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浙江绍兴胡氏专帖 --]

胡氏宗亲网论坛 -> 浙江上海 -> 浙江绍兴胡氏专帖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南山 2006-12-24 11:58

浙江绍兴胡氏专帖

南山整理 2007.08.08  (请读者注意此帖的修改日期)

资料来源:<<绍兴县志>>http://www.zjol.com.cn/images/zjtz/fzg-sxxz.htm

        厚堡胡氏  南宋时胡纮,由余姚徙居会稽樊江,六传至贵三居张溇。贵三子鼎一,居瓦窑头。鼎一孙胡刚优,元末人,赘居厚堡(今改后堡,属皋埠镇)朱氏,遂居于此。刚优十三世孙廷芝,清乾隆时人,经商殁于广东,其侧室与子光绪、光纬卜居小皋埠,至民国二十年(1931)辑草谱时已传五世。

        张溇胡氏  胡九成,号农隐,于宋理宗淳祐(1241~1252)间,由诸暨徙山阴之张溇(今属华舍镇)。

        里溪胡氏  胡直孺,字少伋,宋绍圣(1094~1097)间进士,南渡后累官至兵部尚书,因奉敕治攒宫,卒于会稽,谕葬云门白水塘。其次子相,字作仲,因守墓就家于里溪。明正统、景泰间,其十一世有分迁上冯、尉村、后坞。十二世有分迁越城禹迹寺前、横路、妙家桥。

        下灶胡氏  胡澐,清嘉庆丁卯举人,道光癸未进士,仕四川荣县知县,由绍城徙下灶(今属平水镇)。

        赏祊胡氏  南宋时,祖籍余姚梅川里乌山乡之胡暾,授绍兴宣课司,就家于越。六传尚廉,元代时随母徐氏,依赏祊(今属东浦镇)外家,居赏祊,为东脉。五传祥,赘于拜皇桥,为西脉。东脉后裔有分徙孟葑、?头、马鞍、薛渎等处。

里溪胡氏与胡直孺

胡直孺,字少汲,号西山老人,胡仲尧曾孙。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中进士,累官西路都总管,刑、兵、吏三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经筵侍讲,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封开国公。著有《生还录》一卷,《西山老人文集》二十四卷,现已失传。
胡直孺为官正直,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颇有建树。绍圣年间,任《九域志》编修官时,为营解元 party人,四处奔跑呼号。后来迁任监察御史、平江府知府,擢江湖淮浙发运使,入为户部侍郎。当时正值金兵大举南侵,他出谋献策,初战告捷。迁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南京兼东京道总管。金兵再犯京师,他又被召勤王,勇敢作战,斩敌千余名。第二年,金人燃起更大战火,形成大兵压境之势,而朝中主和派却从中捣鬼,胡直孺所部孤军作战,陷入金兵的重重包围中,直孺不幸被虏。在敌营中,他保持了民族气节,过了很久才得到机会回朝。
宋徽、钦两帝被俘后,宋室南渡,高宗即位。建炎二年(1128年),胡直孺任洪州帅兼知府,冒着政治风险,冲开当时“士子不得挟苏黄稿”的禁令,为诗人黄庭坚征集遗稿。绍兴初,迁刑部尚书兼侍读,在朝论奏十事,高宗非常欣赏,在白团扇上御书杜甫:“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的诗句送他。同时又赐田租八百石,以示对他的倚重。随后又调他做兵部尚书兼擢吏部。可惜的是,他擢升兵部不久就去世了。
胡直孺死后有二个墓,一个在浙江绍兴,一个在奉新的会埠。一个人为何会有两个墓?哪个是真墓,哪个是假墓?绍兴是大宋皇陵所在地,胡直孺在朝为官,官至尚书,深得皇上宠幸,死后敕葬皇陵边上,也算是一种恩宠。绍兴之墓为敕葬,自然假不了。那么会埠的墓自然不是真墓,那是一个“招魂葬”。所谓的“招魂葬”,乃古时人死后,家人不得其尸,便以死者衣冠埋葬以招其魂。死后能够敕葬皇陵,胡直孺的名望和影响由此可见。
华林胡氏在胡直孺手里也经历了由最鼎盛而致离散的时期。胡直孺曾将聚居山下的家族搬到浮云山上的华林书院,并在那里建立了一座“迢遥半市”的宅第。在此聚成的胡氏子孙达五百余口。为便于管理,吃饭分为男、女餐厅。一日三餐,以击鼓为号,鼓声一响,吃饭的人都云集各自的餐厅,一点都不会混乱。华林胡氏自此达到了最辉煌的鼎盛时期。此后,随着胡氏子孙仕途各异,家族逐渐分散开来,最后不得不将山上的财产交给浮云宫管理。一个庞大的家族终于走到了其离散的尽头,毕竟,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以下摘自《 浙东胡氏族源族居调查纪行(续)》----南山 :

第十二站:浙江省绍兴县皋埠镇后堡村

        五一长假的最后一天。从绍兴县志上查到,绍兴胡氏主要有五个分布点,文字介绍最多的就是在这个皋埠镇的后堡村。我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最重要的资料,于是我选择了后堡村。绍兴这里我来过多次,但象这样深入到乡村去了解情况还是第一次。从繁华市区开出的公交车可以直接开到终点站后堡村,这为我节省了不少精力。进村去仍然是先找村委会,可巧的是村干部们正在看我从上海写来的采访联系信。来意非常明确,于是村支书徐首雄马上找来了村里负责族务的宗亲胡念慈老人。要说族务倒也没有什么可做的,整个村子和附近几个村子胡姓居多,但从没修过族谱,也没有族谱,据说原来是有一套族谱的,收藏者在文化大革命中自身难保就把族谱给烧掉了。这个村子的经济发展情况不是很好,没有村镇企业当然也很难改变村里的经济面貌。但这个村子里有一座乾隆年间修建的胡氏宗祠,在抗日战争年代,因为在此地牺牲了好几位抗日英雄,现在被县里批复重新改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平时紧锁大门,如果来了参观者就从书记这里拿钥匙开门,今天徐书记亲自陪我到宗祠参观拍照。在网上搜索后堡村,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与此内容有关。据念慈老人介绍,后堡胡氏是从绍兴张溇分迁过来的,更久远的祖先是从浙江永康迁来绍兴的,所以说他们要算胡则大帝的后代子孙。要了解更多情况,他们建议我到绍兴县华舍镇张溇村去,虽然他们知道自己这里是从张溇分迁而来,但从来没有联修过宗谱,就象两个远房兄弟一样,虽然知道是一个祖先,从来就没有来往过。

