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全宋文》----胡氏相关文选胡志盛整理
回帖:【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九胡宏〔七〕
论语指南证黄祖舜继道、沈大廉元简之说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黄氏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观人子之志可也。父没之后,其志可以施为,则观其所行如何耳。君子不忍其亲,三年之间,孝子唯恐不及,于父所行之道,或当或否,将有所不暇议,忍改之乎!"
沈氏曰:"昔居先君之丧,于哀苦中而得此说,甚以为合于人情也。"
评曰:"观其言,可见其为子矣。如此说极是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黄氏曰:"事无大小,一于敬而无和,其失也过严;知和而无礼以节之,其失也无辨。二者偏胜,概之以先王之道,其不可行均也。"
沈氏曰:"礼固贵和,小大由之,则过于和矣。不以礼节之,则不可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者,申上言也。"
评曰:"‘小大由之',谓事无巨细,皆以和为贵也。而‘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也'。礼用和为贵,不以礼节之则不和。故〝亦不可行也"。沈氏谓〝申上言",是也。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黄氏曰:"孔子之时,礼乐废坏,不仁之人用之,是言盖有为而言也。如季氏旅泰山,舞八佾,知礼乐者,如是乎!"
沈氏曰:"不仁者,私意横生,何有于礼乐?"
评曰:"不仁者,所行七颠八倒,虽用礼乐,舞八佾、雍彻,而非礼乐也。故曰:‘如礼、乐何?'"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黄氏曰:"鲁跻僖公,乱昭穆也。既灌之后,所以降神,故〝不欲观之"。或者不喻,而穷其说,孔子为鲁讳,故托以不知,而指其掌,其意若曰:明乎上下之分,治天下无难矣。夫祭以诚为主,今从逆祀,而失昭穆之义,于诚何有?是祭与不祭等矣。此孔子之所以不与,若‘吾与点也'之‘与'同。
沈氏曰:"逆祀"之说极好。〝指其掌",上词已断矣。下所言,以类记之者也。不必比而同之,‘与'字一说,恐未安也。"
评曰:"逆祀"之说固好,但恐孔子之意不止谓此也。鲁之郊禘,逆祀之大者。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此情状见于礼乐,不可乱也。禘祫之礼乐不同,其鬼神亦异,岂可乱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连上文说,亦通,‘吾不与祭,如不祭'。恐却是以类记,故有‘子曰'二字题之,‘与'字一说,诚未安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黄氏曰:"古者射有五善,不特主皮,兼取礼乐、容节也。古者,力役之事分而为二,欲其可法也。后世徒以中皮为善,强弱无别,同为一科。故夫子言古之道,以明今之不然。"
沈氏曰:"尝见赵岐有是说而然之,当无以易也。"
评曰:二氏之说极是。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黄氏曰:"仁,人心也,私意不萌于心,故能公天下之好恶。苟志于仁,有心于仁也,虽未能见于所行,而一念之间,已向于善矣。"
沈氏曰:"弟子之善记事如此。上言仁者,好恶矣,然言能恶人,则或者疑焉。于是复明仁者之心,曰:本无所恶也。"
评曰:"仁者之心如鉴,妍者来则妍,丑者来则丑。方其妍也,乌得不谓之妍?方其丑也,乌得不谓之丑?好恶如此,吾心初未尝动也。若恐或者以恶人为疑,复明仁者之心,曰:‘本无所恶'则是。当好恶之时,胸中原未了了也,乌得为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恶&
下一页 (1/7)
下一楼›:【1 9 8】全宋文 卷四三九○胡宏〔八〕
释疑孟
司马文正之贤,天下莫不知,孰敢论其非者 ..
‹上一楼:【1 9 8】全宋文 卷四三八八胡宏〔六〕
易外传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

查看全部回帖(67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