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743阅读
  • 176回复

浙江东阳东南湖胡氏专帖  胡综胡凤的后代 ----胡正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30 发表于: 2018-08-22
再提

只看该作者 131 发表于: 2018-08-23
回 jwenhu 的帖子
jwenhu:[表情]提一下
 (2017-07-25 18:32) 

再提一下

只看该作者 132 发表于: 2018-08-27


只看该作者 133 发表于: 2018-10-31
湖州先祖的资料怎么没有?


                            浙 江 东 阳 东 南 湖 胡 氏 宗 谱 序 - - - -郭 懋 阳
宗 谱 作 为 同 宗 同 族 和 血 缘 群 体 记 载 本 宗 族 世 系 和 事 迹 的 历 史 图 籍 ,具 有 缅 怀 祖 先 ,崇 仰 先贤 ,激 励 后 辈 ,团 结 族 人 ,开 拓 奋 进 的 功 能 ,所 以 历 史 悠 久 ,数 量 众 多 ,影 响 很 广 ,已 经 成 为
今 天 一 份 珍 贵 的 民 俗 文 化 遗 产 。当 代 续 修 宗 谱 ,应 随 着 历 史 的 变 迁 和 社 会 的 进 步 ,去 其 糟 粕 ,取 其 精 华 ,古 为 今 用 ,客 观
准 确 地 反 映 本 族 在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的 新 风 貌 、新 德 行 、新 业 绩 ,以 利 增 强 族 人 凝 聚 力 ,更 好 地 为国 家 的 振 兴 , 民 族 的 团 结 , 社 会 的 进 步 和 地 方 经 济 的 发 展 作 出 积 极 的 贡 献 。
东 阳 胡 氏 主 要 聚 居 地 在 防 军 东 南 湖 一 带 ,村 落 分 布 在 柽 溪 江 两 岸 。这 里 山 川 钟 灵 ,人 物 毓秀 。综 观 历 史 ,凡 具 有 如 此 条 件 的 姓 氏 聚 居 地 ,均 较 注 意 修 谱 弘 光 ,东 南 湖 胡 氏 亦 不 例 外 ,以
下 几 点 足 可 证 实 :一 是 该 族 历 代 名 人 辈 出 。曾 出 过 元 代 学 儒 胡 助 ,明 代 知 府 胡 庭 芝 、胡 景 传 等优 秀 人 物 。特 别 是 被 收 入《 中 国 人 名 大 辞 典 》的 胡 助 。宇 古 愚 ,自 号 纯 白 道 人 ,很 有 才 学 ,累
官 至 儒 学 教 授 、翰 林 编 修 、承 信 郎 、太 常 博 士 ,一 代 大 儒 柳 贯 对 他 评 价 极 高 ,柳 贯 在《 康 里 子渊 胡 助 古 愚 序 言 》一 文 中 认 为 :东 阳 所 在 的 婺 州 ,自 南 宋 南 渡 的 以 来 ,人 物 大 盛 ,以 吕 祖 谦 为
最 ,而 胡 助 也 有 贤 达 之 遗 风 ;二 是 该 族 修 谱 次 数 频 繁 。据 记 载 ,自 宋 绍 圣 三 年 ( 1 0 9 6年 )由 其 四世 孙 胡 垧 首 次 在 迁 入 地 南 湖 纂《 本 宗 东 南 湖 胡 氏 续 世 谱 》,至 民 国 二 十 九 年 ( 1 9 4 0年 )年 重 修《 东
