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798阅读
  • 0回复

千古福兴地,何日得回还----胡根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18-04-07
千古福兴地,何日得回还
胡根来


       大唐遗风,吹落寂寥苍茫的尘埃。山河依旧,日月轮回,岁月的风霜拂过多少世间悲欢离合。寒来暑往,春秋四季,寻觅历史,回眸远望,叱咤风云千古梦,功成归隐踪难寻。


        烟雨廊桥,诗意古镇。当你信步五里长街,穿越千年风雨小巷的时候,是否能想起我们清华胡氏始迁祖,胡学,散骑常侍公。曾经跃马扬鞭,英姿飒爽。运筹一闱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扶唐室于将倾,力挽狂澜,不顾个人安危,忍辱负重,忠君爱国,誓灭黄巢。浴血拼杀,功成名就,激流勇退,尽弃权杖,归隐清华,安于一隅,颐养天年。这是何等的豁达与气度,睿智,心胸宽似海。上马斩敌酋,下马草兵书。一代儒将,唐室擎天柱,终归一抷黄土,永远沉寂于青山绿水之间。


        我们无法想象当初学公出殡之势如何盛况空前,排场之甚。只隐隐约约从胡氏家谱里拾得一丁点迹象,洋峨山六十亩公之菀也。六十亩可不是一个小数,学公菟裘之所,何其壮哉!胡氏家庙,何其伟哉!荣光千古,泽被后生!


        我们也无法设想,清华胡氏宗祠当初是三进五开间,还是五进七开间?“仪门”有多大,“享堂”宽几许,“寝堂”高几多?牌坊、棂门、戟门、回廊都应该一应具全。


        寝堂中间设龛座几间,中龛供奉的一定是始祖常侍公,左右两龛二昭二穆,藏祭品于东,藏家谱于西。形制一定是古朴恢宏,极尽规整,落落大方!


        粉墙黛瓦,高低有致的村落中,最显眼的一定是祠堂。他是族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关乎宗族未来发展与繁荣。聚族而居,渔樵耕读,诗礼传家。宗法制度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而宗祠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宗亲血脉传承,万世永存,光照千秋。从坟冢、家庙到家祠,再到宗祠,无一不是宗族文化,继往开来,前进的脉络。无一不催促着宗亲文明发扬光大,期望光宗耀祖,报效国家的明天。


        宗祠记录着一个家族辉煌的过去,优良的传统。那是家族的圣殿,那是族人的精神寄托,安放灵魂,民族团结,爱国爱族,互帮互助的载体。当今时代里的宗祠,与时俱进,早已摒弃了宗法制度、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去糟粕而存精华,仅仅作为族人寻根问祖,睦交邻里,追本溯源的一处规所。对我们民族的大团结,教育后人,善良正直,孝道当先起着重大的积极意义。


        然而,令清华胡氏一脉扼腕叹息不已的是,洋峨山学公墓地早已归于一块平地,除了一片茶园,就是座座荒山,墓址的准确位置根本无法确定,无从考证。这不是胡氏子孙不孝,也不是胡氏子孙不贤。这是兵燹战乱,天灾人祸所致。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也许正好契合了始迁祖学公的理想与信念,归于平静,隐于无形,全身而退,只留清白在人间!


        我们无须慷慨悲歌,不用过于暗自伤怀,更不要悲天悯人。先人已乘仙鹤去,辉煌有待后来人。我们不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游客,而是生于斯,长于斯及播迁四方千千万万的胡氏子孙,学公血脉。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不苛求傲立潮头,但求一方属于我们清华胡氏始迁祖的一块净土,一方坟冢,清明挂钱,祭祀祖先。一座宗祠,敬立牌位,安放灵魂!


        清华胡氏一脉,魂归何处?梦在何方?


        清华胡氏,源自虞舜。武王赐姓,胄出公满。封国于陈,建都宛丘。福公南迁,瞳公抗巢。圣祖学公,匡扶唐室。誓灭巢寇,力保社稷。忠君护主,居功至伟。建立奇勋,郡望新安。开基创业,立鼎清华。枝荣八派,播迁四方。


        从唐末开始,以常侍公为始祖的清华胡氏族人就成为徽州望族,为徽州文化传承与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各界精英,层出不穷,科举联芳,簪缨继世。如宋资政殿学士,胡仁昉。岳飞机宜文字,兵科进士,幕僚胡闳休。明正德三年进士,南京户部主事,胡德。明清时期涌现大批徽商巨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祖德流芳,荣荫万代。崇孝悌礼法之道,传诚信忠厚之本。重道尊儒,著书立说。保国安民,才显德彰。誉满中华,名垂青史。文能安邦定国,武能开疆拓土。


        千流万派同此一源,千枝万叶同此一根。而今正逢盛世,百年复兴,国泰民安。我徙迁四方的族人,在各乡各土,尽展风流,睦交邻里,建设家园。效先祖遗风,循胡氏家规。守望相助,饮水思源,心系家乡,难忘故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适逢婺源大力建设最美乡村,发展全域旅游之际,我们要聚四海宾朋之力,集八派宗亲之智,保护、修复、完善古村落,古建筑,古文化资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稳步推进山水风光,人文历史小镇建设,更好,更快,更强的发展清华经济,既要提高村民物质文明,又要丰富村民的精神文明,继承历史文化,交流发展,吸收消化,开拓创新。打响清华一脉品牌,树立宗族宗亲标杆,是我全体胡氏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胡氏自古就有保境安民,立族为公的优良传统。无论你是商界巨富,还是一介草民。无论你是高居庙堂,还是偏居一隅。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不计枝派亲疏,不分各脉人多寡众。敬宗收族,凝神聚力,集清华一脉,汇胡氏贤俊,共叙宗情,建设家乡,美化家乡。


        我们不仅要做好谱牒接续考据工作,宗亲联谊活动,重修祖坟,重建宗祠,更要把宗族宗亲文化提升到精神文化层面,更好的传承发扬优良的家教家风,教育后人,遵纪守法,正直善良,爱国爱家,孝悌忠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携手走进新时代!


        我们要在粉墙黛瓦下守望幸福,四水朝堂,孝老敬宗。我们要在马头墙下,如骏马奔腾,奋勇向前,节节高升。我们要在四坊九井十三巷里,汲水煮茶,品茗四季。磨墨濡毫,描绘青春。静静的陪着梦里佳人,一把油纸伞,两颗心相连,缓缓穿行在大夫巷的美好传说里,花开半夏,芬芳千年。我们心存敬畏,默默追寻彩虹桥八百多年的徽墨书香,看看收藏了多少美妙的爱情故事。乘竹排,坐竹椅,划开一湾清水,畅游小西湖。看行人往返,追日暮朝霞。我们相约婺水溪畔,浣洗春夏秋冬。去占坑坞抽水笋,打山蕨,讨(婺源口音,采的意思)野艾。赏百亩荷塘,拍一春花香。骑牧牛归来,挟一身春泥。我们沉浸在空气清新的五老峰下,看茱岭屯云,迎着东园曙色,闲庭信步五里长街。听如意晨钟,穿越时空,与先古圣贤对话,谈经论道,刀耕火种,粗茶淡饭,足矣!


        乡愁难耐,故土难离,常回家看看!


作者:胡根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