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04阅读
  • 6回复

一代伟人(组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12-06
............
[ 此贴被栋城在2009-12-08 17:38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胡耀邦故居远眺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邓小平、陈云、胡耀邦在人民大会堂(1981年)
  • 1982年,胡耀邦和邓小平在一起
  •  邓小平、、李先念在机场(1980年)
  • 胡耀邦在视察海军舰艇
  • 胡耀邦与胡锦涛在贵州
  • 胡耀邦同志在视察“法卡山英雄营”时,挥笔写下了“法卡山英雄山”六个刚劲有力的大字
  • 1984年1月,胡耀邦亲临广西边防前线,慰问烽火前沿的广大官兵,并看望了在1981年法卡山收复战中树立卓越功勋的“法卡山英雄营”。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胡耀邦旧居正屋客厅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12-07
一代伟人,风范永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12-08
胡耀邦难得一见的照片,是我们年轻人目瞩胡耀邦总书记最好的途径吧,望请宗亲继续发表上来。
[ 此贴被胡志忠在2009-12-08 07:43重新编辑 ]
安定郡 积善堂 安徽无为濡湏胡氏 电话:13956673139     QQ:82725088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12-08
.........
[ 此贴被栋城在2009-12-09 09:27重新编辑 ]

小图 | 大图 图片

  • 文市里仁高级小学校第十班学生毕业摄影。(胡耀邦同志故居管理处供图)
  • 图中穿白衫席地而坐者为胡耀邦
  • 1937年胡耀邦22岁,就担任了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
  • 1937年胡耀邦22岁,就担任了延安抗大政治部副主任。
  • 1941年,胡耀邦26岁,与延安中国女子大学毕业的李昭结婚。历经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始终夫妻互敬互爱,相知相伴。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1985年4月,胡耀邦同志圆满结束对南太平洋五国的友好访问,乘专机于4月24日深夜到达杭州笕桥机场,杭州日报记者查淼顺、丁毅(右一)前往采访。
  • 华国锋、叶剑英与胡耀邦在北京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会议
  • 1980年春,习仲勋和胡耀邦在广州机场
  • 胡耀邦聚精会神地为杜修贤摄影集题写书名 1989年4月6日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1958年:黔桂铁路还没有通到贵阳,胡耀邦同志就来到贵州黔南独山县视察工作,老照片,时任团中央书记
  • 一代伟人(组图)|胡姓名人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胡耀邦老照片-八十年代视察十堰
  • 胡耀邦老照片-八十年代视察侯马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12-08
胡耀邦同志1915年11月20日出生于湖南浏阳,1989年4月15日病逝,终年73岁。陵园中心的73眼喷泉、走到耀邦墓前的73级台阶,以及重73吨的墓碑,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表达了瞻仰者对这位在世73年、功绩甚伟的革命家的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

  胡耀邦同志曾三次为他身下的这块土地题名。1955年11月29日,就在一批热血上海青年来到鄱阳湖畔垦荒的第40天,时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耀邦就专程赶来看望,并用山竹夹着棉花题写“共青社”,为此地命名。1978年9月26日,应老垦荒队员请求,耀邦同志专门题写了“共青垦殖场”。1984年12月12日,胡耀邦再次视察这块土地,第三次欣然挥毫题词“共青城”。

  1990年12月5日,耀邦同志的骨灰安葬于富华山。现今,胡耀邦陵园年接待近100多万人次前来瞻仰、凭吊。
[ 此贴被栋城在2009-12-08 17:40重新编辑 ]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12-09
 胡克实忆胡耀邦 


    那天,胡耀邦也很高兴跟邓小平见了面。邓小平在结业典礼上作了题为《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的讲话。


