的。
“一二八,嘎刀杀”,是指战士勤练武功,刀法不错,枪用得少,刀用得多。陶家坝一战,弟兄们跟日本人近身肉搏,以绝对优势取胜,吓得日本人听说一二八就胆寒。
46、灶狗子
灶狗子是寄居在土灶空隙里的小爬虫,讨厌得很。从前,陈场小河口街上有个土匪,名叫王灶狗,背地里人称“灶狗子”。他见人怕他,越发以酒撒泼,横行乡里。日寇投降后,国民政府也想做点买活人心的事,镇压了几个不大不小的惯匪,灶狗子有所收敛,再不像以前王五王六了。
1946年秋季,他出于心虚,向算命的杨先生问吉凶。杨先生巴不得这条狗早点死,就半真半假地说:“王大哥,说句你不见怪的话,你今年恐怕打不过腊月三十。”灶狗子本想发火,但正在风头上,不敢惹事,便尴尬地说:“好,看灵不灵。”此后天天担心,夜夜发愁,勉强熬到了腊月三十早晨。他想,这条命总算拖到头了,便到菜场买了可以一蒸一煮的两条鱼,用拇指和食指将一对鱼眼一掐,一只手甩一个,得意洋洋地说:“杨瞎子说我活不过今天,我偏偏活到了,还能吃这么好的鱼。好哇杨瞎子!老子先喝两盅,再找你问理。”恰在此时,县长肖酂何带着剿匪小分队守住了小河口进出的要道。士兵迎头走来,枪口对准他的脑袋,喝道:“你是王灶狗吗?”灶狗子不敢说不是,乖乖就擒,被拉到后街枪毙了。
附录:
A
挨霉(责备)
安安(大米)
安水(淹水)
凹揍(脏)
B
八宝鸭(八宝饭)
把把(大便、大粪)
把持人(穷人)
把狠(讲狠)
把人(嫁姑娘)
掰子、跛子(瘸子)
白车子(骗子)
白净哒(很白)
白刷哒、白卡哒(惨白)
白喜事(指老人去世)
百叶(牛胃)
摆架子(自高自大)
败仗(贬损)
扳罾(捕鱼方式之一)
搬倒卖(卖高价)
板(用力摔)
板马养的 (骂人的话)
半吊子(不清白)
半头裤子(短裤)
半转、半眼子(傻瓜)
蚌憨子(蚌蛤)
包面(馄饨)
包子(馒头、包子的统称)
饱哼哒(很饱)
抱粗腿(投靠权势)
暴风耳(痄腮)
北风头(说话不兑现)
背袋子(自带粮食当干部的)
背褂子(单、棉背心)
背黑锅(替人受过)
背脊骨(脊柱)
背静(偏僻、安静)
背时(运气不好受到损失)
背佗子(被人用拳头打)
背陀(昆虫交配)
背乌老罐子(被冤枉)
被褥幔子(被单)
被窝(棉被)
被窝把戏(傀儡戏)
被窝统子(被套)
鼻孔、鼻拱(鼻子)
鼻涕佬(流鼻涕的小孩)
闭窍(休克)
壁蛇子、壁鼠子(壁虎)
边斗(三轮摩托车)
扁担餐(一天吃两餐)
标致(漂亮)
别杠子(故意抬杠)
蹩古(古里古怪)
瘪嘴(鄙视)
拨嘴(接吻)
伯伯、大妈(伯父、伯母)
不当人(受到不公正待遇)
不耳他(不理睬他)
不过意(不好意思)
不好(害病)
不叫猴(不像话)
不马虎(重视)
不能过站(忍挨不过)
不清白(糊涂)
不上腔、不上线(不上正道)
不受教(不听话)
不照把(做人没谱)
不照闲(不管事)
C
擦屁股(收拾残局)
才将(刚才)
财喜(猫)
菜蕻子(菜薹)
参僵(跑得快)
糙子(20—40公斤的猪)
槽坊(酒厂)
草狗子(发情的母狗)
草头(成捆的稻秆)
差狗子(衙役的贬称)
差只角(打牌缺一个人)
豺狗子(狼)
缠(过分)
长蛾子(白喉)
长伙(好伙食)
场口(市场状况、赌场)
唱高调(说大话)
吵混席(吵闹)
炒辣锅(焙炒;人声嘈杂)
炒米(米泡)
炒面粉子(干粮之一)
炒现饭(老是那几句话)
