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舜裔十姓 根在山西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1-18 07:57:51 ]
舜裔十姓 根在山西 [/color]
[color=orangered]作者:张海瀛 刘宁

转载文章,仅供参考
本文未经原作者同意转载,如有异议请联系:hxy123@sbc-mcc.com QQ:114412749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传说,黄帝轩辕氏就曾经活动于山西南部,神农教民稼穑于长子,后稷种植百谷于稷山,嫘祖养蚕于夏县,都在山西;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也都在山西。舜裔十姓,即舜的子孙后代所取的十个姓氏:虞、姚、胡、陈、田、袁、孙、车、陆、王,不论得姓于何时,也不论得姓于何地,追根溯源,他们都是舜的后裔,他们的祖根都在山西。当然,在这十个姓氏当中,凡不是起源于舜裔的另外的派系,诸如出自姬姓的虞氏、胡氏,孙氏等,他们的祖根就不在山西。

一、妫姓之由来
舜在当天子以前,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并让他居住在妫水旁,其子孙以水名为姓,是为妫姓。《水经注》曰:“历山,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妫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老城南,即今永济西北的涑水。妫姓是起源于山西永济的最古老的姓氏,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山西永济就是妫姓的发祥地。
据《史记》记载,舜名重华,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说是帝颛顼的后裔,但已五世为庶人,属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又十分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去世很早。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囂、象傲”的家庭里,父亲心眼不好,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他们经常联合加害于舜。但舜对父母仍不失孝子之道,对弟弟仍不失兄长之谊。多年如一日,从不懈怠。舜在家人加害他的时候,总是巧妙脱逃,随后便又回到他们身边。舜以如此非凡的品德善待家人,名声大振。舜在家中身处逆境,同时还要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在历山耕耘,在雷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造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要到负夏做生意,总之,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相传,舜在30岁的时候,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承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遂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舜,以便对他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考察。舜不但能与二女和睦相处,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人格魅力。舜在历山耕耘,历山之人皆让畔;舜在雷泽打鱼,雷泽之人皆让居。他在那里劳作,那里便兴起礼让之风。他到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那里制作陶器的人们都跟着他认真操作,精益求精,从而杜绝了粗制滥造。尧得知这些情况后,非常高兴,于是便赏赐了舜许多礼品,还为他修筑了仓房。舜得到这些赏赐后,他的父亲和弟弟都急红了眼,于是便想害死舜,霸占这些财物。瞽叟借舜修补仓房屋顶之机,便在下面纵火烧仓房。舜用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才幸免于难。