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993阅读
  • 2回复

传奇女杰胡兰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8-09-22
传奇女杰胡兰畦(原全国政协委员)
http://www.szxgair.com/cbthtm/ncws/0701135221992.htm
  
发布:川北通信息网 来源: 本文已阅读 546 次  
[attachment=4282]

  胡 剑
  南充市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中,有两张大革命时期知名的革命女杰、中国妇女界的著名社会活动家胡兰畦的照片。这两张照片是如何辗转流传到南充,又是如何被南充市档案馆收藏,现在已不得而知。但经笔者考证,两张照片均摄于抗战期间,地点是上海市霞飞路(今淮海路)霞飞坊何香凝寓所。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何香凝与宋庆龄一起发起组织了“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会址就设在何香凝的寓所内。胡兰畦当时是何香凝的秘书,两幅照片记载的是胡兰畦女士与“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会员为前线抗日将士赶制慰问品的情景。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传奇女杰,胡兰畦的一生有着非常坎坷的经历。

  胡兰畦1901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北门酱园公所街。“五四”时期她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从成都毓秀女子师范毕业后,父亲欲将其许配给表哥为妻,因其表哥只是一个势利商人,胸无大志,胡兰畦坚决不从,只身从成都逃到川南泸州当了一名小学教员,自己开始独立谋生。茅盾的长篇小说《虹》中刻画的反叛封建家庭的女主人公梅女士的形象,就是以她为原型的。

  胡兰畦是黄埔军校最早的女学员之一,1925年她参加了北伐战争,1930年留学于柏林德国国立政治大学,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宋庆龄请刚刚秘密加入共产党的胡兰畦陪同她从德国柏林回国。经请示组织同意,胡兰畦把宋庆龄送回国重返柏林后,却被开除了党籍,主要理由是她护送的宋庆龄“不是共产党,是国民党的大官”(引自《胡兰畦回忆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在柏林,胡兰畦曾两次会见过德国共产党创始人、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克拉拉·蔡特金。“九·一八”事变后,胡兰畦在德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运动中,被纳粹抓捕入狱,后经鲁迅、宋庆龄等以“人权保障大同盟”的名义,在上海向德国领事馆提出严正抗议方才获释。获释后她被驱逐出境,先后流落到法国、英国,后又到了苏联。1934年在莫斯科时,她以中国作家身份参加了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逝世时,应苏共之邀,她曾到红场为高尔基守灵送葬。

  从苏联回国后,为实现党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的成立,胡兰畦奔走于国民党上层之间。抗日战争时期,她受何香凝之托,担任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团长,辗转于七个省的抗日前线,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少将军官视察抗日战区。胡兰畦在抗战时期还专题报道了上海保卫战,写出了《大战东林寺》一文,表现了上海守军坚强的战斗精神。她经常和战地记者范长江一道赴战场实地采访,合写了《川军与抗战》、《川军在前线》等优秀通讯,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在德国女牢中》1937年初版后,半年之内再版印刷三次,在延安还被作为教材用书。胡兰畦等6人主编的《战时妇女》杂志,全方位地介绍了世界各国妇女的反法西斯斗争情况,鼓舞了敌占区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斗志。1946年她出任贵州日报社社长。

  在解放战争中,她不顾个人安危营救被捕的同志,积极开展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策反工作,动员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胡兰畦在北京工业学院主管后勤工作。1957年她被错划为“右派”,1978年平反后,她又重新入党,并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她不顾自己年老多病,积极为四川的老龄事业服务。她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向有关领导反映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又向大会提交提案,并写信给邓小平同志,建议有关部门组织老年人开展多样化的有益活动。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胡兰畦和一些热爱老年事业的同志一道,先后办起了“老年大学”和“老年康乐园”,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胡兰畦终生未婚,为了革命她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后来收养了妹妹的一个儿子。

  1994年胡兰畦因病逝世,终年93岁。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2 11:32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8-09-22
元帅的情缘

http://www.zixuncity.com/info.jsf?id=20080605103009a9993e364706816aba3e25717850c26c9cd0d89d

