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171阅读
  • 6回复

施新想为胡氏父子立个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 发表于: 2009-03-09
  一周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授、文秘专业主任施新赶赴北京,拜会了《续金华丛书》编纂者胡宗懋之子、现年90岁的胡庆昌先生。从2005年开始做胡氏父子的研究课题以来,这是施新第一次与他们的直系亲属中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人会面。从胡老先生那儿,她了解到了胡宗懋生前所收藏的数万册书籍的去向,并得到了胡宗懋亲笔书写的《梦选楼藏书目》。这册书也将收录进《新编金华丛书》。
  此前,施新的专著《胡凤丹父子与〈金华丛书〉研究》已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鉴于《金华丛书》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我市启动《新编金华丛书》工程,施新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她也成为《新编金华丛书》的编委成员之一。
  2005年之前,关于胡氏父子的研究是一片空白,即使在金华,也少有人知道《金华丛书》和胡氏父子。在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之后,施新就到永康、上海等地寻访胡氏父子的后裔,以理清胡氏家族的脉络。与此同时,她又到全国各地的图书馆、档案馆寻找与胡氏父子相关的资料。随着掌握的素材越来越多,她对胡氏父子的认识也越来越深:“他们在我心目中越来越伟大!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父子俩凭借着传承文化的执著信念,抄书,刻书,把全部身心和家产都投入到丛书的编纂之中,而自己的生活却相当清苦。他们对待人生的那种豁达,对现在的人来说真是难以想象。”
  因为每天查阅无数的资料,施新很快就成了老花眼。2006年,她开始写《胡凤丹父子与〈金华丛书〉研究》,并于2007年7月正式出版。书中详细地介绍了胡凤丹父子的生平、他们编纂《金华丛书》和《续金华丛书》的经过以及他们的学术思想。
  在施新看来,胡氏父子的成就远不只是两套丛书,他们的人格魅力也让她难忘。“胡凤丹和胡宗懋都热衷于公益事业,家族善举很多,如捐田造学院、补助穷苦学生等等。胡凤丹捐一万两银子重建永康考试院(现永康一中的前身),亲自监工,三年才造成。胡宗懋则走上了实业救国之路,曾担任中国银行河南分行的行长。但两人为了编纂丛书,自己的生活都很清苦。”除此之外,施新说,胡氏父子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创作了不少作品,像胡凤丹写了大量的地方志和诗歌、散文,文采斐然,而胡宗懋写的《金华经籍志》辑录了从汉代至明代所有胡凤丹未收集的金华人的书籍目录,非常珍贵。
  “我很想写一本他们的传记。”施新说。
  (胡国洪)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09
专业承制家谱本厂成立于1990年,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历史名镇---安文镇。现拥有员工30余人,专门从事家谱编印业务,经验丰富,服务周到,已成功编修完成各姓氏家谱两百余部,业务范围遍布萧山、诸暨、浦江、东阳、义乌、磐安、缙云、武义、永康等浙江省内各县市及山西、福建、湖南、江西、广东、台湾等外省,是专门从事家谱印刷的专业厂家。生产从配页、折页、齐栏、线装、包角等10多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以保证书的美观大方、古朴典雅,保证书的百年质量。
    本厂从家谱资料收集、编排,排版、制版到印刷、装订、出成品提供一条龙服务,深受顾客青睐,欢迎新老客户光临指导,厂部设有专门的家谱排版室,可为广大用户解决家谱烦琐的印前修编排版工作,规模大的家族本厂可以直接上门服务,提供最方便的服务。