车身(转身)
扯金钩子闪(强闪电)
扯脸(妇女用索子开脸)
扯皮(打嘴皮子官司)
扯闪(雷电光)
彻白打鬼(骗子)
抻透(衣服平整;事情顺畅)
撑门面(做脸面)
吃饼子(结婚)
吃补药(接受救济)
吃家伙(被打)
吃老米(在家招女婿)
吃冷饭(未婚先宿)
吃六(指胆大包天的人)
吃面、吃训面(受到批评)
吃夜饭(吃晚饭)
吃油面(自缢)
耻脸(使其当众丢脸)
冲担(挑草头的工具)
冲担鬼(挑拨离间的人)
抽筋(做鬼事、扯淡)
抽烂精的(该死的)
抽腿、抽脚(中途退出)
臭胖鼓、臭麻蜢(厌恶的人)
出阁、交办(出嫁)
出拐、错拐(遭遇不测)
出鸡娃(鞋破了露出脚趾)
出鲶鱼(出了奇怪的事)
出水花(水痘)
出挺(故意出别人的丑)
除脱(严厉惩罚;毁坏)
穿长褂子的(绅士)
窗齿子(窗棂)
锤子(三伏潭口语)
糍粑(食品之一)
刺舅子(刺猬;难接近的人)
粗货铺(杂货铺)
粗腿子、油火腿子(丝虫病)
撮短水(揩油)
错哒拐(糟了)
D
搭高子(跌了一跤)
搭豁边(顺便占便宜)
搭头(买卖时奉送的)
搭粥(熬粥)
褡膊子、抹腰带(汗巾)
打把持(恶讨恶要)
打板子(扣钱)
打包票(作保证)
打耖子(耖地)
打虫(驱虫)
打抽合(怂恿、帮助)
打粗(随便用)
打得螺(抽陀螺)
打吊针(输液)
打发(封笼子、红包)
打发(敷衍;小赠品)
打翻叉(侧身翻)
打嘎搞(干扰)
打鼓泅(游泳)
打胡说(瞎说)
打夹账、打埋伏(不报实数)
打家艺(敲锣打鼓)
打脚(鞋子不合脚致痛)
打结(相骂)
打居(打玻璃珠游戏)
打冷劲(打颤)
打连、打连连(狗交配)
打练滚(在地上滚)
打闹台(开场锣鼓)
打豆腐(调戏妇女)
打皮绊(婚外性关系)
打皮皮(打手背)
打脾寒、打摆子(发疟疾)
打撇撇(在水上飘瓦片)
打平伙(凑份子办事)
打破(否决、破坏)
打扑滚(平田或压绿肥)
打食(消积食)
打水(禽类动物交配)
打水漂(完了)
打条瓜(裸身)
打脱离(离婚)
打下手(协助)
打信(寄信)
打眼、打眼睛(惹人注意)
打野(注意力不集中)
打野食(不正当性行为)
打油(购买食油)
打圆场(平息尴尬场面)
打转(回)
打嘴恭(搭讪)
打嘴躬(见面打招呼)
大布(土布、棉布)
大脚盆(洗澡盆)
大侃(舍得花钱)
大料(随和、马虎)
大米苕(大个子的贬称)
大娘嘎(已婚女人)
大头大脑(瞧不起人)
大戏(京戏、汉戏)
大袖子(慷慨)
大指嘎(赞美之意)
呆气(傻气、幽默、恶作剧)
带性(影响、连累、促使)
带一脚(叫司机停车)
带意思(炫耀)
戴高帽(奉承)
弹匠(弹花的匠人)
弹舌头(说话口齿不清)
蛋巴子(青椒炒鸡蛋)
当头(两端以外的地方)
叨光(得了好处)
倒菜籽(割油菜茎)
倒拐子(肘)
倒了床(病得不能起床了)
得了宝气(生了儿子)
得血(得了甜头)
底哈(下面)
地米菜(芥菜)
点头服性(当面见效)
电棒(手电筒)
电笔(自来水笔)
电杠(日光灯)
电鼓子(发电机)
电水(墨水)
垫单、卧单(床单)
刁芝麻(割芝麻)
屌、屌气(傲气;比较时尚)
屌的疼(傲气得过分)
屌流哒(很屌)
调羹、瓢羹(汤匙)
掉底子、掉味(出洋相)
掉都不掉你(没放在眼里)
掉瓢(失败)
爹爹、胡爹(祖父)
丁丁(蜻蜓)
钉锤子(比喻败家子)
顶箍子(顶针)
