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637阅读
  • 4回复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作客凤凰网 讲述灾区亲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6-23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作客凤凰网 讲述灾区亲历2008年06月19日 15:30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相关标签:  [凤凰卫视] [胡玲] [灾区亲历] 

http://phtv.ifeng.com/phinfo/200806/0619_45_606762.shtml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后,凤凰卫视在五分钟后派出第一批记者前往灾区,其中就有胡玲,她从重庆--成都—都江堰—什邡---德阳---绵阳江油---北川陈家坝乡---绵阳九州体育场---绵竹汉旺镇—绵阳---绵竹遵道镇---成都---重庆一路辗转,在灾区的最前线为大家带来了很多印象深刻的报道,此后,她又曾两次重返灾区,见证了防疫、堰塞湖、灾民的安置等众多危急时刻。

灾区归来,6月19日胡玲作客凤凰网讲述灾区亲历,分享前线抗灾的感人故事。

李鸣: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收看来自凤凰网的节目,我是主持人李鸣。这是我们“地震归来”系列访谈的又一节,今天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凤凰卫视的记者胡玲,欢迎你。

记者胡玲: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


地震发生五分钟后 胡玲作为第一批记者被派往灾区

李鸣:在所有报道当中,比如我下面说的一些地名,都江堰、什邡、德阳、绵阳、江油、绵竹、汉旺镇、绵阳九州体育场、绵竹遵道镇这是一组地名,这是一位记者地震发生后,采访走过的地点,这是去灾区的第一次。这是我在胡玲博客上看到你去灾区的描述,那时候是什么情况?

记者胡玲:我们当时是第一时间抵达重灾区的。实际上地震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到国家地震局,但是电话打不通,我们不知道地震什么情况。我跟这边领导沟通,是不是赶往成都。在28分发生地震,38分就决定派记者,穿着身上衣服就去了。

李鸣:我记着有一次跟陈晓楠交流,在地震发生五分钟之后,凤凰卫视就做出派记者指令,第一批记者就有胡玲。

记者胡玲:因为在北京,北京到成都这样的路径比较方便,所以第一时间往成都走。因为当时什么消息都不知道。

李鸣:究竟前方发生了什么?

记者胡玲:温家宝总理去了,记者都意识到可能是比较严重的灾难。我们当时很明确的是,一定跟上温家宝的步伐,也是辗转几次。成都机场关闭,又转到重庆机场,晚上12点发出第一个报道。

李鸣:跟上温家宝的步伐,他去的地方,一定是受灾最重的地方。

李鸣:我刚才念到的那些地方,都是资讯台报道的指令,还是自己选择走的路?

记者胡玲:因为我们当时在晚上,温家宝在都江堰成立总指挥中心,四川同志也在发回第一手报道,我们跟他们会合。进入成都路都封锁了,跟救灾无关的车辆,主要对车辆和进来人员进行控制,也是到现场的维护。

在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 胡玲发回第一个完整的视频

李鸣:在一开始检索各个台,大多数靠连线,到逐渐建立视频这种联系。在这个阶段里边,我记得胡玲给我特别印象深,余震特别大。

记者胡玲:我是第一个回完整的视频。当时不知道什么情况,只是听路人说,那边有一个新建小学,掩埋很多人,尸体很多。我们一直走那边,找到那所学校,因为两边路非常窄,基本都是危楼,差不多五六层的高度,现场全是人,那时候发生余震时,摄像师已经站不稳了,所有救援人员往外跑,当时我非常紧张。第一想法就是,通过麦克风喊千万不要跑,要是发生踩踏就会更危险。

李鸣:那是让我们印象非常时刻的一幕。我到胡玲博客里看了一下,在地震发生后的前期,我印象往往是凌晨深夜,会看到你写一点文字,中间回来休整的时候,对前面的一些感慨。在访谈开始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胡玲去灾区两次,胡玲刚刚告诉我她去了三次。最后以个人的身份去了。

