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7阅读
  • 0回复

先祖胡拱辰:从县令到尚书的仕途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昨天 21:53
《先祖胡拱辰:从县令到尚书的仕途人生》
胡银生



第十七代先祖胡拱辰是明朝的一位重要大臣。一生为官数十年,生平清操如一日,他的政绩和人格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当时被朝廷高度评价,还被后人传颂为一位清官典范,他的治理理念和实践,为后世地方官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将儒家的“慎独”贯穿于日常生活,使他在一生中始终保持高尚的品德与风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清廉、公正、仁慈成为后世官员的楷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为官者。其生平和事迹展现了一位明代官员廉洁奉公和为民服务的精神,是明代官员的典范,其政绩也为明朝中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平生清谨,所至以兴利除害为务”载入《明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值得铭记的杰出官员。


先祖胡拱辰历任安徽黟县知县、江西道监察御史、贵州左参政,广东、广西、四川布政司,中央左副都御史、操江提督、兵部侍郎、总理粮储、工部尚书。因年事请求退休,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十一岁归乡。弘治十四年(1501年),巡按御史陈铨向朝廷进言,称胡拱辰退休十余年,生平清廉操守始终如一,请求给予特殊礼遇以激励臣子的节操。朝廷下诏每月给予胡拱辰二石粮食,每年派隶四人。正德元年(1506年),胡拱辰九十岁时,朝廷派遣使者带着敕令慰问他,赐予羊酒,并加赐廪隶。正德三年(1508年)正月,胡拱辰去世,享年九十三岁,被追赠太子少傅,谥号庄懿。


先祖胡拱辰出生于浙江淳安县梓桐镇,出身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对经史诸子百家皆有涉猎。他通过科举考试,于正统四年(1439)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第一个岗位被任命为安徽黟县知县,这是他仕途的起点。他在任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减轻赋税,简化诉讼程序,兴办教育,特别是“廉明仁恕,讼简赋平”,还“常买民地以广学宫”,文学政事称重一时,使得黟县的治安和经济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其政绩得到了百姓的赞誉,被誉为“廉明仁恕”的好官。在黟县的政绩:1、廉洁仁政。胡拱辰在黟县任知县三年,以廉洁、明察、仁恕著称。他简化诉讼程序,减轻赋税负担,使地方秩序井然。2、扩建学宫。他购买民地扩建学宫,推动当地教育发展,受到百姓称赞。3、祭祀董兴。胡拱辰到任后,祭祀都抚董兴,以示对地方安定的重视。后世评价。胡拱辰在黟县的政绩被载入《黟县志》,邑人立生祠以纪念他的德政。因政绩显著,后升任江西监察御史。在监察御史任上,陈述当时社会的八项弊端,展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如选将、保邦、修德、弭灾等,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出谋划策。在己巳年(1449年),也先俘虏英宗,明代宗遣使臣蒋文等到胡拱辰守孝的墓庐夺情,让他入京任职,他坚守礼制没有赴任。
先祖胡拱辰于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重新起用,升任贵州布政司左参政。当时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山高皇帝远,当地土著常常不服皇权统治,局势较为复杂。胡拱辰积极平定叛乱,维护地方稳定。他与总兵官方瑛合作,成功擒获了白水堡仡佬族头目沈时保,平定了毕节的叛乱,威震边陲。主要政绩:1、平定叛乱。胡拱辰到贵州后,巡抚贵州的大理寺丞王恂委任他分守威清至永宁二十九卫所地方。他在安庄卫处决了为患多年的犵狫蛮头目沈时保,在赤水卫安抚了女土官,在毕节卫收服了水西宣慰使安陇富。2、筑城保境。胡拱辰还在赤水、永宁两卫之间择地筑城,以保境安民。3、改革军俸制度:原来贵州各卫军俸折布由四川纳运,极不方便实用,胡拱辰奏请改为折银运赴。4、推动教育发展。贵州、云南教育落后,岁贡生员不足,胡拱辰奏请令云南、贵州军民生员相兼考廩膳,照例科贡,两事均得朝廷允许。胡拱辰在贵州任上的时间虽不长,但他的足迹遍及各卫,其作为及政绩可圈可点,为贵州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景泰四年,胡拱辰嫡母吴氏去世,他回家丁忧守礼。


