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胡海先生简介---摘自《南方都市报》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admin | 时间:2006-07-29 23:33:10 ]

 

  胡海,78岁,梅州五华县人,曾是中科院广州分院微生物所的菌落专家。
  2001年退休后,他成为族谱的爱好者,从1993年开始,穿越18省,在14年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他编写印刷了1000本《全国胡氏大通考》,免费寄送给全国胡姓宗亲。


  18省下乡取证,3公斤手抄资料,10公斤复印材料……一堆数字记录的,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14年漫长的寻根历程。

  现年78岁的胡海曾是中科院广州分院微生物所的菌落研究专家,发现过12种真菌新品种,还获得过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退休后,他成为了族谱研究的爱好者和专家,在14年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他编写印刷了1000本《全国胡氏大通考》,并免费寄送给了全国胡姓宗亲。



  前天(15日)下午,记者应邀来到了胡海家中,见到了胡老先生和他的胡氏族谱通考。现年78岁的胡海是广东梅州五华县人,说着有点难懂的客家普通话,虽然头发斑白,走起路来却腰板挺直、步伐稳健。

  胡海的著作,密密麻麻的小号楷体共计150多万字,占满660页,其中详细记录了胡姓的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等,更包括一些历史上胡姓名人未曾公开的历史材料。

  14年前,从中科院微生物所离休后,常到乡下逛的胡海发现,人们经常讨论族谱之事,便也从老家找来三本族谱看,老家族谱并不清晰,只模糊地写着宋朝名臣胡忠简是他们的祖先。

  不过,胡海发现,族谱的梳理分类和过去做的微生物分类研究有许多相似之处,他慢慢产生了兴趣。于是,1991年到1992年,胡海开始了他的研究历程,在广东各地民间找寻散落族谱,但没有太多头绪。胡海说,真正开始全国性的胡氏族谱考证,是在1993年去了江西之后,当时在吉安市值夏镇,老人发现了大量珍贵的胡氏族谱资料,其中南宋抗金名臣胡铨与高宗的《廷试万言策》、《经宴问答》两份材料,是在所有图书档案馆里找不到的。


  老人先是很激动,而后又有了顾虑,这样宝贵的材料会不会在经年累月里慢慢流失?于是,老人开始有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寻访全国胡氏宗亲,编撰族谱大通考。1993年,老人去了江西和福建。次年,到了湖南,后又重返江西。随后到江苏、河南……

  抄族谱抄了6天6夜

  老人的行程,一般从一张火车票开始,到了省会,先持科协介绍信找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查省志,看到同姓人多的县,老人就坐公共汽车到县里,再查县志,才能找到胡姓人多的乡村。



  1994年,在江西宿迁,老人乘拖拉机遭遇打劫。之后,乡与乡之间的路程,老人基本是靠步行,即使是二三十公里。14年的考证,老人没有向任何国家机构、研究所申请过援助。住最便宜的旅馆,自带水和干粮当午饭,走了18个省,他说,按族谱收藏看,基本是全国以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安徽为中心,向四面散开。

  据胡海回忆,在湖南、江西等地农村,族谱的地位都被看得很神圣,许多地方规定只有直系子孙才能看,更别提抄写和复印。幸运的是,看过胡海的介绍信,有地方会允许他抄族谱,他就日以继夜地抄写。在江西的一次,他连续抄了六天六夜仍没有抄完。

  和收集整理资料相比,抄来的原始资料没有段落和标点符号,还有许多原始错漏和抄写产生的二次错误。胡海需要把这些材料抄正,大致分段,再添加标点,之后,还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校正和核对,一篇文章需要看上10来遍。对此,胡海的老伴已经习惯,她告诉记者,胡海回家后,除了睡觉和锻炼,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族谱上。

  福建寻到祖先胡氏万九郎

  谈起自己的祖上源流,胡海研究后认为,老家族谱上所说的南宋抗金名臣胡忠简不可靠。和许多地方的胡氏一样,胡海老家梅州五华县的族谱把胡忠简尊为祖先。但胡海在研究江西、福建等地有关族谱后发现,其中或许有所偏误。因为自己家谱里关于胡铨的部分,记载的地名不能全对上号。


  在后来的研究中,他慢慢发现,同姓不同派,是宗族繁衍过程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据胡海介绍,胡、陈二姓同出一家,都是周朝的妫满的后代。到了唐宋时期,胡姓人急剧增多,当时最旺的族系有两支,一为华林,一为芗城,而后又陆陆续续分出几百个小派。胡海认为,他家的祖先,能可靠证实的应该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居住于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塘背的胡氏万九郎,从万九郎以降,到他这辈已是第29代。胡海曾在大塘背找到万九郎坟墓遗迹,他认为,把胡氏万九郎而不是江西吉安的胡忠简认作祖先靠得住。

  自费印1000册送各地宗亲

  据胡海介绍,他曾在江西发现的两篇胡忠简的文章,至今仍未在其他地方见到过。他还说,族谱一般三四十年修一次,但因为修订者文化程度的差异,各地修族谱并不太严谨,还可能越修错误越多,这让他很忧虑。他认为把一些宝贵的资料收集起来加以整理,意义不小。

  去年10月,胡海将自编的150万字《全国胡氏大通考》,自费送到广东省地震局印了1000本,用邮寄的方式免费送给了各地的胡氏宗亲。连同那本《大通考》一起寄出的,还有一张张勘误表和建议表。他希望各地宗亲能够给他指出书中的错误,给他提建议。胡还说,得知各地胡姓宗亲收到书本后的喜悦,他也非常高兴。

  至今,胡海已寄出了600多本通考,它们引来了大量回信,有赞扬的,有勘误的,也有寄钱过来的。胡海将寄来的钱一一退回,昨天,记者提醒他去申请版权,他告诉记者,钱不能衡量他的工作,他会把他的调查成果,连同知识版权一起无偿送给同姓人。在晚年,这样的工作是为宗亲,也是为兴趣,和金钱无关。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10187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