后来,瞽叟又让舜挖井,井已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却在上面填土,企图将舜活埋在里边。多亏舜早有觉察,已在井筒旁边挖好了一条通道,才从通道逃出。对于这些加害于他的阴谋诡计,舜都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后来,尧让舜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舜又经受了各种磨练。舜任职期间,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还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尧没有起用的“八元”、“八恺”,舜把他们全部起用了。高辛氏后裔有才子八人,谓之“八元”;高阳氏后裔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舜任命“八元”管土地,任命“八恺”管教化,又让契管民人,伯益管山川林泽,伯夷主管祭祀,皋陶作刑,等等。又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之地。这些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充分显示了舜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才华。经过多方面的考验,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选择吉日,举行大典,尧终于让位给舜。
舜登上皇位后,定都蒲阪(今山永济境内),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史称他在位期间,选贤任能,远离小人,制礼作乐,德及四方,是少有的太平盛世。所以后人用“舜日尧年”来形容太平盛世。
舜是妫姓开宗立姓之始祖,那末,妫姓又是怎样演变为其它姓氏
的呢?这里又有其各不相同的演变过程。

二、妫汭五姓:虞 姚 胡 陈 田
虞、姚、胡、陈、田五姓,同出自妫姓,遂有“妫汭五姓”之称。
虞,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酋长,故习称虞舜。《史记》之《索引》曰:“虞,国名,在河东大阳县”。《嘉庆重修一统志》曰:“大阳故城,在平陆县东北十五里”,即今平陆县南八里茅津渡村东。因虞为远古部落名或曰国名,舜为其酋长,其后裔遂以虞为姓,是为虞氏。还一种说法是,禹封舜的儿子商均于虞,其后裔以封邑为姓,是为虞氏。这两种说法都认为,舜即是虞氏开宗立姓之始祖。另有一支虞氏出自姬姓。据《左传》记载,周武王克商后,求太伯、仲雍之后裔,得虞仲,封于夏墟,是为虞公,建立虞国。僖公五年(前655),虞国被晋献公所灭,其后裔被迁往汾阳虞城定居。这支虞氏出自姬姓,就不是舜的后裔。
姚姓,源于帝舜。相传,舜是颛顼的后代,因出生在姚墟,以出生地为姓,是为姚氏。《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载:“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但姚墟位于何处,则有不同记载。《括地志》云:“历山南有舜井,又有姚墟,生舜处也”。据此,姚墟在今山西永济境内,姚姓就起源于山西永济。另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云,姚墟“在山东濮县南”。濮县于1956年撤销,并入范县,而范县又划归河南。所以,姚墟在今河南范县及山东郾城一带。又据《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又记载,西汉末,田敬仲的裔孙田丰,被王莽封为代睦侯,以继续帝舜的香火。田丰的儿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居吴郡(江苏苏州),改姓为妫。田恢的五世孙田敷,又改妫姓为姚姓,并迁居吴兴武康(浙江德清县西)。由于妫姓与姚姓同宗,且曾互用,所以,郑樵的《通志 •氏族略》云:“姚与妫二姓可通”。由此可见,姚姓来源有二:一是起源舜的出生地姚墟,一是由田姓所改,形成于东汉时期,但田姓又为陈姓所改,而陈姓又源于妫姓。所以,这两支姚姓,归根到底,都源于帝舜,都是帝舜的后裔。
