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宋文》----胡氏相关文选胡志盛整理
回帖:【1 8 9】全宋文卷四一七四 胡寅(二二)
寄張相德遠書﹝一﹞
某四月十八日對於便殿,麵蒙天旨,俾列卿貳,即以先父久病未安之狀,不遑寧處,乞一外祠,上千宸聽。聖恩隆厚,却其劄子,惶恐而退。欲俟旬月再有奏請,不謂禍罰之速,以五月四日訃音鼎來,倉卒奔歸,幾死道路。此月二日僅達喪次,慈顏杳邈,攀慕無及,罪逆至此,何用生為。伏惟鈞慈,亦賜軫念,先父自崇寧二年任湖南路學事,應詔薦遺逸二人,蔡氏以為範堯夫之客,鄒誌完所薦,委兩路提刑司置勘,不得情實,猶降特旨,除名勒停。夫應詔而薦,非自薦也。謂之遺逸,則非在學之人及趨時之士矣。而行遣若此,用以卜政,治亂可知。由是絕意仕宦,經曆觀、政、重、宣,一任宫祠。兩年侍養,及二親終事,即便掛冠。靖康之初,多士雲集,用人迅速,立致公卿。先父時居荆門,去京師才半月程,正月被召,六月到闕,七月除祠掖,辭免。至十月,在職三十日。不敢取容,遍觸群公之怒而去。建炎、紹興六年之間,三命瑣闈,最後入覲。五旬省闥,又以罪斥。四十年仕途興廢如此,非特世味淡泊,忘懷軒冕,亦圓鑿方枘,必不可行。故甘就岑寂,修葺遺文,證明斯道,以待後學。亂離以來,世途益隘,喜怒軒輊,寧可复道。雖晚節抱疚,不享遐壽,所切幸者不蹈駭機,獲沒牖下而已。先父韜晦潛耀,舉世不知,相公疇昔信愛於未識之前,尝有汲引,使進為當世之意。今而已矣。豈特嗣子孱弱,無所蒙賴,在於門闌,桃李萎落,人物之念,寧不盡傷。無由訴陳,但切零淚。《斐然集》卷十八。
寄張相德遠書﹝二﹞
某歸伏喪次,視弔慰之問,伏蒙相公鈞慈,以先君捐館,特遣使人貺致奠禮,自致祭文,發明其道,所以期屬者甚重,而傷悼之良切。三复摧心,言不能敘。略此具謝,仰乞垂察。《斐然集》卷十八。
寄趙秦二相書﹝一﹞(戊午)
某幼承義方之訓,才忝科第。先父宦情久寂,即便掛冠。雖時艱虞,不令自逸,教以致身事主。而某資才凡下,造事多窮,不能出奇振策,為親榮顯。加以轉徙僑寓,脆甘大藥,所以輔養老人之具,往往不備。自乙卯、丙辰得疾,日就衰耗,某又從仕拘綴,少得定省。比及大故,又不在左右,扣地號天,無所逮及,痛貫五內,何以生為。言念父子,久荷眷憐,伏惟聞之,亦動鈞抱。《斐然集》卷十八。
寄趙秦二相書﹝二﹞
追念先父道學高深,德行純懿,潛心大典,術業修明。平生深自韜晦,惟恐人知,雖交遊至熟,賞文析義,而心相忌媢,白首如新者多矣。獨蒙相公信愛於未識之前,屢降指揮,賁其晚節。還職西清,寵除便郡,閔勞從欲,委訓經籍。(秦雲:「獨蒙相公信愛知重,屢加汲引,欲使振耀,久而逾篤。」)逮謗焰薰灼之後,引疾告老,复被隆渥,加職賜金。益昭聖明崇儒重道之意,皆近代儒臣所未尝有。先父存日,感戴固深。今諸孤藐然,待盡苫塊。論報厚德,未知其日,血涕零隕,言不能敘。某上世世居武夷,寸田不足以餬口。逮先父起家,名冠當代。而廢黜之日,十居其九。晚遭離亂,百念灰滅。獨以壯年守官湖外,賞愛衡山,有卜居之誌。己酉崴自荆門避地,遂來湘中,兵革相尋,又五年,乃克息肩。人生不可以無寢廟也,即欲結茅數間;族众不可以吸風露也,又欲買田二頃。然僑寓力薄,無由可成。視公子荆之苟合,猶未彷佛。而讒疾之言,靡所不至。姑置是事。但荆、閩遠阻,勢難歸葬,禮有時製,不敢踰越,已於八月內克襄大事,於湘潭縣之西山,先妣祔焉。送終之具,雖不得不可以為悅,然無財不可以為悅,亦稱家之有無而已。至於埋銘,不獨先賢以謂非禮,兼先父韜蘊潛閟,平昔號相從之久者,亦不知其涯略,莫有任此事者。惟是節惠易名,或雲官品未應得,乃蒙朝廷特降指揮,哀榮之典,始卒並舉,豈惟先父沒身之幸,寔自聖朝盛事耳。哀感之情,不能詳布。《斐然集》卷十八。
下一楼›:【1 8 9】全宋文卷四一七四 胡寅(二二)
寄趙秦二相書﹝三﹞『一』
某昨蒙收召,列職 ..
‹上一楼:【1 8 9】全宋文卷四一七三 胡寅(二一)
寄政府书﹝一﹞『一』
大兵之俊,继以凶年, ..

查看全部回帖(67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