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209阅读
  • 2回复

孔氏家族修谱轶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3-17
孔氏家族的族谱,在我国历史上最久也是最完整的族谱,自宋朝元丰年间建谱以来,一千多年谱系不乱,按旧例族谱是每六十年(逢甲子年)一大修,每三十年(逢甲午年)一小修。孔子75代孙孔祥珂小修过,最后一次是其77代孙孔德成大修的。
    这次大修距前一次大修已经一百多年,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前一次大修家谱是在乾隆甲子年(1744年),当时负责修谱的是十二府的孔继汾,因为被诬告触犯了清朝《会典》遭乾隆文字狱迫害,被充军到新疆伊犁,死在那里,从此就没有再大修家谱。
    孔德成八岁那年,母亲陶氏和“四十员”商议修家谱。为此事筹备了两年,建立“曲阜全国孔氏合族修谱办事处”(简称谱馆),孔德成是宗子,担任总裁,由族长孔传育,四十员中的孔印秋、孔继伦主持日常工作。谱馆有职员66名,还有一些勤杂人员,办公地点设在孔府大堂、二堂、三堂。三堂院里东西两厢十多间房腾出来当印刷车间,由济南聚文斋印刷所派来了三十多名工人,在屋里安装了机器,排满了铅字。平时冷冷清清的孔府 顿时热闹起来。谱馆于1930年夏历十月初十告庙开馆,全国各地孔氏族人派代表前来参加,仪式在孔庙诗礼堂举行。八岁的孔德成穿着古代祭服,率领全族长老、族众有执事者,朝北面跪举行告祭。族长孔传育宣读修谱誓词,读罢将誓词供在香案上,孔德成率众人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众人又依次向孔德成作揖行礼。仪式完毕又在大堂设宴招待族人。大堂前扎起彩棚,鸣放鞭炮,吹奏乐器,隆重热闹。
    经过七年的工作,到1937年才完成这次修谱工作。此时,孔德成已就任“特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有些新式礼节了。谱成仪式仍在孔庙诗礼堂举行,将一部新修的家谱置放在香案上,孔德成先率领族众到报本堂告祭,然后到诗礼堂鞠躬四拜,执事者捧家谱授给孔德成,孔德成跪接,族众在孔德成身后依次敬跪。孔德成接过家谱后,族众又依次向孔德成作揖行礼。当天在大堂摆宴,大肆庆贺一番,孔德成并和族人代表合影留念。
    孔氏大修族谱所需经费是向全国各地孔氏族人募捐。全国各省县都有孔姓族人捐款,少则壹元、十几元,多至成百上千。孔祥熙是当时国民党中央财政部长,捐款2000元。
    孔氏在修谱中,六十六户(嫡系近族)的祠堂都要修茸。
    孔氏这次花费七年时间和巨大人力修成的家谱,是其家族最后一部家谱,由孔德成写了序言。因为经费拮据,印的本数极少,没有发到全国各省县孔氏族人手中。

(根据孔子后裔回忆录整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3-18
从上述孔氏修谱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    定时修治,确保完整。
二、    建立机构,集中办公。
三、    筹集经费,保障运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3-20
楼上宗亲说得有理.我双手支持!胡氏家族除把这一次谱修好之外.重要是按总会所提方案走好下一步。
[ 此贴被胡雪清在2008-03-23 10:21重新编辑 ]
真诚探讨,相互学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