第十三站:浙江省绍兴县华舍镇张溇村
        从后堡村到张溇村,从绍兴东边到西边,公交车换了三部,用了大约两个小时,也难怪他们从来不来往。

        可以想象肩背沉重的电脑包顶着烈日步行三五里路是个什么滋味。找到张溇村村委会依然是铁将军把门,门人说等到下午两点种以后才有人来上班。看着墙上贴着的村委会成员名单,胡姓占了四分之三,我知道这就对了,又是一个胡姓大村庄。这个村子好象是以纺织织造业为主,一座座新厂房拔地而起,新办公大楼气度不凡,远超一般乡镇政府大楼。村里以外来务工者居多,问了很多人都说不知道此事,就在我已经是万念俱灰时,一位小型超市女老板给我指点迷津:你去问一下村里的俞老师,他虽然不姓胡,但他知道的挺多的。当我敲开俞老师家门的时候,幸运之神降临了。俞昌泰老师今年65岁,虽不姓胡,但他曾是张溇村文化站的站长,是个研究绍兴地方文化的专家,从他的外貌气质和谈吐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知识份子,家里有笔记本电脑可以上网,自己又有多篇论文发表,而且还是绍兴县谱碟研究会的会员。这是又一位可能与我长期交往的长者朋友了。我的来意既明,俞老师滔滔不绝地打开了他的话匣子,华舍张溇村的历史、张溇胡氏的迁徙过程,民间传说、名人掌故对我娓娓道来,好在我的录音笔充足了电池,将他所讲的内容全部录下,带回去再做整理。

        俞老师对我说,张溇就是张川,最早的张溇是一个小水湾,后来和其他河流连通后就变成了“川”,但现在地名还叫张溇。我一下就兴奋起来,因为在《中华胡姓卷》里有山阴张川胡氏族谱的介绍,以前因为不知道张川在绍兴何方,所以也没有去注意里面的内容。我立即从电脑里调出相关资料,这下才恍然大悟。我今天来到的地方,正是绍兴县(过去叫山阴)胡氏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就象昨天去过的上虞长者山胡氏聚居地一样重要。“张溇乃至华舍目前都没有胡氏族谱”,俞老师非常肯定地对我说,“因为我在华舍镇从事了几十年的地方文化工作,如果有谱的话我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看来,目前上海图书馆保存的那套《山阴张川胡氏宗谱》可能是唯一一套了。以后我要花点时间到上图去见识一下。

        张川胡氏为山阴的巨族大姓,他们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唐金紫光禄大夫胡榘,在永嘉绵延数世之后,胡榘的后代下传至宋真宗时的胡宜。胡宜迁居诸暨开元上墅里,成为诸暨胡氏的始迁之祖。九代以后胡九成字来仪,晚号农隐老人。他颇有祖风,喜好山水。宋理宗淳祜年间,他迁居山清水秀的山阴旌善乡张川里,成为山阴张川胡氏的始迁之祖。当地有一个隐居乡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张翁,他见胡九成气宇不凡,将爱女相嫁,招他为东床快婿。于是胡九成在张川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成为张川胡氏的始迁之祖。后来张川胡氏析派繁多,大都迁到附近的地区,上午去调查过的后堡村胡氏也是从这里分迁出去的。

        俞老师送给我一本《张川庙会文化》小册子,对于了解张川会有更多的帮助。由于我急于赶到杭州回上海,他又陪我在张溇村参观一些原来的豪门大宅,这里称为台门,一座座临河沿而建的台门深宅现在已经只剩下些许残留痕迹,没有办法完整保存下来。听着他在当年胡姓大宅前的介绍,我也只能凭着想象把已变成学校的校门摄入相机,在脑海里再将它们复原成台门。这里确实是以纺织为主业,村里有二十多家纺织企业,村长同时也是纺织公司的董事长,很可惜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是很想去询问一下在乡村经济日益发达的同时,他们有没有想过把百年未修的张川胡氏族谱再重修一下,让全国胡氏同宗都知道浙江山阴张川胡氏家族辉煌的过去和现在。

以下资料由浙江绍兴华舍街道张溇村俞昌泰老师提供:

(浙江绍兴)张溇胡姓的由来

    南宋理宗淳佑(1241-1252)年间,张溇胡氏始祖曾四公在诸暨老家做五十大寿时,与妻子争吵了几句,负气之下身背二百钱流浪到张溇村,晚上倦缩在一豆腐店的廊檐下。这晚,店主梦见自家店门口有一“双龙”盘绕的男子蜷缩,梦醒后开门出去寻看,果见这男子在寒风中抱紧身子偎缩在门边,身上有两串大钱,估计这就是梦中的“双龙”了,店主忙入内舀了一碗热豆浆给他喝。这男子后来在店内打工,店主很赏识他,后招他为上门女婿。

    曾四公在诸暨与前妻生有嘉一、嘉二两个儿子,在张溇与张氏生有德一、德二两个儿子。从此,胡姓在张溇村生息繁衍,成为村中大姓。胡姓后世出了许多做官的人,有“文到尚书,武到都督”。光县志中有记载的就有十多人。张溇胡氏后人,又分徙到马回桥、型塘、州山寿星埠头等地。

胡大宗祠

    大约在元末明初,胡氏家族在张溇元宝桥西建起南北向五开间三进大祠堂。(今张溇小学门口)。这间祠堂的建筑特别高大,大门左右有秦琼,尉迟恭画像,门前有一对威武高大的石狮子,门前道地由北到南,由高到低依次矗立一人多高的旗杆石,约有二三十对,中进大厅,南向是雕花飞金的船篷轩,厅内柱子需两人合抱,两旁悬挂许多科举中式的“进士”,文魁牌匾和表示官衔的“尚书”,“翰林”等匾额;后厅放祖宗牌位,东南面建有“走马楼”。祠堂有族人掌管。1904年改建成学堂,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几经改建,到现在胡大宗祠的遗迹已全无了。

尚义堂

    张溇村横江西端北岸有个“尚义堂”台门,过去台门大门上方悬挂“尚义堂”三个大字牌匾,左右两边分别悬挂“经魁”与“文魁”匾额。台门里面是三进厅堂,走进台门第一厅是石柱子门,原来上面有一个亭子,主要起装饰作用,第二厅是大厅,主要供过年过节或遇红白事办酒集用,大厅里有一个大屏风,屏风上记载有胡氏家谱。第三厅是花厅,喜庆时张灯结彩的地方。三厅均为平房,现存台门和花厅。