地址:浙江省磐安县海螺街41号
周利辉  手机:15988569613(689613)
小灵通:0579-83386698
厂电:0579-84662486
传真:0579-846609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10
这位朋友你好!你所发贴文之内容的确不错,但是您发误了栏目,找错了网。胡氏宗亲网是全体宗亲寻根问祖,追索千年胡氏渊源世系的场所。请您要注意!找一个适应的地方去发该贴文,否则我会割去之。谢谢您的合作!
相互学习.真诚探讨,互位交流.缘情永在。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10
请这位朋友到胡氏宗亲地区QQ群里去做做广告宣传,因为是是家谱编印专业,在适当的范围内做广告还是能被人所接受。但胡氏宗亲网确实从来没有发过广告,请这位朋友理解。胡氏宗亲地区QQ群的专用网址是: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667 现在刚好有100个群建起来。祝你们生意兴隆!建议栋诚版主手下留情,暂放两天,等帖主看到后再删不迟。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01-17
胡宗懋辑刻《续金华丛书》
胡宗懋辑刻《续金华丛书》
http://news.artxun.com 2010-01-11 09:54:42 来源: 金华日报 作者: 施新

http://news.artxun.com/keyin-1535-7671091.shtml


  
    无论在金华在中国,藏书家不少,然而不仅仅是藏书,并且辑刻整理出版地域文献的藏书家就不多了。但是,金华不仅有这样的藏书家,并且父子从事同一事业的藏书家,在中国历史上也许只有胡凤丹父子。

    胡凤丹历经十载寒窗,辑刻《金华丛书》(见本报2009年12月10日第6版报道),对保存金华的地方文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弥留之际,不能讲话,仍用手指三次指着书桌上未来得及整理的高高书堆,对儿子胡宗懋寄予希望。

    胡宗懋(1867~1939),字砚山,号季樵,为胡凤丹第四子,因自己家建有藏书楼“十三万卷楼”,常常是一下课就钻进书房看书,以致忘记吃饭和睡觉。他从小有神童之誉。长大后,受父亲影响,也喜欢搜集故乡的先哲遗著。20岁参加县府院考试,三次都得第一。也许这个世界就爱和他们父子开玩笑,胡宗懋也是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光绪十六年(1890)九月二十五日其父去世,宗懋流着眼泪接受遗命,发誓以完成父亲未竟之事业为己任。

    光绪二十年(1894),几个兄弟分家,因家道衰落,不得不变卖家产,包括其父生前花大量心血搜集购买的各种书籍。宗懋原希望由自己独自承担债务,而让父亲留下的书籍得以保存。然而他的意见未能被大家采纳,最后仅留下故乡先哲典籍,其余的都卖给了书商。宗懋为此心痛不已,多日不能放下心怀。夫人担心他抑郁成病,劝他出门旅游以散心。宗懋于是在夫人的陪同下来到杭州,晚上住在吴山脚下的文昌阁,心中暗暗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得志的话,第一件事就是刊刻故乡先哲的遗著,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第二件事就是收购各种善本古籍,以恢复家中的藏书量。

    由于考场意外受到打击,他无意再参加考试。迫于生计,不得已就任奉化县一个教职。业余时间,致力于整理其父生前所辑刻书籍。光绪二十一年(1895),终于把父亲生前花费大量心血陆续辑刻的《金华丛书》结集出版,线装成340册,分29函布装,其刻印精致,号称善本。

    稍后,宗懋奉命调任扬州保甲总巡江甘团练管带,每天带兵在蜀岗梅岭间巡逻,这情形被其恩师、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实业家、辛亥革命后的浙江首任都督、浙江铁路公司经理汤蛰仙先生获知,他特意赶到扬州去探望宗懋,临行又向宗懋要了照片,回去后暗中为他积极奔走,替他办好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报名事宜,最终说服宗懋在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再次参加科举考试。或许是冥冥中的巧合,结果仍只中第37名,名次和10年前的36名只差一位。但这次考试无疑对宗懋的整个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考中举人后,宗懋得以知县分发江苏转官直隶,不久升任直隶州知州。

    虽然宗懋很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让自己的才华能为世所用。但不久后就感到失望。他结识了也是世交的著名实业家、上海阜丰公司创办人孙多森兄弟。孙氏兄弟的祖父孙家鼐为咸丰九年的状元、光绪帝师,也是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的创办人。他们的外祖父是两广总督李瀚章,也就是清末洋务重臣李鸿章的大哥,和其父凤丹为好友。孙多森和宗懋两人年龄相仿,学识相近,因此一见如故。宗懋在孙氏兄弟的劝导下走上了实业救国道路,先后就任于上海阜丰公司、北洋滦州官矿公司经理、直隶劝业导署总务科科长兼矿务、中国银行总行秘书长、中国银行副行长、河南中国银行行长等职,其业绩受到北洋政府的嘉奖。

