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七胡宏〔五〕整师旅
君者,兵之司命也;相者,兵之心也;将帅者,兵之手足也。君不能为兵之司命,则孟徳专汉,仲达专魏之祸生矣。相不能为兵之心,则王允见杀于傕、汜『五』,国忠见讨于禄山之祸生矣。将不能为兵之手足,则赵括陷其卒于长平,章邯陷其军于新安之祸生矣。
顷年,维扬渡江,危急之际,诸将握重兵者,擅行不顾,与众俱遁。昔耿弇为将,不肯以贼虏遗君父。今乃弃君父而不顾,可乎?夫东南之兵,非关中之劲也;东南之财,非蜀中之饶也。汉高以关中委萧何,光武以河南委寇恂,咸能遣兵调食,远资征讨。今主上以关蜀付之大将四年矣,未尝出一人一骑以增禁旅,未尝输尺帛斗粟以益军资。监司帅守,莫非其人,朝廷徒得空文往来而已。
夫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是以远则四方之兵知有大将而已,不知有主上也。近则诸将之兵知有大将而已,不知有主上也。上之威令不行矣。若是者,可谓能为兵之司命乎?
苗、刘之变,不可不虑,而思所以拔其根也。今刘豫僭山东,桑仲擅襄汉,马友驻长沙,孔彦舟在淮南,其余群盗,所在剽劫,不以十数。相臣不能建议立谋,遣义士,发文诰,以怀来之。又不能指踪诸将,武震以慑威之,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若是者,可谓能为兵之心乎?一旦有如傕、汜、禄山,称兵向阙,号清君侧,倒持太阿,授人以柄,不知以何术遏之也。曹翰、曹彬为将,南征北讨,兵不留行,扫灭群雄,旁震海外。今之诸将,握重权,统大众,金人欲两河,则束手而与之两河;欲二圣,则束手而与之二圣。盗贼纵横,残破州郡,苍生被屠戮者,所在以百万计。若是者,可谓能为兵之手足乎?将不知兵,以卒与敌,一旦勇者有赵括之虞黠者,有章邯之变,不知以何将代之也。是三祸者,在天下无事之时,苟有一焉,犹至于危乱。况今日耶?
主上诚能正心诚意,兴痛切之念于君父,致愤切之至于金人,振三纲,以立兵实。复命一相,以定大计,断大疑,责以收致人才,以广兵谋。用祭遵、李勉之流,申明军令,举劾高位之犯法不职,以整兵制。科简诸小将有精整士卒如吕蒙之流者,超加奖拔,以甄壮烈。人人别进,问其燥湿,推赤心,致其死,以振兵气。发遣诸将,分道经略,不得上首级,必在破敌杀将,收复境土,安集百姓,以著兵志。先平江淮,静湖湘,复荆楚,通武关之路,出秦陇之田,下巴蜀之粟,一统西南,亘江汉而北,以壮兵势。移檄金人,数其过失,固守要害,招抚两河之民,时出奇兵,东西掩击,使彼罢于奔命。不出五年,可以成中兴之烈,保无疆之休。尚何三祸之足虑哉!《五峰集》卷三
『一』凡:原作‘几’据清抄本改。
『二』应奏:疑当作‘应奉’。
『三』州:原作‘守’据清抄本改。
『四』义:原作‘蓺’,据陆抄本、清抄本改。
『五』傕:原作‘‹氵隺›’据清抄本及《二国志•魏书•李傕传》改。
求仁说
关西刘子礼访愚于南山之下,相与论圣人之道焉。如愚者,真所为道师之言,仅能不失者也『一』,乌能呈人容色,知病浅深,而药人之病,起人之废乎?虽然,论道者解博学之难,如子礼之谦,不耻下问,而不一言,是失人矣。
夫圣人之道,本诸身以成万物,广大不可穷,变通不可测『二』,而有一言可以蔽之者,曰仁而已。仁也者,人也。人而能仁,道是以生。生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以生为以生为道者也。人之于道,下学于己,而上达于天,然后仁可言矣。
《论语》一书,大抵皆求仁之方也。审取,其可以药己病,病去则仁,仁则日新,日新则乐矣。此岂言语之所能及乎!故为《求仁》之说以赠,所以相勉也,亦因以自警云。《五峰集》卷三
『一』失:原作‘识’ 据清抄本改。
『二』爱:原作‘也’ 据陆抄本、清抄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