    大台门东还有一个小台门,走进小台门是个厅堂,台门与厅堂间两边都有廊檐相连,下雨天不用走水路,厅堂后面是楼房(现已拆除)。

胡潮与尚义堂

    “尚义堂”的主人是胡潮,这一称号于胡潮一生济善好施,乐于助人有关。

    胡潮考中经魁以后,曾到外地做官,但不久就回乡闲居。有一年,绍兴遍地饥荒,饿死不少人,胡潮看到乡亲面临绝境,一面带头施赈,一面往外地购粮,救活众多乡亲。有这教训,他在宗族、内创立义塾,义田,义冢。又在柯桥与华舍一带倡立义仓,使族中鳏寡孤独每年定期能得到救济。他又捐田给西廊门外养育堂(即育婴堂),在家乡修学舍,筑江塘,所做好事,多的说不完。因此朝廷表扬他,地方官为他挂上“尚义堂”的大匾,尚义堂台门就一直这样叫下来,后来干脆只叫尚义堂。



附:张溇胡姓乡贤

    胡龙光(1736——1811)原名延灏,字蕖川,清绍兴张溇人。乾隆三十年(1765)举人,四十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府,先后十五年,重视文教,勤政亲民,省刑简事,故吏治清明,民多怀德。

    胡纪谟(1743——1810)字献嘉,号酉峰,清绍兴山阴张溇人,乾隆三十三年举人。一生任各地知府,居官30年,除官事外,寄怀诗酒,著有《知足居诗》若干卷。

    胡潮(1770—1827)原名繁湘,字涵三,号海门,清绍兴山阴张溇人。嘉庆九年(1804)举人,任知县,曾到千里之外的福建买粟米解决山阴的饥荒,又建米仓,修学舍,筑江塘,一生的义举,不胜枚举。

    胡泰复(1819—1875)原名敦复,字仲莆,又字石史,晚号心庵,自号无闷子,清绍兴山阴张溇人,咸丰八年(1858)举人,官至内阁中书舍人,有才干,喜好经济学、医卜、书法、篆刻,自成一家。著有《心庵诗文剩稿》、《春晖寸草堂制义》、《试帖》、《印谱》等。

    胡道南(1862—1910)字任臣,号钟声,绍兴山阴张溇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一生致力教育,曾任绍兴多所学校校长等职务,并筹办张溇曙光小学及管墅启林初等小学校。与蔡元培、徐锡林、章太炎均为故交。道南一生以道学自居,并忠于革命,喜好读书,写诗,著有《愧庐杂文》、《愧庐诗稿》、《齐唾蛰庐杂文》、《长兴学官记略》、《越谚考》、《客谈录》等。

    胡升猷,字允大,明清期间绍兴山阴张溇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十二年,吴三桂反清,升猷坚守城池,与叛军交战,后坠马被擒,5年后叛乱平定,升猷获救归来。

    胡赓昌:字禹闻,清绍兴山阴华舍张溇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任陕西庄琅知县,亲拟《居官缄》自勉。上任后,见民屋倒塌,仓库空虚,百姓疾苦,便决心保护黎民,革除弊端,振兴农桑,驱除民害。还兴修城池、学馆,编写《庄琅县志》,劝人识礼知学。为官数年使民有存粮,商旅兴隆,贤达的执政,当推全省第一。后患病离任,百姓挽留,啼哭追送百余里。

    胡廷俊(1659——1736)原名赓盛,字载歌,号岚峰,清绍兴山阴张溇人,并读书于山阴骆峰山寺,效法刘宗周为学之道,一生勤奋实践,不爱空言,交结朋友,只是为了探讨学问。年过七十还能作蝇头小楷的书法。他著有《墨庄文集》、《墨庄幻游记》。

    胡天游(1696——1759)雅威,初姓方,名游,系绍兴山阴张溇人。少有异才,长大后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其貌不扬,双目斗鸡,个子矮小,然而睥睨一切,气雄万夫。性耿直,不求人知,忠诚朋友重义气。家境贫寒,曾在会嵇皇甫庄为童子师。雍正六年,县试拔冠军。第二年乡试举副榜,乾隆元年,礼部尚书任兰枝荐举他为博学鸿词。1749年任三礼纂修,编有《三礼义疏》、《蒲州府志》。胡天游善作散文,尤长骈文,亦能诗赋,著有《石笥山房文集》等存世。

以下资料摘自《中华胡姓卷》:

山阴张川胡氏

  张川胡氏为山阴的巨族大姓,他们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唐金紫光禄大夫胡榘。  据《山阴张川胡氏宗谱》卷首《暨阳世系表》、卷首《原姓》所载,胡榘祖上世代居住在婺州永康县胡仓塘,此后胡榘的后代迁居永嘉,成为当地的著姓。在永嘉绵延数世之后,胡榘的后代下
传至宋真宗时的胡宜。胡宜在宋真宗咸平年间于朝中为官,担任宣议郎。宣议郎只是八晶小官,但胡宜对此不以为意,待人处世不亢不卑,应付自如。虽然身处官场,他却依旧钟情于山水,一生好人名山游,足屐所历的山山水水不计其数。胡宜曾经客游诸暨开元上墅里(后名折桂里,又名美仁里)。当地的明山秀水、俗美风淳令他驻足忘返,心旷神怡。性本爱丘山的胡宜最终决定迁居诸暨开元上墅里,成为诸暨胡氏的始迁之祖。
  据《山阴张川胡氏宗谱》卷1-7《先世经略一》、《萧山胡氏家乘》卷3《世系纪》所载,胡宜落业诸暨之后,生有1.子胡顺。胡顺字志和,生有3子:长子胡道泰、次子胡师道、三子胡善庆。胡师道字孟宁,生有2子:长子胡晚荣、次子胡晚敷。胡晚荣生有2子:长子胡汉相、次子胡汉臣。胡汉相字思赞,生有3子:长子胡渊、次子胡渭、三子胡泾。胡渊字士深,生有2子:长子胡珍、次子胡宝。胡宝字惟善,生有2子:长子胡九成、次子胡九恩。胡九成字来仪,晚号农隐老人。他颇有祖风,喜好山水。宋理宗淳祜年间,他迁居山清水秀的山阴旌善乡张川里,成为山阴张川胡氏的始迁之祖。当地有一个隐居乡里、德高望重的老者张翁,他见胡九成气宇不凡,将爱女相嫁,招他为东床快婿。于是胡九成在张川娶妻生子,落地生根,成为张川胡氏的始迁之祖。


[ 此贴被南山在2007-06-08 13:31重新编辑 ]

胡佐湘 2006-12-24 15:58
《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中的胡氏分布资料
http://bbs.shaoxing.com.cn/viewthread.php?tid=1140982

厚宝胡氏
始迁胡刚优,元末人。赘于厚宝(今属后池乡)朱氏,遂家焉,为此族之第一世。
先世其族为宋胡忠简公铨后[忠简在孝宗时历官工部侍郎除龙图阁学士世居庐陵],忠简之孙祈(又名“木规”)知余姚县,遂居余姚。二传至"丝旁雄旁”,居会稽樊江。又六传至贵三,居张溇。贵三子鼎一,居瓦窑头。刚优,鼎一之孙也。