记者胡玲:我们第一周的报道,一开始兵分两路。在持续一周整个报道当中,我当时的初衷是,追随温家宝的步伐,抓紧以最快的时间,能够跑更多的地方,让大家看到受灾情况。我们每天都在跑,可能当时司机都觉得,实在跑不动了。我们希望以最快最短的时间展现给大家一整天的采播,晚上大家没有睡觉,余震在头一周非常危险,随时都在往外冲,各方面休息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可能睡眠两三个小时,也是后来领导觉得再这样熬下去不行,才让我们第一批人赶快撤回来。

李鸣:刚刚地震的时候,我们跟资讯台领导有一次碰头。我听潘力说,前两三天胡玲没有睡觉。

记者胡玲:基本在车上可以靠一下,你也没有办法入睡。

李鸣:几个因素,比如找不到睡觉的地方?

记者胡玲:对,没有睡觉的地方,你心里也没有办法平衡,同时也有余震的危险,白天拍的东西,晚上尽量要发一些新闻。

李鸣:尤其地震前几天,到处看见的灾情,给记者一种刺激,或者一种责任。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6-23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作客凤凰网 讲述灾区亲历2008年06月19日 15:30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相关标签:  [凤凰卫视] [胡玲] [灾区亲历] 
灾民罗建:废墟旁七天守候只为那“生我养我的母亲”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


记者胡玲:真的是那种责任,当时为什么觉得自己能够坚持那么长时间,大家都是超兴奋状态当中,每天都在跑。后来撤下来休整一个礼拜。回到北京觉得非常难受。我们当时在汉旺镇碰到一个在废墟里边等待他的母亲的人。他是我唯一有时间留下电话的,回来之后通过电话,知道他找到了母亲的遗体,知道他们加入志愿者。所有牵挂你没有办法,你需要知道这些人现在到底怎么样。

李鸣:作为记者,我们见证灾情,作为人,也感知人们面对的伤痛。你提到罗建,我在你博客中看到,你会提到他很多故事。特别想知道胡玲从灾区回来,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和事给大家讲讲。

记者胡玲:当时经过七天,绵竹汉旺镇受灾非常严重,包括我们救援人员都说,后来经过航拍卫星图才发现汉旺镇都是白色,也没有房子。当时我们参与救援的同时,一进入的时候,我们在报道灾情,再报道救援。在你待一段时间,突然意识到把镜头调转过来,拍灾民。看到一个人,一直跑上跑下,当时一问,他说母亲在里头,进一步深聊知道一直在这里等他母亲,整整等了七天,最后救援队说在这个地方有生命迹象。当时埋了14个人,无论任何人对他都是很大的安慰,到凌晨的时候整个救援宣告结束,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李鸣:你曾经问过他,在余震不断出现,楼板刚刚可以进人的时候,他经常到里边看。

记者胡玲:现场环境非常危险,一旦坍塌可能造成所有在场的救援人员的危险,这样怎么敢往里面爬。所有经过大地震的人都告诉我,不敢在房子里。因为他之前当过兵,他知道这个事情对他的危险性,他当时说了一句话,里头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我必须找到她。真的听完他这句话,那时候所有人对灾民在灾难当中体现的精神,最朴质的人性都很让人触动。

李鸣:人的天性是没有办法压抑的。后来等到你离开现场的时候,罗建还没有找到母亲。

记者胡玲:当时推土机进去,就是挖掘尸体,全过程我们进行拍摄。我就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当时把他电话留下来,终于有一天打通了。他说第二天中午他母亲遗体找到了,没有火化希望等女儿回来之后,再火化,找到母亲心也安了,他说他现在绵竹汉旺镇搭平板房。我说无论你有任何需要,你都可以给我打电话,你说说你什么情况,我觉得能够听到这些话都是对我的很大的安慰。

