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寻根系统 | 纪念馆
 
 
衡湘之学与胡寅、胡宏的教育思想
[ 来源:胡氏宗亲网 | 编辑:南山 | 时间:2006-12-30 09:44:44 ]
衡湘之学与胡寅、胡宏的教育思想

本文摘自:《中华姓氏谱-胡姓卷》P333
标题为编者所拟。

  衡湘之学也称湖湘之学,在南宋已甚闻名。在长沙有闻名遐迩的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在衡山附近,胡安国父子分别创办了紫云洞书院和碧泉书院,并教授其间。根据胡宏《与秦桧之书》称:“长沙湘西岳麓山书院元是赐额,祖宗时尝命山长主之,今基址皆在,湘山负其背,文水萦其前,静深清旷,真士子修习精庐山之地也。……今若令潭守与漕臣兴复旧区,重赐院宁,以某有继述其先人之志,特命为山长,以州县监当官,给以廪禄。于以表朝廷崇儒广教之美。”则知胡宏的祖上曾对岳麓书院有过贡献.“祖宗时尝命山长主之”,书院的山长曾由他的祖宗任命的。秦桧当政.曾邀请胡宏出仕,故有胡宏写给秦桧的书信,信中要求当岳麓书院的山长。但结果如何,不得而知,胡氏家族在衡山创了碧泉书院,却是肯定的.而且可能是由胡宏担任的。其父胡安国在朝廷为官的时间不长,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家乡撰写《春秋传》和从事教学活动。可惜史籍对此语焉不详。胡安国曾编辑了程颐、程颢的言论和文章成《二程文集》13卷附录2卷;同曾恬合编《上蔡语录》3卷,编集了教育家、思想家谢良佐的言论。此二事本身就是重大的教学活动。

  碧泉书院在衡山麓,胡氏的家谱、胡寅和胡宏的文集都没有记录它的规制。清顺治间江西广信玉山县知县唐世征经过衡山时,特意去寻访这座闻名遐迩的书院,结果只见到了房子的基址,在远处的野草丛中还见到了一块躺倒的石碑。唐氏写了《文定公碧泉书院记》,指出书院毁于宋末的兵火。可是他没有记录那块石碑的碑文,也没有介绍碑文的内容。明代的吏部尚书李东阳写过《文定公紫云书院记》,使我们了解到:紫云书院其实是胡安国藏书和读书的书堂,也废圮于元代。

  胡宏之兄胡寅在秦桧当政时,即告老还乡,至后来秦桧复以胡寅不孝、讪谤朝政为由,把他流放到新州(今广东始兴县),但是他在家乡的一段时间里,曾从事过教育事业。从《斐然集》中有《东安县重建学记》、《岳州学记》、《桂阳监察院学记》、《永州重修学记》、《祁阳县学记》、《建州重修学记》、《零陵郡学策问》、《新州州学御书阁记》等文章来看,他确实在衡湘一带从事过教育,至少可以认为他对当地的教育事业是很关心的。所以“衡湘之学”就是胡氏父子之学,并由他们的弟子刘珙、张拭等人推广之。《宋史·胡宏传》、《宋元学案·五峰学案》以及《五峰集》的许多序、跋都说胡宏在衡湘优游20余年。所谓优者,乃是指受到学者普遍的尊敬;所谓游者,乃是指在岳麓、碧泉、紫云洞等书院收徒讲学之事。胡宏培养了不少学生,其中最有成就者当数刘珙、张拭等人。

  胡寅的教育思想通过写作上述各篇《学记》的文章而加以阐发的。而《零陵郡学策问》是零陵郡官办学校所拟的“策问”练习。策问也是科举的一种形式,一般是在中举后经过廷试(亦称殿试)、策问后决定前三名。全文共拟24问,全是根据儒家经典、史籍拟出与社会有关的问题。这24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胡寅的教育思想。而各篇《学记》所论述的问题如下。

  首先,胡寅认为为学不能求利,而应该求义。《桂阳监学记》说:“学而不本于义,惟利是图,其患可胜言乎?未得之,惟恐不得也;既得之惟恐不多也;既多也,惟恐不久也。相贵以等,不尤则悲;相觌以货,不积则忧。必放此而行,怀此以相接,是谓失其本心,亦何往而不失耶?故善学者择义而已矣。”胡寅对那种唯利是图的“学者”进行了极度的针砭。怀着求名图利的目的而求学,即使今后博得一官半职,则为害益大。教育是为了培养人,岂为图利哉!

