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宋文》----胡氏相关文选胡志盛整理
回帖:【1 9 5】全宋文 卷四三O三 胡铨﹝五﹞
论从諫疏
臣闻从諫',人主之高致,古之贤王以从諫称者,未易偻指。《书》称成汤以「从諫弗昲」为美,梅福称汉高祖以「 从諫若转圜」为美,'魏徵称唐太宗以]「悦而从諫」为美。成汤格天之功,由从諫而致也;汉高祖开四百年之基,'由从諫而致也;唐文皇创三百年之业,由从諫而致也。猗欤伟哉!人主之高致',端在於此。陛下自登大位,虚怀受婴鳞之言,兼听尽天下之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有不知未尝废言,言之未尝不听。凡获赐对者,人人皆以为得尽其忠,中外翕然,咸谓恢复之期,'指日可冀。然臣愚窃以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汉光武之圣明,而大司徒韩歆用直諫死。唐文皇晚节杀刘洎,'而魏徵有勉强从諫之规。故《春秋传》曰「终之实难」而先正司马光重为世祖惜。臣愚伏望陛下置臣章於坐右,永鉴汉光、唐宗之失,则社稷之福也。《历代名臣奏议》卷二O六。

乞戒诸将持重奏
臣闻古之论兵者,或比之毒药,或比之养虎,或比之渊冰,或比之火,或比之蠹,或比之蝮,或比之井。比之毒药者,'以其可以杀人;比之养虎者,以其终自遗患,比之渊冰者,以其深可危惧;比之火者,'以其不戢必焚;比之蠹者,'以其财用之蠹;比之蝮者,'以其残物之命;比之井者,以其陷人可畏。是以圣王重焉,设戒於《诗》,则以薄伐为美;设戒於《书》,则以班师为善;设戒於《易》,则云「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设戒於《春秋》,则曰兵民之残也。而前哲亦有彭祖观井之论。夫彭祖之观井也,自系大木,加之以车轮覆井,而後敢观,其畏如此。近日道路之议,皆谓逆亮之败,机不可失,宜一举而空朔庭,然後为快。臣窃以为过矣。夫王者之师,必万全而後动,不轻举也。不得已而後应,'不先发也。机虽不可失,然虏亦未可轻。虽先人有夺人之心,然必有以善其後。臣愿陛下练兵选将,蒐乘补卒,张皇六师,声言大举,而实不出境,阴拱以观其釁,蓄锐以待其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密戒诸将务为持重,如彭祖之观井,则社稷之福也。昔子路问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此诚今日之至计,间不容发,愿陛下毋忽。《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二。

乞诏兵民共讨不义奏
臣自闻大行太上皇帝及宁德皇后讳问,窃见军民不胜愤惋,皆愿一举而空朔庭,以还梓宫於沙漠。此诚臣子义不戴天之秋。然朝廷隐忍含垢,'尚守和议,'谓可庶回封豕荐食之心。军民失望,正堕虏计。夫丑虏虐我父子兄弟亦既大甚',是我有不同天之雠',而虏负天下不义神人共愤之名。自古岂有不义而得志於天下者哉?我若仗大义诏天下曰:「-梓宫不复,'痛贯心骨,朕誓不与虏俱存。军皆缟素,'悉发诸道兵以讨不义,'应三关四镇之兵民,'不忘我国家者,'愿皆激厉,共雪大愤。」则吾三军之气,'已可挫百万之师',而两宫之冤,亦可以少伸矣。如此则陛下之孝何加焉!庙谋当自有处也。《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二。(本卷吴洪泽校黠﹞
下一楼›:【1 9 5】全宋文 卷四三O四 胡铨﹝六﹞
论济饥疏
臣闻《春秋传》曰:「救灾卹邻,道也。 ..
‹上一楼:乞诏百官直言时政阙失奏
臣闻太平兴国中,有布衣皂囊献书者,太宗嘉纳,顾宰臣曰:「比降诏 ..

查看全部回帖(67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