南 湖 胡 氏 宗 谱 》,八 百 四 十 四 年 间 ,共 计 进 行 了 过 二 十 一 次 ,几 无 间 断 ;三 是 为 其 历 代 宗 谱 撰序 ,后 序 及 跋 者 多 为 当 时 位 高 学 博 名 重 之 士 。除 民 国 十 二 年 ( 1 9 2 3年 )所 修 宗 谱 未 见 有 序 外 ,其
余 2 0次 ,共 有 序 ,后 序 及 跋 3 2篇 ,撰 者 有 工 部 尚 书 ,宝 谟 阁 直 学 士 李 大 同 ,状 元 谢 迁 之 子 ,探花 谢 丕 ,官 至 吏 部 左 侍 郎 兼 翰 林 院 学 士 、福 建 按 察 司 佥 事 应 廷 育 、山 西 道 监 察 御 史 王 干 章 、都
察 院 左 都 御 史 ,巡 抚 许 宏 纲 ,吏 部 观 政 赵 衍 ,内 事 主 事 姚 思 恭 ,儒 学 训 导 包 文 选 等 均 为 进 士 出身 。至 民 国 ,巴 黎 大 学 法 学 博 士 ,浙 江 高 等 法 院 院 长 郑 文 礼 也 为 该 谱 作 过 序 ,足 见 东 南 湖 胡 氏
的 历 史 身 份 和 影 响 。特 别 值 得 一 提 的 是 ,迁 人 后 之 四 世 孙 胡 垧 不 仅 首 开《 本 宗 胡 氏 续 世 家 》并亲 自 作 序 , 颇 为 难 得 。胡 氏 宗 亲 网 ( http://www.hszqw.com.cn)
635胡 氏 源 远 流 长 ,脉 络 清 晰 ,其 起 源 于 今 河 南 省 淮 阳 ,鼻 祖 为 胡 公 满《 通 志 .氏 族 略 .以 国
为 氏 》 记 载 : “ 胡 氏 、 子 爵 , 此 地 在 颖 州 、 汝 阴 西 二 里 , 胡 城 是 也 。 安 定 十 五 年 楚 灭 之 ,其 后 以 国 为 氏 ”,说 明 胡 姓 是 上 古 圣 君 虞 舜 的 妫 姓 后 裔 。胡 姓 历 代 名 人 数 不 胜 数 ,仅 状 元 就 有
胡 广 、胡 旦 、胡 长 龄 、胡 任 与 等 ,名 臣 有 胡 惟 庸 、胡 宗 宪 、胡 则 、胡 松 年 、胡 大 海 等 ,声 播 儒林 的 有 胡 瑗 ,胡 应 麟 ,胡 子 ,胡 震 亨 、胡 三 省 、胡 渭 、胡 翰 等 ,更 有 一 代 名 裔 胡 雪 岩 ,文 人 胡
适 , 都 是 历 史 上 的 杰 出 人 物 。东 南 湖 胡 姓 ,系 南 北 朝 从 中 原 迁 入 霅 川 (今 浙 江 湖 州 一 带 )那 支 家 族 ,其 代 表 人 物 是 吴 兴 太
守 胡 颖 。胡 颖 为 陈 霸 先 建 立 陈 朝 ,功 绩 卓 著 ,去 世 后 被 赠 侍 中 ,中 护 军 、谥 壮 、并 配 享 陈 武 帝庙 廷 。《 东 南 湖 胡 氏 宗 谱 》以 梁 大 同 年 间 由 霅 川 赴 江 西 省 任 广 信 郡 守 的 胡 佑 为 东 南 湖 胡 氏 前 世
系 一 世 ,传 至 十 四 世 北 宋 胡 福 ,生 二 子 ,长 子 胡 远 ,为 迁 居 永 康 龙 山 之 始 祖 ,幼 子 胡 神 ,时 任台 州 路 仙 居 县 令 ,途 经 东 阳 ,看 中 南 湖 这 块 风 水 宝 地 ,遂 于 公 元 1 0 1 8年 到 南 湖 定 居 ,时 年 三 十
三 岁 ,成 为 迁 居 南 湖 的 始 祖 。以 此 为 后 世 系 一 世 起 算 ,传 至 七 世 ,因 人 丁 兴 旺 ,开 始 分 东 南 湖 。东 湖 祖 是 任 宁 都 主 籍 的 翱 公 ,南 湖 祖 是 任 平 江 路 福 山 监 镇 的 绩 公 ,至 十 三 世 钱 公 ,从 南 湖 迁 浦