先祖胡拱辰景泰七年,丁忧三年服满,朝廷起复为广东布政使,在广东任上有以下贡献和成就:1、重修广州儒学。天顺七年(1467),胡拱辰根据巡抚叶盛的文书上,与提学胡君一道率众重修广州儒学,他精打细算,节约了大量开支。2、修浚戴公渠。胡拱辰到广东后,主持对戴公渠的修浚,这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对当地的农业和民生有着积极的影响。3、与其他官员交往。胡拱辰在广东期间,与南海平步唐璧相友善,随身携带宋淳熙年间胡一之、胡南逢的诰敕,唐璧观览后,赋诗《淳熙遗诰为大参胡拱辰赋》。4、与其他官员合作。胡拱辰在广东期间,与其他官员如巡抚叶盛、提学胡君等合作,共同推进了当地的建设和发展。胡拱辰在广东布政使任上的贡献和成就,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他在地方治理、文化教育、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卓越才能。他的政绩和成就,不仅对当时的广东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先祖胡拱辰于成化元年(1465年)升任广西右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时年四十九岁。当时广西地方贼寇猖獗,少数民族反抗官方统治的事件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在广西布政使任职期间的主要事迹:1、平定大藤峡农民起义。成化元年冬十月,广西大藤峡蛮贼夜入藤县城官库劫县印,瑶民叛乱,侵袭沿江的武仙、浔州、藤县、梧州诸城,朝廷不堪其扰,决心发兵征伐。宪宗任命右佥都御史韩雍赞理军务,前往广西讨平大藤峡起义。胡拱辰在此次平叛中,阅视纪功,率诸军深入,最终平定了大藤峡农民起义。2、兴利除弊:胡拱辰在广西任上,注重兴利除弊,如桂林府学有“科甲泉”,胡拱辰疏之,次年刘策兄弟同登进士。胡拱辰在广西布政使任上,既有武功,又有文治,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平定了大藤峡农民起义,维护了地方的治安;同时,他还注重发展教育,为当地培养了人才。其在广西的任职经历,体现了他作为一位封疆大吏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先祖胡拱辰于成化六年(1470年)升任四川左布政使,在任期间,他以平寇功著称。他秉持一贯的为官理念,注重地方治理,致力于维护地方稳定和发展。胡拱辰在四川布政使任内,展现了其卓越的治理能力和对国家边疆事务的深刻洞察。主要政绩:1、平定寇乱。胡拱辰在四川布政使期间,成功平定了当地的寇乱,保障了地方的安宁。2、兴利除害:他注重地方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行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减轻百姓负担。3、节财省事:胡拱辰在任期间,注重节约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使地方治理更加有序。胡拱辰一生为官清廉,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和朝廷信任。他在四川布政使任内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他“兴利除害”的为官理念和卓越的治理能力。他的低调内敛和隐忍处世,使他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始终保持清醒,为国家和百姓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祖胡拱辰于成化八年(1472年)被任命为中央右副都御史、操江提督。在中央任职期间,他负责长江流域的江防、打击盐贩走私等职责,巡视范围上至九江,下至镇江,直至苏松等地。成化十一年(1475年)升任中央兵部右侍郎,他与中央兵部尚书崔恭等人上疏请求册立皇储,以早定国本。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任命为中央左副都御史,总理粮储。成化二十年(1484年)升任中央工部尚书,达到官职的巅峰,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低调内敛的作风,这种忍耐和低调使他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纷争。在工部任职期间,在节财省事上进行改革,注重节约财政开支,简化行政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国家的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先祖胡拱辰晚年生活。因年事已高请求退休归乡,成化二十三年(1487),胡拱辰七十一岁致仕,晚年在家乡寿星亭居住。八十六岁时为家族编修《杏坡胡氏宗谱》,给后裔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弘治十四年(1501年),巡按御史陈铨向朝廷进言,称胡拱辰退休十余年,生平清廉操守始终如一,请求给予特殊礼遇以激励臣子的节操。朝廷下诏每月给予胡拱辰二石粮食,每年派隶四人。正德元年(1506年),胡拱辰九十岁时,朝廷派遣使者带着敕令慰问他,赐予羊酒,并加赐廪隶。正德三年(1508年)正月,胡拱辰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他被追赠太子少傅,谥号庄懿。