小皋埠胡氏
先世 居厚宝,其谱以刚优为第一世。刚优后十二传有名廷芝者,清乾隆时人,经商,殁于广东,其侧室谭氏扶柩归越,遂与其二子光绪、光纬卜居小皋部,今已五世矣。草谱一册,民国二十年辑。(采访)

张溇胡氏
始迁 胡九成,号农隐。在宋理宗淳佑间,由诸暨徙于山阴之张溇(今属禹会乡),为此族之第一世。
先世 宋真宗咸平间,胡宜仕宣义郎。由永康居于诸暨,为诸暨胡氏之始祖,九成,其八世孙也。

前志人物 胡文静 胡凤岐 胡楫 胡明宪 胡宗尧 胡邦奇 胡士谔 胡师锡 胡若琦 胡良臣 胡升猷 胡仁济 胡心尹 胡天游
家谱 作于明天顺元年,现谱为清光绪三十一年所修,凡四十卷。
附记 其天顺间谱叙云,宋咸淳四年,山阴军政所给与之印卷文籍备载户管田赋,幸尚独存,以证明居山阴所自始。又万历间,续谱时曾往诸暨求得宋代老谱,亦均符合今证,以厚宝胡氏谱所载,豫章原谱南支世系,其由永康至诸暨一派与此谱所载诸暨世系亦同。惟豫章谱所载始徙诸暨者谱行贵一始徙张溇者谱行贵三系在同时,则此谱所不载耳

里溪胡氏
始迁 胡直孺字少“人旁及”,宋绍圣间进士。南渡后累官到兵部尚书因奉“束力”治“提手赞”陵,卒于会稽,谕葬云门水塘。其次子相,字作仲,因守墓遂家于里溪(今属平水镇)。为此族居里溪之始
先世 谱载其先为江西奉新之华林人,华林谱之始祖名藩,世居宿迁,仕刘宋为太子左卫将军,始徙华林,传二十九世有名仲尧者,宋太宗时人。仲尧子用之,用之子况,况子直儒,直儒有七子“木巳”、相、“木否”、楫、枞、根、朴。惟次子相,因守墓居于里溪,其余六子仍迁江西,此谱以直儒为第一世。
前志人物 胡直儒 胡朝臣 胡焕猷 胡士章 胡岳 胡廷赞 胡国楷
家谱 谱仅卷三到五三册,清咸丰间所印。另有抄谱二册,记至光绪间止。
附记 此族居上冯者,曰上冯派,始于第十一世明正统间文宪。居尉村者,曰尉村派,始于第十一世胜道。居后坞者,曰后坞派,始于第十一世胜刚。居绍城中禹迹寺前者,曰禹迹寺前派,始于第十二世庆行珉二。居横路者,曰横路派,始于第十二世珉三。居妙嘉桥者,曰妙嘉桥派,始于第十二世号日盛行珉四(皆正统景泰间人)。 又按厚宝胡氏谱所载,豫章旧谱直儒后人之名与此谱不同。

赏祊胡氏 拜王桥胡氏
始迁 胡曾,宋理宗淳祐三年,省试第一,累官至礼部尚书。从宋主“上曰下丙”殉国于“厂圭”山,即谱称省元公者是也,为其族之第一世。曾二子,长源一,其玄孙名尚廉,随其母徐依赏祊[今属赏祊乡]外氏,遂家焉,是为东派。次源二,其曾孙名祥,赘居拜王桥(今属城西镇),是为西派。
先世 谱载,汉渭城令胡建之裔有名询者,唐“人旁喜”宗时为兵部尚书。询之曾孙讷,任海陵节度推官,居于如皋。子瑗,字翼之,学者称安定先生,谥文昭。次子志宁,志宁子守恭,监明州奉化酒务,卒于官,葬鄞。子二,长润,知南安府事,为舒城派。次源,在鄞守父墓,为四明始祖。源之子枢,居吴兴,守文昭公墓。枢子焕,居余姚之梅川里乌山乡。焕之曾孙暾,授绍兴宣课司,遂家于越。曾为暾之子,文昭之十世孙也。
前志人物 胡智 胡谧
家谱 作于明正统二年,现谱为清光绪十四年所修,凡二十六卷。
附记 按康熙会稽志科贡表胡会淳祐三年省元府志亦同曾会字形相近,当有一误。又厚宝胡氏谱所载,豫章旧谱有会稽一派,言宋绍圣进士直孺自华林迁会稽,子“日方”。“日方”子至道,至道子余潜,余潜子昌,昌二子,长斌,字公兼,殿前司指挥,死难赠武节大夫。次曾,字再长,淳祐三年癸卯,浙江解元。国亡不仕,三子椎(字桃君)、椐(字北山)、实(字一公迁密县)。椎子宇昂、宇轩。椐子宇功,其所载止此。据此,则死难者,曾之兄斌也。但亦不详死难之地,又其裔孙胡念修(清同光时人)“手旁卷”秋亭词钞注云,吾家迁绍,始祖讳曾,“厂圭”山之难陆相负帝蹈海公亦从殉。二子求公衣冠分葬于越之木栅南镇山。胡氏东、西两派,皆公裔也,云云。今考宋史及旧府县志、宋季忠义录等旧书,均未及曾事,唯史言“厂圭”山之难,诸臣多从死者。或失载其名亦未可知。此族居孟葑号孟派者,东派之分支也。居新街号新派者,西派之分支也。东派子孙较盛,如现住“土强”头马鞍(马鞍胡有二宗,住寺东者谓之东胡,住墩顶者则此族也)薛渎(今桐庐之胡自薛渎往)等处及住建德之严陵派(清乾隆间始迁)皆东派之裔也。

蒋村胡氏
始迁 胡诚安,明中叶人,由会胡迁于蒋村(今属升南乡),为此族之第一世
先世 谱载,其先世居徽州绩溪,胡舜陟,字虞侯者,绩溪之始迁祖也。其裔有迁住新昌者,时代未详,新昌之裔有谱行伯十者徙于会胡,传十世至诚安。
家谱 辑于清乾隆间,现谱为民国二十一年修,凡四卷。

美政坊胡氏 其先有号月湖者,仕明为教谕,由奉化牌溪村迁居鄞县。七传至名炳者,清嘉道间,由鄞徙山阴之美政坊(今属城西镇)。选举表中之胡寿颐,其裔也。(采访)

下灶胡氏 其先有名沄者,清嘉庆丁卯举人,道光癸未进士,仕至四川荣县知县。始由绍城徙东郭门外下灶村(今属上灶乡)。选举表中之胡炳远,其裔也。(采访)

胡寿海 2007-01-30 12:24
俺祖籍也是绍兴的,俺们的辈份是这么排的:齐\问\寿\审,不支是绍兴胡氏中的哪一支?