李鸣:记住电话就是想听到消息。可能那一刻不是旁观者,是参与者。因为很长时间你在他旁边。

重返灾区 见到哭了又笑 笑了又哭的乡长杨开武

记者胡玲:包括当时为什么事情对我们触动很大,我必须再回到灾区去。当时非常偶然的机会,14号本来走到北川县城,路走错了,无意当中去了陈家坝乡,整个桥全部断了。

记者胡玲:大家觉得北川县城灾情非常严重,但是机缘巧合我们去了陈家坝乡。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好赶集,初中的孩子基本上到北川,一切生机勃勃,所有赶集将近400、500的乡民,全部埋在里边。这样的过程当中,因为是断桥,准备徒步进去,进去之后发现没有走太远,刚好碰到陈家坝乡乡长,接受采访的时候他非常安静,但是,后来他突然蹲下哭了。我没有明白他为什么哭,当时想可能这么大的灾情,面对外面留守的4000个老乡他非常着急,我觉得可能是压抑或者灾难带给他的东西。他说能不能用海事卫星,我说可以。他说他的老婆女儿还在北川县城,没有办法联系他们。我知道所有北川县城是什么情况,人在北川县城可能意味着,生还的机会很少。最后让他打电话,所有电话打不通。很多老乡围上来,你能不能帮我们打电话,乡长说谢谢,就带着几个人进行救灾了。再也找不到他,关于乡长他的一些东西,戛然而止,我特别惦记他。

记者胡玲:第二次去灾区报道是关于堰塞湖的,到绵阳第二天,二炮说在绵阳要做防化消毒。我们在6月3号下午,再次去了北川陈家坝,拍完之后就问你们乡长呢?见到面马上想拥抱他,我问他你家人怎么样,他说我女儿从里面爬出来了,我老婆也来了。我觉得真的所有灾区采访中,那一分钟是我真正最开心的时候,乡长见到我,拉着我的手,哭着又笑,真的不容易。他的爸爸、妹妹、妹夫,等于这个大的家庭,全部埋在北川。我说遗体能找到吗?他说没有办法找,父亲也不在了,他还跟他父亲有点矛盾,这时候想起父亲,有很多话想跟父亲说,已经没有机会。当时感觉哪怕找到父亲一小块骨头,都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但是他现在走不开,正在重建。只知道北川县城可能建成地震博物馆,希望再次回到北川县城,到完整的小家祭奠他们。当时真的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李鸣:一个四十多岁大男人,可能一边是好消息,女儿、妻子人还在,父亲不在了。而且看你描述的情节,儿子在灾难之前可能跟父亲有一些矛盾,相互之间不能理解。但是一场地震之后,可能了心愿的机会都没有了。

记者胡玲:现场摄影师拍了很多照片。乡长等我们快走的时候,给我们打电话,照片特别想要。我现在一张照片都没有,后来我完成工作,以休假的机会回到北川,给他送照片。在绵阳,我们都没有办法冲洗。唯一一家刚开业的洗印店,我们把照片冲洗出来。作为记者,你在现场做的事情太少太少,特别是作为人,我们对他们的关怀,作为一个记者的时候,我只能说可能报道的机缘巧合认识他们,我也希望在这个地方尽可能安慰他们。

李鸣:我听你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感慨,在灾难之前我们各自过自己的生活,可能都有一些性格甚至小毛病,比如杨乡长跟他父亲的矛盾等等。你跟杨乡长可能几次谋面,是不是因为地震把人们的关系一下子推的很近。

下一页:为看父母最后一眼的姐妹  那些让人落泪的画面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6-23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作客凤凰网 讲述灾区亲历2008年06月19日 15:30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相关标签:  [凤凰卫视] [胡玲] [灾区亲历] 
地震让人和人的距离更近 四川人的达观和坚韧让人敬佩



记者胡玲:大家都说这场地震让我们心变着特别柔软,头一个礼拜忙着报道。第二次去的时候,我觉得比第一次脆弱很多,第一次你没有时间顾上哭,第二次任何一个事情都觉得受不了,大家很容易亲近在一起,一路碰到很多灾民,尽量把自己步伐放慢,他们怎么经历地震,怎么重建生活。每一个人说起来都是故事,我觉得四川人给人特别深的印象,他们面对大灾难的时候,他们的自救意识,他们的豁达,特有的幽默把这些东西化解出来了。

