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铁肺人”胡秀莹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2-09 19:41:29 ]
“铁肺人”胡秀莹
                     □胡赛标

感谢赛标宗亲提供稿件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2051&keyword=

1998年,一部名为《回首来时路》的回忆录,在海外华人中争相传阅,引起轰动,一版再版,并被译为英文、印尼文等多国文字。它就是华侨女性顽强不屈的典范、“铁肺人”“轮椅人”胡秀莹女士几次战胜死神,用颤抖的手一笔一画“涂”了二十年而创作的二十万字的生命杰作。
这位曾经担任印尼马辰中华总会副主席、中华妇女会主席、中华学校校长的杰出女性以她真实生动的文笔描述、蹉跎跌宕的多舛命运、直言不讳的人生态度、善良顽强的人格魅力、深邃睿智的人生思考,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为之震撼!这位普通却不平凡的巾帼英豪,用她近乎传奇的一生,演绎了一曲生命颂歌、灵魂焰火!
一、阿姆,我会为您争气!
胡秀莹的童年大半是在姑母家度过的。这要从她的特殊家世说起。胡秀莹1917年出生于中川村大光楼。父亲胡当和跟随医术高明的姐夫在吧城(也叫椰城、雅加达)开的全荷印最早最大的中药店里做店员。胡当和是秀才,聪慧过人,写得一手好字,凭自己勤奋阅读药书和姐夫的指点,已能行医济世,于是在姐夫的资助下,他来到西爪哇第二大海港城市井里汶开了一间中药店。胡秀莹的母亲是上川村抱来的童养媳,与胡当和婚后生下一女。因胡秀莹的祖母听算命先生说,这女儿与父亲的命相冲,于是这大女儿从小就送给别人做童养媳。1917年,胡秀莹出生了,但又是个女孩,很令祖母失望。那时,父亲胡当和的中药店生意不错,赚了大钱,祖母期望一子多孙,因而催促胡当和回乡再娶。这样,胡当和娶了二婆阿有妈。不久阿有妈就生了男孩,胡当和高兴极了,留下胡秀莹母女带着阿有妈母子去南洋了。胡秀莹的母亲张顺娘悲愤得要求离婚,但给祖母留住了。
胡秀莹四岁时,母亲带着她离开家乡,跟随水客飘洋过海来井里汶与父亲相会。母亲南来后,接连生二胎又是女孩,胡当和气愤地说:“不中用,不会生男孩!”竟从此不再与她同房。可怜的张顺娘简直气得要发疯了。想自杀,又不甘心!想把孩子送人,又舍不得亲骨肉!唯有日日叹息,夜夜流泪!张顺娘一有心事,就带胡秀莹来海边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看自由飞翔的白鸥,讲述她凄苦的童年!于是,胡秀莹小时就懂得了母亲的凄凉与不幸!二年后的一天,二婆阿有妈因为不满胡当和回国又娶了三婆,争吵起来。胡当和不得不回到温顺贤慧的张顺娘身边过夜。胡当和的目的是留三婆在家乡中川村照顾年老的母亲。不久,三婆、二婆、张顺娘都生下男孩,三喜临门。胡当和春风得意,笑声连连,大摆酒席,大宴亲朋!可是不久三婆忧郁病故,接着祖母也撒手尘寰。
胡秀莹读小学二年级的一天,母亲张顺娘偷偷地拉着她,神色忧戚地叮嘱道:“阿叔(父亲),这次要带我和阿有妈连同孩子们统统回唐山了!细妹,听阿姆话!你不要回去!留在这里好好读书!你要争气呀!我不识字才受尽你阿叔的气,若你跟随回去,你就会没书读了,知道吗?”“阿姆,我知道!”胡秀莹乖巧地偎在母亲身上,母亲夜夜悲泣的情景又浮在眼前,心里暗想:啊!母亲,亲爱的母亲!您的痛苦,您的委屈,女儿深深明白!我会听话,为您争光,让父亲对我刮目相看,让他知道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有用!