胡寿海 2007-01-30 12:29
上海的著名书法家胡问遂老先生是俺们的本家哦

fox653 2007-04-06 23:17
引用第2楼胡寿海2007-01-30 12:24发表的:
俺祖籍也是绍兴的,俺们的辈份是这么排的:齐问寿审,不支是绍兴胡氏中的哪一支?

哥们(不知对不对),我们好象是一宗,
----------------------------------------------
我家祖上也是绍兴胡氏,从我爷爷辈来到江西贵溪做师爷,解放前还与老家有联系,可上辈人都去世得早,等我们懂事了又问不到,已有四代人,最小一辈都没有按辈份字了,也不知道。
所知道的派名是“梅(同音,不知道是哪个字)、齐、问”
我是“问”字辈的,可查了这个网上的贴子还没发现,寻了很多年,今年才发现这个论坛。
----------------------------------

你是那个字辈,在哪个地方

----------------
太激动了,你应该是寿字辈

fox653 2007-04-07 14:13
问字辈的人很少呀,从大家谱中都没发现

不知胡问遂老先生的家谱辈份字是怎么排的,哪位宗亲贴出来,也许就找到了我们家的根了.

胡寿海 2007-05-29 11:18
楼上的朋友请和我联系,QQ:179591871

fox653 2007-06-18 14:23
绍兴胡氏的字辈不知道谁有,能全部列出来就好了

胡寿海 2007-07-18 10:02
胡问遂老先生的祖籍是绍兴东浦的,我父辈也是问字辈,我只知道老家在清末时是绍兴东门外的.

不知哪们宗亲是否知道绍兴东浦和绍兴东门外在清末时是否有联系.

南山 2007-08-08 19:46
已将若干绍兴胡氏相关资料帖合并到本帖,以后请在本主帖下跟帖。南山

shinyhu 2007-08-22 02:14
南山班主,请问我是哪支的?
我爷爷这辈迁来了上海,原居绍兴县杨兴桥镇,那里好像也有挺多胡姓人的。爷爷在世的话,应有100多了,不过在我父亲7、8岁时就去世了,所以知道得不多。爷爷叫胡锦铨,应该是这个名字了,是这辈里最小的一个,原本是做纸制品生意的,据说在当地叫人称“小龙帝王/殿王”。原有族谱,文革中烧毁。
我爸爸这辈男的是胡锡*,女的是胡秀*,我们这辈就没有按字辈了。
请问我是哪支呢?好像情况和你说的山阴什么不太一样啊。。。

南山 2007-08-22 19:47
这位宗亲好!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上海很有代表性(其他大城市亦然)。祖父辈早年离开祖籍地来到上海讨生活,以后很少再和老家亲人联系,后代渐渐地就不再来往。没有参与民国年间的修谱,当地族谱上也不会记载。往往是老年人到了垂暮之际才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况告诉后代,而后代由于祖籍观念淡漠,又忙于生计,都不会很在意这些信息。到了真有心寻根的子孙那时,已经很困难了。

好在你至少还保存了两代人的字辈以及当地地名。如果真想找,第一要看老家还有没有年长的同族长辈,只有他们还能记得些许往事,一般年轻人都是不关心的。第二争取找到当地族谱,从字辈和老人那里将祖父接续上去。找到距离自己血缘最为接近的同族亲人可能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我亲眼所见农村里的同宗,看到自己分离数百年的城市族亲找回家乡来时,那种热泪盈眶的感人情景。

你提供的两条信息都齐全,有字辈:“锦、锡”;有地名:绍兴县杨兴桥镇(可能现在叫杨汛桥镇)。现在又上了宗亲网,那就耐心地等待一下吧,说不定哪天那个镇上的胡姓同族宗亲就会和你网上相见。如果你感觉这样太缓慢了,那你也可以主动出击,在网上搜索一下这个镇上有没有既为胡姓且又是上述字辈人的电话号码,打个电话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目前我所掌握的绍兴胡氏情况如上帖所述。我发现绍兴地区和其他浙江地区胡氏分布情况不一样,这里的胡氏有多个不同的源流,而且彼此之间来往较少。既然源流不一,也难联修族谱。但我想一个镇里恐怕还是以同族为主吧。

现在上海的浙江人中以宁波、绍兴、慈溪、余姚、萧山、嵊县这一带祖籍者为多,都到了需要寻根问祖的时候,我们宗亲网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就愈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来。

南山

shinyhu 2007-08-27 00:26
谢谢南山斑竹详尽的回答!没错!杨汛桥!嗬嗬~我只是听爸爸口述的,所以不是太清楚。
老家的老辈人,没希望了。。。照爸爸的说法,爷爷是他那辈最小的儿子,他去世,也有3、40年了,没希望了,呵呵~不过依然感谢你的热情回答!

psaming 2007-10-16 20:08
小时候,我爷爷带我去过东浦赏祊的胡氏词堂。。。不过那个时候已经不是祠堂了,爷爷就让我在外面看了一下。。。这个是家里以前的祠堂,不知道我是不是赏祊胡氏呢? [s:1]

psaming 2007-10-16 20:10
看到11楼南山的贴子喔

我爷爷就是锦字辈的呢。。。他的兄弟也去了上海。。。好准喔

胡寿海 2007-11-21 11:20
还真难找呀

luobodong 2007-12-07 15:51
我是型塘胡氏
我爷爷是 “金”字辈的,我父亲是“寿”字辈,不知道我是什么辈

胡寿海 2007-12-26 13:07
不是一支呀,我虽是寿字辈,可我父亲是问字辈,我祖父是齐字辈.

yefenghu 2007-12-31 10:58
题名 萧邑竹桥胡氏宗谱: 九卷:[萧山]
作者 (清)胡鰓等纂修
版本 清嘉庆21年(1816), 木活字本
居地 浙江, 萧山
堂号 孝思堂
先祖/名人 始祖:[宋]萧宜; 始迁祖:[明]萧隐圃
摘要 始祖宜,宋时由永康县胡仓塘迁至暨阳美仁里。始迁祖隐圃,明洪武间迁至萧邑之孝悌乡竹桥里。卷一谱序、议单、祀产等,卷二系图。
如果这个记载是正确的,那么萧山紫东胡氏跟山阴张川胡氏应该是同脉!

