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王大良等编著《程陈胡韩: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 章节选
胡姓源流
胡姓是中国的著姓,在最常见的l00多个汉族姓氏中被排在第十三位,算得上一个显赫姓族。要想详细了解胡姓,首先得知道它的源流。胡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那时有一个以白头翁鸟为部落图腾的胡姓部落,后来被别的部落吞并了。西周、春秋的胡子国有两个:一为归姓,位于今天的安徽阜阳,后被楚国所灭。一为姬姓,位于今天的河南郾城,是周王室之后。
胡姓又与陈姓结有不解之缘,称陈姓先祖胡公满为先祖。胡公满又叫妫满,舜帝之后,是周武王姬发的乘龙快婿,被分封在陈国(河南淮阳),为陈姓之祖。但陈姓有五个分支,号称“妫汭五姓”,胡姓便是其中之一。经过若干年的陵谷变迁,胡姓便独立为一个大姓。
据一些研究者推断,胡姓是“东夷族中鸟夷的一支”,但还有待验证。胡姓的最早祖先叫胡曹,有一本书记载说:“胡之得姓,莫古于胡曹。”但胡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又都语焉不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周、春秋时出现的胡姓诸侯国,是胡部落名称的延续,这就和以白头翁为图腾的胡部落联系了起来。
胡子国既有姬、归二姓,我们也只能分头叙述。
1.姬姓胡子国
姬姓胡子国是周朝的国姓,在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的国家中,只是最小的子国,被封在今河南郾城一带,它的周围也都是一些姬姓小国。《左传》一书说,齐景公有一个安胡姬,是胡国之女,姬姓,后来有人说胡姬的坏话,被齐景公杀死。胡国女子也有嫁到楚国的,楚共王也有一个很宠爱的妃子胡姬。
姬姓胡子国是个小国,北边有郑国,南边有楚国,都比胡子国强大,都想掠夺胡子国。郑国武公老奸巨猾,先是把女儿嫁给胡子国国君,使他与郑国结为连理,然后利用胡子国的麻痹心理,出其不意扰骚胡子国,满载而归。等到胡子国醒悟过来,但为时已晚,白白吃了大亏。
春秋末年,胡子国慑于楚国的威势,成了楚国的仆从,跟着楚国攻打吴国、齐国。楚灵王时把胡子国由郾城迁往荆山,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灵宝。所幸的是,楚国不久就发生内乱,灵王自杀,平王继位,鉴于国内局势不稳,平王不想树敌,便对那些仆从国家采取宠络政策,把胡子国由灵宝迁到了安徽阜阳。这一支胡姓便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春秋无义战,只有弹丸之地的胡子国,虽然并不想卷入大国争战的旋涡,但还是身不由己,做了楚国的附庸。吴、楚争霸,吴国的宗室公子光给吴王僚出主意说,楚国的周围是胡、蔡、陈、许等小国家,如果集中兵力先打败胡、沈、陈三个小国,三国必然抵挡不住,这三国一败,楚兵也就全线动摇了。吴王僚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三个小国的将领有的战死,有的被俘。其他小国如蔡、许等,急忙撤军,吴军一阵追杀,这些小国便溃不成军了。楚师孤掌难鸣.只得鸣金收兵。楚国把这次战争失利的原因归咎于胡子国,回师时便把这个小国吞并了。
公元前512年,吴国发生政变,国君姬僚被堂弟姬光杀死,姬僚之子掩余、烛庸投奔楚国。楚昭王可怜这两个无家可归的公子王孙,把于城父、胡田两个地方交给他们。胡田就是原来胡子国的地方,可见胡子国确实已入了楚国版图。
顺便说明,《史记》中还记有一个“宗胡”之地。《家隐》解释说:“宗胡,邑名。胡姓之宗.因以名邑。杜预云:汝阴县北有故胡阴城。”汝阴城即今安徽阜阳,虽然也是胡子国的地盘,但属归姓,与姬姓无关,杜预把这两个胡子国弄混淆了。事实上,胡姓之宗指的是胡子国亡后,宗邑之人仍姓胡,故址在今河南郾城西南。如今郾城西
南有胡陵,汉章帝时曾改为胡阴县。还有个胡阳县,即今河南唐河县的湖阳镇,那是胡子国人迁移荆山、又转迁安徽阜阳时,一部人逗留于此,没有前去安徽。因是胡子国人活动过的地方,故称胡阳。
2. 归姓胡子国
归姓胡子国历史悠久。有人说,铭文中出现的“麸国”,就是文献记载中归姓的胡国,“麸”胡字,“麸侯”就是“胡侯”。还有人说,归姓胡国在殷商时就有了,其立国时间至迟在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