胡秀莹听从母亲暗中的安排,不吵不哭,在车站目送全家大小一个个登上火车,眼睁睁地看着火车渐渐远去……回到家,才嚎啕大哭起来,弄得周遭的人不知所措。父母回国后,胡秀莹即搬到平民小学与喜欢她的陈老师同住。没多久,父亲从中国回来了。令胡秀莹惊讶的是:父亲这次回国又单独带了新婚的第四房妻子回来,而把母亲、阿有妈等全留在家乡。四婆人很矮,鼻子很塌,但待胡秀莹很好,这使胡秀莹更加怀念母亲,更为母亲伤心,常常暗中偷哭!父亲见胡秀莹太孤单,三年级下期就将她送到吧城跟随姑母一家生活。慈祥善良的姑母待她如同亲闺女,起居饮食以及每日的零用钱同子女一样。胡秀莹与满表姐同睡,同上学,很快消除了寂寞孤单,给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温馨与快乐。
一天下午,姑母家突然热闹起来。原来阿有妈带了她一群儿女从家乡出来了。“怎么?不认识‘细姆’了?也不会叫一声?”胡秀莹被生分的阿有妈责备的口气吓坏了,静静地呆在那儿,喉咙哽咽,叫不出声。她想到遥远的母亲,悄悄地溜开,独自暗中流泪。井里汶天气热,大家都洗冷水澡,胡秀莹身体弱,常常感冒,一年几乎有十个月伤风,只好天天自己洗手帕。两年后的一天,母亲带着弟妹回来了。一家人回井里汶团聚,胡秀莹感到特别快乐与兴奋。弟弟贪玩,不爱读书,胡秀莹责备他反而被母亲喝住,因为弟弟是母亲唯一的亲生儿子。两个妹妹秀珊、秀波活泼,胡秀莹安静。有一回,到海边去学骑脚车,胡秀莹会骑了,却不懂如何刹车,只好一边呼叫,一边摔了下来,而两个妹妹却无师自通。胡秀莹因为在班上成绩优秀,名列榜首,生活淡泊朴实,深得表弟妹器重、姑母疼爱,但她身材纤细,多愁善感,不善斗嘴,常被小辈们气得哭起来,于是大家笑称她为“林黛玉”。因为有姑母的疼爱,胡秀莹的童年是美好的,但因为母亲的痛苦经历以及“女孩一定要争气读书”的观念对胡秀莹三姐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除胡秀莹大学毕业外,胡秀珊离家出走到昆明中学读书,胡秀波独闯上海到扬州中学、圣约翰大学读书,都是母亲发誓要让女孩读书的结果,这是后话。
二、鬼使神差读暨大
父亲不与连生四个丫头的母亲共眠以及母亲不识字的痛苦,使胡秀莹从小就有“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让父亲看轻,为母亲争气”的强烈愿望。
井里汶中华学校一年级上期结束的前一天,老师把胡秀莹叫到跟前,看她太矮小,索性将她抱上讲台,对着全班同学说:“你们瞧,她在我们班上个子最小,但是成绩考第一!”胡秀莹面对众人羡慕的目光,害羞地低下了头。胡秀莹将练习本、图画书、铅笔之类拿回家展示一番,父亲笑得合不拢嘴。母亲叹口气说:“可惜你不是男孩子!”胡秀莹后来转入父亲任校董的平民学校就读。三年级下期转入吧城“八华中学”。初中、高中三年分别由张国基、李春鸣先生做级任,而对胡秀莹影响最深的是教物理、数学的韦国芳老师。韦老师讲课,生动有趣,韦老师还常常向学生讲述“红溪史话”(即1704年,荷军屠杀华人,血流成河,故名红溪),让胡秀莹发出感叹:啊,华侨,海外孤儿的代名词!胡秀莹立志学医,济世救人。高中毕业后,她果然考取了北京燕京大学医科。几经请求,父亲同意她回国升学。有一天,父亲由井里汶来到吧城,她问船票买了没有,父亲板着脸说:“不准去!女孩子何必读那么多书!”胡秀莹一下子呆了,泪珠儿簌簌落下,父亲见了呵呵笑起来:“跟你闹着玩的!这么容易就哭了。你看这不是船票?皮箱、手表都买好了,回到国内,好好用功!”胡秀莹惊喜交集。她克服了几天几夜的晕船,经香港于1937年6月27日抵达上海,住在族叔胡文虎永安堂店铺楼上。不久,芦沟桥事变爆发,上海顿时混乱起来。在香港的姑母拍电报催她赶紧回印尼。