绍兴胡铮 2008-01-09 12:25
我们祖屋还在绍兴后堡,跑马楼建筑,听说祖上做过师爷,好多东西在文革时扔掉了。我的父辈是明字辈的。

fox653 2008-01-29 23:06
天下胡氏太多,难找 [s:6]  [s:6]  [s:6]

绍兴胡铮 2008-02-01 11:02
谢谢南山的细致工作!!!

hu_ming 2008-02-06 23:46
我爷爷奶奶都是出生在绍兴农村的,大概1930-40年左右逃难来上海,爷爷解放后就去世了。父亲与奶奶几年前也去世了。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s:6] 爷爷的名字不知道,奶奶是用的小名,阿香,爸爸的名字是他老师起的,对追源也没什么帮助了。除了DNA,基本是没什么办法找到了。

hz_aliang 2008-02-15 02:20
终于找到点信息了,我祖籍也是绍兴杨讯桥镇,紫(同音)塘湖。爷爷“梅”字辈,父亲“锡”字辈,我这辈似乎是“征”字辈的。。。我留个QQ 2605884 我非常希望知道我的家族的从前,哪怕只是贫农。。。。。

胡寿海 2008-03-03 11:03
祝贺楼上的宗亲呀!

huln 2008-03-05 14:57
我是山东省临清市人,祖上在浙江绍兴,老辈儿人说是二代祖淑度到北京要账,流落至临清(大运河边),到我这是第十一代,家堂上供的始祖是仁如,据说是在浙江绍兴老家。二代祖淑度到这估计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希望有同姓的专家看到有关资料后帮忙续上。我的QQ:17670273

古剑风 2008-03-06 13:29
多谢楼主提供资料

南山 2008-04-27 19:50
http://www.e0575.cn/simple/index.php?t1634188.html

辨吕山先生所论清绍兴知府胡以涣籍贯

    3月22日,《绍兴县报•文史旧闻》版载有吕山先生撰写的《清绍兴知府胡以涣籍贯辨》一文。吕山先生以为:“胡以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闽省莅绍,任知府,是为绍兴的父母官。关于他的籍贯,《绍兴市志》卷27载为‘山西人’。新近出版的《绍兴市志娄校》(娄如松著),据《嘉庆山阴县志》,以为应是‘长白人’(见该书第134页)。其实,无论‘山西人’、‘长白人’,两种说法皆误,胡以涣的籍贯应是绍兴横路村(属今平水镇)。”
    不错,拙著《绍兴市志娄校》第134页,确有对清绍兴知府胡以涣名字、任绍兴知府年份、籍贯的考校。但我的笔墨,主要在考校胡以涣名字,及其任职绍兴的年份上。而对胡以涣的籍贯,我是这样叙述的:

从注文中又知道,胡以涣是“长白人”,非如《绍兴市志》所载为“山西人”。

从上可以知道,我指出的是:《嘉庆山阴县志》所载为“长白人”,不同于《绍兴市志》所载“山西人”。我没有对胡以涣籍贯“长白人”说展开考校。
《嘉庆山阴县志》卷二十六《书籍》,“《乙丑种松篇》一卷,国朝胡以涣编”条下所载,注文是这样的:

以涣,字若丘,长白人。康熙甲子知绍兴府事。乙丑种万松于兴龙山上,
一时远近作诗纪其盛,凡二百五十余首,以涣自序。

现在,我以为:《嘉庆山阴县志》所载胡以涣籍贯为“长白人”,是不错的。
    吕山先生见过《胡氏家传》,他认为以涣之父“以医游燕地,崇祯二年随清兵而北”,“次以涣,寄籍沈阳”。清时,沈阳称“盛京”。以涣籍贯地称“沈阳”,我不说吕文记述有误。有一点倒是,即:胡以涣确实是在东北那地方“寄籍”,或曰“入籍”了的。旧时一些读书人,“入籍”客地之后,可以以当地人的身份,进入县学府学,从而以客地籍贯,进入仕途。胡以涣就是以这样的一个“籍贯”,到绍兴来做知府大人的。
胡以涣到绍兴的第二年,种万松于府山,于是“远近作诗纪其盛,凡二百五十余首”。以涣亲自编成《乙丑种松篇》一卷。这册书上,胡以涣籍贯署的就是“长白”。并且,对于胡以涣来讲,他的籍贯只能署“长白”。
《嘉庆山阴县志》因此载曰:“以涣,字若丘,长白人”,根据就在这里。
还有一个原因必须注意到:明清时期做官有“回避制”,即不能在本地当官。一句绍兴俗语曰:“千里做官为钱财”,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可以去查《绍兴市志•政府》篇,明清以来,没有一个绍兴人做过绍兴知府。据《绍兴市志》,明清时期在绍兴做知府的,离绍兴最近的,是江苏省苏州这一带的人。胡以涣已经抛弃原籍, “入籍”长白,因此他能到绍兴府来当知府。胡以涣就是凭着“长白”这籍贯,当上绍兴知府的。从绍兴府志市志这个角度看,胡以涣的籍贯就是“长白”。
以此来看吕山先生所言“无论‘山西人’、‘长白人’,两种说法皆误,胡以涣的籍贯应是绍兴横路村(属今平水镇)。”是靠不住的。再,小小村庄“横路村”,不能说是胡以涣的“籍贯”的。
还有一点需要说清:《绍兴市志》之误,出在对乾隆《绍兴府志》的承传上。乾隆《绍兴府志》是这样记载着的:“胡以焕,山西人,康熙二十八年任。”

清绍兴知府胡以涣籍贯辨



  □吕 山
  胡以涣,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由闽省莅绍,任知府,是为绍兴的父母官。关于他的籍贯,《绍兴市志》卷27载为“山西人”。新近出版的《绍兴市志娄校》(娄如松著),据《嘉庆山阴县志》,以为应是“长白人”(见该书第134页)。

  其实,无论“山西人”、“长白人”,两种说法皆误,胡以涣的籍贯应是绍兴横路村(属今平水镇)。依据是《胡氏家传·会稽郡守以涣事实》。这篇文章说,胡以涣父横路珉三府君七世孙胡镜(改名贡明)号天目,“以医游燕地,崇祯二年随清兵而北”,清初任泗州牧。子二人,长以清,中武举,任高邮卫守备;次以涣,寄籍沈阳,“卓有才名,迁闽省汀郡司马”。任上,他“简浮粮,公收斛,严胥役之弊,粮务肃然。”又捐俸修葺郡学,不遗余力。“康熙二十三年升绍兴知府。” 不知该文作者是否因为意识到胡以涣的籍贯问题或许会引起误解,所以特地作了如下的强调:“公籍沈阳,绍兴之所自出也,母祖之墓、期功之亲咸在,一旦来守是邦,一时士人咸谓买臣再见于今也。”