十大元帅里有四人被称为“老总”,朱德、彭德怀不用解释,贺龙是南昌起义和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也不用解释,只有陈毅,既非出身旧军队,也未当过“总司令”和“总指挥”(当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却被称作“老总”,这除了他作为新四军和三野的最高领导独当一面之外,恐怕主要是为人随和、令人亲近之故吧,正如孔老师从小学时代就一直被尊称为“老孔”一样也。其他各帅,林彪那么大的本事和威风,也只能叫个“林总”,可能威风太大了,毛泽东特意派了另一个元帅罗荣桓去镇他。刘伯承也是本事大,毛泽东就派了本事更大的邓小平去镇他,号称“刘邓大军”,结果镇得刘伯承连个“刘总”的称呼也没混上。倒是徐向前、聂荣臻没有人镇,便得了“徐总”、“聂总”的名分。叶剑英不曾单独挂印领兵,故也不能称“总”。所以十帅便可分成“四老三总三没有”也。




陈毅原名陈世俊,小名秋江,1901年生于四川乐至,后迁成都。求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追求进步,特别喜爱文学。到法国勤工俭学因组织学潮被押送回国后,经常给重庆《新蜀报》投稿,1923年成为该报主笔。陈毅的诗文引来不止一位女性的爱慕,其中一位不知名的美女读了他的诗后,来信表达了“无限的缠绵”。可惜陈毅只跟这位少女见过一面,就被四川军阀杨森“礼送出境”,前往北京了。

但是另一位美女兼才女却被陈老总给“害苦了”,此人便是号称“绝世佳人”的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国民党少将)胡兰畦(1901-1994)。胡兰畦乃明朝开国重臣胡大海之后,祖祖辈辈以“反清复明”为专业的,自幼具有朴素的革命精神。军阀杨森慕她的姿色,欲讨之为妾,被她拒绝。作家茅盾听女友秦德君转述此事后,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虹》,书中娇美而刚毅的女主人公梅行素,便是以胡兰畦为原型的。胡兰畦也因爱慕陈毅的诗文与他相识,留下传说种种,今天已经很难考证当时二人的“密友”关系究竟发展到何种地步。1924年,胡兰畦嫁给一位叫陈梦云的军官,夫妻二人掩护陈毅在军队中做了大量革命工作。1927年,形势危险,陈毅再次离川到武汉,胡兰畦夫妇也先后前往。南昌起义前夕,陈毅向二人辞行,一别就是10载。

胡兰畦1929年被蒋介石点名驱逐,1930年赴德留学,加入德共,坐过三个月法西斯的监牢,曾与大学者德共领袖莱曼相恋。出狱后到法国写了本《在德国女牢中》,遂名扬世界。几年后她去了苏联,深受苏联文豪高尔基的喜爱。高尔基逝世,斯大林等抬棺,胡兰畦执绋。但由于跟王明有矛盾,受到克格勃的监视,遂于1936年回国,担任何香凝的秘书。



少将胡兰畦

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陈毅度过了“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最艰苦岁月,担任新四军领导。在南昌遇到了率领上海战地服务团一路宣传而来的团长胡兰畦,二人彻夜倾诉思念,遂订白首之盟。陈毅禀告父母,得到同意。然而组织上却不同意,新四军大当家的项英,亲自找胡兰畦谈话,说二人倘若结婚,则胡的党员身份就暴露了,你这个国民党的将军,还是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革命更有贡献。二人只好痛哭而别,陈毅致信胡兰畦说:“马革裹尸是壮烈牺牲;从容就义是沉默牺牲,为了革命,我们就吃下这杯苦酒吧。假如我们三年内不能结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三年后,陈毅“自由”了,可胡兰畦却一杯苦酒喝了终生。她牺牲个人幸福,孤独地战斗在隐蔽战线上,保护同志,策反敌人,一个人做了一个师的工作。不料却因社会关系复杂,有时与国民党特务来往,引起中共情报堂堂主潘汉年的怀疑。1949年,上海解放,陈毅当了市长。胡兰畦写信要见他,来的却是副市长潘汉年,对胡兰畦说:“陈毅都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胡兰畦不知组织上对她有了误解,只是一个劲儿地哭。因为1947年国民党报纸大肆宣传“陈毅阵亡”并详细报道了“陈毅追悼会”的经过。胡兰畦看后十分伤痛,拿出自己在成都的房地产赡养陈毅的二老,实在是以“儿媳”自居了。胡兰畦此后未再婚育,收养了妹妹的女儿。后来到北京工业学院管后勤,曾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后当了全国政协委员。晚年在邓小平支持下,为老年事业贡献甚多。国际妇女界谈起胡兰畦,无不钦佩。
[ 此贴被南山在2008-09-22 11:36重新编辑 ]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8-09-22
实乃女中豪木杰.为了革命.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默默的作出了牺牲与奉献,可歌可颂。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