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杰胡兰畦(原全国政协委员)
http://www.szxgair.com/cbthtm/ncws/0701135221992.htm 发布:川北通信息网 来源: 本文已阅读 546 次
[attachment=4282]
胡 剑
南充市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中,有两张大革命时期知名的革命女杰、中国妇女界的著名社会活动家胡兰畦的照片。这两张照片是如何辗转流传到南充,又是如何被南充市档案馆收藏,现在已不得而知。但经笔者考证,两张照片均摄于抗战期间,地点是上海市霞飞路(今淮海路)霞飞坊何香凝寓所。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何香凝与宋庆龄一起发起组织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会址就设在何香凝的寓所内。胡兰畦当时是何香凝的秘书,两幅照片记载的是胡兰畦女士与“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会员为前线抗日将士赶制慰问品的情景。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杰,胡兰畦的一生有着非常坎坷的经历。
胡兰畦1901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北门酱园公所街。“五四”时期她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毕业后,父亲欲将其许配给表哥为妻,因其表哥只是一个势利商人,胸无大志,胡兰畦坚决不从,只身从成都逃到川南泸州当了一名小学教员,自己开始独立谋生。茅盾的长篇小说《虹》中刻画的反叛封建家庭的女主人公梅女士的形象,就是以她为原型的。
胡兰畦是黄埔军校最早的女学员之一,1925年她参加了北伐战争,1930年留学于柏林德国国立政治大学,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宋庆龄请刚刚秘密加入共产党的胡兰畦陪同她从德国柏林回国。经请示组织同意,胡兰畦把宋庆龄送回国重返柏林后,却被开除了党籍,主要理由是她护送的宋庆龄“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的大官”(引自《胡兰畦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在柏林,胡兰畦曾两次会见过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克拉拉·蔡特金。“九·一八”事变后,胡兰畦在德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运动中,被纳粹抓捕入狱,后经鲁迅、宋庆龄等以“人权保障大同盟”的名义,在上海向德国领事馆提出严正抗议方才获释。获释后她被驱逐出境,先后流落到法国、英国,后又到了苏联。1934年在莫斯科时,她以中国作家身份参加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逝世时,应苏共之邀,她曾到红场为高尔基守灵送葬。
从苏联回国后,为实现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成立,胡兰畦奔走于国民党上层之间。抗日战争时期,她受何香凝之托,担任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辗转于七个省的抗日前线,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少将军官视察抗日战区。胡兰畦在抗战时期还专题报道了上海保卫战,写出了《大战东林寺》一文,表现了上海守军坚强的战斗精神。她经常和战地记者范长江一道赴战场实地采访,合写了《川军与抗战》、《川军在前线》等优秀通讯,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在德国女牢中》1937年初版后,半年之内再版印刷三次,在延安还被作为教材用书。胡兰畦等6人主编的《战时妇女》杂志,全方位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妇女的反法西斯斗争情况,鼓舞了敌占区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斗志。1946年她出任贵州日报社社长。
在解放战争中,她不顾个人安危营救被捕的同志,积极开展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动员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胡兰畦在北京工业学院主管后勤工作。1957年她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后,她又重新入党,并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她不顾自己年老多病,积极为四川的老龄事业服务。她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有关领导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又向大会提交提案,并写信给邓小平同志,建议有关部门组织老年人开展多样化的有益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胡兰畦和一些热爱老年事业的同志一道,先后办起了“老年大学”和“老年康乐园”,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胡兰畦终生未婚,为了革命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后来收养了妹妹的一个儿子。
1994年胡兰畦因病逝世,终年93岁。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2 11: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