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064】全宋文卷一三九七王安石﹝三五﹞
送胡叔才序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己然,虽胡氏亦然。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不数年,遂能褒然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于中,而襮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临川先生文集:》卷五八四。又见《:文章正宗:》续卷二,《:铜陵县志》卷八,《: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八九。
【065】全宋文卷一四一六王安石﹝五四﹞
胡君墓志铭
王某之治鄞三月,其故人胡舜元凶服立于门。揖入,问吊故,则丧其天五月,留而馆,意独怪其来之早也。居数月,语吾弟曰:“吾释父之殡,跋山浮江,从子之兄于海旁,愿有谒也久矣,不敢以言。吾亲之生,我学于四方,不得所欲以养。今已不幸卒也,得子之兄志而铭之,藏之墓中,可以显于今世以传于后,虽吾小人与荣焉,无悔焉。不知子之兄可不可?吾弟以告。予叹曰:审如是,可以为孝。君子固成人之孝,而吾与之又旧,其何顾而辞?”即取吾所素知者为之志而铭之「一」。志曰:
君讳某,池之铜陵人。生于丁丑,兴国之年也。卒于丁亥,是为庆历七年,子七人。某以十月葬君于谷垂山。胡氏世大家,阖门数百人。君有子舜元,独招里先生教之为士。其卒也,族分而赀衰,舜元为善士。铭曰:
寿七十一,不为不多。吾与之铭,千古不磨。
《:临川先生文集:》卷九六。又见《:文章正宗:》续集卷一O,《:古文奇赏:》卷二一,《:奇赏齐古文彙编』》卷一六九,《:四明文献考:》第四二二页。
『一』即:原作“耶〝据龙舒本、缪氏本改。
【065】全宋文 卷一四二五钱公辅
送胡完夫序
予闻江出岷山,其源之微,若甕口焉。及其至也,浩浩汹汹,为穷天之浸,¨绵环数千里,为到海之渎。其泽乎人而利乎物,为涛川之冠「一」,是何也?流之弗已而益之者众也。宋因唐,以进士一科取天下士为最广,而科之最上者五人独得贵官。自神宗以来,未有改也。论者患其选之或差,而郁其人之未称,一日,相与谋谟而爱更之。既已定令矣「二」,而吾乡完夫出其选。吁!其幸也哉?其非幸也哉?虽然,予谓子之胸中所自有者,是子之岷山也。今之居是科,适丁其更令之时,敛手一官,孰为重轻?是子之甕口也。以子之岷山,顺而導利之;以子甕口,大而扩充之;浚子之流使日达,来子之益使日众。兹而後,'予见子之泽乎人而利乎物也。兹而後,予又见子之穷天而到海也。傥弗思乎是,而谓始仕之薄',怅然弗足於中',是则非予所敢知也。以子之贤,其知所以自处矣,予又何言?而子退退焉,索言於予,予於是为岷江之说焉。予非好言者也。《: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六七。
『一』‘川’上一字原本右半笔画不清,似是‘溝’字,然未敢确定。
『二』令:原作合,据文意改。
【066】全宋文卷一四四六强至﹝一九﹞
贺杭州胡观文书
伏审已即便时,肇颁宽诏,伏惟庆慰。恭以某官量函悖大,道际醇深。天下中庸,遹追於先烈;上前智略,蚤鬯於伟谋。体貌两朝,股肱一德。蕲解繁机之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