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润生平概况 胡润,字松友,号芸轩,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胡坊胡氏第十五代孙,苦藤人(今万年苏桥),生于元至正元年(公元一三四一~一四零二)。及长至青少年时,为避元季红巾兵乱(一三五一~一三五六),寓居饶之新街,元至正十九年(一三五九)时年十九岁,与好友设教于荐福寺(现鄱阳一中校园内),常到长沙王吴芮庙谈论国事,抒发爱国忧民的情怀。胡润秉性刚直,博学笃行,以苍松自许,元至正廿一年(一三六一)时年廿一岁,画松长沙王庙壁间,题曰《苍虬出壑》,诗曰:“幽人无俗怀,写此苍龙骨。九天风雨来,飞腾作灵物。”元至正廿三年(一三六三),明太祖朱元璋与汉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陈友谅兵败战死。朱元璋得胜经饶谒番君吴芮庙,见壁题松奇之,其诗赞赏久之,召见与语大悦。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四年(一三七一)郡举秀才,润受命赴京,拜官都督府都事,迁经历,门人史秉方左右从事,润以长女妻之。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一三九九)晋右补阙,升大理寺左少卿。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先召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方不从,灭十族。又传胡润、高翔上殿,二人闻知建文已死,皆着孝服,面宫门而恸哭。朱棣令胡润换去孝服,润不从,朱棣命力士尽碎润牙,润仍不从,遂被缢死,浸于石灰水中,脱皮以干草填之,悬于武功坊,卒于建文四年农历六月十三日,享年六十三。继籍其九族,建文四年六月二十九日斩杀于市,计二百十七口,长子传道同刑。当时,次子传福方六岁,被发往锦衣卫充幼军,戍边云南交趾,二十三年后,仁宗登基大赦天下,交趾兵变后返回原籍,六十一岁鳏居而终。幼子传庆二岁戍河北永清后被一王姓卫挥使收养并以女妻之,从此在霸州信安、堂二里一带繁衍子孙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胡氏家族。胡润夫人汪氏同二女给配象童,以计脱辱赴井而亡。一女方四岁入功臣家为奴,籍没家产,永乐二十二年赦归,终身未嫁,万历年间追谥贞女,卒年五十六岁,与父同祠。 据饶州知府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记载,永乐七年(1409年),奸臣陈瑛,时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为讨好朱棣,迫害忠良家族,诬陷胡氏族人蓄意谋反,遂向明成祖朱棣进谗言,继续诛杀胡氏族人。以致胡润之事在继诛杀胡润九族人后又诛杀饶州府境内胡坊族人,其中鄱阳东湖几千人,古县度一百零八口人,万年县石镇一百多口,安仁(今余江)锦江等周边县陆续屠杀胡坊族人计成千上万,导致胡坊族人为避难迫于无奈而纷纷改谱。其中,鄱阳、余干、乐平、德兴族人大部分改成清华胡氏,乐平、弋阳族人部分改明经胡氏,省内南昌周边族人、省外族人改成了华林胡氏。此次“靖难之役”对胡坊胡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追复故老元勋贬削爵士者,督学邵公宝以润事闻,命祀鄱邑庠乡贤祠。 明世宗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命建坊以旌润忠,额曰《乾坤正气》; 明神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朱翊钧即帝位,颁发恩诏,对包括胡润在内的死难诸臣进行“旌表”,润得建专祠祀焉,祠曰《胡忠烈祠》。 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御史屠叔方再奏请表忠,在鄱阳胡家桥建祠纪念胡润。祠曰:《忠烈祠》,坊曰:《乾坤正气》。 《明史》有传,其诗载入《明诗纪事》一书。其事迹编入史桂芳《英风纪异》一书中。该书有四册,全写胡润家事。明李贽也将胡润编入《续藏书一一逊国名臣卷》一书中。明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六》亦详细记载了“靖难之役”对胡润家族的迫害。 清康熙时,饶州府守黄家遴从众请,将胡润祠与西汉长沙王吴芮祠并在一起重建,可见后人对胡润敬仰之情。 胡坊胡氏文化发展研究会2025年2月2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