胡姓和陈姓,都起源于西周时的妫姓,都是虞舜的后裔。夏王朝建立后,虞舜的后裔,长期受到冷落。史籍记载,“夏后之时,或失或续”,很不得志。商汤灭夏后,舜的后裔才受到重视,被封于陈地,建立陈国,成为商王朝的一个诸侯国。这个陈国的所在地,就是上古时候陈丰氏部落活动的地方,即今河南宛丘附近。武王灭商之前,在陈国,舜的后裔已传至遏父,依然是商王朝的诸侯国。舜是上古时著名的制陶专家,他的后裔世代继承了这一技艺,擅长制陶成为舜裔家族的传家宝。其时,遏父在陈地依然担任陶正,主管制陶。遏父人品谆厚,技术精湛,又不跟着商王淫乱,且与周族友善,深受当地民众拥护。所以,周武王便把长女太姬(又作大姬或元妃)嫁给他,生子名满。其后,周武王又封妫满于陈地,重建陈国,并让妫满奉守帝舜的宗祀。这样,周初妫满所封的陈国便取代了商汤时所封的陈国,它们虽说是商代和周代先后分封的两个陈国,然而却是一脉相承的虞舜后代,是枝相连、气相投、血脉相贯的同祖同宗,都是妫姓的后代。再加上妫满又是周武王的外甥,周王室的姻亲,所以便被认为是虞舜的嫡系正统,妫姓之正宗。这样,妫满的正统地位便被确立了下来。在周代,妫满便成了倍受人们尊敬的“圣贤”后裔。周成王在位期间,妫满谢世,谥号胡公,故亦称胡公满,其墓葬就在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至今犹存。
自妫满始,陈国经历了二十三个国君,历时600年。陈国王室世代为妫姓,在胡公满的后裔中,凡继承王位者,一律姓妫。在不继承
王位的诸公子中,以胡公满的谥号为姓者,是为胡姓。所以,胡公满就是胡氏开宗立姓之始祖。据胡氏家谱记载,公子澄就是使用胡姓之第一人。
妫满建立陈国后,陈国的王位传承,有父死子继者,亦有兄终弟
及者。一般说来,在陈桓公(前744-前707)以前,比较平稳。
陈桓公以后,宗室子弟为争夺王位,不断发生内讧。据《史记》卷36《陈杞世家》、卷46《田敬仲世家》记载,陈桓公死后,其弟佗勾结舅父蔡侯,里应外合,杀太子免而自立,是为陈厉公。厉公好色,曾多次到蔡国寻欢。太子免的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为报杀兄之仇,同蔡国约定,乘厉公到蔡国寻欢之机,用美人计诛杀厉公,另立跃为国君,是为利公。利公在位仅五个月而卒,又立其弟林为君,是为庄公。庄公七年而卒,少弟杵臼立,是为宣公。陈宣公晚年欲立宠姬所生的儿子款为君,遂于公元前672年,杀害太子御寇。陈厉公的儿子名完,在陈国任大夫,同太子御寇有莫逆之交,为避免株连,遂逃往齐国。当妫完逃到齐国时,正值齐桓公网罗人才,励精图治之时。舜的后裔妫满又有祖传的制陶技艺,所以很快受到重用,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负责管理百工匠艺。当时齐国有一个大臣名叫懿仲,特别器重妫完,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他。这样,妫完便在齐国的贵族中站稳了脚跟,其影响日益扩大。妫完为不忘其所出,遂以原国名为姓,是为陈氏。此即妫姓陈国建立在河南,而以国为姓的陈氏却起源于山东齐国的历史演变过程。
其后,陈完在齐国逐渐强大了起来,并改姓为田。陈完卒,谥号曰敬仲,故又称田敬仲。敬仲为何改姓田?史家说法不一。东汉应劭说:“始食采地于田,由是改姓田氏”。但宋人郑樵、清人张澍经过考查认为,“齐无田邑”,故东汉应劭的说法难以成立。按照《史记》中《正义》与《索引》的解释,陈完改姓为田的原因是:“敬仲既奔齐,不欲称本国故号,”又“陈、田二字声相近,遂以为田氏”。传至田完的七世孙田常时,已完全控制了齐国的政权。田常之孙田和,于公元前404年,终于废掉齐君,自立为国君。这样,姜姓的齐国便被田氏的齐国所取代,此即历史上所说的“田齐代姜齐”。“田齐”是战国七雄之一。传至第15世孙田建时,齐国被秦国所灭。田齐家族被迁到河南共地(河南辉县)。齐王田建有三个儿子:升、桓、轸。升的儿子名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刘邦取代项羽后,失去王位。其后裔为纪念先祖,遂以王为氏,是为王姓,号曰元城王氏,王莽即是其后裔。魏晋以后,北海、陈留王氏,也都是他的后裔。齐王建的次子田桓,其后裔亦改姓王氏;三子田轸徙居陈国故地颖川,故复姓为陈,此即名垂青史的颖川陈氏。可见,颖川陈氏乃是从山东齐国迁入河南之陈氏。
由于虞、姚、胡、陈、田五姓同出一源,遂称为“妫汭五姓”。

三、源于妫姓之五姓 :袁 孙 车 陆 王
袁姓是出自祖字异写的姓。相传,妫满即胡公满的第11世孙,有一个名叫诸,字伯爰。伯爰的孙子名叫涛涂,因功赐邑阳夏(今河南太康),涛涂以祖父的字为姓,是为爰姓。春秋时,爰姓世袭为陈国上卿。其时“爰”与“辕”同音、且通用,所以,爰涛涂又写作“辕涛涂”。涛涂的玄孙辕颇,徙居郑国,至秦末,辕颇的裔孙辕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河南洛阳、偃师一带)。辕告的小儿子辕政,于西汉初年去掉“车”字旁,开始以“袁”为姓。唐、宋时期的姓氏著作对此都有详细记载。如《古今姓氏书辩证》云:“袁,出自妫姓,陈胡公满生申公犀侯,犀侯生靖庚,庚生季子惛,惛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顺,(顺)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郑仲金父,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爰,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爰氏。爰、辕一也。涛涂字仲,谥宣,谓之辕宣仲,生选,选子声,声子惠,惠子雅,雅子颇,为司徒,奔郑。秦末,裔孙告避难居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 袁氏出自妫满,是帝舜的后裔,这是确凿无疑的。
