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243阅读
  • 9回复

以和生财“太和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7-26
  家和万事兴,和,兴家之本,也是兴业之本。
  名扬四川的酱园“太和号”就是依靠和气兴业生财聚财延续百年的。太和号的创办人姓胡,江西抚州府金谿县人氏,清朝道光年间中举入川,候补多年不得官做,囊中日匮,心里很不是味道。一天他约了两位江西同乡在少城茶楼品茗,忽见悠悠然走来一道人,手执一条写着“祖传神相”的布招,口中喝道:“祖传神相,知生死、卜吉凶、相功名、问财喜”。同乡对他说:“听说此人是张天师的后人,人称张铁嘴,相面很准,何不请来一试?”他便请道人相面。张铁嘴叫他上前三步,退后三步,咳嗽一声。凝视片刻,道人便道:“君相“额有浴日之角,而无主政之骨;目无镇人之威,却有运机之神;背少三甲,无大山可靠;脚有天根,得立世之本。日后虽无鹏程之举,却稳步生财之道。”接着写下四句话:
十年萤雪冀攀龙,游宦他乡路未通;
勘破君王天下事,五湖逐浪忆陶公。
    他寻思,这分明是在劝说自己弃仕从商,只是这道人何以刚一见面就晓得自己眼下宦游他乡甚不得意?原来张铁嘴曾是读书人,久跑江湖,一见他是读书人打扮,操着江南口音,便知是进士出身的宦游之人,而两榜进士都曾参加过殿试,故有“浴日”之说,又见他神情忧郁,卜问前程,便断定他久未实授,便动了“惺惺相惜”之情,劝他另找出路。他听了张道人的金石之言,决定弃仕从商,与两位同乡合凑白银千两,在棉花节开了间酱园,酱园的名称就“元利贞”号。古人云:三人为众,众口难调,但是三个客居成都谋生的江西人却和衷共济,兴业生财。胡某虽不懂生意,却饱读史书,善于用人,对请来的技术师傅和工人非常厚道,故内外协调,上下齐心。开业之后,年年都有盈余.
--------------------------------------------------------------------------------

   咸丰年间,资金积累到了一万两银子之多,两位同乡动了思乡之情,退股取本,回原籍去了。于是酱园成了胡某独家经营,胡某将“元利贞”号改为“太和号”,从棉花街迁到正府街继续经营。
“元利贞”和“太和”,都出自《周易》。《周易》说:“乾,元亨利贞”疏云:“元,大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又说:“保合大(太)和,乃利贞”。可见“元利贞”和“太和”是同一回事,用到招牌上,含喻“和气生财”之意。胡氏一家几辈都能心领神会,以“和”相始终。
     胡某把元利贞改为太和号独家经营后,即将家产划定,长子胡石庵留在原籍,江西祖业归长房胡石庵所有。将妻室及次子胡继承接到成都以为囊助,成都太和号归二房胡继承所有。不料,胡继承因病早丧,遗孀无后,胡某又年垂风烛,已考取秀才的胡石庵便尊父命,抛弃科举前程,携家人入川,全力协助经营。
     胡石庵是一位秀才,不懂生意不会制酱,但他脱下长衫,系起围腰,向师傅学习,一年多后,他不仅学会了当老板,而且还精通了制酱技术,成了业务行家。他“与士卒同甘苦”,经常站柜台,“恼火”的活路带头做,一日三餐皆于员工同桌而食。他为人节俭,一件竹布长衫要有事出门才穿,回来就脱下,脚下也只穿家造布鞋。
      同治年间,胡石庵接管太和号,即约法三章:第一,生意主权属于二房,他只负责经营,按时向二房报账;第二,盈余款额,由二房奶奶处理;决不越俎代苞;第三,他只挣薪水,每年白银50两,绝不多用分文。胡石庵有四个儿子,长子留在江西继承祖业,三子胡子康过继给二房,但胡子康不愿从商,胡石庵就叫次子胡壁珊按照家规学徒三年,师满后管理经营太和号,他也只能领取薪水,产权永远是二房的。
      由于产权与经营权分开,经营者辛勤公正苦心经营,到了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太和号多种级别的酱油,醋,酱菜,豆瓣品种齐全。酱油生产规模已经超过号称“陈半城”的陈豫昌隆,门市也由正府街一处发展到冻青树街、提督街、玉带桥、东门城门口和棉花街六处。总资产达到白银10万余两。胡家数辈遵从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气聚财的理念,从未因争夺家产而发生内讧。倒是二房奶奶过意不去,在农村买了300亩水田酬谢胡石庵,以资晚年。
     胡氏家族以和兴业,以和生财,以和聚财,买地买房,富甲一方,从咸丰年间到1956年公私合营,太和号延续了百年。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7-26
胡子康即为我祖爷,经历了成都解放初是公私合营,特别是文革浩劫,父辈们早在苟活里丢掉了家中的一切,那时候,他们都不敢承认自己这一脉的子孙,到如今昌明盛世,很想能寻得根基,却俗务缠身,未得成行,幸得借此平台,很想知道金谿县还有宗室至亲否?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7-26
这位宗亲好!我想既然是有明确的地名,应该不会有误,不知道还能找到族谱否,看文中介绍也是知名企业,大户人家,总该留有一些祖上情况下来。能找到更好,找不到就只有查查当地的历史档案,当然有一种可能就是当地的本宗,也像你一样上得宗亲网来。江西抚州肯定是胡姓比较集中的聚居之地,我们网上有一位胡帮兴宗亲放了许多“抚州大塘胡氏”资料上来,你可以在下面的网址查看。抚州范围比较大,要准确定位到金谿县胡氏,我帮你查了一下,还是没有找到。
http://www.hszqw.com.cn/bbs/thread.php?fid=70