先祖胡拱辰做人特点。1、学识渊博。胡拱辰学识渊博,对经史诸子百家皆有研究。他不仅在政事上表现出色,还著有多部学术著作,著有《鸡肋》、《文武学则》、《锦官稿》、《从征稿》、《华封纪事》、《山居杂咏》、《敬所杂著》、《亦拙斋诗集》等八九部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2、坚持原则。胡拱辰在仕途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畏权贵,敢于直言。他在监察御史任上,多次上疏朝廷,陈述时弊,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3、道德楷模。胡拱辰一生“慎独”、仁慈宽厚、低调行事,曾被人罗织罪名,最终得以洗清冤屈,使他在官场中能够走得更远,成为明代官员的道德楷模,其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学习和效仿。有道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4、清廉公正。胡拱辰一生为官清廉,从不接受贿赂,始终保持公正无私的品质。他注重节俭,反对奢侈浪费,为百姓树立了良好的榜样。5、仁政爱民。胡拱辰在黟县任知县时,推行仁政,减轻百姓负担,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在其他地方任职时,他也始终以百姓利益为重,努力解决民生问题。6、忠诚敬业。胡拱辰对朝廷忠诚,对工作敬业,无论是平定叛乱还是总理粮储,他都全力以赴,尽职尽责,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7、忠孝两全。牢记《安定胡氏家規》,修身、齐家,而上佐聖明以均天下,父母离世,丁忧守礼,退休编修宗谱,为后裔延续文脉,努力做到尽忠尽孝、尽善尽美。          


附数首诗:
《送胡进士拱辰宰黟邑》
明·倪谦
凫舄翩翩下九重,青年膺诏宰花封。
满城桑柘春风暖,百里弦歌化雨浓。
枳棘暂看鸾翙翙,梧桐终听凤雍雍。
宦游况是头俱黑,好掬清泉淬剑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倪谦为送别先祖胡拱辰担任黟县令而作,表达了对先祖胡拱辰的期望和赞美。


明代诗人谢矩曾为先祖胡拱辰创作《耕隐为胡拱辰赋》

(明·谢矩)
幽居人事绝纷纭,俯仰深资寄耔耘。
桑柘影深成委巷,烟花开满起清芬。
春风绿涨犁锄雨,秋日黄连黍稌云。
对此笑歌堪永岁,况闻贤器静脩勤。


先祖胡拱辰在担任贵州布政司左参政时,分别写于普定
和毕节的两首诗,反映了他在任职期间的足迹和心境:
《普定圆通禅寺》
胡拱辰
圆通禅寺景偏幽,万里旬宣数日留。
云断客经林下路,月明人倚塔边楼。
一帘花气分长昼,半榻松阴占早秋。
最是碧潭清澈底,往来无碍泛虚舟。
《毕节惠泉》
胡拱辰
天一生来地六成,人蒙美利得佳名。
石中涌出源应远,阶不流过色愈清。
茶灶三更酣煮月,稻田六月不妨晴。
眼前道体无穷妙,逝者如斯理自明。
《元夕青溪宅感怀寄弟拱璧》
胡拱辰
花灯兼皓月,照我可怜人。
梦寐严慈面,呻吟老病身。
鼓盆将二纪,丧七已三旬。
箕帚频更侍,门楣半缔姻。
迨期嗟季小,作伴爱渠真。
同气重宗祀,连枝结懿亲。
其中虽有异,此上本无因。
知己当深念,逢人莫具陈。


这首诗表达了先祖胡拱辰在元夕夜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先祖胡拱辰的为人和生活状态。


谨以此文追思第十七代先祖胡拱辰,歌颂赞美其丰功伟绩,更希望以此文激励教育启迪全球胡氏宗亲会员!




中华文化促进会胡公满文化工作委员会
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胡银生  
2025年4月4日
114412749@qq.com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