江 ,成 为 浦 江 派 始 祖 ,并 有 分 迁 两 头 塘 等 地 多 支 。自 前 世 系 一 世 胡 佑 从 中 原 迁 居 霄 川 起 算 ,至今 已 传 五 十 一 代 ,若 以 神 公 迁 南 湖 后 世 系 一 世 起 算 亦 已 传 三 十 八 代 (纶 字 辈 )历 时 近 千 年 ,东 南
湖 胡 姓 现 分 布 于 四 十 五 个 村 落 ,本 次 人 谱 人 数 达 一 万 二 仟 一 佰 九 十 六 人 。早 1 9 8 7年 人 口 普 查 时 ,东 阳 全 市 胡 姓 人 口 为 二 万 三 千 七 百 十 九 人 , 被 列 为 东 阳 市 第 九 大 姓 , 载 人 东 阳 市 志 。
至 于 历 代 所 修《 东 南 湖 胡 氏 宗 谱 》据 我 所 知 仍 有 部 分 留 存 至 今 ,为 国 内 一 些 文 化 机 构 所 珍藏 ,仅 上 海 图 书 馆 就 藏 有《 东 南 湖 胡 氏 宗 谱 》系 列 中 的 清 嘉 庆 九 年 、清 同 治 九 年 、清 道 光 五 年 ,
廿 八 年 、 清 光 绪 二 十 二 年 及 民 国 十 二 年 的 足 本 或 残 本 , 殊 为 珍 贵 。我 于 一 九 六 三 年 六 月 至 一 九 七 三 年 一 月 在 防 军 公 社 (镇 )工 作 长 达 十 年 之 久 ,在 领 导 治 理 柽
溪 防 洪 抗 洪 , 建 桥 筑 路 , 造 田 造 地 之 中 ; 在 经 常 走 村 访 户 , 参 加 劳 动 , 体 察 民 情 , 聆 听 民 意 ,重 办 实 事 之 时 ,与 胡 姓 族 人 建 立 了 深 厚 的 感 情 ,特 别 是 一 九 八 九 年 于 金 华 任 职 之 时 ,在 帮 助 各
村 一 起 战 胜 ,“ 七 、二 三 ”特 大 洪 灾 重 建 家 园 的 过 程 中 ,不 仅 增 进 了 与 胡 姓 族 入 的 情 谊 ,加 深了 对 该 族 历 史 和 风 俗 的 了 解 , 更 目 睹 了 他 们 作 为 中 华 民 族 大 家 庭 和 东 阳 各 姓 氏 大 家 庭 中 的 一
员 。在 新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建 设 和 改 革 开 放 的 实 践 中 ,在 中 国 共 产 党 和 各 级 人 民 政 府 的 领 导 下 ,艰 苦 奋 斗 ,甚 至 不 惜 流 血 牺 牲 ,克 服 困 难 ,战 天 斗 地 ,改 造 环 境 ,并 为 之 作 出 重 要 贡 献 的 一 幕
幕 感 人 经 历 。现 在 他 们 又 在 团 结 续 谱 ,以 弘 扬 本 族 良 风 ,于 情 于 谊 于 缘 ,都 令 我 欣 然 遵 邀 作 序共 勉 。
希 望 各 村 党 支 部 , 村 委 会 及 有 识 之 士 , 在 完 成 宗 谱 续 修 后 , 积 极 创 造 条 件 , 更 上 一 层 楼 ,各 自 编 修 出 各 具 特 色 的 村 志 或 村 史 ,详 尽 记 述 人 民 翻 身 得 解 放 及 解 放 后 特 别 是 进 入 改 革 开 放 的
历 史 时 期 以 来 的 重 大 成 就 ,更 希 望 在 新 世 纪 中 涌 现 出 更 多 优 秀 的 胡 姓 儿 女 ,载 入 史 册 ,以 告 慰先 祖 策 鞭 后 人 。
原 中 共 金 华 市 委 书 记 郭 懋 阳 二 0 0二 年 初 夏 于 金 华 寓 所 原 载 : 《 世 界 胡 氏 通 谱 》