孙姓是一个历史悠久、起源多元的姓氏。据《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记载,就有出自姬姓的卫国孙氏、有出自芈姓的楚国孙氏、有出自妫姓齐国孙氏三支。公元前672年,妫满的10世孙妫完逃到齐国,改姓为陈。传至陈桓子,改姓田氏。传至田常时,有兄弟二人。田常的弟弟叫田书,字子占,在齐国为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安乐(山东博兴北),赐姓孙氏,称曰孙书。孙书生凭,凭生武,因避乱奔吴(今江苏、浙江一带),此即起源于山东齐国妫姓之孙氏。《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记载:孙氏“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凭,字齐卿。凭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于富春,自是为富春人。明生膑,膑生胜,字国辅,秦将。”后来,齐国发生内乱,孙书的后人出奔到吴国(今江苏、浙江一带)。春秋末,吴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孙膑,皆是其后裔。
车姓是一个起源多元的姓氏。车姓初见于《世本》,上古黄帝有大臣名车区,专事占卜星气,此为车姓始祖。又车姓出自子车氏,春秋时秦国公族之后。时有子车仲行,为大夫,事秦穆公有政绩,称为贤良,与子车奄息、钳虎并称“三良”,穆公死,以“三良”殉葬。子车仲行、子车奄息的后代多省文改为“车”姓,此即出自子车氏之车姓。还有一支车姓,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裔。据《元和姓纂》及《汉书》记载,这一支车姓,出自西汉时的田氏。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前77),系战国田齐贵族后裔,汉初移居长陵(陕西咸阳东北)。初为高寝郎,负责护卫汉高祖的灵寝。汉武帝因听信倭臣江充的谗言,因巫蛊事件杀死太子刘据。田千秋便上书为太子刘据鸣冤,武帝览书,为之所动,遂召见田千秋。田千秋身高八尺,相貌魁伟,武帝见后,非常喜爱,并说:“父子之间的事,外人难以说清,你却说清楚了。这恐怕是高祖有灵,特派你来指点吧!”于是立即任命田千秋为大鸿胪,秩中二千石,位列九卿。由高寝郎到大鸿胪,晋升了九级,此即所谓“千秋九迁”。后又提升为宰相,他为人持重老成而有智谋。汉昭帝时,见田千秋年老,且有功于汉室,特准乘车入朝,时人谓之“车丞相”。他的子孙便以引以为荣的特准乘车入朝之事为氏,是为车姓。这支车氏,其实就是田氏。田氏出自妫姓,是帝舜的后裔;出自田氏的车姓,自然同样出自妫姓,同样是帝舜的后裔。
陆姓起源于妫姓田氏,形成于战国时的齐国。春秋时,“田齐代姜齐”后,田齐政权传至齐宣王时,齐宣王把他的小儿子田通,字季达,封于平原县陆乡(今山东乐陵县西南),即原来帝颛顼的玄孙陆终受封之地,田通的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为陆氏。《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记载:陆氏“出自妫姓。田完裔孙,齐宣王少子通,字季达,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因以氏焉。”郑樵在《通志》的《氏族略》中说:“陆氏,妫姓,田敬仲之后也。十一世齐宣王少子通,封于平原般县陆乡,即陆终之故地,因此为氏。”这一史实被许多史籍和族谱所记载。陆通遂被尊奉为开宗立姓之始祖。这一支陆氏,在陆氏家族史上,被称为陆姓正宗。许多陆氏族谱,例如,陆炜编修的《陆氏族谱》,陆鸣銮编修的《陆氏家史》,陆瑞星编修的《陆氏族谱》等,均以陆通为开宗立姓之始祖。
陆姓还有出自族名的一支。古代有一支允姓之戎,原居瓜州(甘肃敦煌境),后徙居阴地(河南卢氏县东北),称为阴戎。其后再迁于陆浑(河南嵩县东北),又称为陆浑之戎。周景王二十年(前525),为晋国所并。即《左传》昭公十七年(前525)所载,九月二十四日,晋国的中行穆子领兵从棘津徒步涉水,让祭史先用牲口祭祀洛水。乘陆浑毫无防备之机,九月二十七日,一举消灭陆浑。晋国之所以出兵消灭陆浑的理由是,因为陆浑与楚国相勾结。陆浑被消灭后,其公族子孙逃亡外地,为不忘其所出,遂以族名为姓,是为陆姓。