  第二,为学要治其难、振其领。《永州重修学记》说:“盖治其难,则振领而裘举,澄源而流清;安于所易,则耳目鼻口不可相借官,而私意小智侥幸成功,自以为是,不合于道理者众矣。是故有志之士,所存必大,所期必远,譬彼涉海必穷其源,譬彼登山必造其极,凡外营末趋,人所共骛,无与乎我者,一不留于太灵之舍。顾且嚣嚣然诵《诗》、《书》,亲师友,反躬内省,若不皇暇,惟思知所当知而未知者,勉所宜能而未能者,如饥不可不食,渴不可不饮也。”这一思想同于孔子之教导子夏,当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故读书要提纲挈领,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勇于攀登,方能成得大器。

  第三,胡寅在《永州学记》中提出学有“五失”、“二难”:“盖自书契已来至于今,上下数千年,纸墨之传以万号,卷不知其几也。则有溺于名数者焉,则有囿于训诂者焉,则有役于记诵者焉,则有耽于文词者焉,则有惑于异端者焉。夫是之谓五失。”“终于惑于异商,迷义利,举外夷杂霸偏驳之具,参乱正教,谈高语妙,系风拾瀋,而使人纪人纲沦胥于无父与君之极,其势然也。故学而得正,一难也。明善审是,择中庸.知正当,不身践之犹无有也。是二难也。”胡寅所论学习上的“五失”表面上看是属于方法上的问题,而本质上还是关系到学习的目的性问题。胡寅—贯主张受教育应该希圣希贤,不要被一些小技巧所迷惑,更不要被异端邪说所迷惑,为名利所迷惑。胡寅把佛教视为异端邪说,曾作《崇正辩》以辟佛。

  以上是胡寅教育思想的特点,他曾是皇帝的亲信,永州知事,他对郡县办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那就是要崇正,要把学子培养成圣贤。

  胡宏的教育思想也有许多可贵之处。首先他认为学习不是为仕进。《知言·仲尼》曰:“今之儒者移学文艺、干仕进之心,以收其放心而美其身,则又何古人之不可及哉!父兄以学文艺令其子弟,朋友以仕进相招,往而不返,则心始荒而不治万物之成,咸不逮古先矣。”他在《邵州学记》中说得更清楚:“夫为是学者,非教士子美食逸居,从事词藻,幸觊名第,盖将使之修身也。身修,然后人伦明,小民亲,而人道立。故学在天下不可—日废。”这种思想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胡宏不仅有这种思想,而且身体力行,终生不从事科举之业,秦桧要他出山当官,也不出仕。

  在学与行关系的问题上,胡宏特别强调行。《知言·义理》说:“人之生也,良知良能,根于天,拘于己,汨于事,诱于物,故无所不用学也。学必习,习必熟,熟必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虑而行,神则不期而应。”《知言·中原》“学,即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学也,行之也,行之行之而又行之。习之不已,理与神会,能无悦乎!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是以识前言往行,为学而已。”学而贵行.习之不已,学以致用,这与孔子所主张的“学而时习之”相一致,是非常优秀的教育思想。

  然而怎样学?《知言·仲尼》说:“学欲博,不欲杂;守欲约,不欲陋。杂似博,陋似约,学者不可不察也。”《知言·纷华》:“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于天地之谓也;小用者,谋利计功之谓也。”这与孔子要弟子学为君子儒,勿为小人儒的思想相似。《知言·义理》“惟天命至微,惟人心好动。微则难知,动则易乱。欲著其微,欲静其动则,莫过于学。学之道则莫过乎绎孔子、孟轲之遗文。”胡宏作为儒家道统的继承者,当然要强调学习孔孟之道,不过,他主张的是要推演孔、孟的文意,而不是死记硬背。

  胡宏的教育思想是丰富而优异的,当源自他二十余年教学的经验和自己修身养性的体会。
】【打印】【 繁体】【投稿】【续投】【/】【关闭】【评论】 【返回顶部】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首 页 - 网站介绍 - 站点动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07 http://www.hszq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1010805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028号 TIME 0.0937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