只看该作者 134 发表于: 2019-01-10
    霅 川 到底是现在湖州的什么地方

只看该作者 135 发表于: 2019-01-14
胡含英为民请命



吴立梅



科举时代,秀才是功名的起点。革去秀才,阻断其功名之路,是对读书人最严厉的惩罚。被革的秀才,大多是学业庸劣或行为不端。但在东阳历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秀才,因为为民请命而被革除功名,不但如此,还被充军新疆,不幸死在途中,死时才40岁。这位秀才就是胡含英。

胡含英(1749—1789),名锡瑜,字含英,号剖堂,东阳防军东湖人,年方二十就中了秀才。他讲义气,爱打抱不平。
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9c6bf0102y11h.html

只看该作者 136 发表于: 2019-03-01
东湖小学:听过去的故事,树将来的理想
——东湖小学爱国教育活动
发布日期:2018-09-29 来源:东阳市南马镇东湖小学 作者:黄跃平 编辑: 吴国平 字号:[ 大 中 小 ]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个老兵,小时候也是在东湖小学读的,今年已经97岁了。我的普通话说不好,只好用东阳的本地土话跟大家讲几句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那时我16岁……”2018年9月29日清晨,在东阳市南马镇东湖小学的校园里,一位精神矍铄的白发老人在飘扬的国旗下,对着全校师生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据悉,这位老爷爷名叫胡世禄,出生于1922年。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较早地进了浙江省战时封锁部队,封锁日本的物资出入。后来浙江沦陷,他到福建军委会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学修理汽车,运送物资。

  提起日军侵略者犯下的种种罪行,老人家义愤填膺,声泪俱下;拿出日本投降场面和降书的照片,老人家激动豪迈!

  孩子们全程认真地听着,一些外地的孩子听不懂东阳话,时不时小声地求本地的同学作翻译。当听到日本投降,看到降书的照片时,全校的孩子们都激动了!

  “小朋友们,我老了,口齿都不大清楚了。你们要团结友爱,少玩手机,用功读书。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就全靠你们啦!”说着说着,胡爷爷又拄着拐杖站了起来,他所佩戴的勋章,映着朝阳闪闪发光。

  看着老爷爷清瘦挺拔的身影,听着他的谆谆嘱托,在场的师生都感动不已!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的抗战老兵,真正代表着民族精神的脊梁啊!全体起立,向最可爱的人敬礼!孩子们齐声喊:“感谢胡爷爷!”学生代表上台,为老爷爷系上了鲜艳的红领巾,献上了一捧鲜花。全场的掌声犹如钱塘江的潮水,经久不息。

  学生代表胡真也上台做了爱国主题的演讲。最后,全体同学齐诵了《少年中国说》的片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课间,走廊上围了一群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指着教室门口的墙贴兴奋地喊道:“快看,快来看!墙上贴了许多字呢!”“这些我认识,富强、民主、文明……还有……还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你们认识那么多字,真了不起!”

  该校的老师包志姣说:“孩子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我们特意邀请老兵进校园讲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理想。那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的24字,也会如阳光雨露一般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黄跃平)



IMG_20180929_080620





IMG_20180929_082535






只看该作者 137 发表于: 2019-03-20
东阳汤圆传承亲情与圆满
2016-06-15
    东阳汤圆

    传承亲情与圆满

    □记者 吴旭华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胡东海家的客厅玄关里,张挂着贺知章的这首诗作。

    30年前,胡东海离开家乡南马镇东湖村时,还是藉藉无名的农舍郎。30年后,他已定居东阳城区,成了多家知名餐饮企业的股东,坊间甚至称他为“东阳土菜第一人”。由他掌勺做出的最脍炙人口的那道东阳传统美食,就是汤圆。

    近日,由胡东海申报的东阳汤圆,被确立为东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圆满!”喜怒不轻易形于色的胡东海对这个消息颇感欣慰,“东阳汤圆,终于有了与宁波汤圆并驾齐驱的资质。这对打造推广东阳汤圆品牌,非常有利。”

