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561阅读
  • 2回复

胡迎建诗文作品专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8-17
— 本帖被 南山 执行取消精华操作(2014-03-02) —
最近征得胡迎建先生同意,在胡氏宗亲网论坛开辟“胡迎建诗文作品专栏”,请宗亲们加以关注。南山2011.08.10

人物介绍:胡迎建


胡迎建在江西吉安胡铨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致辞


胡迎建,1953年生,江西星子人。笔名湖星、莹鉴、吴戈等。诗人。1981年毕业于九江师专,后任星子县志办主任,县志主编。1985年入江西师范大学。1988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4月~5月在扬州大学中国文化所博士点作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古近代文学及江西文献。现为江西省古籍整理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兼任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副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五、第六届理事。

著有《近代江西诗话》(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获江西省第六届社科成果二等奖;校注《庐山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获1996年江西社科院一等奖;编注《庐山诗文金石广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选注《江西古文精华·游记卷》(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获江西省青年社科成果一等奖;主要论文《论欧阳修七言古风之得失》发表于台湾《中华诗学》1997年第15卷;《论陆九渊文道合一观及其文》发表于《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台湾《孔盂月刊》1998年第3期;《论杨万里的文学思想及其诗论》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新发现的宋版邵尧夫诗集二种》附辑佚诗四十九首发表于《文献》杂志1988年第4期。现在完成国家社科课题《民国时期旧体诗歌研究》以及院级课题《江西山水旅游诗话》项目,校点《黄爵滋集》、《陈三立集》。少好吟诗,有《帆影集》,收入作者300余首诗。另著有《诗人胡雪抱传》、《独上高楼陈寅格》(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出版,为二十世纪现代名人丛书之一)。曾在黑龙江诗词赛、三星杯青年诗赛、中华旅游诗赛、鹿鸣杯赛中获奖。目前正在为承担的国家社科九五规划课题《民国时期旧体诗歌研究》而积极撰著。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374714.htm

以下摘自江西庐陵胡氏宗亲网:http://hqwh.5d6d.com/thread-95-1-1.html

胡迎建 1953年11月生,江西省都昌县人。江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副主任、研究员 。1981年毕业于九江师专中文科,其后任教星子中学一年,再调县政府办公室为秘书,县 志办主任,《星子县志》主编。1985年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为研究生,1988年获硕士学 位。现任江西省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副主任,198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兼江西诗词学会 副会长,《江西诗词》副主编。自少时即爱好书法。近六年来,有书法作品刊登于《当代 书人爱国妙墨集锦》、《中国古典诗词墨迹大观》、《中华当代诗家手迹选》、《当代诗 词手迹选》、《江西书翰选粹》。写有论文《题画诗与诗题画》,发表于《当代诗词》等 刊物上。编注《庐山诗文金石广存》、《江西古文精华游记卷》、《诗词卷》。担任编委 所作的《中华正气歌》一书获1996年国家五个一精神文明入选作品。著有《近代江西诗话 》,正在著述的《民国旧体诗歌史论》系国家九五社科规划项目。其中《民国时期书画家 们的诗词》一章已完稿。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8-10 09: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8-09
胡迎建先生的治学经历
胡迎建先生的治学经历
http://www.duchang.org/simple/?t30125.html

本文由胡迎建先生提供。

  潜心文史,其乐无穷

  我从事科研三十余年,而今鬓添星霜,不知老之将至。青年时的蹭蹬不遇,使我倍加珍惜时光。

  八十年代初,我调入星子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地名办、县志办与宗教事务,曾二次参加省地方志学习班,研阅同治版《星子县志》、康熙版《庐山志》,充实了我对星子与庐山历史地理的知识,养成搜集资料细大不捐的习惯。1983年受命为县志办主任、《星子县志》主编,为了专心致志撰写,我在办公室门口张贴七字:“闲谈不过五分钟”。直到编出县志三稿,县长才同意放行,让我去考研究生。

  1985年考入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导师胡守仁、陶今雁在教学之余,督责我们作诗。毕业后分配在省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当时归属省社联。最初我志在研究江西古文献,接触过一些地方文献,主要研读胡思敬《豫章丛书》。不久成立江西省诗词学会,挂靠古籍办,也因而有作诗的动力与压力。

