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宋文》----胡氏相关文选胡志盛整理
回帖:与明应仲书
天下之难平者,莫难平于时事;天下之难见者,莫难见于人情。自北人内侵,神州板荡,帝室阽危,至于南邦,九年矣。圣主忧勤愿治,未见其效,谅必内自省曰:"岂于时事有未当欤?岂于人情有未察欤?古人起匹夫,不五六年遂定天下。今乃若是其难乎?"是以奋大辱之积志,临遣信使,分行州郡,考时事,察人情,将断自宸衷,以大有为于天下。而阁下首膺此选,其任岂轻也哉!
伏想登车揽辔,慨然有愿佐圣主,澄清海内,垂功名于竹帛之志,精勤周尽,不为茍简文具之事。风声所至,州郡官吏矍然相聚,恐不为簿书期会之政也。某是以乐有献焉。
且阁下入湘中,事之明白易行者,可平矣;情之愤郁不通者,可平矣;而事有亏国体、伤民心者,则不可得而平也。频年盗贼遍天下,屠害所在以百计。呻吟者未绝,伤夷者未起,流亡滋甚,户口减耗。虽赦令比下,所以告戒恤民者甚悉,徒文具而已,岂不亏国体、伤民心哉?今阁下虽欲正其亏伤,是重欺吏民『一』,增其不信,而非将命之本意也。必欲正之,盍反其本矣。
阁下入湘中,吏之清修有惠化者,可知矣;吏之奸赃无廉耻者,可知矣;而吏有欺者,不可得而知也。频年亦尝有御史出使矣,其所荐者不必赏,其所劾者不必罚。以为不足信,则曷若弗遣?以为不足从,则曷若弗问?遣矣,问矣,而卒无所惩劝,是不覈实,是文具之事也。夫上之化下,疾于影响,欺诞之风,习以成俗,又何罪焉?今阁下虽欲察其欺诞,必大致烦苛,诖误吏民,而非将命之本意也。必欲正之,亦盍反其本矣。夫所谓本者,何也?正天子之心也。阁下职居言责,出观外政,傥不能察小以知大,观微以知著,原天下之本,必归诸天子之心而正之,窃恐是于此而非于彼,得于东而失于西,不可得而治也。
昔孟轲氏,圣人之徒,命世之英也。当天下分裂,用兵争战之际,尝卑管仲合诸侯、匡天下之功,而必伊周自处矣。考其规诲时君之言,则未尝有奇谋伟略也。齐王曰:"吾好色、好货、好勇",而不非之,又有公刘、太王、文、武之事导之,不忍一牛之死,则以为仁术而可以王。又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而天下后世皆以为真得尧、舜、文、武、仲尼之传者,岂非定天下之术,无以易此乎?不然,是直迂诞之论。其曰:"以齐王而定天下,犹运之掌",又足信耶?
阁下读古人之书,必希慕古人矣。归辅天子,使合乎尧、舜、文、武之心,则事之难平者,迎刃而解矣;情之难见者,迎目而分矣。其于定天下之乱,必谋谟于庙堂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矣。无或如今之人,泛然毛举州郡之事,以塞责而已。某自荆、襄避寇,漂流傍岭,守分安贫而无求,惟抱孤忠,愤国威之未振耳,故敢僭易。!《五峰集》卷二。
『一』欺:原作「欤」据清抄本改。

【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四胡宏〔二〕
与高抑崇书『一』
宣和之未,先君至京师,诸俊秀谒祭酒杨公,公首以阁下为称。
迨阁下召自闲废,有成均之命,窃自计曰:"太学者,明人伦之所在。今天下方无三纲,斯人其不来?"既而闻至,则受命。又自计曰:"天下方无三纲,斯人之所以来乎!"及闻有退诗赋、进经义之请,又自计曰:"此建明人纪之渐也。"此请既行,日月久矣,寂无所闻。及见请行幸太学之表,某心惕然,不意阁下有斯请,而有斯言也!
自中原失守,銮舆南渡,行幸之所虽无定计,然尚仇敌而不为之臣也。及今柄臣擅国,违天逆理,专事阿党,利惑君心,阻塞义理之路,而汲引庸佞,戕伐国本,以奉事仇敌,袭旧京败亡之道。
昔秦、楚敌国,怀王不反,楚人怜之,如悲亲戚。盖忿秦之以强力奸诈其君,使不得其死,其痛胜于加之刃也。太上皇帝,我中原受命之主,劫制敌人,生往死归,此臣子痛心切骨,卧薪尝胆,宜思所以必振者也。而柄臣者乃敢欺天罔人,以大仇为大恩乎?昔宋公为楚所执,及楚子释之,孔子笔削《春秋》,乃曰:"诸侯盟于薄,释宋公。"不许荆蛮之人制中国之命也。太母
下一页 (1/2)
下一楼›:【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四胡宏〔二〕
与曾吉甫书『一』〔一〕
方今圣学衰微,士风卑陋 ..
‹上一楼:【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四胡宏〔二〕
与秦桧之书
癸亥春,尝拜起居之间,自是遵禀传业 ..

查看全部回帖(67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