  这一段文字说得十分明白,胡以涣的父母都是从横路出去的,绍兴有胡以涣的母祖之墓,有他按丧礼应该服丧的血亲,他的籍贯毫无疑问应为绍兴横路。前数年,笔者协助纂修《横路村志》,考查横路胡氏的世系源流,知道横路胡氏始迁祖胡珉三,初由稽东下里溪迁入。而下里溪胡氏,原为宋绍圣间进士、刑部尚书胡直孺的后裔。原来这一位胡尚书,江西奉新人,奉旨治宝山攒宫,任桥道顿递使,攒宫江上拱陵、延陵等五座桥梁,就是他负责督造的。胡尚书有五个儿子,四子皆在原籍,一子在绍任“宋六陵”守卫官。宋亡后,隐居稽东下里溪。胡珉三是为胡直孺的十二世孙。由胡珉三至胡以涣的父亲明镜(贡明)又历七世,换言之,胡以涣乃为胡直孺的二十世孙。《康熙会稽县志》载:“胡尚书直孺墓在秦望山”,宗谱载为“云门白水塘”。

  上述《会稽郡守以涣事实》写到胡以涣的政绩,一是捐俸置田三十亩,以供三江闸工衣食,二是重修龙山镇越堂,说“宋刺史汪公建有镇越堂而颓弃无踪矣,公重建之,而山之上下左右咸植松木,至郁然苍翠,实郡之大观也。”此前我辈但知汪纲建越王台,不知胡以涣知绍兴府的次年又经重修。这篇文章填补了历史的一页空白。

  还需说明的一点是,《会稽郡守以涣事实》原刊于下里溪《胡氏家传》,但早已被收入于民国年间的《绍兴县志采访稿》,即此前外界所传“《民国县志资料》(第二辑)”,绍兴图书馆藏有稿本。绍兴县近年借国家图书馆之力,编纂出版《绍兴丛书》,其第一辑地方志丛编第九册,即为《绍兴县志采访稿》的影印本。《会稽郡守以涣事实》即在其中。更早几年,绍兴县修志委员会影印出版了一批县志资料,如《嘉泰会稽志》等,过去一见为难,而今常备案头,方便多了。《绍兴丛书》搜罗完备,工程巨大,遗泽后世,功德更无量矣。

胡以涣捐俸置田


  □吕 山
  拙文《清绍兴知府胡以涣籍贯辨》揭载以后(见3月23日本版),有热心朋友推荐上了E网,更有朋友表示了极大兴趣,希望能有更多的了解,因此再作冯妇,接续如下:

  胡以涣捐俸置田,是在他接任绍兴知府一职的次年,经过情况他自己撰有一篇碑记,说得十分明白,说“昔笃斋汤公之建闸于三江也,其形势枕山卧江,横亘数十丈,下槛上梁,而中受障水之板。盖水之消长恃闸以为蓄泄,而闸之蓄泄恃板以为启闭,固相须而不可缺者也。”闸板至于闸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其时因为经费短缺,“于是闸板之腐朽者,铁环三残缺者,不即更换,而闸夫亦以廪稍不继怠于趋事,因循苟且,寖以成习。”经费何以短缺?原因是康熙十七年(1678)以军费浩繁,把原岁供正支一百二十两的拨付,裁减了一半。这笔支出本属两项费用,即一闸板更新,二闸工报酬。因为费用裁减,遂致使“欲令工食无缺则板环之费无所出,欲购造板环则闸夫之仰给予上者,于何取足焉?”是为捉襟见肘,兼顾两难。

  胡以涣说:“余职司保障,饥溺犹己”,意思说,我负有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老百姓的饥溺就是自己的饥溺,所以才毅然作出捐俸置田之举,他自己捐俸置田二十亩,山阴县令高起龙、萧山县令刘俨各五亩,以这三十亩田的田租收入,“为每年缮补板环之费”。这也就是说,把维护三江闸的两项费用分开,列入财政拨付的经费专供闸工报酬,三十亩田的田租收入,用以闸板的更新维修,从而使多年存在的问题获得妥善解决。

  不惟如此,胡以涣还以此为契机,对于三江闸的正常维护制度,三十亩田收入的收支管理,有关人员的职责,逐项作出了细致规定。如规定“板必本山松,厚四寸,阔倍之;环必福建铁,重十二两方为坚久,一遵旧式为之。”又规定所入多余部分,用以修汤公祠,和给予闸工奖金,以促其勤,等等。其用心之良苦,归根到底只是一句话:“庶几旱涝各得其宜,有水之利而无水之害,于先贤之遗泽不无小补云尔。”

  以上见于《郡守胡公捐田碑记》,旧在三江,今载《绍兴丛书》第十册《民国县志资料》第一辑《三江所志》。

转帖者录自4月13日《绍兴县报》

南山 2008-04-27 19:55
明清时期福建永定历任知县名表:

胡以涣  奉天  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狐狸红 2008-05-15 19:50
我们家的排名是:“文家之宝,世德为新……”,后面的记不住了哈,有没有人知道什么?

只记得大概是“锦流永作,远祖宗留”

h_xang 2008-07-07 10:57
书法家胡问遂按辈份是我的五爷爷是我爷爷的堂兄弟,我爷爷也是问字辈,是老三,好象是胡问琦,后来改胡汝修了对外是胡剑英,杭州是老二胡汝舟,老大是胡汝梅,三个亲兄弟,都是问字辈的,但已失去任何联系
我爷爷虽'问'字辈,但名:汝修,太爷爷什么字辈不清楚了,但实名字翊斋,到我父亲那代是'寿'字辈,但名(家),我这辈目前是什么字辈就不太清楚了,但听我大伯说,我本祖好象是安徽安定迁移过来的,目前可追至东浦赏祊都是本家,包括后来绍兴南街那一带胡姓乃是堂兄弟.目前信息只有这些,如果是我胡家血脉一族的可以一起来修补残缺的历史还我历史祖谱QQ:14216977

胡寿海 2008-07-28 14:24
谢谢本家,我已在QQ上加你了,多联系!

fox653 2008-08-10 13:17
引用第30楼h_xang于2008-07-07 10:57发表的  :
书法家胡问遂按辈份是我的五爷爷是我爷爷的堂兄弟,我爷爷也是问字辈,是老三,好象是胡问琦,后来改胡汝修了对外是胡剑英,杭州是老二胡汝舟,老大是胡汝梅,三个亲兄弟,都是问字辈的,但已失去任何联系
我爷爷虽'问'字辈,但名:汝修,太爷爷什么字辈不清楚了,但实名字翊斋,到我父亲那代是'寿'字辈,但名(家),我这辈目前是什么字辈就不太清楚了,但听我大伯说,我本祖好象是安徽安定迁移过来的,目前可追至东浦赏祊都是本家,包括后来绍兴南街那一带胡姓乃是堂兄弟.目前信息只有这些,如果是我胡家血脉一族的可以一起来修补残缺的历史还我历史祖谱QQ:14216977