  我治学的方向主要在宋代与近代文史两端,在此两端前后进退。关于宋代部分,诸如乐史、欧阳修、李觏、黄庭坚、杨万里、陆九渊、朱熹、刘辰翁乃至辛弃疾、陆游等人物,我均撰有论文。其中对欧阳修、朱熹、辛弃疾撰有多篇。

  治近代文学,则也是因兴趣所趋。九十年代初,有一部《江西历代文艺家大全》问世,然我查找近代诗人,所收甚少,因为此书收集人物所依据的主要为各县县志,而此批志书绝大多数修于同治年间。光绪以后诗人多付诸阙如。为弥补这一缺陷,我开始撰写《近代江西诗话》,复印了一大批诗集,摘抄不少资料。1997年,我申报国家社科项目“民国时期旧体诗研究”成功。即从近代诗的研究下限延展至1949年。此课题填补了这一领域空白,也因而有不少人要编书、审稿而找我,如中山大学黄修己教授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所重编《中华文学通史》,均请我写现代诗词这一章。还有《文学遗产》、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史哲集刊》请我审读这方面的稿件。

  当年搜集近代江西诗人的过程中,我便决定以陈三立为代表的同光体赣派作为研究重点。其间便陆续写过一些研究陈三立的论文,1994年还曾搞过一次陈三立研讨会。2006年我申报国家社科项目“陈三立与同光体诗派研究”获通过,相关论文陆续出笼,诸如南社与同光体、陈三立与张之洞、陈三立与文廷式、陈三立与郑孝胥交游、郑珍与陈三立诗的比较。

  我除研究诗之外,也爱好作诗。窃以为研究诗而不作诗,终究是一遗憾,所以我在拙集《湖星诗集》自序中说:“研诗与创作,犹如车之有两轮,相辅而成,不知作诗之甘苦,论诗终如隔靴搔痒,难抉其奥,又何以尚友古人。”研读古诗,不仅是为了写论文找资料,而且沉浸其间,可以知人论世,也可为自己作诗提供借鉴。参加某地研讨会,游览名胜,若能以诗纪游,岂非一举数得。

  诗是人的心灵史,我曾撰写《独上高楼?陈寅恪》《诗人胡雪抱传》《一代宗师陈三立》等传记,都是依据诗集而还原传主的心境与所处环境。我以为,只要有一部诗集,就能据此而作传记的。

  在古籍研究方面,我曾在《文献》《文史》刊物发表文章多篇,其中如《宋墓出土的宋版邵尧夫诗集两种》一文,我以明版书对勘,运用平仄格律来辨识异文的正误,列举 条。北京大学编《全宋诗》中的《邵尧夫诗》,亦寻此版本以校勘。以后程千帆《校雠通义》引用拙文其中的六条,以说明校勘学须具备这方面知识。我在《文献》发表《新发现的颜山农遗集》一文,中国社科院黄宣民据此介绍来江西访书,整理成集,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颜钧集》。这两种书先后由我研究介绍始得面世。我曾撰有《试论四库全书总目归类之得失》、《江西先贤著作刊刻述略》、《江西先贤著作的珍贵汇编——两种〈豫章丛书〉》。参编《两部豫章丛书题记》,完成史部内容。另曾参加《二十四史全译》中的《南史》部分翻译,中华书局本《南史》在标点方面有错误,我曾列举撰文发表,今年中华书局《二十四史》重校本办公室仍向我索求此方面稿件。?

  ? 1992年,周銮书、姚公骞同志发起编撰地方文选性质的丛书《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我是当时最年轻的编委。此套丛书中,我单独完成《游记卷》,1995年出版,一年后重印。还与人合作选注《诗词卷》。

  为宣传江西名山,保存典籍,1994年初,我与江西人民出版社策划编辑《江西名山志丛书》十种。从选题、凡例到前言后记,从组稿到审稿,付出不少心血。应约担任《石钟山志》、《青原山志》特约编辑,审阅《龙虎山志》稿。主要由我点校注释吴宗慈《庐山志》,共140万字。由于该书资料来源极为广博,涉及古籍五百多余种,我查阅40多种工具书及有关资料书,加之因早年在星子,对庐山较为熟悉,方能比较准确完成点校注释工作。该书初版后重印过一次。在《庐山志》基础上,我广征有关庐山的碑刻摩崖照片,增补古今游记三十余篇,编辑而成《庐山诗文金石广存》,70万字,于1996年9月出版。

