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这篇文章说明,与春秋归姓胡子国同时期的“养”姓在遭灭国之难以后,仍有后裔生存至今(历经2400多年)。这会不会给我们带来启示,在阜阳以及周边地区,或许也有某些春秋胡子国后裔的胡姓小村庄。因为如果是战乱导致人口消灭和外迁后,那“养”姓也应该和“胡”姓一样不复存在,为什么养姓尚存,胡姓却失踪了呢?南山 2011.05.20
养姓源自临泉杨桥镇 (有删节)原文请见下面网址:
发布: 2010-03-25来源: 浏览: 362编辑
http://www.fynews.net/www/news/lbrx/webinfo/2010/03/25/1276671599759844.htm
3月15日,我和阜阳史学家杨玉彬、胡天生一行前往临泉杨桥镇探寻养姓发源。据当地老百姓说,杨桥以前有养桥之说,后来演变为杨桥了。在向杨桥费子街村去的路上,我碰到了向阳村76岁的养洪昌老人,他是杨桥镇为数不多的养姓人家。连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养由基的后裔。养洪昌老人说,前几年临泉县文化馆曾来人调查过他的身世,通过考证分析认为是养由基的后人。我问他可有什么养姓家谱及先祖保留下来的物品?他摇头说没有。
目前,养洪昌老人有四个儿子,老大养学勤、老二养学忠、老三养学东、老四养学福,五个孙子。围在旁边的村民告诉我这样一件有趣的事,养洪昌四子养学福嫌“养”字不好写,便把他儿子户口簿“养”姓填为“杨”姓,报名上学时就是以这个“杨”字为姓。我问养洪昌老人是否有这回事,养洪昌憨厚地笑着说有这回事,并说这不是啥大事。
在杨桥镇老岗西北角,相传有养由基的坟墓,养洪昌老人曾每年清明去此地上坟烧纸,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坟墓给平了,才停止了去祭拜。
养姓源流史
养姓,在宋朝修撰《百家姓》时,名列389位。在今天新修的《百家姓》中,名列707位。
养,本来是春秋时代楚国的一个地名,始祖是当时楚国的公子吴,养姓是一个以地为姓的姓氏。根据《姓氏考略》上记载,养是楚国一个邑的名称,后来有人食采于此,就以养为姓,称为养氏,望族出于山阳。这个地名曾在《左传》有记载。根据考证它的所在地是在今天的临泉县的东面,养氏家族就是发源于此,得姓至今已有2400年以上的历史。根据《左传》上记载,春秋时期楚国的公子吴,由于忤逆,被安置在养邑,他的后代子孙就“以邑为氏”,世称养氏。故养氏后人奉公子吴为养姓的得姓始祖。
根据史料,我发现养姓源流其实始出一支,即养由基。吴国公子掩余、烛庸叛吴到楚国,被楚昭王封到养国,后来国亡,国人以养为姓,其实养姓最早见于史籍的也就是养由基一人而已。而确定的历史是养由基为养国后裔,因此,养姓得姓始祖实乃养由基。
。。。。。。
阜阳博物馆副馆长杨玉彬考证分析认为:城父、胡田地望据文献记载均可考实,胡田为春秋胡子国故地,《春秋》昭公四年杜注:“胡国,汝阴县西北有胡城。”《左传》昭公三十年杜注:“胡田,故胡子之田。”其地在今安徽阜阳城区一带。城父即《史记·楚世家》“使太子建居城父”句下《正义》引《括地志》所云之亳州城父县,春秋早期本为陈之夷邑,后为楚割取,今地属亳州东南涡阳县境。楚子所封吴二公子之“养”邑在吴、楚边界,又从城父与胡子国故地割取部分“田地”以增益充实“养”之封邑。杨玉彬分析认为,河南沈丘以东说符合春秋晚期吴、楚兵争淮域的历史地理环境。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亦主此说。
。。。。。。
春秋战国时代,既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一个弱肉强食,充满着血腥杀戮的时代。弱小的诸侯国和其国民命运多舛,时时遭受大国的欺凌。而若想有作为,必然遭到报复及至灭亡。春秋战国时期的胡子国(今阜阳)君主胡子豹,就发出了“存亡有命,事楚何为”?结果被楚王怀恨在心,于公元前495年,率兵灭胡国。那么,与胡子国一样地瘠人贫,兵微将寡的养国,又是因何事而引起亡国之灾?他又是被哪一个诸侯国所灭亡呢?同时,今天我们所寻找的养国地望又到底在哪里呢?
(未完待续)本报记者 张殿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