鼎锅、吊锅(可吊起的铝锅)
丢哒、糟蹋哒(小孩夭折)
剅子(排渍的过水口子)
兜子、涎兜子(兜肚)
斗活字(串通阴谋、使暗箱)
斗鸡眼(内视)
抖小伙(老人干少年的事)
豆饼(豆皮)
豆挂子、豆杠子(豆角)
豆筋(腐竹)
豆戏窝(肚脐)
豆渣巴子(豆腐渣做的饼)
肚皮(腹部)
堵嘴(使人不再乱说)
端阳(端午节)
短路(拦路抢劫)
短阳寿(短命)
断了脚(输得不能上桌了)
堆窖(堆柴火垛)
碓窝子(舂米的石巢)
躲猫、躲猛、躲猫猛(捉迷藏)
E
娥眉豆(扁豆)
蛾子(泛指能飞的小虫)
额角、额壳(额头)
恶母狗(凶恶的女人)
恩娘、老子、姑老子(姑妈)
恩婆、姑姥妈(姑祖母)
耳桶(耳朵)
二把手(拖板车的)
二百五(傻瓜)
二黄(不清白的人)
二屏(眼镜子)
F
发蒙(启蒙)
发梦庭(说梦话)
发妖风(看戏时起人浪)
垡子(地里的土块)
翻袋子(反过来考老师)
翻兜、翻桩(翻个底朝天)
翻巧(不服气)
翻骚(造反)
翻盐船(菜太咸)
反手(左手)
饭门字(苍蝇)
饭糁子(未煮熟的饭粒)
贩桃子(赌气出走)
放风灯(放风筝)
放鸽子(诈骗财物的勾当)
放湖(池塘开放)
放赖、放骗(耍赖)
放牛娃、学生(对男婴的喜称)
风框(木制鼓风机)
风湿疙瘩(荨麻疹)
袱子(毛巾)
腐豆腐、臭豆腐(腐乳)
妇联的(成年女子)
G
嘎膀子、胳膀子(胳膊)
嘎菜(食用芥菜的一种)
嘎嘎爹、嘎嘎婆(外祖父母)
嘎事(开始)
该沿(台阶)
干瞪眼(麻将的一种打法)
干豆豇子(形容骨瘦如柴)
干风暴(大大咧咧)
干裹(一毛不拔)
干坑(把池塘的水抽干)
甘难(难得)
赶场、赶街(赶集)
赶鸡篙子(把生意赶跑的人)
赶脚(用牲口跑运输)
赶脚的(饲养公猪配种的人)
赶圈(猪交配)
赶甑子(捕鱼工具之一)
感激(感谢)
高芭(茭白)
高大爹、高嘎爹爹(老鼠)
高粱、甘渣(本地甘蔗)
高头、高伙(上面)
搞人(打人或骂人)
搞渣巴了(坏事了)
告乖(传授诀窍)
告信(告诉)
疙瘩子(面疙瘩)
歌胡琴(拉二胡、京胡)
歌雅哒(唱得欢)
隔壁(邻居)
隔妈(不让小孩吃母乳)
虼蚤(跳蚤)
梗脑壳(铁杆朋友)
梗子(茎、手镯)
拱嘴(猪嘴;扑克牌里的Q)
沟洼子(小水渠)
狗肝树(一种树,可刻章)
狗叫驹(指文章很差)
狗推车(鸡公车)
姑娘(女儿;爱人)
姑娘嘎(未婚女人)
姑爷(姑父)
箍匠(箍盆子、桶的匠人)
牯牛、牯子(公水牛)
鼓皮、站板(房子里的木隔板)
刮气(长得帅)
挂龙子、挂溜子(龙卷云)
乖猴字(精明人)
拐子(红黑两道意气之人)
惯死(放纵不管)
灌泡(喝酒的贬称)
罐子(炊壶之一种)
广货铺(百货商店)
鬼打架、日打瞎(混混)
鬼蛋大(年纪小)
鬼画符(字写得不好的戏称)
鬼款、瞎款 (胡说、乱讲)
跪踏板(一种体罚形式)
滚身子、裹罗子(棉上衣)
锅盔、牙子锅盔(一种食物)
过礼(送彩礼)
过麻喜、过大喜(出天花)
过桥、过脚、撑腿、蹬腿(死人的蔑称)
过人(传染)
过世、过生、老人、登仙(死人)
过喜事(结婚或发生性关系)
过小喜(害麻疹)
过早(吃早餐)
过中(吃午饭)
[ 此贴被胡铁树在2013-02-14 14: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