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发源地---南岳衡山
湖湘文化发源地
湖湘学派形成于南宋绍兴年间,其开创者为胡安国,奠基人为胡宏。南宋建炎四年(1130),胡安国率儿子、弟子们辟地隐居湖南,于绍兴3年(1130年)迁居南岳衡山,在紫云峰下结庐隐居著书立说五年,至绍兴六年(1136)十二月,书成进览,受到了宋高宗“深得圣人之旨”的评价。胡安国隐居南岳期间,足不出山,集中精力完成毕生撰写的《春秋传》。为纪念胡安国在南岳完成的这部理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人们曾在他讲学的书堂侧建春秋楼,辟春秋塘。现其遗址均在今南岳区岳云中学科技楼右侧。从元到明均列为仕子科考指定的教科书,他也因此而列入每年的春秋二官祭,这部著作花费了胡安国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了他的理学大师地位。
所以从史料记载,可以得出胡安国巅峰成就是在南岳衡山紫云峰结庐隐居著书《春秋传》,是湖湘学派重要的理论基石——《春秋传》为湖湘学派的创始人。
没有湖湘学派重要的理论基石——《春秋传》,仅凭其在隐山讲过学(因为南岳唐代就有中国最早的邺侯书院,那李泌不就是湖湘学派创始人)是不可能成为湖湘学派的创始人。
胡宏,字仁仲,为胡安国的季子。因长期寓居南岳衡山五峰(祝融、天柱、芙蓉、紫盖、石禀)之下,学者称为五峰先生。他继承家学,在胡安国逝世,家族衰落的情况下,仍痛心疾首于国家岌岌可危的政治局面。绍兴年间,胡宏曾直接上书高宗皇帝,以深沉的人文关怀精神,批判时政,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可当时高宗昏庸,又有投降派秦桧当权,胡宏的政治主张终不能施行。他仍旧以躬耕南山,讲学治学为业。这种生存状态一直持续到逝世。胡宏在南岳生活的二十多年中,“不舍昼夜”地刻苦治学,终于留下了《知言》、《衡麓学案》、《五峰学案》、《皇王大纪》及《五峰集》中大部分诗文。胡宏则在文定书院讲学过程中完成其代表作《知言》,内容为胡宏在南岳讲学期间研究理学的札记、心得及讲学记录等,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各个方面,被湖湘学派奉为经典。胡氏父子在南岳讲学期间完成的开派之作,奠定了湖湘学派的学术风尚:尊重理学,讲求经世务实,抱兼容并蓄的学术态度。以性立论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湖湘学派思想体系。
所以胡宏定居南岳衡山五峰下是其思想巅峰时期,建构了独具特色的湖湘学派思想体系,从而成为湖湘学派的奠基人,其著书讲学之地——文定书院便成为湖湘文化发源地。
宋代胡安国、胡宏父子在南岳衡山的书院著述讲学,吸引大批学者从游。其中张栻是光大湖湘学派的著名弟子。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春,张栻随父从永州贬所回到长沙。不久,他奉父之命前往衡山文定书院拜胡宏为师,请教二程(程颢、程颐)之学。经胡宏等大师指点,张栻学业大进,后来成为与朱熹、吕祖谦齐名的大理学家。在《衡麓学案》、《五峰学案》中亦记载有大量在南岳从学的弟子,诸如张栻、彪居正、吴翌、孙蒙正、毛以谟、赵师孟、赵棠、方畴、向浯等人。其中张栻更是成为湖湘学派的主要传人和一代宗师。在南宋理学阵营中最具特色的湖湘学派,开创者是胡宏,确定湖湘学派地位并称之为“湖湘学最盛”的则是张栻。后掌教长沙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发扬程、胡之学,朱、张之学在此合流,形成著名的“湖湘学派”,故南岳衡山是“湖湘学派”的发源地。湖湘学派自此开端,衡麓学风之盛,领袖一时。
文定书院。南宋绍兴年间,胡氏父子还在南岳紫云峰下创建文定书堂。明郑维恒说,胡安国“退休衡岳之下为终焉计,买地结庐,名曰书堂,十五年不出。”(明同治版《衡山县志》卷五,《胡文定公书院祭祀题本》)胡宏的文集中有《文定书堂上梁文》一文。文定书堂前有“春秋楼”一座,因胡安国在此著《春秋传》而得名。胡氏后裔、清人胡振圭说:“春秋楼者,吾祖文定公著书所也。宋绍兴初,公由湘潭碧泉徙南岳紫云峰下筑室居之。”(光绪版《衡山志》卷十七,《春秋楼记》)清初陈壮履《重修胡文定公书院记》载:“院创于公子致堂、五峰,元时已圮。”据此,文定书院当创为宋代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是胡宏、胡寅等从胡安国书堂旧址改建用以纪念胡文定,并作讲学传道,培育人才的地方。胡氏父子利用书院,潜心著作,广纳门徒,形成了湖湘学派。书院自宋代建立后,历经七次修复。其中元至大戊申(1308)修复并赐额,并以翰林学士杨宗饬兼书院山长;明弘治乙卯(1495)御史郑惟垣、同知邓君淮捐资修建,并在院中设神堂,塑安国及胡宏、胡寅像,每年春秋两季进行祭祀。书院经过累圯累修,逐步成为官助、族修,渐为族祠、族学的性质。辛亥革命后,书院改为胡氏文定小学,至抗战后改为质文小学。1935年,衡山县租得书院遗址,筹建“岳云中学南岳分校”。1938年,岳云中学从长沙迁来南岳。