李鸣:一场灾难让在灾区的人,或者灾区之外的人对生活又有重新的认识。我有朋友回到灾区,见到很多人,都跟他说,经过这场地震,还有什么事算大事。以后没有什么事让我觉得太过执着,人们变着达官或者包容。这是地震当中建立起来的东西,人和人的距离更近。

记者胡玲:第二次去的时候,乡长说你一定要在这里吃个饭。一路上都是山体滑坡,有的时候走,都看到对面山上滚石头,不敢走夜路,我说不行不敢走夜路。第三次我想一定在陈家坝好好住住,晚上他们怎么搭账篷,小孩怎么上学,所有问题才特别明白。路两边是解放军在洗漱,我们跟他们一块刷牙、洗脸。你想隔了一个断桥,那边是防疫区,当时觉得在这个防疫区不要吃东西,到后来已经顾忌不到了,灾民都是这样。比如苍蝇,大家觉得已经很正常,生活已经简单到那种程度,每天捧一大碗饭,很多人都吃不上饭,觉得自己很奢侈了。。当时,我们住的账篷不停漏水,我真的吓坏了,没有见这么大的暴雨,你没有办法想,没有住上军用账篷的老乡,他们怎么办。到第二天,觉得这个事情真的很大,当时做了最坏的打算。再去见老乡,他就跟没事一样。这点雨算什么,大地震都经历过来了。

李鸣:本来他们是灾民,但是在那个时候,事实上他们在帮助你。

记者胡玲:他们说,没有事。我们听到两个词很多,一个“娃娃机”,就是挖掘机。无论救援、开路都需要这个东西,听的最多词就是“娃娃机”,四川话。你害怕到那种程度,但是这些灾民,账篷雨水可能到膝盖,他们觉得相比之前大地震算不了什么,你觉得很敬佩他们。另外一个词“瓮在里头”,因为陈家坝都是山体滑坡,都埋在下面。所有人说怎么办,我们还要继续生活。包括采访到60多岁老太太,我的儿子、儿媳、两个孙子都瓮在里头,就剩我跟老伴,我还能打工,不能光靠政府救援,我现在还能打工,能动。挖出一点值钱的东西我到新疆打工,我老公到工地做什么事情,我们还要活下去。

为看父母最后一眼的姐妹 勇救老师的学生 那些让人落泪的画面

李鸣:刚才说到达官,现在就是坚韧。只有这种力量才能让灾区一点点重建起来。我们不想把他们叫灾民,我觉得有那样达官和坚韧的人,其实不是灾民,是遇到困难的人。我记的你描述罗建故事里边,你曾经提到有一对姐妹。是姐妹俩,看到你拍他们的照片,父母亲都埋进去。

记者胡玲:如果单独把那段话拿出来,谢谢解放军。为什么说这个话?一旦放到那个场景,其实我们从灾区回来,听到太多故事,有好故事,也有不好的故事。我一直跟大家说,你在大灾难的时候,每一个人做出不同的反映,我觉得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觉得我这段时间去灾区,我所能见到的东西,对我来讲比较好的,都是积极的。我们看到海军陆战队,唐山救援队,他们尽一切可能性进行救援,对灾民也是最大的安慰。因为到后面,像罗建、像那对姐妹,最大希望就是看到遗体。

李鸣:你描述那对姐妹故事的时候,她们坐在废墟旁边,父母遗体被挖出来,本来准备运走了,姐妹俩再跟着,说能不能再见父母一面。当时解放军同意了,最后一看,一打开裹尸袋姐姐昏过去。我们可以想到那种惨状,为什么一定要见尸体?眼睛留下对父母的最后记忆,可能也是慰藉,可能很多年想起来,我见到父母亲最后一眼。解放军抬父母遗体很走远,突然姐姐醒过来,跪下来说谢谢你们,让我看到爸妈最后一面。看到你文字的时候,觉得自己很脆弱。