    在繁忙的公务活动中,宗懋一刻也未曾忘记父亲的临终所托,时刻不忘对故乡先哲遗著的搜集整理,常常为购入一善本而不计所出。

    1919年,因一直欣赏他才干的顶头上司和好友孙多森积劳成疾去世,宗懋辞去公职,定居天津,专心一意为完成父亲的遗命而奔波。他潜心钻研先哲典籍,搜集金华地方文献作为《续金华丛书》的资料。在搜集宋代金华先贤郑刚中的作品时,因郑刚中所著《周易窥余》,各种有关藏书文献典籍中均很少见到,只有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四库全书》本中收录。但到京师图书馆去抄录一定要先购券,购券需用重金作为押金,时间又有限制。宗懋从他住处到城北京师图书馆来回有10多公里路,数九寒天,他冒着大风雪出门,怀里藏着干粮徒步前往,为节省时间,中午就用干粮充饥。有时来不及带干粮,为多抄书就忍饥挨饿一天。这搜书过程的艰辛,不是亲身经历的人很难体会的到。

    宗懋在《续金华丛书》序言中谈到:“自从含泪接受父亲临终前的遗命,一刻也不敢忘记。即使为生计所迫奔走在大江南北时,身边也始终带着书,以备查考,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为能早日完成父亲的遗愿,他终日奔波在各种书店和书铺间寻找有用之书,生活上节衣缩食,安步当车。他归纳自己碰到了三大难题:一是故乡的先哲遗书大多被同乡后辈收藏,如果自己人在故乡,可能搜集工作会相对容易些,而自己背井离乡,远在天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先贤的善本,往往是价格超过瑰宝,无力承受;二是盛世刊刻丛书,大都是广借善本,参互考订;而自己生逢乱世,珍本古籍大都流散,即便要向人借也无处可觅;三是要使刊刻之书流传后世,且经得起检验,必须请学者探讨校订,而自己一介书生,交往不多,与人商讨,又苦于缺乏经济实力。继承父业,谈何容易。

    但宗懋却以此难题作为动力,历经10年,终于完成辑刻家乡先贤著作经、史、子、集共58种,于1924年成书120册,名为《续金华丛书》,补《金华丛书》之未备。在完成了父亲遗愿的同时,也给故乡金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更为浙江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胡宗懋的《续金华丛书》,不但增补了《金华丛书》里列有书目却未找到传本的大量书籍,而且在此之外,又搜罗了不少《金华丛书》中连书目都没有的书。他在努力完整地保存金华地方文献的同时,学术上又自觉地继承其父严谨的校刻之风,被时人高度赞扬肯定。曾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近代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为《续金华丛书》作序时对胡宗懋的人品学识,刻书过程的严谨,丛书的作用规模、地位等均作了极高的评价。

    稍后,胡宗懋又出资刊补了因岁久而残缺的《金华丛书》版片,把它和《续金华丛书》的版本一起赠给浙江图书馆以广流传,当时政府要给予他一等特奖,宗懋谢绝了。值得一提的是,胡宗懋在完成《续金华丛书》后,又辑刻了二十四卷的《金华经籍志》,记述了从三国至明末的金华先贤著作,在古籍的传承和目录学的发展方面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成就。

    据宗懋健在的儿孙辈所述,宗懋逝世后,其平生搜集的大量藏书,一部分捐给了当时天津的崇化学会———由严修联合一些学者名流,于1927年发起成立的津门最早民办学术团体,另一部分赠给了胡宗懋生前任董事的天津工商学院,又有一部分捐赠北京图书馆,其余则在“文革”中流失。现在宗懋尚有一儿二女健在,儿子胡庆昌现年93岁,身体尚健,是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定居于北京,每周还上班一天;四女儿胡 瑜现年96岁,头脑清楚,在天津定居;小女儿胡 衡现年78岁,天津大学毕业,地理与历史教师,现居深圳。令人遗憾的是,宗懋的藏书,只有胡庆昌先生家中还留有一本胡宗懋亲自撰写的藏书目录。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1-17
以下百度搜索:
http://baike.baidu.com/view/153036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949781.htm?fr=ala0_1