  我曾应江西美术出版社邀请,先后作《八大山人全集》《珠山八友》(两书均获国家图书奖)校审工作,要从图片上辩识八大的行草,如果对古诗文的行文规则、诗的平仄、书法草写笔势不大内行,势必捉襟见肘。

  我的幸运是,工作与个人兴趣一致。在社科院搞科研,似比高校有教学压力要自由一些。

  如果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与个人的研究专业发生矛盾,如何办?我还是会全力以赴尽力做好,也可以生发一些科研论文。十多年前,原院长姚公鶱曾找了五个人计划编写《江西社会科学志》的古代部分,在此基础上撰著《江西学术史》,后来有三人未动手,只好由我负责元明清部分概述,我除完成任务后,有了副产品,即《论江右王学如何致良知》《论泰州学派中的江西学人》《论清初江西三大学派的异同》三篇论文。领导要我来编《江西省人物志》,虽非我的专业方向,照样可以生发些论文。

  我的治学体会是:一是找准自己的立足点,作掘坑式的研究,待有点深度,再把坑打大一些。我以江西文史研究为我的安身立命之所,然仅若此则视野不能开阔,故采取“立足江西,面向全国”之方式。

  二是打通文史,以文学研究为主,兼及史、哲。我撰写过《江姓史话》,也写过《华林胡氏源流考》之类,发表于《寻根》杂志。对佛教、禅学也略有涉猎,前年应湖北四祖寺之邀,为夏令营讲“禅与画”;去年宗教研究所搞“宗教与和谐社会”征文比赛,我的一篇《从觉悟之道看佛教在和谐社会中的价值》荣获一等奖。

  三是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决不拖拉。《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我搞的《游记卷》第一个完成。《江西名山志》中的《庐山志》,尽管字数多达百万,也是第一个完成。《江右名家研究》丛书,我写《一代宗师陈三立》,第一个完成,时间往往早于他人一二年。

  四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人精力有限,如果舍不得放弃某些东西、某些活动,就无法作自己要做的事情。必须耐得住寂寞,咬老菜根、坐冷板凳,不慕荣利。我曾为省新闻出版局做了几年审读员,趁图书处换人之机,辞职不干,没有很多精力投入其间。

  我于43岁生日时作诗云:“市海藏身自在天,偏将校注误华年。苦吟岂是求名世,宏论惭无欠立言。江阔来朝租艇渡,春深何处看花妍。却从四壁缥缃里,今古诗心试凿穿。”49岁初度,赋诗明志云:“伤逝谁能拽日车,人生未可计赢输。诗情系世吟千首,学海潜心占一区。杖履寻游名胜地,青春偏嗜线装书。望空莫羡凌云士,信笔涂鸦暇有馀。”此年香港大学饶宗颐惠赠诗文集,我步其韵赋诗铭感:“早年艰劳作,偷读遣愁日。半生斫不材,行年迫五十。夙癖吟诗苦,鬓发星星出。愧无奇才略,忍看驹过隙。新迁高知楼,环境迥异昔。不惯逢迎术,治学惭占席。好奇心未改,搜书列满壁。”我的治学一二心得,亦寓此三诗矣。然所为皆边缘化之小道,聊以自慰而已。

  在古籍整理方面,我先后参加过《二十四史全译》、《全宋词释注》工作。担任《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十卷本)、《中国旅游诗话丛书》、《国民党江西组织志》编委与撰稿工作,主持《江西名山志丛书》(共十二种,四百万字)编纂工作。编辑《江西古籍整理研究》共3集,担任《江西人物志》常务副主编。先后应出版社之邀完成《中华正气歌》撰稿与编辑工作、《八大山人全集》的点校工作。并为《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等辞书编委。先后出版诗集《帆影集》,《湖星集》(作家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散文、游记集《湖天鹭踪》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先后为四十余种诗文集作序,应邀为湖口大桥、黎温高速公路等处撰写碑铭。为绳金塔大戏台、文庙、象湖万寿宫、佑民寺、叠山书院多处撰写楹联并已悬挂。

  主要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出版,获1996年江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担任《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编委,独力选注《江西古文精华丛书?游记卷》,1995年6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获1996年江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曾子鲁教授合作选注《江西古文精华丛书?诗词卷》,1998年8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6年担任《中华正气歌》一书编委并撰稿,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此书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2000年担任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五册本《八大山人全集》标点及文字审校工作,此书于今年年初出版,正在积极申报获2000年度国家图书奖。? 另外参加过《二十四史全译?南史》中的翻译工作;《全宋词释注》第五册中部分释注工作。?