记者胡玲:我觉得实际这次,整个四川的小孩,让我觉得好敬佩他们,他们在地震当中发挥了他们的小宇宙,我真的没有想到。包括我们去陈家坝乡,他们那的初中是最好的初中,有一个最好的班初中四班,所有尖子学生挑出来。为了有非常宁静的环境,安排教学楼乡政府比较老的办公楼,那个地方有花有草特别安静,为了顺利升到高中,主教学楼没有垮塌,他们所在的楼完全垮塌了。没有受伤的人只是5个,死了41人。有一个叫马艺军的小孩,他在那个地方跟你描述,他是男孩跑的很快。他跑出来就跟老师一块救人,当时跟他一块跑出来有一个姓母的老师,冲出去救人,他看到母老师整个腰被压断,他就一直在母老师身边,一直安慰母老师,母老师嘴巴里都是灰,他就把嘴巴扒开,把灰擦擦,让母老师坚强,实在不行了,还给老师做人工呼吸,直到老师在他面前死去。

当时班上有结拜的兄弟,说赚了钱之后盖大楼,完全是初中小男孩,三个兄弟只有一个出来,我结拜兄弟都死在里边,我活着有什么意义,你觉得不是跟小孩对话。包括我们后来找到杨乡长的女儿,在北川中学自己爬出来。她在高二三班读书,死了20多个人,同时被埋的有特别好的同学张欢,张欢地震前一个礼拜,最大的心愿是她好好学习,她说我已经准备好好学习,但是她没有出来。当时听她们描述,我真的觉得,这些小孩好让我敬佩。而且那天晚上我跟杨乡长的女儿杨荣住在一起,他说地震之后从来没有睡到床上,特别晚了凌晨一两点,她用我的电脑上网,在查同学的QQ号,所有都是死在里头的同学。当时突然觉得这些东西活生生在你眼前,没有办法说怎么安慰这个女孩。

李鸣:类似这样的孩子,采访过程当中你应该见了不少。包括到绵阳九州体育馆的时候,你拍到一个三岁的小女孩。

记者胡玲:她能够用那样的语气表达出来,她的老师、同学都死了。

李鸣:等到她长大的时候,如果这一幕留在她心里,可能会带来一种感觉。

记者胡玲:当时我们拍端午节,这种节日又得把原来所有东西翻出来,当时看到这个小女孩,她特别开心,所有情绪全部被她打动了。在拍小女孩之前,有一对年轻夫妇看那个小女孩。我问他们是谁,那对年轻的夫妇孩子也被埋在里边,那个时候大家看到她,所有人都会看到希望。

李鸣:我对你拍的小女孩照片印象很深,包括看到她故事的时候,知道你去哪一天刚好端午节。可能很难得在灾区过一个节日,当时人们怎么过这个节的?

记者胡玲:实际当时端午节,我们知道很多灾民安置点都发粽子,包括九州体育馆我们去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领了一袋粽子,一个鸡蛋希望过一个端午节。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午饭点,大部分灾民休息,当时看到唯一吃粽子的老太太,问她怎么样。中午所有破碎的家庭,大家组成一个小圈子,一起过节,又把伤心事说起来,现场没有一个人把饭吃饱,那个粽子到那时候虽然很香甜,但是对于他们来说,都没有办法咽下去。我聊其他话题,她说这个粽子真的好吃,跟之前吃的粽子不一样。老太太说我活到60多岁,都没有吃到这么好的粽子。

李鸣:如果没有地震的话,一定很平静的过着自己幸福的生活,可能这场地震把这些打碎了。比如我看你在博客里边,换了自己的头像,是一张戴口罩,穿着防化服的照片,当时还看到一张照片很震撼,钟楼里指向地震发生那一刻的时钟,已经成为汉旺镇最标志的建筑。

记者胡玲:因为钟楼在地震发生那一刻停止了,钟楼往里所有废墟的地方,计划建地震博物馆,是对所有没有经历地震的人的惊醒。对经历过地震的人,甚至亲人被埋在里边的,也是一个安慰。

李鸣:我听很多朋友都提到那个钟。自己定格那个地方,也是人们记忆定格的时刻。后来我看,陆续我们走过救援的阶段,慢慢进入防疫,防疫越重要的阶段。后来看到你的照片,穿着防化服,包括到最后全副武装。整个前方的部队,做防疫情况怎么样?