灶婢诧新功,已非当年旧模样

    传统的东阳汤圆,个头较乒乓球要大,五六个下肚,就把胃填得满满当当。

    当胡东海的妻子陈雪琴端出精心制作的汤圆时,众人发现,此汤圆已非彼时模样——个头小巧似杨梅,顶端带着“冲天辫”,粉白糯软宛若天线宝宝。金黄色的汤中撒着葱末,汤圆浮于其上,较之周必大所咏“珠浮浊水中”的意境,不知美了多少。

    为了东阳汤圆的这一“转身”,胡东海研究了30年。“可以说,这30年,我没有一天不在研究东阳传统美食该如何创新。特别是食客口味越来越挑剔的当下,你必须用五星级的质量、大排档的收费,才能抓住更多人的胃。”

    个头变小,既减轻了吞食的困难,又让滋味更均匀。“传统汤圆因为个头大,一口吃不下,馅料会散在汤里。同时,因为个头大,不易烧透,导致烧煮时间较长,影响味道。甚至有煮到皮破馅散,无法下箸的。”在胡东海看来,美食的每个细节,都蕴含着科学原理。

    在胡东海、陈雪琴夫妻手下,东阳汤圆真正成为了“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这样一道美食,一天销量多少?“为了确保每个汤圆都出自我们夫妻之手,目前汤圆产量其实很有限。”现胡东海家的汤圆主要供应自己参股的餐饮企业,以及城区一些知名餐饮企业。

    “现在,东阳汤圆申遗成功,我准备7月份在城区开一家‘胡记汤圆’特色小吃店,专门销售东阳传统美食汤圆,其中有东阳汤圆半成品,市民购买后可以回家直接下锅,也可以在店里品尝我妻陈雪琴亲手制作的汤圆。”

    胡东海说,他曾经教过不少人做汤圆,一样的馅料一样的面团,做出来的汤圆口味就是不一样。为此他很遗憾,“味道就是一个人的用心所在。”

传承六百年,岁月滋养好味道

    汤圆在东阳是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一道美食,胡东海家的汤圆又有何与众不同的基因?

    “我们家的汤圆历史悠久,从元代就有了。”胡东海说,胡记汤圆始于东湖胡氏十一世祖胡助,已有600多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父亲胡恭财成为南马镇防军国营饭店的负责人,制作的东阳传统小吃肉饼、馄饨、汤圆饮誉一方。上世纪80年代,胡恭财回到东湖,开设了小吃店,主打胡记汤圆。“那时候我才十二三岁,每天放学后就向父亲学习制作东阳传统小吃。”家庭的影响,让胡东海不仅未能“君子远庖厨”,反倒喜欢上了厨艺。

    “我父亲最大的创新,就是把胡记汤圆发展为有馅汤圆。”胡东海的这段话在《东湖胡氏宗谱》上得到了验证。原来,胡助采用范仲淹义田法,置田千亩以赈族人。那时的汤圆,因为无馅而被称为“糯米团子”。后来,胡恭财在团子内置入馅料,并逐渐成为秘传。

    在胡东海看来,较之闻名遐迩的宁波汤圆,东阳汤圆自有过人之处。

汤官寻旧味,东阳汤圆诱舌尖

    胡东海15岁那年,因喜欢传统美食,到南马饭店当学徒。

    18岁时,胡东海承包了南马饭店。当时的南马饭店是国营企业,工作人员中有一帮领导家属,天天给他脸色看。于是次年他离开南马饭店,在南马泉府开设了饭店,因为用心经营,菜点入味,生意兴隆。21岁时,他在城区黉门前开设了“东海饭店”,成为东阳当时仅有的两家饭店之一;后来又开设了“百合楼饭店”。1999年,他在城区中山路开设了三星饭店。

    30年来,胡东海从事餐饮业未曾停歇,2003年甚至把饭店开到了杭州最繁华的河坊街。在河坊街,他率先打出了“东阳菜”招牌,令东阳传统美食风靡杭城。2007年,他又在城区城南东路开出了新三星大酒店。