  我在省古籍整理办公室工作已届十年,主要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与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研究,亦涉猎江西古代哲学、历史领域的研究。

  我还与王咨臣先生合作整理《黄爵滋集》,系省八五社科规划项目,列入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点规划,此项目由我分担的部分已经完成。?

  1997年,应南昌大学古籍研究所之约,担任撰写《豫章丛书》二十余种史部古籍提要。将编为《豫章丛书提要》一书,已由省委副书记钟起煌同志题写书名,姚公骞先生写序。目前已由五人完成并由我与另一同志统稿。

  从前年开始,由周銮书同志主其事的《江西历代名人传记》一书五十万字已完稿,由二十多位学有专攻的作者撰稿,我忝列其间。为使此书减少差错,周銮书同志挑选了我与师大黄长椿教授审稿,我认真负责地提了上百条意见,并做了一些文字审订工作。由社联主持的《江西社科志》,由我撰写古代元明清江西社会科学研究部分,这部分写作任务难度大,涉及文史哲各个方面,又须文字精练简约,但我较快较好地完成了任务,勾勒了七百年来江西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获得了周銮书、姚公骞等专家好评。此外,我还应此书编纂刘芳圣同志之请,审订了东晋至宋部分、民国与人物部分文字。?

  在哲学方面,近年来已发表《试述泰州学派中的江西学人》、《清初江西三大学派异同述略》等论文,有《江右王学的争鸣及发展》等论文待发表。?

  历史方面,撰有《刘淑英生平考述》、《刘辰翁生平考述》、《朱熹在南康军》等文章发表。 我还应山东画报出版社之约,为该社出版的《百年中华名人传记丛书》撰写《独上高楼?陈寅恪传》,已于1997年初完稿并与该社签订出版合同,因这一套丛书规模甚大,尚在出版过程中。?

  我于1997年初申报的院级科研课题《江西山水旅游诗话》,亦于当年获准立项。该项目乃在广泛阅读江西名山志的基础上,再加旁搜远绍,至今已完成五万余字,如鄱阳湖诗话、龙虎山、三清山、麻姑山西山、鹅湖山、青原山、云居山、武功山诗话等部分,已寄达南京东南大学旅游系由喻学才先生审读并入其档案库。

  1995年10月,应江西美术出版社之邀,我担任《中华正气歌》一书编委,从事历代人物的诀选、撰写、注释工作,由我提出分为三大类并篇名为气节、风骨、风范获通过。该书主编由吉林大学公木挂名,于1997年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社会团体活动中,我兼任江西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西诗词》副主编。老战士江南诗词学会副会长,《秋韵》主编。这些年来,除利用业余时间编辑《江西诗词》外,还参加了一些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

  我认为,多年来,每晚伏案至十一二点钟。不务空谈,珍惜时光,自订“千百十工程”,即此生要作千首诗百篇论文、十本书,看来也是能做到的。


2008年10月胡迎建(左)与南山在上海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8-12 21:0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8-10
华林胡姓源流考
华林胡姓源流考

作者:胡迎建
寻根 2008年2期 字数:3684 字体: 【大 中 小】
http://cn.qikan.com/Article/xuge/xuge200802/xuge20080220.html

  
  以华林山为堂号的胡姓,是胡姓人数最多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江西境内以赣西、赣北、赣中特别是南昌、鄱阳湖周围一带的胡姓居多。

