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华容胡氏族谱与古华容县地望新证(转载)
回帖:试论“章华台”——兼与江良发先生商榷
提要:
《国语·吴语3》申胥進諫曰:“昔楚灵王……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陂汉”者,截汉引流也。——证明章华台在汉水之边。不在今华容县。
《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如此规模的建筑,不会是“独立的台”。应当是建筑群。
若“现在的华容县和汉代的古华容县同为一地”成立,则《胡氏族谱》中:“定居于章华台附近”就不能成立。
关键词:章华台、华容、胡氏族谱
一、楚“章华台”在长江以北,汉水之南。
1、楚国都城在江北,楚王为了便于游乐、便于接纳天下诸侯,不大可能把章华台(离宫)建在 距国都既远又要渡江的今华容之地。
2、汉边让《章华赋》:“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憩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奥,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聘观终日。顾谓左史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于是遂建章华之台。”——“前淮、南巫”。可证云梦泽、章华台在江北。
3、宋玉《高唐赋》:“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假如前535年楚灵王建的“章华之台”还在的话,《高唐赋》的“云梦之台”可能就是“章华台”的别称。
4、《国语·吴语3》夫差伐齐不听申胥之谏:“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乃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 《吴语》曰“陂汉”(截汉引流)。可见章华台离汉水不太远,不可能在长江南。申胥(伍子胥)(?~前484年)之谏,距离建章华台才几十年,其记可靠。
5、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年)的《水经注》卷二十八“沔水中”载:“杨水又东入华容县,有灵溪水,西通赤湖水口,已下多湖,周五十里,城下陂池,皆来会同。又有子胥渎,盖入郢所开也。水东入离湖,湖在县东七十五里,《国语》所谓楚灵王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者也。湖侧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广十五丈。左丘明曰:楚筑台于章华之上。韦昭以为:章华亦地名也。王与伍举登之。举曰:台高不过望国之氛祥,大不过容宴之俎豆。盖识其奢而谏其失也。言此渎,灵王立台之日漕运所由也。”郦道元的“沔水”即“汉水”。《水经注》“沔水上、中、下”三卷,所涉及的地名全部在长江以北。故《水经注》中“华容县”,不是江南的“今华容县”;“章华台”在江北。
二、章华台不是“独立的台”应当是建筑群。
江良发先生说:“其二,遗址的面积与章华台遗址的应有面积不符。章华台基广十五丈,即40米左右,这或许是王宫基址,土台的台址应该大一些。而龙湾遗址从整体上看,长2000米,宽1000米,大大地大于章华台的应有面积;从个体上看,单个台基又小于章华台的应有面积,已发掘探明的基址最长的仅30米。其三,章华台是一个独立的台基,龙湾遗址分布着大小十几个台基。”
《国语·楚语上》:灵王为章华之台,与伍举升焉,曰:「台美夫!」对曰:“……今君为此台也,国民罢焉,财用尽焉,年谷败焉,百官烦焉,举国留之,数年乃成。”(《楚语上》P.542)——“举国营之,数年乃成”如此规模的建筑,不会是“独立的台”,应当是建筑群。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 ——楚灵王欲邀天下诸侯,共同举行落成典礼——章华宫有能力接纳天下诸侯,说明规模巨大,必定是建筑群。
江良发先生说:“章华台基广十五丈,即40米左右”。不确。
有资料说,周代的一尺约20厘米(19.91厘米)。章华台建于东周中期,“十五丈”正好“30米”。战国时,一尺约23厘米。曾见一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十五丈约34米。
秦一尺约合今23.1厘米。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章华台可能在湖北潜江龙湾
1、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的“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面积521万平方米。台基自东向西分为四大群体:放鹰台宫
下一页 (1/3)
‹上一楼:华 容 章 华 台 考(一)
------兼与方酉生陈跃均武家璧先生等商榷
江良发 江澄
摘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