记者胡玲:救援之后很快转入防疫。从人员的消毒,上升到整个封闭式的防化,级别很迅速的提升上来。包括第二次上去的时候,二炮防化团装备的战备的装备。现场还有活的猪没有转移出来。像猪、像鸡活下来,证明这个地方没有疫情。我也穿他们的防化服试了一下,我觉得我没有办法呼吸,因为他们听不到我声音,我示意我呼吸不了,通过碳的呼吸。走了几步根本没有办法迈步,他们穿这个东西,还要作业。从我穿到脱,可能就五分钟时间,整个衣服都湿了。解放军真的很敬佩他们,在不同阶段大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不同的救援都会有一些足和不足的地方。从整个防化来看,看到都是很积极的救援,我很感动。

下一页:胡玲:灾区采访的得与失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6-23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作客凤凰网 讲述灾区亲历2008年06月19日 15:30凤凰网专稿【大 中 小】 【打印】 
相关标签:  [凤凰卫视] [胡玲] [灾区亲历] 
灾区见证郭伯雄的泪光和胡锦涛、温家宝的以人为本

李鸣:在地震发生的全过程你见证了很多段落,包括采访到胡总书记,温家宝。

记者胡玲:我们当时目的很明确,跟着温家宝的步伐,跟着他很大程度能够到灾区最严重的地方,当时5月13号结束都江堰采访之后,赶往什邡路上碰上了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什邡同样是小学、中学受灾最严重的。他也在强调解放军这个时候,灾情就是命令,要动用所有的人力,设备,特别是小学。而且他跟我说,看到小学生心里非常难受。我看到他整个眼睛都是渗着泪光,我相信任何人到那个地方,你都会心里头承受不了,包括后来我们在6月16号的时候,当时在绵阳体育场,采访胡主席。

大家也会给我们提供新闻线索,像绵阳宣传部长,特别感谢他们。这个时候你觉得,他们站在朋友角度,希望你们多发新闻,多让外界听到各种声音。很多灾民说不知道以后怎么办,而且账篷非常热,上午人在账篷里没有办法待。胡锦涛去的时候,一下现场气氛带动起来,老百姓的确需要看到政府领导人的身影,这给他们最大的支援。

第二次去堰塞湖的时候,我们去附近灾民安置点拍摄,也是爆热,而且发放药物,中暑的很多。他们说40多度,我觉得已经超过40多度。而且现场有很多食物发酵,你真的觉得,任何人待在里头,情绪都难以控制。


凤凰卫视记者胡玲


第二天一大早拍摄的时候采访温家宝,他主动提出来说,这次来的任务一个是堰塞湖的灾情,第二个就是灾民的安抚工作。他走了很长的路,在灾民安置点,大家冲出来跟他握手。有一个小男孩冲出来跟他握手,突然挤倒。温家宝马上把人扒开,把那个小男孩拉起来。我们想如果有机会,追到温家宝,怎么提问。堰塞湖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加了一个问题,第二次去灾区,很多事情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包括我们去之前,也有媒体在说,中国媒体对救灾空前的开放程度,记者没有感受到这种开放。凤凰可能跟其他香港媒体竞争比较激励,包括各个频道都是一个平台上的竞争,包括中国接受国外的援助,大家也有担心,进入重建阶段,可能灾民各种情绪,这个情况可能收紧。我也问他,第一阶段全面开放,这种情况能不能持续下去。他正面回答我,第一时间以人为本,对外开放处理救灾,第二阶段同样以这样的办法处理。我相信通过这个事情之后,包括我个人,或者说大一点,大家可能都会在自己心里头想,什么叫做以人为本,会有更直观的了解。

李鸣:刚才说到采访本身,我留意一个细节。在唐家山采访温家宝是第几次?