  胡耀邦早在长征时期就已经认识邓小平。在延安时期有过许多来往。
1950年 初,邓小平主持西南工作,而胡耀邦担任川北行署首长,直接在邓小平领导下工作。后来,胡耀邦和邓小平同时调往北京。此后,胡耀邦出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文革”中,清华大学红卫兵小报《井冈山》在报道打倒邓小平与胡耀邦时,曾经刊登了邓小平与胡耀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许多通信,这表明邓小平与胡耀邦在当时就存在很密切的关系。
  胡克实记起,196261979, 共青团中央召开三届七中全会。这次会议的内容主要是根据当时党中央一月工作会议和三月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讨论如何适应形势,健全团的工作,学会作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的问题。会议期间,胡耀邦邀请邓小平前来作报告。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邓小平谈到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问题,以为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 三级关系一层又一层,并不有利于农业生产。只要能够发展农村生产,各种生产形式都可以。他说起他那句名言,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的言外之意,是赞成包产到户。邓小平是在上午讲这番话的,到了晚上,他找胡耀邦,告诉他今天上午的讲话不要往下传达。后来才知道,那天下午,邓小平向毛泽东汇 报工作时,毛泽东明确表示不同意包产到户……
  正是因为邓小平与胡耀邦有过很多交往,所以那天在中央读书班结业典礼上见到胡耀邦,邓小平得知胡耀邦正“赋闲”在家,马上安排他新的工作。
  在结业典礼结束之后,叶剑英约胡耀邦到北京体育馆去看比赛。叶帅对胡耀邦说:“你这个人光喜欢看书,也该去看看体育比赛!”就在比赛进行之际,有人跑来告诉胡耀邦,说是邓小平来电话找他。胡耀邦匆匆来到后台,用红机子跟邓小平通话。
  胡耀邦赶去见邓小平。邓小平告诉他,中央决定派他到中国科学院。当时院长是郭沫若,正在病中。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党组书记。就这样,胡耀邦开始了重新工作。略早于胡耀邦,在19751月,胡克实也调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担任中国科学院核心组成员。于是,这两位共青团中央书记又在中国科学院并肩工作。
  胡克实说,邓小平有着锐利的目光,思想非常敏捷。邓小平平日话不多,要言不烦,从不拖泥带水,讲话很深刻。
  胡耀邦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在“文革”的“重灾区”中国科学院进行深入调查,写出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在1975926向邓小平汇报。邓小平谈了意见,在胡乔木的协助下,胡耀邦进行修改,写出了《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邓小平认为,这一《汇报提纲》适用于全国科技界、教育界的整顿工作,送交毛泽东,准备印发全国。但是毛泽东未表同意。
  就在胡耀邦忙于整顿中国科学院的时候,邓小平受到“四人帮”的“批判”,全国掀起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也被“四人帮”指斥为“大毒草”。胡耀邦随着邓小平的下台而下台,直到粉碎“四人帮”之后又随着邓小平的复出而复出。
  胡克实记得,胡耀邦是在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从富强胡同迁出的。当时,按照工作需要,胡耀邦应该住进中南海。胡耀邦不愿住中南海,认为住在那里朋友们来访诸多不便。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住处:那房子在中南海之外,紧挨着中南海的红墙。他请人开了扇后门,直通中南海,便于在中央工作。然而,房子本身在中南海之外,朋友们来 访,可以从外面的大门直接进入,不必经过中南海。直到今日,胡耀邦的家属还住在那里,只是关闭了那扇直通中南海的门。
  胡克实用“人品高尚,襟怀坦白”八个大字形容他所深知的胡耀邦。
  胡克实说,胡耀邦从不整人。胡耀邦早在中央苏区,小小年纪,就蒙受过所谓“AB团”的冤案。从那时候起,十几岁的胡耀邦就亲身体验到整人之苦,冤案之苦。从此,他非常厌恶、痛恨整人。他总是对蒙受冤屈的人,寄予很大的同情。胡耀邦一再强调,对于人的处理必须非常小心。
  在1957年 的“反右派运动”中,青年作家刘绍棠蒙受不白之冤。胡耀邦亲自找他谈话,给予鼓励,曾经使刘绍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温暖。也正因为这样,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胡耀邦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曾经为平反冤假错案出了大力。胡克实说,胡耀邦多年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跟青年心连心。胡耀邦的性格也很年 轻。他直率,真诚,乐观,平易近人,而且非常廉洁。胡耀邦除了一些重大场合讲话拿发言稿之外,平常即席讲话,从不拿稿子。而且非常具有鼓动性,热情洋溢,富有文采。
[ 此贴被栋城在2009-12-09 16:23重新编辑 ]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1-09
回忆胡耀邦第一次面对被拆迁群众(2010年01月08日 08:33东方早报 )胡德平

新中国建立之后,全国新解放区的农村继续完成了土地改革。但毕竟旧秩序打破了,新秩序逐步建立起来了,新政府要办公、要住房,国家要建设,城市要发展改造。

1952年1月8日,时任川北区党委书记和行署主任的耀邦同志在南充市检查工作。在步行途中,又检查了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和工人俱乐部。这时许多拆迁户向耀邦同志围了上来,纷纷诉说拆迁中的问题,当时政府威信很高,拆迁户也给足了领导们面子,虽无起哄闹事,但像这种直面的批评和意见反映,对耀邦同志来说还是第一次。耀邦同志耐心听取拆迁户的意见,又看到两处工程都存在大量的浪费现象,拆迁民房过多,因而当场指示因陋就简结束工人俱乐部全部工程,不准继续拆迁民房。并在1月10日致信南充市市长吴致中,请吴市长在南充市召开的二届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宣读他写给大会的一封信,信中第二个问题写道:一年多来,公家修建房屋,不仅浪费很大,而且因为收回了大量国有土地,购买了大批民房,特别是将其中一部分拆掉,使政府财产与政府威望遭受了许多损失。在这个问题上,我犯了官僚主义的错误,应向人民群众检讨。(《胡耀邦在川北》P143)

从信中,可以看出耀邦同志在解放初期对城市房地产问题上的一些朴素思考。首先,新政府收购民房,购买城市土地,将其性质变为国有土地,是形势、发展的必然,并无不可,但耀邦同志认为,政府对此土地的利用必须兢兢业业,精打细算,绝不能因替公家办事,就大手大脚,大大浪费,华而不实。其次,耀邦同志认为在城市建设中,必然会产生公私矛盾,即国家用地利益和居民私有财产的矛盾。一定要对被征收、征用方的私有财产,进行合理补偿,对人要妥善安置。第三,在公私矛盾严重之时,政府应起带头、疏解作用.由于政府、部队带头,南充市城建和居民住房等方面的矛盾处理得还算比较好,解决了拆迁户和政府用地的矛盾,也未留下什么后遗症。最后,耀邦同志还检查了自己的“官僚主义”。建国以后,“官僚主义”是党内最早提出的主要危险倾向之一,人人难免。耀邦同志也在所难免,但他深恶痛绝的是那种“死官僚”的作风和架势。任凭是非已经十分清楚,任凭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表述得已经非常合理,但就是不作为,无动于衷,高枕无忧,认为共产党的天垮不了,从而大大激化了不应有的社会矛盾。(作者系胡耀邦之子,摘编自最近一期《南方周末》)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