胡凤丹  胡凤丹(1828—1889),初字枫江,后字月樵。别号桃溪渔隐,浙江永康县(今永康市)溪岸人。出身书香殷富之家。幼读《孝经》有得,复见祖辈乐善好施,受人赞扬,因而仿效先辈行善,一生做了许多文化公益事业。曾独资重建县城西街试院,拨田助建培文书院以及恤老赈贫等。入县学后屡应乡试不中。后奉母命束装至京城,捐纳援例入光禄寺署正眼法。在京城广交游,仗义疏财,声名达内廷,荐为兵部员外郎。同治五年(1866年)夏游历来到湖北江夏(今武昌), 侨居正觉寺西。以道员补用,综理厘局。次年学政鲍源深奏议清政府创设书局。湖广总督李瀚章以胡喜藏书,遂邀其创办崇文书局,领补用道衔,为书局督校。搜求秘藏遗书,悉心校订,所出书海内视为佳本。书局设在正觉寺,在崇福山南后府街,寺为明代 修建,咸丰二年(1852年)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年)修复,后又毁于大风。1869年,胡等募捐白银2 000余两进行重修。后因刻书增多,版片储藏困难,胡力请当局拨款添造书 楼4所。光绪年间为扩建书局,向上司申请款项。
  光绪元年(1875),任湖北督粮道。三年,致仕归里,筑十万卷楼,杜门著述。经多方搜求采掇金华府县古今散佚遗书,精心校订,撰《金华文萃书目提要》8卷。于杭州开设退补斋分局,以次刻印。按经、史、子、集分类,共67种,于二十一年完成,线装成340册,分229函布装,名《金华丛书》。刻印精审,世称善本。1983年,金陵书局曾用原版重印。
  胡喜吟咏,业余与何白英、陈心泉、彭渔帆、张鹿仙、唐薇阶、丁心斋、张月卿、刘干臣、朱荻舫、褚迟鞠、车竹君、僧莲衣等人结为诗课。先后编成《鄂渚同声集初编》、《鄂渚同声集正编》各1卷。初编收录4年间胡凤丹及邻居(居鄂、旅鄂外籍作者)相互酬唱诗词129首,胡撰《例言》曰:“是编以编年为先后,不序官阶、不依年齿,有因诗而存其人者,亦有因人而存其诗者,工拙固不暇计,从实也。”正编收录鄂同人酬唱诗歌500首,卷首有张之洞《序》文,云:“月樵胡君以观察需次湖北,领武昌书局,校刻善本经史小学之书数十种,丹黄铅椠,日不去手。公事偶暇,乃集同人为诗会。月再举,同会诸君,迭为主客,分题选韵,觞咏陶然。数月以来,裒然成集。余读其诗,奇情逸藻,各擅其胜,唐法宋派,无美不臻,至于新题险韵,争奇角巧,佳胜迭出。”胡著作甚丰,为汉阳叶志诜、叶名琛、叶名沣写有《叶公家传》,还有《黄鹄山志》12卷、《大别山志》10卷、《鹦鹉洲小志》4卷及《桃花园志》、《退补斋诗钞》、《退补斋诗文存》、《永康十孝廉诗钞》等。 [1]
  胡凤丹的儿子胡宗懋,光绪二十八年中举。少承父教,喜搜罗乡邦文献,博访秘抄古刻59种,于1924年版刻成120册,名《续金华丛书》。著作有《金华经籍志》、《梦选楼诗钞》、《东莱吕太师文集考异》、《倪石陵书考异》、《鲁斋王文宪公文集考异》和《渊颖吴先生集考异》等。
114412749@qq.com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03-05
致敬!
原拟字派:朝文金绍荣,安明永大兴;积仁长德有,时开显元通!胡氏贵族德满天下,棒字当之无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