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七胡宏〔五〕
史论
太公
项羽谓汉王曰:"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宜曰:"如吾与若俱北面受怀王命『一』,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吾翁,是欲自烹而翁也。羽昔年弑君,而今欲弑父,既无君父,何有于兄弟?吾将以死讨君父之贼,岂忍为汝下乎!"
刘项
秦以酷急失人心,项羽又所过残灭,所谓以火救火。沛公素宽大长者,一时便有首出庶物气象。譬如弈棋,此第一著胜羽也。沛公若不能还军灞上,则必与羽斗于关中,是以桀攻桀,兵强者胜。一还灞上,不为利欲所昏,清明在躬,便志气如神,应对皆当,此第二著胜羽也。至于第三着,以羽弑共主,举军缟素,告诸侯而伐之,此著正是。既入彭城,则取货宝美人,置酒会,无意讨贼,龙头蛇尾,著而不杀,遂使羽一向猖獗,几不能定。然羽拙甚,故终能取胜。
夫战之胜负,不足以决成败。故羽七十余战,未尝败北,终归灭亡。汉祖得伸与屈夺之机,韩信在其机中而不悟,而为之禽。陈余、龙且在韩信机中而不悟,而为信禽。信可谓知其小而不知其大者。张良于一时人物,独许之,以可当一面,亦大奇矣。以比汉高,便自霄壤。汉高可谓天授,诸人不知天命,即与之争,枉作乱臣贼子耳。
韩彭
韩、彭之所以亡身及其族者,以梁、楚为之累也。使信、越不爱梁、楚,汉安得而族之?
黥布
薛公一言而封千户,薛公,楚之望也。此汉之所以破黥布也。或问:"布之反出不得已。君子恕之乎?"曰:"臣而反其君,乌可恕也!"或曰:"为布计者,宜如何?"曰:"靳西之过,汉祖遥问何苦而反?布宜应曰:‘臣不敢反也。方陛下危困之时,爱韩信、彭越及臣如手足,今天下定矣,则视之如寇仇。往年以诈缚信,今年以疑掩越,残其身,夷其族,陛下平日宽大长者,今变而为狭隘之人,臣与信、越同功一体,乃忍死于狱吏,是以至此。若陛下察臣无罪,反躬知愧,退师释甲,则臣束身自归,岂忍多杀士众,为背叛之人哉!"
汉祖服义,不比常人。以一言而官季布『二』,以一言而置蒯彻,以一言而释栾布。夫若布为此言,帝必有以处之矣。
景帝
汉景方其宠晁错,虽穿太上皇庙堧垣,亦无罪。及恶临江王,则侵太宗庙堧垣,刭而死『三』,亦不恤。任私意而不循义理,使君臣父子一至于是。又以郅都为中尉,贵戚、宗室号曰"苍鹰"。后坐不与临川王刀笔,竟被诛。既宗室多犯法,则又用宁成。夫欲亲亲,必选有节行、贤徳之人为之师傅,为之交游,下民犹不可以酷法治也,况宗室乎?
晁错
晁错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遂致灭宗。岂特景帝寡恩哉?错若自请讨吴,以周亚夫为己副,军事一以委之,岂至若此?
周亚夫
人不可不知道,知道然后知进退。亚夫,勃之子,细柳军容,威震人主。吴、楚之反,计谋独出诸将之上,有盖天下之功。及因争废太子不能得,可以逡巡引去矣。后更为相,不知景帝特以人望用之也。先不肯救梁,后不肯侯王信,取诸贵戚怒,及不肯侯匈奴降者,乃谢病免。赐食无切肉,不置箸,见之使皇恐,请罪可也,犹顾上席取箸『四』,其不知几如此。其见杀也,岂特景帝之咎哉?
唐太宗
太宗起义兵,首数高徳儒佞谀之罪而斩之。此义声振也『五』;其令天下以救苍生,此仁声振也。此其所以有天下也。论其行事,则一大将才耳,非有大君之度也。如高丽不服,遣将经营足矣,乃逞雄心,忽忠言,而自行,迄无成功,劳敝天下。他日高宗遣将平之,如反覆手耳。《五峰集》卷三o
『一』始:原作‘如’,据清抄本改。
『二』以:原无,据陆抄本、清抄本补。
『三』刭:原作‘倒’据清抄本改。
『四』上:原作‘尚’,据陆抄本、清抄本改。
『五』也:原无,据右引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