就这个话题,再多聊聊吧,我好像也听说过这个太和号。我祖上清乾隆年间从福建来川,最早就是落脚于成都府属郫县太和场,不过是做烟生意的。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8-07-26
南山好!谢谢关注!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历史洗礼,家里什么东西都没留下,那样的年代,能活下来,已经是幸运了,但凡于那个大家庭沾染的东西都被父辈们丢光了,父母均没趟过文革这道槛!好在父亲他们兄弟姐妹十二人到如今还有四个姑姑硕果仅存!还能在他们的残存的记忆里扑捉到自己的根基.这篇文章是在网络上搜索到的,其实那份曾经历经百年沉淀的"辉煌"对于我们第四代已经并不重要,毕竟,在经历那么多的磨砺后,我们和以后承袭血脉的人们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存世,这未尚不是一份幸运!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8-07-27
这位宗亲好!

我在宗亲网上查到有关江西金溪县的胡姓资料,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金谿县胡氏,因为我看都是属于“抚州”管辖,请您确认。如果是,那就把方向定在江西金溪县,看资料胡姓确实不少。

其中有以一个“游垫村”还有胡氏祠堂,你看看吧,祝您寻祖成功!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859

http://big5.huaxia.com/jx-tw/2007/00628035.html

南山 2008.07.27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8-07-27
谢谢南山,如果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希望那里还有至亲!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8-07-27
记得有天和大哥聊及,他最遗憾的不是偌大家业的化为乌有,而是那本家谱,不知所踪,想想也是,那样的年代,谁敢保存,一定被父辈们化为纸蝶了!太和号,听说是爷爷让三爸胡叔憔继承的,可惜三爸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今年他唯一的女儿嘉华姐姐也走了,那是我们这辈人里最漂亮的女孩儿,年龄悬殊太大,想寻一张她当年的风华绝代照片,竟然未能如愿!呵呵,文革,这样的家庭,竟然连当年的照片也不敢保留!
[ 此贴被玉露清华在2008-07-27 14:5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8-07-27
道光年间至今不过六七代人,按你说好像还是有家谱的。我倒想建议你不妨尽快访问一下本族中健在的长者,现在联系也方便,打几个电话,说不定就会联系上很多人,你家没有族谱了,但别人家可能还会有保存,只是过去年代就是有也不敢声张啊。一个大家族,只要有人出面领衔筹划,不要说找到江西去,就是把在成都附近的这些族人联系起来,把谱续下去,也是有功德的啊。听你所言,目前还没有人来做这件事情。太普遍了!我也遇到很多起类似情况。尤其是在成都地区,在我们网上相对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成都是很少有宗亲上网来的。其实他们肯定知道有个胡氏宗亲网,但就是没有兴趣来谈论这些话题。
南山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8-07-27
本支入川代数并不多,可见本支在四川的世系应该还是能考证完整的,至于在江西那边的族亲,既有地名又有始迁组几代的名字,所以要是真的过去寻亲,应该是能寻得到的。

可以先在网上尝试寻根,有线索了再过去也不迟。
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

《胡氏宗亲网》,打造胡氏寻根第一网
联系方式:
eMail:swordfly369@163.com
QQ:240354002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8-07-27
谢谢楼上两位指点!曾祖父名下的长房留在江西,应该还有人在,前年成都的二房,四房和我们三房人小聚了一次,有七十多人,二房和四房都不多了,就我们家人多,可经历文革,几房人手边竟然都没任何东西!只希望江西的长房还能有族谱在手。说来也是,连祖父的坟我们都找不到,父辈们但凡于胡家有关的东西都丢完丢尽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