    “开店30年,我始终记着父亲的教诲,做事唯用心。”胡东海说,在父亲的意识里,没有永远的“招牌菜”,一招鲜吃遍天,在餐饮业是不可能的。“时代在发展,菜点也要不断推陈出新。如何既保持东阳美食的传统特色,又能迎合消费者日益刁钻的口味,需要不断用心改进。”在胡记汤圆和其他东阳传统美食走红后,杭城不少名厨向他求经。每次,他把制作工艺甚至属于核心机密的馅料配比告诉他们,但最后还是无法达到自家的口感。“为什么?因为我的汤圆过段时间就会更换配比,如果对方不主动研究,只想坐享其成,就会被淘汰。”而引导他更换配比的,除了对顾客口味的分析,还有当日原料的状况。在胡东海看来,即使是同一种原料,每天都会有细微的差异,这时,就需要适时调整配比。“有时候,顾客一句反馈,我就会思考一整天,寻找改进之道。”虽说众口难调,胡东海却让顾客对他的汤圆众口一词赞誉不止。一些杭州的老顾客甚至专门呼朋引伴,跑到东阳,就为吃他的一碗汤圆。

    胡东海制作的汤圆经口口相传,于2011年吸引了浙江电视台专业美食节目“厨星高照”,走进他经营的“新三星大酒店”,拍摄了东阳汤圆专题片。从此东阳汤圆成了江南美食。

    “用心做好一道菜,需要付出一辈子。”胡东海说,这么多年没想过跟风,守着东阳土菜,除了传承的心念,还有就是他认为东阳传统美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至今他只不过了解到一点皮毛。“归根结底,只有真正热爱美食的人,才会用心去研究食物。”

    首先,其原料是由“八月米”研磨而成的糯米粉。在糯谷收获以后,晒干扬净,加工去壳;当年农历八月,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一日一夜后晒干,就是“八月米”。经过这样处理的糯米失去了原有的坚硬,变得膨胀柔软,磨成的米粉绵细柔软,散发出原始的清香,比直接磨成的糯米粉甚至比水磨粉口感更好。“宁波汤圆用水磨粉,就是浸泡后直接碾磨而成的米粉,口味较八月米粉要差。”胡东海说,农历八月的气候最有利于浸泡糯米,其他季节浸泡糯米容易发酸。

    其次是馅料。胡记汤圆中的咸馅料是与宁波汤圆最大的区别。“馅料一般是猪板油熬成的脂油壳、东阳盐卤烤豆腐(烤片要求外硬里嫩)、烤土鸡蛋、两年以上‘雪舫蒋’火腿肉、子葱等。”胡东海说,东阳人对汤圆的馅料往往不甚讲究,比如豆腐经常是不烤就直接入馅,肉多用鲜猪肉,这造成了口感下降。

    工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将糯米粉加入热水到米粉被微微烫热,反复揉搓成团,黏稠度要恰到好处。将糯米团搓成一个个小圆球状,揻出口子,皮要薄匀,硬度为两三个毫米,再嵌进馅料。把口子弥合,放在手掌心搓圆,糯米团重叠部分搓成小尾巴。

    烧煮时,将汤圆下到沸水中,用旺火继续烧。“开始时汤圆全部下沉与锅底会有粘连,需要用锅铲沿着锅壁掀几下。”陈雪琴介绍,待汤圆全部浮起,取一大瓷碗倒入千祥土酱油,撒上葱花,加点猪油,再加适量热水做成汤,然后捞起汤圆放入汤中。一碗香喷喷的东阳汤圆大功告成。“这里要记往,千万不可用煮汤圆的水作汤,否则会很浑浊,影响美观和口感。”胡东海强调,许多人图省事,直接用煮过汤圆的水作汤,“不过从古人描述的‘珠浮浊水中’看来,这也是一种传统了。”

只看该作者 138 发表于: 2019-03-27

只看该作者 139 发表于: 2019-05-1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