  华林山又名浮云山,横跨奉新、高安、宜丰三县,属赣西北九岭山系的余脉。山势险峻,绿树浮岚,风景奇秀。《华林胡氏族谱》中有《华林书院图》诗云:“仰望浮云山,山腰绕白云。樵哥笑指引,深处是华林。”山中土地平旷,群峦环抱,祥云飘浮,别有一派洞天,浮云山因此而得名。华林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晋代有崇元观,唐代有浮云观,还有李八百洞天、浮丘石室等胜迹。唐代晚期,江西首家私家书院—桂岩书院在此山创办,后来这一带又创办了十多家书院。北宋初期,胡仲尧公在此创办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华林书院。

  华林胡姓奉胡藩为始祖,关于其生平,正史所载与胡姓谱牒所记稍有出入。奉新《华林胡氏族谱》中记载:“(胡)藩字道序,号永维,事南朝宋三世。高祖时参相国军事,平乱有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锡(赐)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今高安、奉新两县交界处)水之美,遂就地居家。我胡氏名华林世家,盖由于此。文帝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后转太子左卫将军,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壮侯,有子六十人。”据此看来,似乎胡藩是在封为阳山县男时选择华林山居住的,但阳山县在广东,封在阳山县,为何“锡(赐)土豫章之西”,豫章之西与阳山县并不相干。故有必要从史书了解胡藩生平。

  据《宋书·胡藩传》(参照《南史·胡藩传》)载,胡藩为豫章郡南昌人。幼孤,居丧时哀毁过度。太守韩伯见到其叔、尚书胡少广说:“卿此侄以义烈成名。”州府征召他做官,推辞不就,直到两弟完婚,才出仕为征虏将军郄恢的参军事。后为江州刺史桓玄幕下参军。刘裕势力壮大后,以平乱为号召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胡藩逃回家中,被刘裕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军事。从此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官职屡升。刘裕代晋,朝廷论功,封胡藩为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历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太子左卫率。元嘉十年(433年)去世。享年62岁,谥壮侯。

  胡藩晚年并未在华林终老,而在京城(即南京)去世,然而究竟其何时与华林山结下因缘呢?

  据《宋书》载,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率大军自建邺西上,在安徽望江大雷湖鄱阳湖左里,连败卢循。胡藩此次从刘裕因功而封,地在吴平县。臧励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载:“吴平县,后汉时置汉平县,三国吴改为吴平县。隋废,入宜春。《清江县志》有‘吴城在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谓即吴平。又今清江县西南五十五里有吴平墟,或亦古吴平县治也。”吴平县与新吴县(今奉新)相近。胡藩应是在此次受封时选择华林山作为其居住之处的。至于封阳山县男,乃是在晚年论征司马休之之功所封,阳山县并不在江西。所以胡藩与华林山有缘,应在东晋义熙六年(410年)。
  
  其后裔据《宋书·胡藩传》的记载大致情况是:嫡子隆世,嗣官至西阳太守;隆世卒,子乾秀嗣。藩庶子60人,多不遵法度,第14子遵世,为臧质宁远参军,去职还家,与孔熙先同逆谋,后被杀。藩第16子诞世、第17子茂世率群从二百多人攻破郡县,杀太守、县令,被交州刺史檀和之击败。胡藩子景世、宝世被流放到边远的州府。

  据史载胡藩有子60人,似不可能,疑为16讹误,也有可能其中有义子。胡藩24世孙胡城,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进士,授国子监博士,任侍御史。唐末天下大乱,胡城遂归隐于当年胡藩华林祖居,成为华林胡姓一世祖。后来南唐立国,保境安民,恢复科举制度。胡城生5子:、瑜、琼、诰、球,在其与夫人耿氏督课下,5子皆登科第,为华林胡氏五宗。长子胡独留华林,生令严、令。令严生2子:元凤、元麟;令生4子:崇、志、证、训。元凤生8子,即仲尧、仲宣、仲华、仲容、仲雅、仲甫、仲光、仲顺。瑜、琼、诰、球则随仕宦而迁出。

  迨至宋初,偃武修文。华林胡姓在此兴办塾学,“宾礼师儒,以训子弟”,既教化一方,也积极为朝廷输送人才。宋太宗为树重义兴学之典型,两次下诏旌表其家族。

  太平兴国年间,塾学改为华林书院,广招优秀子弟,不限于胡姓,四方学子,纷至沓来,人数常达上千。当时江西浔阳还有一家著名的东佳书院,杨亿评说这二大书院“力敌以势均,复争驰而并骛”(《华林书院记》)。