王姓起源中,有一支起源于妫姓的王氏,也是舜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大封诸侯,同时追封前代圣王后裔,舜的后人妫满被封于陈(河南开封东),建立陈国。妫满的十世孙妫完,出奔到齐国后,被桓公任命为工正。妫满不忘其所出,遂以原国名为氏,是为陈氏。其后,又改姓为田氏。于公元前404年,田齐取代姜齐后,“田齐”遂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田齐”传至15世孙田建时,齐国被秦国所灭。田齐家族被迁到河南共地(河南辉县)。齐王田建有三个儿子:升、桓、轸。升的儿子名安,被项羽封为济北王。刘邦取代项羽后,失去王位。其后裔为纪念先祖,遂以王为氏,是为王姓,号曰元城王氏,王莽即是其后裔。《通志 • 氏族略》云:“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为妫姓之王也。”北海,相当于今山东昌乐县东南;陈留即今河南开封。这两支王氏的开基始祖,都是齐王田建之孙田安,自然也都是帝舜的后裔。

四、帝舜遗迹 山西犹存
舜是传说中的圣王,山西作为舜的起源地,其遗迹和记载都是十分丰富的。在舜都故地,南北朝早期,就有祭祀舜的庙宇。《史记正义》引《宋永初山川记》云:“蒲坂城中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据地方志记载,蒲坂城中的舜庙,历代曾有过多次维修。据乾隆《蒲州府志》记载,清顺治十七年,蒲州知州马翰如就曾对舜庙进行过修葺;在蒲州的苍陵山谷,还有娥皇和女英二妃坛的遗迹,
据《孟子》记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于雷泽,卒于鸣条”。诸冯、负夏、历山、雷泽,都在今山西垣曲县境内,鸣条即今闻喜县、夏县、运城市境内的鸣条岗,亦在山西境内。运城北相镇曲马村,祭祀舜帝的陵庙恰好位于紧靠峨嵋岭的大小嶷山之阳。据碑刻记载,舜帝庙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元末毁于兵火。明正德年间(1506--1521)复建,嘉靖三十四年(1555)又毁于大地震,万历三十一(1603)再建,清初曾多次增建,庙之规模日臻完善。嘉庆年间(1796-1821)再次毁于地震,随即重建,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当时的建制。
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2.7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外城南端原建有三个砖券拱门,上刻有“舜帝陵庙”,接下来的斜坡为舜陵神道。庙内的砖砌方型墓冢即是舜帝陵,高3米,长51米,正面立有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檐敞朗,西山墙嵌“鸣条舜陵者略”石碑四通。后部为皇城,中轴线上布列戏台、献殿、正殿,两厢为配殿、钟鼓楼,主从有序,布局严谨。献殿面宽五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前后檐敞朗。殿内前后槽均设金柱一列,梁枋简洁规整。脊槟下有清顺治十七年(1660)创建、嘉庆二十一年(1816)重修的题记。正殿与献殿台基相接,翼角重叠,是庙内的主体建筑,为明万历年间(1573~1620)遗构。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四周回廊,前檐檐柱砌入壁内,柱头科、平身科斗拱三踩,角科出45度斜昂,布灰筒板瓦覆盖,琉璃剪边。殿内原奉舜帝神像和文武大臣,已毁。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间,内塑娥皇、女英二妃像,已毁于战乱。舜帝庙内现存明、清及民国时期重修碑刻7通,详细记载了庙宇的沿革变迁和修建情况。
1941年初,日本学者水野清一、日比野丈夫,在山西永济考察时,拍照了许多珍贵的照片,抄录了许多珍贵的资料。1993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古迹志》,将这些资料公诸于世,使人们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帝舜遗迹的认识,更加明确,更加具体。
据《山西古迹志》记载,帝舜村有帝舜庙。帝舜庙在县城以北十二里的帝舜村。村的正中央十字路口的边上,有一块高五六米的大碑,上书:大孝有虞舜帝故里奉直大夫知蒲州事加三级纪录肆次董仲敬立康熙五十九年三月谷旦记