记者胡玲:第一次。

李鸣:温家宝可能看到你的报道,你说你是凤凰卫视的胡玲。他说哦胡玲,好像见到过你。

记者胡玲:我非常感激所有认识的朋友,杨乡长,包括罗建,我们有缘更深入了解的人,他们教会我很多东西,包括有机会采访领导人。包括最快撤的时候,上到卸掉的堰塞湖。后来水利专家也不愿意说话,我们等于无头苍蝇,我们想了解堰塞湖是什么情况。他们说想不想上,我说如果能够上,一定希望站在上边,泻流之后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多大,他们给予的帮助,患难的时候很感激他们。而且另外一个收获,当时说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危险是93%,碰到总工程师刘宁,我说这样的数据怎么来的?他说原话是根据日本科研机构,堰塞湖溃坝93%,根据媒体报道,就变成唐家山堰塞湖了。它的危险性有多大,扩大危险性,或者掩盖危险性,对媒体、民众都是不好的。

李鸣:你在曹先生专访胡总书记的时候,在旁边画面看到你一直不断扭头望?

记者胡玲:因为现场特别多人,我觉得这次特别不容易,跟我去的摄像师,刚刚到凤凰不久。他们都是八零后的小孩,他们面对这样的灾难,还要完成工作。摄像师担负责任比记者多很多,需要用很多镜头关键时候。别人觉得我是女孩,他怕伤到你,那些保镖,或者公安就不会推你,对于男孩子,我的摄像师毫不客气被挡到后边。我当时就说,胡主席跟我们说话了,我是凤凰卫视,不要把摄影师挤出去,最后我把摄像机抢回来了。

李鸣:后半段是你自己拍?

记者胡玲:对。

李鸣:我们来看,胡主席讲话是完整的过程,中间有一次镜头马上摇出去。

记者胡玲:那是我一把抢过来。他可能被几个人推出去了,我把摄像机抢过来,把这个东西拍完了。

李鸣:那段讲话让人很难忘。

记者胡玲:这个时候,领导人讲话对任何人都非常难忘。因为考虑现场人很多,很复杂。包括保安、保镖都很注意,他们没有想到凤凰卫视又进来,我感觉整个人被提出去,我说就是报道事情。到那个时候大家非常体谅,包括喊温总理的时候,他听到主动过来跟我们说话。

胡玲:灾区采访的得与失

李鸣:可能报道的时候人很忙碌。到今天可能胡玲往返灾区三次,有些东西相对沉淀下来。有一篇文章,你写在灾区的得失遗憾,今天回头想想,灾区得失是什么?回头让自己觉得有些重新的思考,又是什么样的?

记者胡玲:如果站在记者职业的角度,其实我们回来,特别是第一次回来,大家觉得有很多遗憾,可能现场大家都没有充分准备。这么大的灾难,可能之前新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做事件性的报道。面对这样的灾难,大家考虑镜头有没有及时调转,关注灾民。这个地方对凤凰来说,发挥我们一直宣扬的人性关怀的角度。可是面对现场环境当中,我们有些没有办法做到,这个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遗憾。但是第二次回去完成报道,可能现场进去的记者,我们能够发回新闻,能够最短时间把新闻呈现给观众,可能就算成功。到后来媒体来做反思、检讨。包括各方面,救援队、灾民,各级政府,所有作为都曝光在日光灯下。第一次采访将近一半的时候,接到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到陈坚的事情。

李鸣:可能网友不知道,在报道当中了解比较多的人物。陈坚在废墟下被压了三天,后背是很沉重的墙板,包括《冷暖人生》制片人,都在上边守护着陈坚。你听到陈坚的消息什么心情?