又找到一个同宗了,我加你呀

胡海79 2008-09-12 13:41
感谢南山先生!我可以确定我是绍兴张溇胡氏的后代,我爷爷已经去世20年了,但他生前告诉我,我们的老家在那里,我爷爷是“元”字辈的,我曾祖父是“锡”字辈的,希望同宗的兄弟姐妹多联系。

胡海79 2008-09-12 13:44
我是楼上的,QQ号是634970893

南山 2008-11-12 08:18
hdb6507

  怎么没有关于浙江的胡氏宗谱,很想知道.
  我出生在抗战时期,当时较乱,先祖又多早年英逝,因此对自己的根源不甚了解,但且是唯一血脉的宗长孙,由于自己都不知道属于哪个世系,对子孙们无法交待, 真是惭愧.
  只知我是浙江省绍兴华舍张溇胡家词堂,原来词堂应有宗谱,却未曾见过。据传张溇胡,是从诸暨分出来的,先祖曾在清朝受某官职。我原籍绍兴柯桥管墅升罗溇胡氏旗杆台门,管墅胡姓有三家,另一家住南岸,其书名君尚,号孟乐,辈份字不清楚,还有一家辈份较小,已绝房。我曾祖父人称茂少爷,祖父“锡”字辈,父亲“泉”字辈,我辈排字可能已乱,是“大”字。
  如有宗亲或其它朋友知情,请指教。E-mail  758336425@qq.com

胡大本

回复胡大本宗亲:
    看到您的发帖后,我联系了浙江绍兴华舍的俞老师,他的答复如下:

俞老师 2008-11-11 15:57:41
南山兄:管墅胡确从张溇迁去。大约距今不到150年。著名的有胡道南,中过举人,与蔡元培是好友,县志有载。“大”字辈可能也有,我一个管墅的同学就叫“胡大本”我说的同学都有,还有胡初珠,不知是否是族人。胡道南的父亲还住张溇,因此,该族人在管墅的应该不算多。我的同学有70多岁了,应知道的。

俞老师 2008-11-11 16:04:02
应是“胡大本”。胡道南字钟生,又叫钟老爷。茂少爷我再打听一下告之。

俞老师 2008-11-11 16:08:21
旗杆台门估计是胡道南中举后立的。不小心,上文有多余的字。

我去年到绍兴胡氏调查时认识了绍兴民俗研究专家俞老师,他对绍兴华舍一带的胡氏历史渊源和民情民风了如指掌。俞老师也能上网聊QQ,您有什么其他问题,我可以及时联系到他。谢谢俞老师的热心帮助。

南山 2008.11.12

胡凤锦 2009-02-12 14:57
山阴张川胡的胡榘是南宋兵部尚书!!!不是唐朝金紫光禄大夫!!!!错了,错了。

胡秋源 2009-02-12 21:42
请问绍兴宗亲:我是江西省赣州市湖边镇湖边村胡秋源,请问你们那里有叫山陰胡坂(或为古地名)的地方吗?寻找福二彤公系下宗亲。

胡寿海 2009-04-14 17:44
楼上有更多的信息么?

fox653 2009-06-24 22:44
胡问遂的后人在哪,有些胡氏宗亲的事想请教

胡寿海 2009-07-12 22:15
胡问遂先生的后人听说在上海浦东工作.

fox653 2009-07-19 21:03
联系得上吗,如果他们能上网来就最好了,
毕竟是名人之后, 会不会理我们呀

绍兴胡铮 2009-07-28 22:27
我、祖父、父亲都是后堡人,就是宗谱找不到了,可惜啊,如有知情者,请不吝告之,谢谢

胡寿海 2009-11-08 17:23
遗憾呀

fox653 2009-12-12 13:35
随缘吧

胡寿海 2010-06-10 22:27
也只有如此了

胡寿海 2010-07-22 00:06
俺得家谱终于在上海图书馆找到了
俺老家是绍兴的,俺得先祖在清代到江苏清江浦定居,到俺已是第六代了。
俺家的字辈是这样的:义、齐、问、寿、审。
俺们的家谱在跑鬼子返时被二伯按俺祖父要求埋在厨房,不幸遗失。
俺曾在此论坛发贴寻找同宗本家,找到两个。遗憾的是他们对家族繁衍变迁亦不甚清楚。
经十多年不懈努力,前日用去上海观世博之机,去了趟图书馆终于找到了本族家谱。
上面有俺曾祖父的名字,还有俺曾祖父的父辈和祖父辈有外省做官的地点,和传说的一样。

在上海俺用一夜时间终于把家族变迁搞清楚了。俺是胡省元公的第二十五世孙。
俺复印了家谱中最重要的三本。同时俺还把十部的电子文档刻成了光盘。
有绍兴胡氏省元公的后代对家族演变不清楚的可与俺联系。
QQ:179591871

南山 2011-05-06 20:47
http://hi.baidu.com/yxq310028


江塘胡氏,在明正德(1506~1522)间,由诸暨迁居山阴江塘村,为江塘胡氏始祖,清道光十年(1830)建宗祠,次年修家谱,现存两卷两部。至今有40户,128人。又迁园里湖36户,115人。

胡家汇胡氏,明天顺(1457)后,华舍胡姓两夫妻来和穆村汇头搭舍捕鱼,见江滩潮绝,可垦良田,因家发族。至今共136户,521人。

塘下湖胡氏,在宋时已居,后因胡泰入嗣陈姓,故谓“湖里陈”。而今之塘下湖胡姓是从安徽歙县迁到华舍,在明初迁到塘下湖、横山,至今已传20世。现塘下湖有胡姓121户,441人;横山55户,122人。

芝塘湖陈氏,原为胡姓,自东吴赤乌年间(238~251),爰居芝塘湖大岭之麓,由晋历唐,聚族日伙,析为八十四支。及五代之乱,地临清江,日无宁处,因播迁殆尽,独伯始府君守故居。无子,继甥陈泰为嗣,始为陈姓。至明朝,子孙绵瓞,田盧克广,遂名地为“湖里陈”。现居于镇境陈姓已传30世。芝塘湖村为248户,864人;湖里陈127户,444人;岭下湖118户,412人。园里湖村陈家埭115户,402人。

胡寿海 2011-05-12 18:37
请问您的QQ号?

fox653 2011-05-12 21:23
从绍兴县志资料中找到一点胡氏的资料,供大家参考


查看完整版本: [-- 浙江绍兴胡氏专帖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82576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