庙在村东头,四周围有土墙,门上挂有一块小匾额,上书“舜帝庙”三字。院内只有一座正殿,里面安放着舜帝的塑像。正殿檐下,挂有一口铁钟,上面署有“康熙九年六月”字样。殿前立有嘉庆十二年八月的重修碑记,碑记云:东有陶窑坡,西有饮马道,南有帝祖莹。发祥之区,斑斑可考。且陶器瓮犹存。
陶窑坡和饮马泉,都是传说中与帝舜有关的地点。在庙前外西南角,有一处堆积土石的地方,据说这里原来是一口井,就是舜差一点被其父活埋的地方。
在村东口有一座庙,叫做“东大庙”。供奉药王、舜帝、关帝、药圣“四圣”。但已被小学所占用。在殿内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个很大的素陶罐。据说,这是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寙”的那些陶器中的一件。此罐原存舜帝庙内,后移至此。此罐可与嘉庆碑中的“陶器瓮犹存”相互印证。此罐高三尺五寸左右,口径一尺五寸。放在一个很漂亮的台子上,上面刻有如下文字:
犁滨出瓮   陶器犹新
不奇不寙   想见圣人
雍正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蒲州刺史楚郢龚廷飏熏沫敬题
陶罐壁较薄,有光泽,黝黑色,素陶,制作年代不详,有可能是出土的陶器。据《山西古迹志》还记载,从陶城村直到南面的南陶城村一带,都是舜都陶城的遗址所在地。
王克林在《晋西南龙山文化与有虞氏》(《文物世界》2002年第1期)一文中,依据在夏县东下冯出土的考古文化遗存,对照文献记载,认为,虞舜的起源地就在古河东,即今山西永济、芮城、夏县一带。文章根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载:“舜,冀州之人也。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就时于负夏……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分别作了深入而详细的探讨和考证。认为,“冀州”,即今山西南部;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其中历山、雷泽、河滨都在山西晋西南。
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办,盛况空前。后来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三届国际大会在河南许昌、长葛、郑州隆重举行,这是该宗亲联谊会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来自台湾的80余位舜裔以及来自香港、澳门和美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舜裔共500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并进行了祭祖扫墓、旅游观光等活动。台湾世界至孝篤亲舜裔总会、世界陈氏宗亲总会、台湾省陈氏宗亲会、台中县陈氏宗亲会等四个陈氏社团联袂同来,他们身着黄色祭服,虔诚祭拜,格外引人注目。
2000年10月25日, 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十四届国际大会在福建晋江举行。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美洲、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500多名舜裔代表与100多名内地代表,在晋江集会,祭祀舜帝。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加强联谊,增进团结,推动合作,共谋发展”。
然而,就认祖归宗而言,这样的会议只有在山西的永济召开,才能说是找到了帝舜的居住地和妫姓的起源地,才能说是真正找到了祖根。因为舜的出生地姚墟在这里,舜耕耘的历山在这里(县城东南30里),舜打鱼的雷泽也在这里(县西南首阳山下)。这里还有妫姓开宗立姓的妫水,县南50里的历山中还有妫汭泉,县城东5里有舜的都城蒲坂遗址,还有舜庙、舜宅、舜井等多处遗址,这些丰富的遗迹再加上运城附近的纪念性建筑群,就可将帝舜的高大形象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对于舜裔十姓来说,当然是一件特别值得荣耀的盛事!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30284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