胡秀莹想:一回去,书就读不成了。于是决定不论局势如何紧张,也要留下来。但北上进燕京大学已不可能了,因为北方已成战乱地带。听说同济大学的医学院也很著名,所以胡秀莹于8月12日早晨搭火车到吴淞去参加考试。正考到一半,监考员突然宣布停考,说战争迫在眼前,叫大家领一块面包立即疏散回去。到了车站,避难的人不断涌进,一批又一批,胡秀莹挤不上火车。一直等到夕阳西下,她终于踩上了一辆列车上车梯台的最后一级,紧紧握着两旁扶手,庆幸没被甩下来,心惊肉跳地回到了上海。一进永安堂,经理桂庚叔就嚷起来:“你到底去了哪里?上海要打仗了,你知不知道危险?……”次日,八·一三沪战掀开序幕,日军以强大的海陆空三军攻打上海。好在永安堂位于公共租界内的宁波路,还算安全。可是,有一次胡秀莹从南京路先施公司门前走过,瞬间就听到身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一颗炸弹炸毁了公司顶上的两层楼。
九月一日各校就要开学了,学医美梦已成泡影,但胡秀莹要读书的意志没有动摇。这时,暨南大学迁入租界招生,胡秀莹以燕大生证件报名借读,因暨大没医学院,她只好选修理学院的物理系。可是,上课时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教物理的教授用宁波话讲课,胡秀莹一点也听不懂。而化学科的陶桐教授,用纯正的北京话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所以大学二年级时,胡秀莹又转读化学系了。
胡秀莹最烦燥的是学校没有洗澡间,连抽水马桶也没有,想想在印尼时一天能冲几次澡,而现在已经两星期没洗澡了。一位好心的同学带她到家里去洗澡,没成想同学家也没洗澡间。上楼进卧房,床边摆放一个圆形木盆,放了半盆水。胡秀莹没有抹身的经验,坐进木盆,很想痛快淋它一下,又怕水花溅出盆外弄湿地板漏到楼下,非常尴尬。1938年5月,胡当和扶老携幼,带着三位太太和一堆孩子,举家回到中川,一时成为轰动的新闻。1939年冬,胡当和在中川去世,1940年底姑母辞世,胡秀莹的经济即陷入困境。租界内物价逐日上涨,纸币日渐贬值,抢劫事件不断发生。有一次,她陪同学邓松贞去检验大小便,还发生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邓松贞将装有大小便的小瓶子放入纸袋内,小心翼翼地在公共汽车站等车。猛然一阵风吹过,邓的纸袋被一个人抢去,那人箭一般飞跑而去。她俩忽然醒悟过来也不约而同地牵着手反方向奔跑。抢人的和被抢的都怕对方,向相反的方向狂奔。因为她俩怕那抢纸袋的人发现瓶子里装的是秽物时,会恼羞成怒,将瓶子原封不动的扔回来。她俩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宿舍,将这荒诞的故事一说,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而胡秀莹却为那可怜的抢劫者的不幸而叹息。还有一次,胡秀莹洗脸时,将父亲送的一块手表褪下,一不留神就被人“捡”走了。在最困难的日子里,胡秀莹唯有变卖姑母送的一枚金戒指和母亲送的金项链渡过难关。她和青岛来的同学张闻莲自理伙食,轮流煮一天饭菜。其间,还依靠韦同芳老师和多位八华同学的合力资助,方能勉强读完大学。为了读书,为母亲争气,胡秀莹忍受了战乱时期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未完)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09761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