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25O】全宋文卷五六二三朱熹〔一九六〕
跋胡五峰诗
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出云雨太虚『一』,一洗麈埃山更好。
右衡山胡子诗也。初,'绍兴庚辰,'熹卧病山间,亲友仕於朝者以书见招,熹戏以两诗代书报之曰:“先生去上芸香阁',〔时籍溪先生除正字,赴馆供职。〕阁老新峨豸角冠。〔刘共父自秘书丞除察官。〕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一章“甕牖前头列画屏,晚来相对静仪刑。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麽青”。二章或传以语胡子,'子谓其学者张钦夫曰:“吾未识此人,然观此诗,知其庶几能有进矣。特其言有体而无用,'故吾为是诗以箴警之,'庶其闻之而有发也。”明年,胡子卒。又四年,熹始见钦夫而後获闻之,恨不及见胡子而卒请其目也。因叙其本末而书之于策,以无忘胡子之意云。《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又见《方舆胜览》卷一一,《濂洛风雅》卷五,《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五。
『一』雨:原作“雨” 据宋闽、浙本改。
【25O】全宋文卷五六二三朱熹〔一九六〕
跋方伯谟家藏胡文定公帖
儿曹外甥辈比过治宇,在寅为同年,宜尽切磋之义;在宏宜提耳诲导之,在范甥宜勉进其所未闻者。而一一以重言题品褒借之,岂所望也。昔事定夫先生,未尝以言色相假。後舆民瞻、叔夏游,苟有过在安国,则二公必面折之,不令贰其过。在二公,即安国亦正色规之,不但已也。数十年来,俗习颓靡,此风日以替矣。安老器识过人,当今之望,津途轨则当以往哲自期,庶几此风之复见也。邸报十五卷并五月分者并以归纳。乾菌承贶示,珍感珍感!安国再拜。
去夏所借报中,有言吕舜徒章者,或见之,望更借示。自五月以来新报,能一一借及,幸幸。吕公诸子闻自衡阳过江西,不知今何在?或知信喻及。乡里得近信否?所奏前章及第二义不以示他人,恐知。安国又上。
朋友之交,责善所以尽吾诚,取善所以益吾德,非以相为赐也,然各尽其道而无所苟焉,则丽泽之益,自有不能已者。方生士繇出示所藏胡文定公与其外大父尚书吕公手帖,读之使人凛然起敬,若严师畏友之在其左右前後也。呜呼。是数君子者,其可谓尽朋友之道而无所苟矣。其卓然有以自立於当年而遗风馀烈可传於世者,岂徒然哉。三复叹息,因敬书其後,以致区区尊仰之意云。乾道壬辰十二月二十四日,新安朱熹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又见《名臣言行录》外集卷一O,《永乐大典》卷一二O一六,《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卷一三。
【25O】全宋文卷五六二四朱熹〔一九七〕
跋刘平甫家藏胡文定公帖
彦修必已奉太夫人赴温陵,此郡乐国也,便於养亲,同增欢慰。临川密迩乡邦,音问易达。彦冲退然自守,深可嘉尚。德门积善久矣,如昆仲出则奋其才力,建立事功;居者进修术业,养成德器,乃邦国之光。凡在乡邻,亦预柴焉。衰老覩此盛事,不胜钦叹!安国又启。
安国再启:湖湘旱饥之後,民间窘迫而供馈频繁,江西谅亦尔。然教令既孚,吏民信服,不晚必有除擢矣。寅在桐江,幸亦粗遣。然归养之意甚浓,谩恐知之。宪侄比蒙恩命,皆昆仲平日奖提之所及也。感佩之意,言不能喻。安国再启。
伯达孙今已长成,莫须早晚令随贡元伯伯习知礼义?若一向不读书,恐不便也。〔与族兄书其略如此。〕
屏山刘玶平甫藏胡文定公帖一卷,前两纸胡公与平甫伯父秘阁君,盖公之辞而其子祠部君笔也。时秘阁守临川,见侍郎公守温陵,弟屏山先生称疾不仕。胡公之子侍郎守桐江,兄子籍溪先生以布衣特起,典教乡郡,书辞盖偏及之。後一纸胡公与其族兄书,寅公手笔,平甫购得之。所称范甥者',即平甫外舅太史公也。胡公正大方严,动有法教。读此者,视其所褒可以知勤,视其所戒可以知惧。平甫能葆藏之,其志亦可知矣。乾道癸巳三月乙酉『一』,新安朱熹观於刘氏山馆之复斋,因敬书其後云。《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一。又见《刘氏传忠录》续编卷四。
『一』三:宋闽本作“二”。
【251】全宋文卷五六二七朱熹〔