记者胡玲:进行报道的时候,突然反省自己报道当中,有没有影响救援。有没有无形当中干扰救援。我当时突然想这个问题,大家可能都在反思,包括我们后来拍罗建救援的时候,第一反映我跟摄像机往废墟走,整个过程当中,摄像师又被拦到外头,我自己偷偷摸摸上去,我跟他说,我们在一边拍,不影响你们救援。他们考虑安全,让所有人撤。大家都不愿意走,我们第一个走,任何拍摄、报道,人命大不能干扰这个。

李鸣:作为记者,在这个时候采访,比如细节的技巧,提问的方式,面对新闻的时候,会争会抢。可是在灾难面前、生命面前,可能采取了另外的态度,把他放到前头。但那位女记者的情况,我宁愿相信她没有经验。那个女记者还让陈坚打电话连线自己电视台,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我在老朱(《冷暖人生》制片人朱卫民)的镜头里看到,陈坚走了以后,她在旁边哭。我在想,那位女记者,如果回来静下来的时候,她自己可能想,那是技巧或者经验上的不足。

记者胡玲:我们第二次去的时候,普遍有更多的时间,静下来听灾民讲发生的事情。在陈家坝卖小杂货店的家里,他们有点钱,我想他们相对于整个灾民应该不错。当时跟他们聊天,因为她跟他老公在,我说你们家什么情况?她老公说我女儿在北川职业中学,我说那怎么样?你不知道怎么问,她说埋在里头现在还没有见。她正常卖东西,因为我突然闯入,开始不停跟我说她女儿的情况,女儿不想读书,想到外面打工,没有想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也说职业中学特别好,她再也收不住了,一直讲,很后悔。当时她老公的妹妹在旁边,特别严厉的跟我说,你不问了行不行。我特别委屈,真的无形当中说,我听了特别难受。他们家人指责我,我也觉得特别委屈,到最后我说真的对不起,没有想到。在那个地方看特别正常,一问到家里人怎么样?可能那些故事一晚上听不完。听了太多故事,我觉得自己都快要受不了。

其实回来之后,我也在整理一些,采访学生、老师、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需要把这些故事还原出来,让大家看到,在所有救援之后,需要关注人面对灾难的时候,他经历什么,他怎么对待,怎么平复过去,怎么面对未来。对我自己来说,有帮助,通过我整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事情。我真的很感激他们,他们愿意跟我说这个故事,他们说没有,你们听我们说这些事情,说完之后会好一些。我真的希望达到说完之后好一些的效果,但是也不希望他们一遍遍对媒体讲述。

李鸣:同样做媒体,也许面对不同人的时候,细节技巧不同。但是要注意克制,随时想他的感受可能好很多。毕竟作为记者有时候面对职业要求,和人的本能的冲突。作为人甚至不忍心提问,但是有的时候通过这个提问,把前方消息传给后方,对整个救灾是有意义的。作为记者,三次往返地震灾区,回来之后你觉得这段经历,给你最多的是什么?

记者胡玲:其实我觉得通过这个之后,大家都开始考虑,自己生活当中以为很重要的事情是不是那么重要。生活当中忽略的事情是不是应该被忽略,可能一个礼拜给父母打一个电话,他们让你吃好,你还觉得很烦。现在觉得自己能有父母,包括整个家里。其实我第三次回到家之后,当时很累,但是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收拾一下,一个晚上把衣服叠好,你没有办法想象,我突然之间没有这些东西,我怎么办。

李鸣:你见到已经没有家了的很多人。

记者胡玲:他们只剩下一身衣服,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包括去过灾区,或者没有去过灾区的人,大家都在反思。

李鸣:如果这场灾难教会我们珍惜。可能是有意义的事,也感谢胡玲,你故事打动我一样,打动了我们很多凤凰网的网友,再次感谢胡玲,同时代表所有看过你的地震报道的人,我作为观众的身份表达我们的敬意,看起来很柔弱的女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报道。

记者胡玲:作为记者都是应该的,我们只是如实记录下来。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6-24
在地震发生五分钟之后,凤凰卫视就做出派记者指令,第一批记者就有胡玲--凤凰卫视对重大事件反应速度惊人,第一批赴灾区的记者胡玲辛苦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