  后来,胡仲尧被举荐为洪州助教,迁国子监主簿;其弟仲容创建县城儒学孔圣殿,授秘书省校书郎,光禄寺丞。

  经过华林族贤数代经营,华林英彦辈出,有宋一代,先后有55位进士。传宋真宗有诗赞曰:“黄河曾见几番清,罕见人间有此荣。千里朱幡迎五马,一门黄榜占三名。文星昨夜朝金阙,瑞日今朝拥朕庭。最喜状元并榜眼,探花俱是弟和兄。”又赞曰:“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朕今只见胡。”传宋仁宗有诗句云:“上国风光归故里,表门钦赐九天来。”传宋孝宗御笔赞曰:“朕笔亲题灿锦霞,满封官职遍天涯。名垂千古应难朽,庆衍千秋宰相家。”众多名人乐与华林族贤交往,纷纷咏赞华林书院。恰如徐铉所说:“岂直豫章之气概,以占皇宋之文运矣。”(《华林胡氏书院记》)认为华林书院的气象,不仅表现出江西文教的气象,也可从中看出大宋文运蒸蒸日上。尽管华林书院辉煌不再,但华林胡姓带来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令后人景仰。

  华林胡姓出现了不少名人,如胡仲尧曾孙胡直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绍圣二年(1095年)登进士第,先后任监察御史、平江知府、江湖淮浙发运使、户部侍郎,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洪州帅兼知府等职。著有《西山老人集》二十四卷。当时元党人遭打击,苏轼、黄庭坚均罹其祸,胡直孺冒风险奔走呼号,营救元党人。靖康元年,金人入侵,直孺率部会战雍丘(今河南杞县),斩敌千余。宋钦宗赞曰:“孤城被围,率兵勤王,独卿与张叔夜耳。”宋室南渡,直孺再次率兵勤王,绍兴初,迁刑部尚书兼侍读,后任兵部尚书兼权吏部,封开国公。致仕后,居浮云书院,生有11子,聚族五百余口。

  胡直孺三子胡栝,字贡仲,主修族谱,尊城公为华林一世祖。约朱熹作《华林宗谱序》,论谱系之意义。从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因爱庐山山水之秀,将全家迁居庐山五老峰南麓之长岭、白鹿洞书院附近。嘉定十一年(1218年),任白鹿洞书院堂长,白鹿洞摩崖石刻至今仍保存有胡泳与李燔会讲文字。后从祀白鹿洞祠。其后裔多居星子、都昌一带。直孺四子胡楫,绍兴癸丑科进士,授宣教郎,佥书峡州军事,虞州通判,曾将其父遗稿编为《西山老人集》。五子胡枞,知铜陵县事。六子胡根,知湘阴县事。七子胡朴,任桃源主簿,后知崇安县。
  
  仲容之五弟仲雅,任国子监主簿,后知吉水县。子用先,知岳州巴陵县,其子胡汪载柩归,道经江西乐安浯塘,择地安葬,结庐墓左守孝,后定居于此,为浯塘开基始祖。子孙繁衍,名臣仕宦,代不乏人。明朝万历年间,此支后裔胡允钦,徙居湖南浏阳中和西岭,为西岭胡氏始祖。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即出此支之后,为浯塘用先第34世孙。

  仲容第16世孙胡仁朝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任武陵总兵,生9子,皆因仕宦而迁徙湘西、鄂西、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明初,江西人口不少迁往外省,其中即有华林胡姓公的一支迁往湖北麻城,尔后又迁四川、云南镇雄等地。

  华林山是胡姓发祥地,一世祖胡城夫人耿氏墓今仍保存在奉新县赤岸九皋山上,现经修复,并修建耿氏园林、拜祖殿等。2005年、2006年,先后两次在此举行规模盛大的胡氏文化节,海内外华林胡姓后裔有5万人次来此寻根祭祖。华林书院遗址在华林浮云山上,其地有明代建筑济美牌坊,有胡仲尧手植千年杉树(号称江南杉王)。在浮云山八百洞右侧30米处有胡仲尧墓。还有华林古栈道、浮云丹井等遗址。
[ 此贴被南山在2011-08-10 09:37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