2 湖湘文化发源地---南岳衡山
综上所述,便可得到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文定书堂、文定书院著书讲学开创湖湘学派。
而近年来湘潭频频挑起“湖湘学”发源地之争,湘潭隐山只不过是胡安国、胡宏父子迁湘初居地,其交通很不方便,距湘潭县一百多里,很难吸引弟子求学。
只要恢复了文定书院和春秋楼,就奠定了湖湘文化发源地。因为文定书院和春秋楼是胡安国、胡宏父子著书讲学,形成湖湘学派之地。
2007年,衡阳举办首届湖湘文化节,初步奠定衡阳(南岳衡山)为湖湘文化发源地。希望市委市政府重修文定书院和春秋楼,就奠定衡阳(南岳衡山)为湖湘文化发源地。
胡文定公,即胡安国(1074-1138),南宋理学家,字康侯,死后谥文定。原籍福建崇安,迁居湖南南岳。他17岁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灏·颐)的私塾弟子。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举进士,立身严谨,不媚权贵。不久被任提举湖南学事,在巡视时路过南岳,想登山游览,以其超越职事范围而毅然作罢;后因违背权奸蔡京意旨,被除名回福建,闭门研习《春秋》。他自登第迄谢事,在官40年,实际任事不及六载,视不义富贵如浮云,但心忧国家安危,黎民疾苦,曾先后向北宋钦宗赵桓、南宋高宗赵构提出整顿朝政的具体建议。高宗绍兴三年(1133)来南岳,在紫云峰下买地筑室定居,取名“碧泉书堂”。他在此五年不出山,著《春秋传》,书成上奏,高宗谓深得圣人之旨。为了纂修《春秋传》,他不分寒暑,废寝忘食,以致疾病日见加重,于绍兴八年(1138年)在书堂逝世,享年65岁。
胡安国,生当宋朝衰落腐败遭受金国侵略时期,亲见中原沦陷,生灵涂炭,深为痛愤,满怀爱国主义激情,斥责主和派的误国。他专治《春秋》之学,倡导尊王贱霸,安夏攘夷,引经议政,正色直言,志在匡济时艰,恢复中原。《春秋》之学有着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后来的湖湘学派颇深。明代,他的《春秋传》被推荐为正宗理学之代表作,定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
胡安国有三子。长子胡寅,世称致堂先生;次子胡宁,世称茅堂先生;季子胡宏,世称五峰先生。现住南岳附近的胡姓族人,就是他的一支后裔。
胡宏青年时入太学学习,是二程(灏·颐)大弟子杨时的学生。他在南岳碧泉书堂讲学20余年,继承和传播他父亲的学问,南宋著名学者张栻、赵棠、向语、赵师孟、吴翌
、彪居正等都是他的学生,而胡大时(胡宏季子)、钟好愚、赵方、肖估等,则又是张栻(张为岳麓书院山长)在岳麓书院的学生。他们在政治上主张抗金,反对秦桧和议;在学术上主张经世实学,反对空疏虚妄,形成南宋时期很有影响的湖湘学派,胡宏就是这个学派的肇始人。他在碧泉书堂后建楼藏书,取名“春秋楼”,侧辟一塘,名曰“春秋塘”。碧泉书堂后改名“文定书院”,以纪念胡安国,所以,碧泉书堂与文定书院被誉为湖湘学派的发源地。
文定书院自宋代建立后,经元、明至清,经历7次修复。尤其清代,几乎平均50年修复一次,比之其他书院(它们不是废圯不修,就是重修后改名)这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这是因为:第一,文定书院曾经为明代诏旨敕建。第二,明崇祯帝重修文定书院时,即以书院事永属胡氏族人,书院为官助、族修,成为族祠,族学的性质。族祠在封建朝代是不易废圯的,族学有家族经济作后盾,比之私人办学基础更加巩固。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湛甘泉均在此讲过学。至清代改为只授制艺与童子之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或初中。中华民国成立后,文定书院改为胡氏文定小学,抗战时期改为质文小学,后即停办。
岳云中学1946年定址南岳后,曾将小学所存房屋辟为教工宿舍。1986年拆除旧房,在此建成3600㎡的三层科技大楼。2002年9月,又将科技楼加以整修,改名为“春秋楼”,并在一楼大门右侧墙壁刊刻《春秋楼记》石碑以志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